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真的是苦口婆心教導我們。“開”是開啓我們的智慧;“示”是指示事實的真相。可是相信的人少,不相信的人多。相信的人少到什麼程度,一般同修們很少知道。不要看臺灣佛教這麼興盛,信佛的人這麼多,還是“信行者少”。因爲迷信的人多,真正曉得佛法真相的人不多,把佛菩薩當神明看待的人很多。問他爲什麼學佛?求升官、求發財、求長壽,燒香拜佛求的是這些。這些人是占學佛人的大多數,幾個人明白經典的道理!誦經的人多,告訴他這部經有什麼好處,他就念,以爲自己能得到些什麼。明白教義,依照經典教訓去做的人很少,幾番淘汰下來,剩下沒幾個人,可以數得出。“信行”著重在實行。“行”是造作。相信佛的教誨,依照佛的教訓去做,方是信行者。不明教理,不肯依教修行,還希求長生,希求福報,這是迷信,這些希望往往是落空的。
生死不休。惡道不絕。
這兩句經文正是照應前面兩句。如果大家都相信佛,都依照佛的話去做,一個個都了生死出叁界,都成佛、成菩薩。正因爲許多人不相信,不肯照做,還是照樣輪回。既然不能超越六道,惡道地獄決定有分。特別是在這個時代,外在的環境實在非常不好,物質環境的汙染,是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。讀曆史,中國、外國什麼時候聽說過環保?沒聽說過,到最近這幾年才有,才知道環境汙染的嚴重性。可是再仔細想想,現在這個社會對我們精神的染汙、思想的染汙、見解的染汙,比物質環境的染汙還要嚴重。現在大家還沒有想到怎樣保護心地的汙染。保護外在物質環境是知道,想到了,心地的汙染還沒有注意到,這怎麼得了。環保能不能做好?決定做不好。雖然大家都在做,到最後還是無濟于事。原因何在?
佛說得好,“依報隨著正報轉”,環境是從人心轉變的。若此世間人人心地善良,皆知斷惡修善,外面環境自然就起變化,風調雨順,四季豐收;人心不善,整個大環境也就失調。環境與人心息息相關,這個事實、這個道理,世間人還不懂。世間人總是把精神與物質當兩樁事。說是一樁事的,只有大乘佛法,奈何世人不信,不能接受,因此才“惡道不絕”。
如是世人。難可具盡。
我們現在看惡道不但不絕,而且愈來愈增長,也就是作惡的人一天比一天多。其業因果報循環輾轉,言說不盡。
故有自然叁塗。無量苦惱。輾轉其中。
“叁途”不是人造的,不是鬼神造的,也不是佛菩薩建立的。不但叁途與諸佛菩薩、上帝鬼神毫無關系。叁善道,乃至四聖法界純是自然的。自然叁途、自然六道、自然十法界,是從人心想變現的。大家不知道事實真相,胡作妄爲,才産生無量的苦惱。佛爲我們說法四十九年,後人整理成一部《大藏經》。這部《大藏經》也就是佛爲一切衆生,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“宇宙”是我們的生活環境;“人生”就是我們自己。佛一生就是講我們自己,與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而已。這才知道佛法與我們有什麼關系,我們爲什麼要學佛。不知道自己,不曉得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,必定胡作妄爲,造作無量的罪業。由于我們的想法、看法、作法都錯誤,才變現六道;變現叁惡道就更錯了;再變現地獄,就大錯特錯。幾時能回頭?這就是“無量苦惱,輾轉其中”。
世世累劫。無有出期。難得解脫。痛不可言。
這是佛看到的真相,佛看到的事實。實在講,就是自己本人,每天依舊迷惑造業,現在還像個人樣子,再過幾年就不是這個樣子。時間過得很快,世間沒有一樣是自己的。我的感觸比你們深,原因就是這十幾年常常旅行,所以人家問我住那裏?我說,我沒地方住。雖然有這個道場,也跟旅館一樣,住幾天就走了,沒有一樣是自己的。住一般旅館,有一些書籍資料不讓我們存放;這個旅館比較長期一點,有些經書可以放在此地,就這麼一點差別而已,除此之外,還有什麼兩樣。所以,對于佛法所講的,比較有深刻的體會。人生確實是“過客”,這個世間是個旅館,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這是講真話,人在這個世間只是暫時有使用權,決定沒有所有權。政府給你發的所有權狀是假的,是騙你的。死了帶不去,那有所有權?既然有使用權,明白在這段時間可以使用,就盡量利用它。利用它多作善事,多多便利于衆生,這就有智慧。如果利用它供給自己享受,不顧別人,則福報享盡,就沒有了。
眼前所擁有的,這是福報;如何運用,則是智慧。有智慧的人,以財富而論,他能把財富的作用發揮到無量無邊;他的財富能達盡未來際,生生世世永遠享受不盡。不會用的,雖有無量的財富,在這一生短短幾十年就用得幹幹淨淨,來生墮叁惡道變畜生、變餓鬼、墮地獄,“世世累劫,無有出期,難得解脫,痛不可言”。這是愚癡作惡的結果。所以,真正覺悟的人起心動念,不要說是身外之物肯用來幫助一切衆生,就連身體,身語意叁業,無一不是爲一切衆生服務,做利益衆生的事業。能這樣發心去做,縱然不能往生,來世也得人天大福報。這是修善之人,善有善果。
如是五惡五痛五燒。
前面所講的“五惡”是因。“五痛”是指現世的苦報。“五燒”指來世叁途的惡報。
譬如大火。焚燒人身。
這是比喻惡因、惡報就像大火一樣。自己玩火還燒自身,沒有燒到別人。所以,學佛的同修不能不認真讀《了凡四訓》、讀《感應篇》。要認真讀,要熟讀,才真正知道因果報應的可怕;才曉得在這個世間應該怎樣待人接物,知道怎樣斷惡,怎樣修善。末後這段,是佛教導我們如何離苦得樂的方法。
若能自于其中一心製意。
這一段經文非常重要,無論在家、出家,還有遠道來的,想跟我學佛;我就告訴他,此處有實際上的困難。你問我答不答應?我答應,這個道場答不答應?這裏的住衆答不答應?我一個人不能作主。這個道場有幾十個人,要想進門,這幾十個人,你能跟他們相處嗎?人與人相處不容易,愈是大道場,愈不容易相處;尤其今天的道場龍蛇混雜,沒有正知見,沒有道心,很難長住。難住還是小事,怕的是起了反效果,離開這個道場之後,隨意批評,造作口業,再破和合僧,毀謗叁寶,就不值得,不如不到這兒來。因爲佛的法門無量無邊,自古以來,祖師大德攝受衆生的方式也無量無邊,雖然不能盡如人意,但能念佛往生即好。
我在新加坡聽說,中國五臺山有一個道場,持戒精嚴,非常難得,且都是修苦行的。今天肯修苦行、仰慕苦行的人,皆可以到那裏去,修學應能得益。怕吃苦的,自然不願上五臺山。今天這個世間真正願意吃苦的人是少數;喜歡享受的占多數。他們度那一方人,度那一類衆生。佛陀在世的時候,就有很明顯的例子,大迦葉尊者就是修苦行的,他的家族好,是富有的家庭出身,而示現修苦行,他度歡喜修苦行的一類衆生。《華嚴經》上,善財童子出生的時候,家裏的花園都長金樹、銀樹,七寶悉皆出現,表示他是度喜歡享樂的一類衆生。衆生根性不同,決定不能說,修苦行錯誤,貪圖享受錯誤。都沒有錯,衆生根性不同,所以接引衆生的方法就不一樣,只有真正通達明了的人,才具足善巧方便。若還有贊、有誹謗,就錯了。因爲他有分別執著,不知道法門隨衆生根性設施不同。
這個道場、這種教學修行的方式,你看得慣看不慣?必須是你很喜歡,真是志同道合才行,不可以冒然從事,否則得不到利益,反受其害。這是在家出家同修都應該曉得的。佛門廣大,普度一切衆生。“普度”就要以無量的法門,無量的善巧方便,決不是一個方法。即使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其中也有無量的方便。諸位明白了,就會對一切法門都加贊歎。像《華嚴經》五十叁參,五十叁位善知識所修的法門都不一樣,但是彼此都尊敬,互相贊歎,知道此是攝受一類衆生的方便,能讓這類衆生成無上道,正是“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”。“若能自于其中一心製意”。“一心”是關鍵的字眼。“製”是控製;“意”就是念頭。就是儒家講的“克己”,能克服自己的欲望,克服自己的妄念,這是功夫,這是真正修行。
端身正念。
“端身”是守規矩、守法,也是叁福裏“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”。“正念”是思想、見解純正,不會被世間邪知見所誘惑,所動搖。就本宗來說,正念就是一句“阿彌陀佛”。無論在什麼環境裏,無論跟什麼人相處,都沒關系,心裏這句佛號絕不中斷。
言行相副。所作至誠。
言如其行,行如其言,說到做到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都用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。
獨作諸善。不爲衆惡。
縱然一切人都造惡,我修我的善,也不妨礙別人。大家作惡,也不要去勸他。菩薩說法要“觀機”,他聽勸就勸他,不聽勸就不要勸他;勸他會生反效果,使他罪上加罪。他來諷刺你,誹謗你,侮辱你,豈不是罪上加罪;不如不理會他,你做你的,我做我的,大家都好。這樣彼此相安無事,才能真正和諧。所以,菩薩六度裏,“忍辱波羅蜜”很重要。《金剛經》上講六度,特別強調“布施、忍辱”。忍,第一是認識環境,不論順境、逆境都要忍,善人、惡人還是要忍。我們修行成敗的關鍵就在“忍”字。見到人作惡,我們要勸告他;看他絕對不接受,就不要勸,看著他做,也看著他受報。什麼時候他肯回頭,能接受的時候,就幫助他;不能接受時,諸佛菩薩都在那裏看著,我們如何能幫他。爲什麼沒有耐心!在此狀況下,要知道“獨作諸善”。
別人妨礙我們修善,我們在他面前不能表示修善;他總不能天天跟著我。別人討厭念佛,他在的時候我不念,不在的時候我念;或者他在的時候我用心念,口裏不出聲。許多家庭裏,一個人學佛,家人不學佛,聽到念佛就討厭。他來問我怎麼辦?家人在的時候,我心念口不念;家人不在的時候,我大聲念、小聲念,都沒關系。總而言之,學佛第一件事是不要惹人生煩惱,要保持一家和睦。若想家和,想家人也來學佛,要懂這個道理。如果我們在飲食或者行爲、思想上,學佛與不學佛似有很大的差異,此時你又要批評人,天天跟家人吵吵鬧鬧;鄰居見到難免錯覺,互相警惕萬萬不能學佛,看學佛,搞得一家老少不甯。須知這是自己做錯,不要以爲你是對的,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壞,令一切衆生看到佛法生恐怖心,生畏懼心,不敢接近。所以,修行的功夫抵不過所造的罪業。佛法始終建立在理智、智慧的基礎上,“通權達變”,一切環境都能應付裕如,皆能得大自在,這才是善學佛法。
身獨度脫。獲其福德。可得長壽泥洹之道。
善學佛法者,必是覺悟的人,是明白的人,自己知道斷惡修善,知道念佛求生淨土。不妨礙任何一個人,能跟任何人、任何環境相處,自己才能“度脫”,才能福慧雙修,才能往生淨土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證得無量壽。“泥洹”即是大涅槃,圓滿成佛。
是爲五大善也。
這是總結五大段。每一大段經文,佛都教導我們,勉勵我們斷惡修善,將來得到的是不可思議殊勝的利益果報。
《無量壽經講記 濁世惡苦 第叁五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