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佛現光第叁八
這一品是說,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的二位導師,加持與會大衆,使在法會中的每一個人,親見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。在叁轉法錀中稱爲“作證轉”。前段經文是世尊介紹、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存在,增長專修、專念、求生的信心。末法衆生業障很重,所以感應非常稀少,比不上佛當年住世時。但是他們能見到,也就爲我們作見證,不一定要我們親見才相信。有這麼多的人見到,我們再不相信,即是愚癡到了極處。即使民國以來,在臺灣、在大陸、在海外,許多念佛往生的人,而且有不少預知時至,不生病走的。這些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都明白告訴我們,他們見到西方叁聖來接引他們往生。有的時候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與經上講的一模一樣。雖然是他見到,不是我見到,我想這些人決不是打妄語。那有打妄語可以預知時至,站著走、坐著走的?
因此,我們要深信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存在,真有這樁事。世間亦有人說這個世界已經亂了。李老師在往生的前幾天告訴他的學生,講得很明白,世間一年比一年亂。李老師往生五年,我們回顧這五年,確實是一年比一年亂,將來的動亂還不止現在這個程度,還不曉得要加深多少,衆生非常苦。李老師說:“真正能救自己的,只有堅定信心,念佛求生淨土。”我們在講席中常常提醒諸位同修,萬萬不能造業,念佛而造作罪業是決定不能往生的。佛在《戒經》裏講得很多,可惜我們今天學佛,講經的人有,講戒律的人沒有,不知道戒律的重要性。善導大師在《觀經》注解裏講得很明白,求往生是易行道。易行也不是想像得那麼容易,決不是念這句佛號,與一天念幾遍《無量壽經》就能往生。需要把佛的教訓,在生活中做到,這樣才行。叁業要與願行相應,這樣才能消除障礙。
人在世間,生命非常短促,尤其是亂世,意外的災害非常多,誰也不能保證自己還能活多少年。警覺到這一點,有一天的時間,就好好的念這句佛號。有一天時間認真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才能在亂世真正消災免難,真正能幫助自己這一生得生淨土,就沒有白過。要曉得,身體都是假的,何況身外之物,不可以有絲毫的留戀。以世出世間法起心動念,都會造業;唯獨這句“南無阿彌陀佛”是正念。二六時中只存此一念,就沒錯;離開這一念,你的念頭就錯。這一品經文重點在此。
佛告阿難。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。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。
佛告訴阿難,也是提醒大衆。“若曹”就是你們。你們想不想見阿彌陀佛?“無量清淨平等覺”就是阿彌陀佛的別名。“無量壽”是中譯,梵音就是“阿彌陀佛”。阿彌陀佛也稱爲“清淨平等覺”,就是西方世界本師的德號。從這個德號裏,我們才曉得,應該怎樣修學才能與他相應。我們的心要清淨,要平等,要覺而不迷,這樣與阿彌陀佛的心行就相應。“及諸菩薩阿羅漢等”是指阿彌陀佛的學生。學生的人數無量無邊,無法計算。所居的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。這句經文有正報,有依報。佛與菩薩是正報,國土是依報。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,你們想不想見?想見,不是見不到。
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裏告訴我們,真正念佛,念到感應道交的時候,“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”。這是“現前”見,“當來”是往生之後見。沒有往生之前是現前見。現前要怎樣見?世尊教我們念佛,一心稱念就能見到。我們現在也天天念佛,可是不是一心,我們是亂心稱念,雜心稱念。心不清淨,所以見不到;心清淨,就有感應。可是同修們不要求感應,要求清淨心。求感應,心就不清淨,念頭就錯了。求清淨心是正確的。
應起西向。當日沒處。
這是把方向指示清楚。因爲聽經的時候,大家都坐在那兒聽,你想見阿彌陀佛,要起來向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致敬。所以,先叫他們起來,面向西方。那個地方是西方?太陽下山的方向。
恭敬頂禮。
此句經文關鍵的字就是“恭敬”,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做到。我們今天學佛,將來能不能往生,決定在對阿彌陀佛有沒有恭敬心,有沒有恭敬行(行是行爲)。什麼是恭敬的心行?“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”。世間人迷惑顛倒,往往爲了眼前的利益,妄言、兩舌(挑撥是非)。殊不知因此罪過,障礙往生,念佛決定得不到一心。不但一心得不到,功夫成片也得不到。“不誠無物”,人若不真誠,什麼都沒有,都不能成就。這是我們要認真反省檢點的,別人有沒有與我不相幹。學佛的人不要管別人,好好的管住自己。我有沒有不誠實,有沒有爲了自己的利害欺騙別人,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绮語,有沒有造這些罪業。心裏有絲毫自欺騙人,就沒有恭敬心,頂禮佛菩薩,拜得再多也枉然。
古德有個比喻,每天拜幾千拜的,沒有恭敬心,只有形式上禮拜,也是自欺欺人,把他比喻“如踏碓舂米”一樣,與“喊破喉嚨也枉然”意思相同。這是說明沒有恭敬心,沒有誠意就不會有感應,還是念念在造業。業障要怎樣才能忏除?必須真正知道自己做錯,懂得消除化解誤會。特別是挑撥是非,使兩個人不和,冤結是我造的,不把它解開,生生世世都要受此果報。所以,聰明人發露忏悔,說明我是爲了自己的利益,使你們兩方鬥爭,這是我的過錯。說出來,兩邊誤會解開,自己也消除業報。佛教裏的“發露忏悔”是這個意義,不是在菩薩面前說,我做了什麼罪業,你要原諒我,要饒恕我,這樣沒有用的。你要在受害的人面前發露忏悔,要解開當事人的誤會,務令和睦如初,這才是行菩薩道。學佛的人決定不能冤枉一個人,決定不能損害一個人,對一切衆生都平等。這樣的恭敬很難。待人、接物、處世都要真誠。
稱念南無阿彌陀佛。
“稱念”是一心稱念。以真誠心、恭敬心拜佛、念佛。古雲“誠則靈”,真誠就有感應。只要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導,當時那些人禮拜稱念,阿彌陀佛就現前,大衆見到極樂世界。我們今天能不能?一樣能,誠則靈。我們今天怎麼拜,怎麼念,也見不到,原因就是心不誠,罪業很重,沒能把罪業忏除,這是得不到感應的原因。罪業不能忏除,就是修一生一世也不能往生。我們要真正求往生,一定先要忏除業障。
阿難即從座起。面西合掌。頂禮白言。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供養奉事。種諸善根。
阿難很聰明,根性很利,聽到釋迦牟尼這一句話,他趕緊站起來,就向西方恭恭敬敬的禮拜稱念,“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”。見佛幹什麼?“供養奉事,種諸善根”。這兩句是阿難所求。
頂禮之間。忽見阿彌陀佛。容顔廣大。色相端嚴。如黃金山。高出一切諸世界上。
他頂禮拜下去,頭擡起來時,阿彌陀佛就現在他面前,現的是廣大身,在虛空中。色相端正莊嚴,佛身是金色的,所以形容“如黃金山,高出一切諸世界上”。感應多快!爲什麼有這樣感應?我們一定要明了道理。佛在大經上常常告訴我們,“萬法唯心”,十法界依正莊嚴,“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”。離開自性,無有一法可得。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。自性清淨就現清淨法界,自性不淨就現濁惡法界。所以,應當牢牢記住佛說“一切法從心想生”,這是原理。心想佛的時候,心已經成佛,“一念相應,一念佛;念念相應,念念佛”。阿難跟與會大衆,這個時候他們一念相應,念念相應,這個境界就現前。我們今天雖然念,念得不相應。爲什麼不相應?我們念念中有是非人我,念念中有貪嗔癡慢,念念中還有分別執著,怎麼能相應!不相應所現的境界,還是濁惡的境界。
在五濁惡世中,我們認爲濁惡不好,誰負責任?自己要負責任。我們一生的際遇不好,也要自己負責任,決定不能怨天尤人。除自性之外,虛空世界,國土衆生俱不可得。怨天尤人只是增長並加重自己罪業而已,除此之外,什麼也得不到。這就是經上常講的“可憐愍者”。佛眼觀看,那些人非常可憐,不覺悟,不知道回頭。回頭就是真正忏悔。罪從心起,還從心忏,這樣禮佛、拜佛就有感應。
又聞十方世界。諸佛如來。稱揚贊歎。阿彌陀佛種種功德。無礙無斷。
前面說阿彌陀佛的身相高出一切諸世界上,阿難同時看到十方世界諸佛如來。他這一念,本來只想見阿彌陀佛,但是極樂世界現出來,十方一切諸佛世界也都現前。現前才有比較,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在一切諸佛刹土裏,第一莊嚴。阿彌陀佛身相跟十方一切諸佛比較,也是第一莊嚴。不僅如此,十方一切諸佛贊歎阿彌陀佛,阿難也見到、聽到,證明本經與小本《阿彌陀經》裏講的,十方佛贊歎阿彌陀佛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因此,我們念佛人蒙一切諸佛如來護念,得一切諸佛如來加持。無論是什麼人,乃至于惡道衆生能發心稱念阿彌陀佛,都得諸佛平等的加持。雖得佛加持,實在是因爲自己業障抗拒佛力,佛加持時,自己感受不到,沒得到受用。不是佛不加持,是自己罪業障礙佛加持的力量。罪障消除,加持的力量,自己就會感受到。
業障消除一分,就有一分感受;消除十分,就有十分的感受。不必問別人,自己親身能感受到。佛的光明、佛的願力、佛的威神在加持你,在幫助你。所以,人最要緊的是真正有一個意念,要消自己的罪業。一般人雖然說要消業障,但不是真心,嘴皮上說說而已,罪業天天繼續不斷在造,沒有真正做消除的工作。真正覺悟的人,念念希求消除罪障。真消除業障,佛力則加持你,使你的業障消除得快,消除得多,增加你的能力。佛力加持,能幫助你開智慧,幫助你得到許多善巧方便。佛法的利益,佛法的好處,得到的人才知道,得不到的人不曉得。得不到的人,是他的業障抗拒,佛也沒有辦法。“心、佛、衆生,叁無差別”。我們的業力太大,佛講衆生的業力能敵須彌,能深巨海,能障聖道。所以,業障一定要消除,才是真正覺悟,真正聰明的人。
諸…
《無量壽經講記 禮佛現光 第叁八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