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(上)▪P1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佛時。智慧光明。所居國土。教授名字。皆聞十方。諸天人民及蜎蠕類。來生我國。悉作菩薩。我立是願。都勝無數諸佛國者。甯可得否。

  前面所說願望,並不稀奇,真正覺悟人都能作到,後面這段話,查遍大藏經無人發此奇願,成佛還要勝過諸佛國。“教授名字”四字旁,李老師注“分人法”。“人”是阿彌陀佛、觀音、勢至,西方叁聖,名聞法界。“法”是此無量壽經,及六字洪名。諸佛世界皆有六道。諸天人民甚至于蜎蠕之類畜生道,凡是生到西方者悉作菩薩,皆遵修普賢大士之德,一生圓成佛道。法藏最後問老師,我這個願能不能達到?

  世間自在王佛。即爲法藏而說經言。譬如大海一人鬥量。經曆劫數。尚可窮底。人有至心求道。精進不止。會當克果。何願不得。

  此是佛對法藏的答覆,作佛的目的是爲衆生而非爲自己,如念念爲自己設想,一樣也得不到。李炳南老師曾說過,學生找老師難,可遇不可求,而老師找學生更難。“人有至心求道”,“至心”就是真誠之心,而且精進不退。法門平等無有高下,門門第一,理上說是如此,而在事上難易大有區別。每人根性不一,智慧不同,生活環境不同,難易在個人根性。念佛法門不管根性優劣,一律能修。參禅要有安靜環境,才好用功。學密儀規繁雜,供養之具亦非富有者莫辦。一句阿彌陀佛方便至極。修其他法門,亦能生淨土,但須斷煩惱並把所修功德回向淨土。

  最近由臺北運到一批江著金剛經講義,今天我帶來一箱,分送大家每人一本。江味農居士一生研究金剛經,這本講義是集金剛經古今注釋之大成,參考書有一、二百種,特別對于佛學名詞術語解釋得非常周詳。李老師在臺灣辦大專佛學講座,把這本講義作爲教材。江居士標榜的是“教宗般若,行在彌陀”。古大德說“貴精不貴多”;又說“一經通一切經通”。自古以來走一門深入而成就者多,廣學多聞成就者少。對“精進”二字要特別注意,認真體會。佛爲法藏比丘作證明說,你發的願可以作到,只要精進不止,會當克果,什麼願都能達到。

  汝自思惟。修何方便。而能成就佛刹莊嚴。如所修行。汝自當知。清淨佛國。汝應自攝。法藏白言。斯義宏深。非我境界。惟願如來。應正遍知。廣演諸佛無量妙刹。若我得聞。如是等法。思惟修習。誓滿所願。

  世間自在王佛開示給法藏比丘修行的綱領,與禅宗的答在問邊同,完全叫他自己體悟,而無講解。此經不但有教,而且有禅有密,很明顯的在經文中可以看到。此段經文有叁個“自”,“汝自思惟”,“汝自當知”,“汝應自攝”。這叁個“自”與禅宗之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之意趣相同。法藏問佛,其願望中之依正莊嚴,都要超過諸佛,用什麼方便?佛反而問他,你自己考慮考慮,用何方便才能達到成就莊嚴佛刹的目標,並向他說,你所修行你自己應當曉得,清淨佛國要你自己去創造,不能依靠旁人。

  法藏這樣聰明絕頂的人,還有偉大的抱負,佛這一點,他能不開悟嗎?雖開悟而非常謙虛。于是對佛言:斯義宏深,非我境界,願如來廣演諸佛無量妙刹,讓我了解實際生活情況,思惟修習,俾能滿我所願。其用意很深,雖已悟而裝成未悟。因淨土與禅宗不同,禅只能接引上上根人,法藏是要以念佛名號接引衆生,就自然無機不攝,九法界鹹蒙其益。法藏所要知道的非常現實,即十方諸佛世界衆生的生活狀況,以及各人家庭社會國土的苦樂情形,作他自己的修學參考。“若我(法藏)得聞,如是等法,思惟修習,誓滿所願”。證明他具足“聞思修”叁慧,乃大菩薩而不是普通人。

 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。志願深廣。即爲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功德嚴淨。廣大圓滿之相。應其心願。悉現與之。說是法時。經千億歲。

  法藏在世間自在王佛會下,聽經時間爲千億歲,佛給他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,二百一十億非數字,在密宗廿一及十六均是表法,二百一十億表示大圓滿,法藏在大願中表示度衆生的對象是盡虛空遍法界,所以他的學習亦複如是。一切佛刹廣大莊嚴圓滿之相,及其叁界六道,因緣果報,淨穢苦樂,他統統明了了。不但佛以言語教之,而且把諸佛世界之事實以佛神力變現在其面前令其親眼看到。

 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。皆悉睹見。起發無上殊勝之願。于彼天人善惡。國土粗妙。思惟究竟。便一其心。選擇所欲。結得大願。

  法藏聽老師介紹得很詳細,而且見到。老師說那一個世界,就把那一個世界變現出來給他看,這是最好的教學法。四十八願不是坐在家裏打妄想說的,每願都有來由。如第一願“國無惡道”,他看到十方世界叁惡道實在太苦了,將來我這個世界沒有叁惡道。叁惡道的因是什麼?其緣又是什麼?惡道是果報,如把因與緣斷掉,叁惡道就沒有了。四十八願,每願均有來由,善惡是講身口意叁業,善感善果,惡有惡報。衆生造因不同,故果報亦異。十方世界好的則采取,壞的一律淘汰,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世界美好之大成而建造出來的。

  中國人說:“讀萬卷書,行萬裏路。”法藏千億歲聽經是讀書,看到一切諸佛世界等于行萬裏路,所以他的知識智慧是真誠的。他有這樣的學曆與經曆,他要選擇自己的刹土。一切刹土各有複雜的因緣,善惡兼而有之,惟獨極樂世界乃是純善之境,在此建立一個單純的修學環境,提供十方世界,發大願希望一生了生死、成佛道的衆生來此修行。讀經至此,乃知彌陀行願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作爲。臺灣如要把教育辦好,教育必不能離開傳統,我們的傳統是儒家道家與佛家,這是學問的大根大本。其次是曆史,中國曆史最完整,從司馬遷作史記,每朝均有完整曆史留給後世。曆史就是一部因果興衰之教訓,這是讀萬卷書。然後再行萬裏路,了解現前整個世界大勢,取人之長,舍人之短。阿彌陀佛即以此方法建立極樂世界,如果我們亦以此法治國,國家必興。

  精勤求索。恭慎保持。修習功德。滿足五劫。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。功德莊嚴之事。明了通達。如一佛刹。所攝佛國。超過于彼。

  他認真精勤學習,深入鑽研,謹慎恭敬,修行發願的時間用了五劫。“俱胝”是數字單位,即千萬,亦即二百一十億。此系會集本,就五種原譯本之原文,不敢更動一字,法藏把十方所有一切佛刹內理事、善惡、因果都搞清楚,他所建立的極樂世界超過上述二十一俱胝佛土。

  既攝受已。複詣世自在王如來所。稽首禮足。繞佛叁匝。合掌而住。白言世尊。我已成就莊嚴佛土。清淨之行。佛言善哉。今正是時。汝應具說。令衆歡喜。亦令大衆。聞是法已。得大善利。能于佛刹。修習攝受。滿足無量大願。

  法藏比丘把極樂世界造好了,因老師在世教授四十二劫,同他講經千億歲,他修行五劫,老師尚未般涅槃,所以建好道場之後,要向老師報告並請老師指導,到世間自在王如來所,稽首禮足,繞佛叁匝,合掌而住,他對佛說:“我已成就莊嚴佛土,清淨之行。”“莊嚴佛土”是講西方世界的依報,“清淨之行”是正報。十方一切國土是衆生共業所成,而他所造的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一個人願力成就的。他心量大,歡迎十方世界想修道的衆生前來,但有一條件,必須信願行具足,生到西方統統是菩薩。諸佛都有度生之願,故凡有欲修學淨業者,一切如來都勸導他們生到西方淨土,十方諸佛都替阿彌陀佛招生。

  凡夫與聖人心量不同,凡夫嫉妒心重,見他人有成就,表面上贊歎,而心裏頭一肚子不高興,顯示我不如你,心裏好難過。師生亦不例外,漢朝大儒鄭玄,他老師馬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,馬融講學,鄭玄(康成)從學叁年,馬融全部學識均爲鄭玄得到,而且成就超過老師。老師心生嫉妒,表面很客氣。馬融講學有一嗜好,喜歡聽歌,自己私人養有一伎樂隊,房子很大,用布幔隔開,一面講學,一面聽音樂。許多學生往往就布幔縫隙間窺觑,而鄭玄叁年如一日,目不斜視。老師雖然贊歎而心中放不下。叁年學成,康成要回家。老師率學生送他到十裏長亭,擺下酒筵,叫學生每人敬他叁杯酒。他一口氣喝了叁百杯。老師目的要把他灌醉,派人在路上把他殺掉,不想康成酒量大,叁百杯下肚,面不改色,辭別老師與同學未失小禮節。康成知老師用意,他向人表示走某條路,而在半道從小路逃掉。果然老師所派殺手未得其便。

  嫉妒心在佛門中亦不例外,六祖在黃梅得法,五祖馬上把衣缽給他,叫他趕快走,在獵人隊中躲了十五年。嫉妒心障道非常嚴重,所以佛把“慢”緊列在叁毒之後。聖人則不然,老師不但不嫉妒,而且非常贊歎。“成人之美”這句話誰都會說,世間法中鮑叔牙成就管仲是一例,佛法中印宗法師成就六祖也是一例。人能把自己忘了,爲衆生爲國家,對自己名利得失一點沒有牽挂,他才能做到。衆生學佛爲什麼難以成就,即是沒有一個良好的修行處所,法藏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提供九法界衆生一個很好的修學環境,諸佛當然歡喜。法藏的成就是諸佛如來自己的成就。讀經至此,不能不拓開心量,佛沒有一絲毫利己之心,他只是希望衆生離苦得樂。在本經裏一切諸佛中,彌陀弘願最爲第一,若把彌陀大願變爲自己的大願,一定可以往生。所以蕅益大師說,能不能往生要看信願之有無,至于品位高下要看念佛工夫的深淺。如自己有個十願八願與阿彌陀佛的大願相同,決定往生,如願願相同,就是彌陀化身。殊勝的利益並不限于將來往生,現在即能得到不思議的利益。專心念佛,十方一切諸佛都護念你,那一切菩薩與龍天護法如何看待你呢?諸佛看得清楚,你的身體叫“最後身”。

  世間自在王佛聽法藏說完之後,很歡喜,叫法藏說出他的大願,使大家聽了歡喜,得大善利。“大善”是指“不退轉”,十方世界修行都進進退退,而西方不退。“大利”是“一生決定成佛”,爲什麼一生即能成佛?第一是不退轉,第二是壽命長。凡是往生的人,到了西方,攝…

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(上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