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(上)▪P2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受阿彌陀佛的功德,變成自己的功德,阿彌陀佛也一樣,攝受大衆修學的功德變成他自己的功德,西方世界自他不二。知此事實,不要等待往生,今天我們即可攝受無量壽經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,如何攝受呢?要把佛的願變成自己的願,把佛的行持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爲。最後一句“滿足無量大願”是指法藏的大願,同時滿足到西方去的人得大善利,也滿足了法藏曆劫修行度化衆生的弘願。

  發大誓願第六

  法藏白言。唯願世尊。大慈聽察。

 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。成正覺已。所居佛刹。具足無量不可思議。功德莊嚴。無有地獄。餓鬼。禽獸。蜎飛蠕動之類。所有一切衆生。以及焰摩羅界。叁惡道中。來生我刹。受我法化。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不複更墮惡趣。得是願。乃作佛。不得是願。不取無上正覺。(一、國無惡道願。二、不墮惡趣願。)

 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,夏老居士當年會集此章經文時,費了叁個月的時間,還有慧明法師與梅光羲居士二人幫忙,才整理出來,如與原譯五種本合看,確實會集得很好,文字的整理,可稱盡善盡美。在五種原譯本中用四十八條者有兩種,用二十四條者也有兩種,用叁十六條者有一種。故古德說梵文原本不只一種,證明佛在世說法時,曾多次宣說無量壽經,可見此經之重要性。所以夏老居士會集時,以二十四爲綱,以四十八爲目。把五種本子的本來面目都能保存,頗爲難得。

  法藏菩薩對佛及當時諸大弟子提出他修學的報告,他的態度言語都非常謙虛恭敬。他說:“我若證得無上菩提,成正覺已,所居佛刹,具足無量不可思議,功德莊嚴。”這幾句話是他全部大願的總說。此經是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狀況,全部經典就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,無一句與四十八願相違者,思想見解,行法作法,以及教化衆生,完全相輔相成,可謂佛佛道同。其所居住的佛刹就是他的道場,他自己已經成就圓滿的佛果,他的道場完全是幫助一切發願想成佛的,以及發願普度衆生之人。他的道場要超越一切諸佛刹土的功德莊嚴。佛在經典中開示過,西方世界固然很好,而尚有比西方世界更好的地方,其唯一能超越其他世界之處,第一是帶業往生。第二往生不退。第叁往生以後,一生成佛。此是西方世界第一殊勝之處。

  十方世界皆有階級,唯獨西方世界是平等的。生西方的方法太簡單,只要一心稱名,十念必生。西方世界無惡道,阿彌陀佛感覺叁惡道衆生太苦,而且也是修道的障礙。十方諸佛刹土是佛與衆生善惡業所成,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感,故清淨莊嚴。凡去西方者阿彌陀佛皆不問,只要具足信願行即可。此世界所有一切苦,西方都沒有,凡夫業未消,可以帶業往生,雖帶業,到西方世界後,並無惡緣,所以不起作用。應知惡業不要想,想一次,等于又造一次,只有增長,不會斷掉,過去所造惡業事過境遷,了啦,就不要再去想。要把心集中起來,專想阿彌陀佛,善中之善,此之謂消業障,念佛是最好的消業障方法。一切時一切處,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,你的罪業就沒有了。

  “衆生”是“衆緣和合而生起”,除佛外其余九法界均爲衆生。“焰摩羅界”指“地獄”。特指出叁惡道罪障深重的衆生,只要念佛也能往生,而且不會再墮落叁惡道。此“叁惡道”在字面上講是指叁塗,而實際上連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均包括在內,因生到西方均屬大菩薩,不再退轉。法藏又說:“得是願,乃作佛,不得是願,不取無上正覺。”阿彌陀經說,他已成佛十劫,可以證明他已滿願,換言之,這四十八願均成爲事實。

  我作佛時。十方世界。所有衆生。令生我刹。皆具紫磨真金色身。叁十二種。大丈夫相。端正淨潔。悉同一類。若形貌差別。有好醜者。不取正覺。(叁、身悉金色願。四、叁十二相願。五、無差別願。)

  所有衆生,其中有等覺菩薩,十方世界也有修小乘者以及人天、畜生、餓鬼。阿彌陀佛是真金色身,凡往生者與阿彌陀佛相貌相同,同具叁十二種大丈夫相。一切世界衆生果報不相同,乃産生許許多多煩惱。果報好的易生傲慢,差一點的生自卑感,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,遂發生糾紛。

  我作佛時。所有衆生。生我國者。自知無量劫時宿命。所作善惡。皆能洞視。徹聽。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。不得是願。不取正覺。(六、宿命通願。七、天眼通願。八、天耳通願。)

  一切世界衆生若修不到相當程度,則無法達到宿命天眼天耳等神通境界。有些人有,是他修得的,沒有的是因其有妄想執著而喪失了。清淨心起作用即是神通,神通有大小,依清淨心的程度而有差別。到西方有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自然得到各種神通。真正念佛人用一心無夾雜,一句佛號即將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。心同阿彌陀佛的心,願同阿彌陀佛的願,行同阿彌陀佛的行,神通能力那有不同阿彌陀佛的呢?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過去五百世,若生到西方,過去生生世世的家親眷屬生在何道統統清楚,救度他們太容易了。“洞視”是天眼通,“徹聽”是他們說些什麼都能聽到。佛不能度無緣之人,只要有緣,皆可以度。你把這個念佛法門傳授與他,他的機緣到了,立可得度。“十方”指空間,“過現未”指時間,時空無限製,無論大小之事全能知道。因清淨心像一面鏡子,統統照進去了,無所不知。下下品往生均有此能力。其他經典說八地菩薩才能到這種不可思議的能力,如相信此法,把你一生的煩惱、憂慮、牽挂,一齊放下,一心專念,念個叁、五年,必有成效。生到西方,可能品位很高。

  我作佛時。所有衆生。生我國者。皆得他心智通。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刹。衆生心念者。不取正覺。(九、他心通願。)

  十方世界衆生無量無邊,我們起心動念西方世界的人統統曉得。我們的心一動,他們看得到;我們的言語,他們聽得到;你想到西方,他們知道;你的言行若不一致,他們也知道。所以絕對不能自欺欺人,佛菩薩都圍繞在我們的面前,我們的一舉一動,他們都知道,能常常如是觀,我們的淨業能很快成就。

  我作佛時。所有衆生。生我國者。皆得神通自在。波羅密多。于一念頃。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刹。周遍巡曆供養諸佛者。不取正覺。(十、神足通願。十一、遍供諸佛願。)

  “神足”,神奇超越常識謂之“神”,“足”是圓滿。除前所說神通外,其余均包括在這一條。通常講變化莫測均屬此。有此能力,才能隨衆生之憶念而助其人,如普門品中之隨類化身。“遍供諸佛”者以現代話言,即超越時空,一念之間可以遍到十方世界度生,接引有緣的人。他到十方度化衆生是化身去,自己仍在講堂聽講。菩薩度生有應身有化身,化身很多。周邦道老居士在抗戰前住在南京,其住宅是舊式五進的院子,有一天一位出家人在院中向周太太化緣,只化五斤香油,當時周太太尚未信佛,未予供養。事後一想,大門未開,此出家人如何進來,殊爲不解,其後來臺,與李老師談及此事,李老說,此出家人可能是地藏菩薩的化身,來度你們。周居士聞之非常後悔。西方世界每人都有化身能力,超越時空,能知過去未來。此種能力,我們每人都有,但因迷惑顛倒而不能證得。西方的好處實在太多,如不去西方修行,要靠自己的力量,需要很長遠的時間,方能達到此種效果,而且進進退退不知要受多少挫折。所以一切諸佛勸勉我們往生西方是有道理的。

  我作佛時。所有衆生。生我國者。遠離分別。諸根寂靜。若不決定成等正覺。證大涅槃者。不取正覺。(十二、定成正覺願。)

  這願等于阿彌陀佛給我們授記,亦即阿彌陀佛開給我們的成佛保證書。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,若不是彌陀本願功德威神加持,很難辦到。生到西方,阿彌陀佛保證我們都能達到這個水准,從這個水准往上提升,決定成佛,並決定證大涅槃。“涅槃”含多義,其中最重要的意思就是“不生不滅”,此如來果地上的境界。在小乘法裏“涅槃”翻作“滅”,滅煩惱,滅生死。換句話說,也是不生不滅之義。此段說明我們修學終極目標,是要與諸佛一樣,圓滿證得無上菩提。得到真實保證,在一生中決定成就。一切經中均無此種說法。真正覺悟,希望快速成就的人讀到此願,如不發心求生極樂世界是不可能的。

  我作佛時。光明無量。普照十方。絕勝諸佛。勝于日月之明。千萬億倍。若有衆生。見我光明。照觸其身。莫不安樂。慈心作善。來生我國。若不爾者。不取正覺。(十叁、光明無量願。十四、觸光安樂願。)

  佛佛道同,佛的果證與清淨心亦相同。惟佛光所照範圍不等,是在因地所發之願有別。法藏一發心,其願即超越一般人,並且要勝過一切諸佛,因此其光明就自然遍照十方,所以一切諸佛光明不能與他相比。後面釋迦牟尼佛贊歎他爲“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”。日光雖明,而有障礙,在室內就照不到。佛光無有障礙,有人說:爲什麼不照到我呢?此是你本身有障礙,你有妄想執著就不能覺察,如果你念佛念到心清淨了,即感到沐浴在佛光之中。再舉一個淺顯的例子,經典所在之處,念佛讀經或修定時,佛光容易感觸到,真能得到快樂,惡念能止息,慈悲心能增長,希望求生極樂世界之意念逐漸加強,此古德所講的有淨土。

  我作佛時。壽命無量。國中聲聞天人無數。壽命亦皆無量。假令叁千大千世界衆生。悉成緣覺。于百千劫。悉共計校。若能知其量數者。不取正覺。(十五、壽命無量願。十六、聲聞無數願。)

 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,凡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其壽命亦皆無量,古德說,此爲淨土第一殊勝。壽命長,作什麼事都能圓滿。假設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,統統證得緣覺,緣覺是辟支佛,地位與神通均比羅漢高,于百千劫,共同計算西方人數,也算不出來。這些人都是于十劫之內由無量無邊世界…

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(上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