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的神力變現,能把諸佛世界像電視畫面一樣,移到你面前,讓你看得清清楚楚。
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。極清淨故。于此世界所有黑山。雪山。金剛。鐵圍。大小諸山。江河。叢林。天人宮殿。一切境界。無不照見。
這一段經文就是六道衆生狀況。在佛的光明中,六道的狀況也都現在面前,我們肉眼見不到。爲什麼肉眼見不到?現代人都有科學常識,應不難理解。我們眼球的構造像機器,功能並不很大。我們知道光有無量的波段,這部機器能見到的光波有限,長波見不到,短波也見不到。光波長短無量無邊,我們這部機器能適合的只有一點點。這一點點我們能見到,其他的不能見到。六道裏的天人、修羅、鬼、地獄,他們的波長跟我們見的不一樣。假如有一天我們能力擴展,所有的光波都能見到,則世界決定不是目前這樣子,世界就變了,就能見到世界的真相。我們見到的世界只是很狹窄的波段,大部分見不到,所以沒有見到真相。佛說經時,蒙佛威神加持,使與會大衆眼根的能力恢複。也就是,佛光一照,大家眼球細胞的組織,暫時調整恢複到正常,所以一切不同的光波都見到了。這是真的。
我們現前眼根何以不正常,是因心不正常。心裏沒有妄念就正常,六根組織自然就正常。心裏動個妄念,就有障礙,就不正常,組織就起變化。身體是一部機器,機器的組織變化改變,就是因爲念頭。什麼時候最正常?心地真誠是正常,清淨是正常,平等是正常。你果然做到“真誠、清淨、平等”,身體就是無量壽,不會衰壞。人爲什麼愈到老,體力愈衰?體內的組織爲什麼會退化?愈到老,妄想愈多、煩惱愈多、顧慮愈多。他如果像年輕人一樣,像小孩一樣,沒有煩惱,什麼都沒有,他活到老,也像小孩一樣,不會變,也不會退化。心念在改變人的身體,就是這個道理。“萬法唯心”,“一切唯心造”,心是主宰,不但是身的主宰,也是宇宙的主宰。佛常說“依報隨著正報轉”,“正報”就是心念。
由此可知,心理最健康的是佛菩薩。阿羅漢的心還有病,何況阿羅漢以下的六道凡夫。我們學佛,學什麼?恢複心理健康而已!果然恢複心理健康,即是佛門常說的“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”。我們求不老、求不病、求不死,樣樣都求得到,要懂得求的理論與方法。世間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從心地上求,是真的;從外境上求,是假的。外境是自心所變的,你去向它求,豈不是賓、主顛倒,能、所顛倒。一切法從自性中求,一切法都是自性建立的。
譬如日出。明照世間。乃至泥犁。溪谷。幽冥之處。悉大開辟。皆同一色。
這是以日光作比喻,好像太陽照著一切萬物。沒有太陽,我們看不見;太陽出來,我們看得非常清楚。此時佛光普照娑婆世界,使六道裏的狀況,我們都能在佛力加持的時候同時見到。這是見到大千世界。“泥犁”是地獄道,“溪谷”指畜生道,“幽冥”是餓鬼道。這是“所照”;下文水喻“能照”。
猶如劫水彌滿世界。
“劫水”是佛所說的大叁災之一。“大叁災”是火災燒到初禅天,整個小千世界毀滅了;水災淹沒二禅天;風災摧毀叁禅天。叁禅天都有災難,四禅天無此災難,所以四禅是福天,有大福報,叁災達不到。水、火、風災都沒有,是第四禅天。叁禅以下都有災難,初禅叁災通有;二禅沒有火災,有水災、風災;叁禅無水、火,只有風災。此處講“劫水”是借喻佛光如水光之能照世界義。
其中萬物。沈沒不現。滉漾浩汗。唯見大水。
此句形容佛的光明如同劫水一樣,所有一切萬物在佛光照耀之下,我們看得清清楚楚,但是萬物的光彩都沒有了。因爲光彩都被佛光占去。譬如,我們在黑暗的時候,點一支蠟燭很亮;蠟燭在電燈之下顯得沒有光彩。再明亮的電燈,在白天陽光之下也沒有光彩。這是形容佛光的偉大,佛光之不可思議。
彼佛光明。亦複如是。
這兩句是合喻。阿彌陀佛的光明,就像前面的比喻一樣。其實比喻只能比個仿佛,佛的光明比這個比喻,不知道超勝多少倍!實在沒有方法形容,也沒有人能說得出來。
聲聞菩薩。一切光明。悉皆隱蔽。唯見佛光。明耀顯赫。
聲聞有光,菩薩光明超過聲聞。其實一切萬物都有光,我們每個人也有光,桌椅板凳,只要是物質都有光(光即今人所謂的磁場波動現象),可惜眼根實在不利,看不到光明。修定的人能看到;練氣功的人也看得見你的光明。光明大小,人人不同,光的顔色也不同,所以氣功給人治病,主要就是看你的光,曉得你的身體那個部位有毛病。由此可知,身體光明是自性般若之光。因爲我們有煩惱、有妄想、有執著,自性光明透不出來。就像太陽,白天都有太陽,陰天下雨,雲層很厚,把太陽遮住。我們的業障就是自性外面的雲層,使我們的自性光明透不出來。
業障愈重,透出來的光明愈少。凡夫業障比阿羅漢重,所以阿羅漢的光明顯得比我們大很多。菩薩的煩惱更輕,菩薩的光又勝過阿羅漢。這些光明,佛都有,可見佛心清淨。縱然是等覺菩薩,還有一品無明未破,就是他的業障,障礙他的真性,所以透出來的光比不上佛。佛是絲毫的障礙都沒有;等覺菩薩還有一品障礙;十地菩薩就有二品無明;九地菩薩還有叁品無明,愈往下無明愈多,透出來的光就愈少。理上說光明,一切衆生跟佛完全平等,只是每個人的業障不一樣,因此透出來的大小不同,顔色不一樣。佛透出來的光明是金色的,是一切色中最好的色。顯示西方世界的羅漢、菩薩,十方諸佛世界的羅漢、菩薩,在彌陀光明之下,他們的光都不顯赫,就像太陽底下點蠟燭一樣;顯示彌陀的光不可思議。
此會四衆。天龍八部。人非人等。皆見極樂世界。種種莊嚴。
此文總結以上一大段。由此可知,佛法講的感應道交,實在非常快速而顯著。感應一定是如理如法的修學。這一部經有這一段經文,“叁轉法錀”即圓滿。佛有示相說,有勸修說,今彌陀與十方世界諸佛菩薩現身爲作證明。當時不僅阿難見到。“此會四衆”,“四衆”依本經記載約有二萬余人。釋迦牟尼佛講《無量壽經》,參加法會的聽衆有兩萬人。除這些人之外,還有天龍鬼神。與會的六道衆生皆得世尊、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,將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看得清清楚楚。
阿彌陀佛。于彼高座。威德巍巍。相好光明。聲聞菩薩。圍繞恭敬。
這六句文形容阿彌陀佛的相狀。阿彌陀佛坐在蓮臺上。中間二句形容佛的威德光明相好;又看到阿彌陀佛的弟子們,“聲聞菩薩,圍繞恭敬”;看到佛在說法,大衆在聽經。下文再從比喻說,佛的相好莊嚴,實在無法形容。
譬如須彌山王。出于海面。明現照耀。
“須彌山”是四寶所成的寶山。寶有光明,照耀海面。
清淨平正。無有雜穢。及異形類。唯是衆寶莊嚴。聖賢共住。
在此世間實在找不到比喻,來比擬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,只好說須彌山。須彌山不在我們地球上,這個地方我們見不到,是釋迦佛介紹的。阿羅漢以上的聖者,能見到須彌山。天人知道有須彌山的存在,阿羅漢以上的聖者是親見此境。因爲與會的聽衆,菩薩、聲聞數量很多,佛說這個比喻是大部分聽衆的現量境界。然而對凡夫來講就不太適合,因爲我們沒有見過須彌山,不知道須彌山的偉大,也不知道須彌山的莊嚴。佛說經的場合、對象不同,我們只看到經典對于須彌山的形容。四王天就住在須彌山的半山腰;忉利天在須彌山的頂端,故稱爲“地居天”。再往上去是“空居天”,境界更不可思議。不要說是佛菩薩的境界,就是六道高級凡夫,色界天跟無色界天的境界,都不是凡夫所能想像,所能思議的。何況西方極樂世界佛菩薩的境界,四土皆是“聖賢共住”,益顯奇特殊勝無比莊嚴。
阿難及諸菩薩衆等。皆大歡喜。踴躍作禮。以頭著地。稱念南無阿彌陀叁藐叁佛陀。
末句是佛的名號,全是音譯。阿難以及當時與會的大衆們見到阿彌陀佛,那個看到不歡喜,那個看到不禮拜?自然是以最敬禮,以頭著地,五體投地拜阿彌陀佛,稱念阿彌陀佛。當然除阿彌陀佛之外,還有十方無量無邊諸佛菩薩。一稱“阿彌陀佛”,全都稱念到了。當時的狀況是:
諸天人民。以至蜎飛蠕動。睹斯光者。所有疾苦。莫不休止。一切憂惱。莫不解脫。悉皆慈心作善。歡喜快樂。
這是說佛光對于大衆加持的利益。從天人一直到六道衆生,此處只講畜生。“蜎飛蠕動”是畜生道。凡是蒙佛光注照,都得殊勝利益。在佛光注照下,業障消了,所有的痛苦沒有了。由此可知,一切疾苦都屬于業障。業障消除,痛苦就沒有。“一切憂惱,莫不解脫”。心裏的憂慮煩惱,蒙佛光注照(佛是以無量真實智慧注照),這些衆生也因此破迷開悟,所以他們的一切憂慮煩惱也都沒有了。這個時候就跟諸佛菩薩一樣,“慈心作善,歡喜快樂”,法喜充滿。真性就是真心,真心也是佛心,佛心就是大慈悲心。對一切衆生平等慈悲,所以他才歡喜無量。這是有情衆生得到的利益。
鍾磬琴瑟。箜篌樂器。不鼓自然皆作五音。
這是“天樂供養”。由此可知,佛的威神不但感動有情衆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無情衆生也皆感動。正是說明依報隨著正報轉,確實在轉,我們在此又看到明顯的證據。過去李炳南老師講《阿彌陀經》所說的“空中莊嚴”,不是有意的,是自然的感應。此地只說天樂,還有一樁事雖然沒有說到,但一定是有的,就是西方世界的寶香周遍。此事前面經文談到。光明遍滿,天樂寶香,一切衆生接觸皆消業障,開智慧,自性的本能,漸漸都恢複。
自性本具的香光無時無處不周遍,爲什麼我們見不到也聞不到?這是我們本身有障礙,障礙了佛的“香光莊嚴”。這個障礙是什麼?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佛在《華嚴》上說,“一切衆生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”。由此可知,“妄想執著”是我們的病根。病根消除,我們的能力即恢複。不但極樂世界的香光,我們再不會有隔礙,即使十方一切諸佛的清淨功德,我們也沒有障礙。無障礙才能融成一體,融成一體才能入一真法界,也就是證法身,成就圓滿的佛果。這是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。
諸佛國中。諸天人民。各持花香。來于虛空散作供養。
這是諸天供養,意思是雙關的。因爲佛的神力,把十方諸佛世界顯現讓大家看到。看到裏面的狀況:第一、十方所有世界天人都供養他們的本師,像我們娑婆世界天人供養釋迦牟尼佛;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衆供養阿彌陀佛;東方琉璃世界的天人也是供養他們的本師藥師佛。第二、天人得佛威神加持,過去生中善根成熟。善根不成熟則不見佛,一定要善根成熟,佛的威神加持,使他在這一會中也見到阿彌陀佛,這些天人轉過來供養阿彌陀佛。我們在光中都見到這個盛況。
爾時極樂世界。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。以佛威力。如對目前。如淨天眼。觀一尋地。
“百千俱胝那由他國”就是《阿彌陀經》上講的“十萬億佛國土”。西方極樂世界雖然離我們這麼遠,“以佛威力,如對目前,如淨天眼,觀一尋地”。大衆得佛威神的加持,所看到的“百千俱胝那由他國”,就像面對面一樣。“一尋地”是八尺。十尺是一丈。不到一丈遠,這麼近的距離,還看不清楚嗎!在這個境界裏,完全顯示我們自己的本能,本能確實如此。
今天這個世界雖然不太大,比起佛經裏講的諸佛刹土,我們這個地球太小了。地球雖然不大,我們的能力更小,藉著科學儀器把世界其他地區的景觀,用電視展現在我們面前,我們見到,這是用機械的能力。我們看經上說的,不需要機械。本能智慧恢複之後,用不著這些機械,所看的比電視畫面真實太多,完全是真實的。此會大衆與阿彌陀佛、諸佛如來可以對話。他說話,大衆聽得清楚;大衆說話,佛也聽得清楚。也許諸位有問題:我們說話,他懂不懂?要是遇到任何佛菩薩,你跟他說話,他們都懂;他跟我們說話,我們也懂。“佛以一音而說法,衆生隨類各得解”。佛爲我們說法,假如有十個不同國家的人,言語都不同,彼此的話都不懂,但是佛說法,我們聽佛講中國話,日本人聽佛講標准日語,所以每一個人聽佛講的,都是自己的語言。真是妙不可言!佛有這個能力,說真的,我們也有這個能力。這個能力是“本能”,不是學得來的;是“清淨、平等、大慈悲心”裏自自然然變現出來的,不要作意。自然流露出來的,就契合一切衆生的音聲,非常奇妙。
彼見此土。亦複如是。
“彼”是指阿彌陀佛。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、聲聞,乃至十方諸佛世界的佛菩薩,見到這個地方,也看得清清楚楚。
悉睹娑婆世界。釋迦如來。及比丘衆。圍繞說法。
他們看我們也看得很清楚。釋迦牟尼佛在這裏講經說法,有兩萬多人在場,他們也看得很清楚。想想,我們現在這一會人數不多,會場大概有兩百人,阿彌陀佛有沒有看見,諸佛菩薩有沒有看見?看得清楚、明白。我們這邊說話,他們也聽得清楚。可惜我們看不到他,也聽不到他的音聲;他看得見我們,聽得到我們的說話。因此,我們起心動念,所願所求,諸佛菩薩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問題是我們的願求是真的,還是假的?是真的,佛菩薩歡喜,時節因緣成熟,必定來接引往生。如果我們心地不真,對于這個世間還有牽挂,還有留戀,就是“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”。這一生佛菩薩不會來接引你,因爲你不是真的想去。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,佛菩薩決定不勉強你。
要真正發心,真誠的依教奉行,修學決不能打折扣,決不可自己欺騙自己。不自欺,就決不會欺人,所以重要的是不欺騙自己。這樁事情非常重要,實在相當難。凡夫自欺,自己並不知道,所以是“愚癡”。要是知道自己欺騙自己,這個人就覺悟了。真正覺悟,能把這些毛病改過來,是真正“修行”,是真實的功夫。
《無量壽經講記 禮佛現光 第叁八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