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們自修的工夫,念佛得力,一方面是佛菩薩的加持。常寂光土是在華嚴經上所說四種法界中之理法界,其余叁土是事法界,理事不二。從理上說,寂照等名詞都加不上,因爲名相是由分別執著建立的。
佛教傳入中國之前,中國已有兩位聖人。老子與孔子是同時期的人。佛教正式傳到中國是東漢明帝永平十年,公元六十七年,由朝廷派使節前往西域禮請來的。非正式的是公元元年,西漢末期已有西域佛教徒從絲路隨商隊來到中國。另外野史記載春秋末年秦漢時代已有佛教傳來,但在正史無可考。老子說︰“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“常名”是沒有名,“常道”是沒有道。無名亦無道是常寂光。說法身,說淨土,是非常不得已,強用的名詞。如認爲有常寂光土與清淨法身是錯了,若說沒有常寂光土與清淨法身也錯了。自己的心清淨到了相當程度,才能體會到這種事實真相。寂是定,一念不生。照是明了,萬事萬物樣樣通達明了。
符按:老子道德經,文義古簡,深隱難明。只聽法師前面簡單數語,初學恐未盡能領會。茲將明末四大師之一憨山大師所著老子道德經解一小段照錄于下,似有助于同修之加深了解。其言曰︰“所言道(指第一個道字),乃真常之道。可道之道(指第二個道字),猶言也。意謂真常之道,本無相無名,不可言說。凡可言者,則非真常之道矣,故非常道。且道本無名,今既強名曰道,是則凡可名者,皆假名耳,故非常名。此二句,言道之體也。”
心如果清淨,看宇宙人生真相清清楚楚,謂之“照見”。“寂”是最深的定,“常”是永遠不變。佛有叁身,我們雖亦有叁身,因爲迷惑顛倒,不起作用。一般人執著這個肉身是自己,其實一切萬法一切物質與非物質都是我們的自身,迷失自性的人很難了解。佛不得已用夢作比喻,作夢時,整個夢境就是自己,心變成夢境。經雲︰“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”也可以說,“心外無夢,夢外無心”。夢中山河大地就是自己的法界。法身大士能達到此種境界,與我們完全不一樣。凡夫有妄想分別,他沒有。他生起平等的大慈大悲,對諸佛菩薩與作惡衆生一律平等看待,覺得是他自己,覺得極其自由自在。我們有無量的塵勞煩惱,心定不下來;假如要想得到真正的自在,須由禅定中求之。現在所修的是用一句阿彌陀佛聖號以達到最圓滿的禅定。佛在大集經中說,念一句佛號是“最上深妙禅”。這並不是淨土宗學人自己擡高身價說的,一切法由內心求,心生萬法。要由能生的心上求,不要從外面所生的一切法上求。外面的是枝葉。淨宗就是修自心,求一心不亂,心淨則土淨,淨土是自性變現的,誰也不能障礙。修行中,寂是關鍵,光是作用,智慧遍照,寂就生光。寂是體,照是用,照是體,寂是用,可互爲用,不必執著誰爲體、誰爲用。
蓋覆自性德能的就是無明,“無明”是不明了,對自己的環境與過去現在未來均不明了。等破了一分無明之後,對宇宙人生過去現在未來才能看到真相。破一分無明即證得一分真心,其地位即是圓教初住菩薩,別教初地菩薩。等破到四十一品,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破了就成佛。但佛不肯破,爲了拯救苦難衆生,有能力破而不破。這真是大慈悲,舍己爲人。而在他個人法身全顯,已是等覺菩薩的境界。凡夫要修到等覺菩薩,絕非叁大阿僧只劫所能修到的。說叁大阿僧只劫是方便說,叁大阿僧只劫成的佛是“藏教佛”。華嚴說成佛要無量劫。今天這個念佛法門七天就能成佛,連菩薩都不相信。菩薩不相信,我們爲什麼相信,因爲我們看到某人念佛往生,無疾而終,事實俱在,在事上是相信了,但在理論上仍搞不通。今天有人一聞而信,專心念佛,乃是多生來已經修了若幹劫。既然修了若幹劫,爲什麼仍作凡夫,因爲他對世間事放不下,依舊流落在娑婆世界,實在太冤枉了。
念佛人善根福德之深厚超過一般菩薩聲聞,能往生是自然的趨勢,絕非僥幸。生到西方以後,雖說成佛須無量劫也不在乎,因爲是無量壽有足夠的時間修學。在娑婆世界,佛法淵博,若想搞通,絕非一生或幾十年所能辦到。佛講叁大阿僧只劫或無量劫是說學佛的人,在修學過程中進的少退的多,才拖延這麼長時間。生到西方不退轉,從凡夫證到圓教佛果地位也不需要叁大阿僧只劫。一般說來,百分之九十以上時間都浪費在退轉上。西方世界,第一、壽命長,第二、環境好,在娑婆世界遇到知見不相同的人會被其誤導。西方老師是阿彌陀佛,同學是諸大菩薩,天天同他們在一起,沒有退轉的機緣。不退有叁︰
第一、位不退,入聖流,不墮凡夫。佛說成佛須叁大阿僧只劫是從這裏算的。諸位同修已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已修了無量劫,生生世世修,從來沒有一次證得位不退。位不退是小乘初果,大乘圓教初信位菩薩。等于學校的一年級。天天讀書,未上學,無學籍,不算的。我們修了無量劫而從未入一年級。雖無學籍而所修善根福德仍在。今天遇到這個法門即誠信不疑是當然的。明白這個道理,切須放下一切,專心念佛,不要辜負自己以往的功德。
第二、行不退。斷見思,伏塵沙,恒度生,絕不會再墮入聲聞緣覺。
第叁、念不退。破無明,顯佛性,念念流入如來覺海。這是法身大士也是分證佛。
位不退,藏教要到初果。小乘叁藏是經、律、論,精通叁藏得到初果位子,再經過叁大阿僧只劫成佛。通教要到見道位,別教要到初住位,別教是大乘,與小乘完全不同。通教是前通小乘,後通大乘。圓教要到初信位菩薩才位不退;圓教在四教中最爲殊勝。
行不退,通教是菩薩,小乘無份。別教十回向菩薩,圓教是十信位菩薩才行不退。
念不退,通教無份。別教初地,圓教初住才念不退。以上是娑婆世界學佛證果的狀況。
要解雲︰“五逆十惡,十念成就,帶業往生,居下下品,皆證叁不退。”五逆十惡造的罪業極重,臨終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,他立刻相信接受,一念十念也能往生,也能圓證叁不退。這一點是最難相信的。不但不信而且也不服氣。理太深,一般菩薩都見不到,何以文殊普賢相信呢?應知文殊普賢早已成佛,乃古佛再來,示現菩薩身份,幫助衆生理解這個法門,以便度脫。我們造惡不少,總比五逆十惡好多了,他們可以得到這種利益,我們一定也可以得到。
蕅益大師何許人,我們不知道,而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,人皆知之,記在永思錄中。印光對彌陀要解贊歎說︰即使古佛再來,爲彌陀經作注解,也不會超過其上。此話出于大勢至菩薩之口,蕅益大師若不是觀音再來,也許是彌陀再來,故要解所說,即等于佛說。
極樂不退之因緣有五︰一是佛力攝持。二是佛光有滅罪之功,有破除無明之作用。叁是任何處所均有說法之音,並可隨心所欲,想聽法華就說法華,想聽華嚴就說華嚴。水、鳥、樹均能說法,爲理想的修學環境。四是以諸菩薩爲善友。外無魔邪,內無煩惱。如這一生死心蹋地的念佛求往生,決定要去,你現在就是菩薩,旁人看不出,諸佛菩薩護法龍天看得出;而且不是小菩薩,西方世界統統修普賢行,等于普賢菩薩。五是壽命永劫,與佛齊等。有以上種種因緣,西方世界之人故不退轉。
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才有叁不退。圓教初信到十信,當中有八個位子,很難修。圓初信等于小乘初果,小乘四果阿羅漢等于圓教七信位菩薩。佛說小乘須陀洹修到羅漢要天上人間七次往返;天壽長,要很久才能證到羅漢。羅漢比十信位差遠了。十信再升一級才到初住。西方只要一到即圓證叁不退。只有等覺菩薩才有這等資格。降低標准要到八地才圓證叁不退,哪有凡夫一下子就證到八地菩薩?可是這是佛說的,決定是事實!由此看來,世間事全不要緊,全心全意專作這一件事。只憑信願行,一句佛號,就能圓證佛果。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衆生,功德太大了。
四、方便力用
佛出現在世間只有一個目標,就是幫助衆生解決生死大事。自古以來,世人亦有發現輪回問題,但如何發生?如何超越?始終無法明了。諸佛出世有叁種利益︰第一、說經。令衆生破迷開悟,早證菩提。把宇宙人生真相爲衆生說出,此之謂法布施。從佛教誨,依教奉行,漸漸開悟,亦可以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。第二、諸佛如來有身相光明,無量相好。佛對我們加持,佛光普照,從未間斷,但是我們業障太重被煩惱蓋覆著感覺不到。假如稱念觀察,皆能滅罪消業。人生苦短,不過百年,刹那而過。一生中日子過的有無意義,有無價值,對社會國家有什麼貢獻,恐怕一般人皆曰無可奉告。凡夫心量大概只顧自己的身家,實在太小了。一定要學佛的心量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要超度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有情。今天我們不能成佛乃是心量狹窄,兩個人都互不相容。佛在大小乘經典裏常常提示,欲救度苦難的衆生,就是勸導衆生念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。其他叁十二應身度生的工作,我們比不上佛菩薩,而勸人念佛可以做到。佛菩薩隨時在冥冥中加持我們,我們也要接受才行。如兒憶母,必有感應。憶佛念佛,必能見佛。第叁、佛勸父王行念佛叁昧。人皆愛父母,都希望父母能離苦得樂,而第一殊勝法門即是勸其念佛生西。經中說︰“佛告父王,一切衆生,生死中念佛之心,但能系念不止,定生佛前,一得往生,即能改變一切諸惡,成大慈悲。”這是世尊大慈至孝,唯勸父王念佛。雖然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但有些法門頗爲難學,並非凡夫之所能,唯有專心念佛,不要牽挂世間事,簡單容易,最爲契機。
念佛有四種︰第一、持名念佛。方便直捷,成功迅速。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代祖師。他說︰“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。”他是阿彌陀佛再來,其他尚有永明延壽、國清寺豐幹和尚。佛菩薩的化身很多,這幾位都已表露身份,我們才知道,可能還有不少未露身份者,無從猜測。第二、觀像念佛。把佛像深深的印在我們腦海中,也…
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(上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