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无量寿经讲记 浊世恶苦 第三五▪P1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过去、现在,中国、外国,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的,都不是假的。这些往生的人只凭一句佛号,临终能这样潇洒,舍离六道轮回。业障要是不消,怎么去得了。

  由此可知,消业障靠一句佛号,往生不退成佛也是这一句佛号,这一句佛号,功德不可思议。这些老实人,一句佛号就成就,往往比那些通宗通教、大开圆解的,临命终时还要示现一点病苦的善知识,看来总不如老实念佛的人那么自在。这些祖师大德弘法利生,这么大功德,难道是比不上老太婆吗?真的比不上。在教化众生方面,老太太不如法师;在消除业障方面,法师比不上老太太。因为老太太一天到晚除了念阿弥陀佛,心里一个妄念都没有,业障都消除了。法师讲经说法,脑子里还有知见,还有胡思乱想,还要应付广大群众,所以他的清净心实在比不上老太太。道理在此。

  这两条路,愿意走那一条都行,由自己选择。凭什么选择?凭因缘选择。这是正确的。如果不顾因缘,只图自己赶快走,走得潇洒,这是自私自利,与阿弥陀佛广度大愿不相应。古人讲,有缘就广度众生,无缘就独善其身。儒家也是这么说,有机会兼善天下,帮助别人,自己、他人都得利益;没有这个机缘,就专门度自己,这最重要。自古以来,往往在家人的成就比出家人殊胜,原因何在?在家单纯。单纯到什么程度?简单的说,接触面小,知道的事情少,接触的人少;因此他烦恼少、是非少,容易成就。出家人层面大,接触面大,知道的事情多,是非也多。譬如,我们不看电视,也不看报纸,还是有很多事情都知道。怎么知道?这个人来说,那个人来说,也不能不听。来说的人太多了,好心专程来看你,你也不能不许他说。知道的事情多,烦恼就多;认识的人多,是非就多。现在出家修行环境不如在家众。

  古代的道场大多建在深山里。现在我们到大陆观光,交通便利,汽车可以开到寺门口,从前都要走路。到寺院里烧香拜佛要走三、四天,远道的要走十天半个月。我是安徽人,从我们家乡步行到九华山要走一个星期。我家住在江北,朝九华拜地藏菩萨,已成民间重要的活动,但是往返需要许多时日。所以,到寺院烧香拜佛,一年至多不过一、两次而已,不会常常去。因此,寺院非常清净,没有人来,只有在法会期间才有各方人来,这样修行比在家容易。现在寺院的游客,一天到晚川流不息,出家修行反而不如在家人了。

  今天有两位居士发心想出家。我问他,为什么要出家,出家不容易。若为了修行而出家,则在家比出家好。甚至想为弘法而出家,现代以居士身分弘法,也不比出家人差。现在出家的道场难求,一个清净、真正修行的道场,不容易遇到。今天的道场都要靠法会,靠信徒供养,这就很苦。中国古代的道场皆有寺产、有山、有田地,租给农夫耕种,每年收租,以租金作道粮。因此,出家人生活不依赖信徒,不需要作佛事,也不要作法会,那就好修行。现在时代改变了,已经没有这个环境,没有这个条件。所以,一定要把事实真相认清楚,特别是念佛法门,是佛为在家同修们说的。

  此经开端,我们看到“贤护等十六正士”,这十六位大德都是在家的等觉菩萨。由此可知,这个法门殊胜无比。一念回心,即是至善;一念回心,就是念阿弥陀佛。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,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;念佛的秘诀是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。有人问我:“六根怎样都摄?”你的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外,什么都没有,即六根都摄。一句阿弥陀佛就已经“都摄六根”。不要再问,不要再打妄想;一打妄想,则一根也没摄。老实念佛,一个妄念也没有,六根就都摄,此念就是“净念”。“相继”是净念不中断。谛闲法师说得好,“念累了,你就休息;休息好了,就再念”。大家有工作,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,不要念佛,把佛号放下;工作做完了,佛号立刻提起来。如是佛念好了,工作也做好了,这就是修善。“净念相继”是正修,专修西方净土法门。

  “三福”是教我们在没有到西方世界之前,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世间,既然在世间,就不能离开社会,不能脱离人群,佛弟子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对人、对事、对物。我们从这部经典里学会,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修行。处世、待人、接物,没有一样不是修净业,这样净业才能圆满成就。所以,回头要快,要知道怎么修善。什么是善,要辨别得清清楚楚。造作恶业的,普通人有,学佛的人也有。有些学佛的人盲修瞎练,特别在近代,无论中国、外国,妖魔鬼怪很多,到处都听说有神通的,有再来的……,这些人都自以为是,不能信受正法;等到临命终时,地狱相现前,那时后悔已经来不及。

  这一段是讲果报。末后一段,佛真正是苦口婆心教诫世人。这些年来,我从此经稍能体会。

  天地之间。五道分明。

  天地之间就是世间。“五道”即是六道,指天道、人道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通常将阿修罗省略。佛在《楞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天上有阿修罗,人间有阿修罗,畜生有阿修罗,饿鬼道也有,只有地狱没有。阿修罗在那一道就算那一道,所以五道就很圆满。通常经上讲“六道”,是单独把天阿修罗算一道。人阿修罗归人道,畜生阿修罗归畜生,饿鬼阿修罗归饿鬼,这样就变成六道。讲五道、五趣,就把天阿修罗归入天道。所以,五道与六道意思完全相同。

  “分明”就是清清楚楚。五道是怎么来的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佛在大乘经上常说“一切法从心想生”,五道是从心想生的。五道之外还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我们称法界,加上天阿修罗,就是十法界。十法界也是从心想生,只要你动念,有想,就落在十法界。必须到心想都无,才能超越十法界,而入一真法界。换句话说,只要有念、有想,都不出十法界。

  十法界的因行,简单的说,佛心平等。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对一切平等,完全没有分别执著,这是“佛”。一有分别执著,就不是佛。“菩萨”是六度心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菩萨自利利他,能舍己为人。“缘觉”心是十二因缘。“声闻”心是四谛,苦、集、灭、道。他知苦,断集,证灭,修道。以上是三界之外的圣人。再下来就是三界内的五道。“天人”的心是十善,慈、悲、喜、舍—四无量心。以慈悲喜舍修十善业,生天之业因。“人道”是修五戒十善,得人身。“畜生”心愚痴,是非善恶颠倒。“饿鬼”心是贪欲。“地狱”心是嗔恚。饿鬼、地狱都有很重的嫉妒。知道十界五道业因,想想自己,从早到晚,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,我们起心动念是什么心;我们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是什么心态。自己冷静想一想,就晓得将来会生到那一道。此即“五道分明”。

  善恶报应。祸福相承。身自当之。无谁代者。

  六道之中,佛讲的事实真相是自作自受,没有人能代替的,也没有人有能力赦免的。在理上决定是自作自受,因此不能不小心,不能不谨慎。造恶因,必定有恶报;造善因,一定有善果,果报分明。“祸福相承”。中国人造字,祸、福这两个字的样子差不多,意义是邪正、是非、善恶很不容易分辨。祸、福就在一念用心。一念善,就是福报;一念恶,就是灾祸。福里有祸害,享福的时候忘了造福,而容易造罪业;福享尽,灾祸就现前。在受苦受难的时候,祸害现前,往往在此时生起忏悔之心,能生一念善念;等到恶报受完,这一念善报就现前。由此可知,“祸福相承”即是善、恶念头的转变,祸、福果报的转换。

  “身自当之,无谁代者”。世间有一些孝子孝女,不晓得父母过世有没有往生净土,著急得不得了。急有什么用?你著急,他就能往生吗?那有这种道理。能不能往生,佛也帮不上忙,我们凡夫怎能帮上忙。真正能帮上忙,就要像地藏菩萨一样。《地藏经》上,婆罗门女、光目女是个好榜样。我们能学他,做到那种功夫境界,对亡人能帮多大的忙?也只帮他往生忉利天;夜摩天以上,就帮不上忙。因为夜摩天以上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,不是单靠修福德能帮的。我们自己修行真实的福德,帮父母祖先的亡灵,只能帮他生忉利天。生到忉利天,自然不是究竟,将来还是免不了轮回。要想究竟帮他忙,唯一的办法是自己往生净土。家亲眷属若生到忉利天,天人寿命很长,你可化身到天上去跟他讲经说法,劝他念佛往生,这才是真的帮助他们。这是真实的功德利益。

  善人行善。从乐入乐。从明入明。

  “善人”是真正觉悟的人,身口意皆善,所以他的心行善。“从乐入乐”是说在十法界节节提升。佛法教学目标确实在此,教我们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快乐,一天比一天自在。这是我们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。“明”是开智慧。智慧天天增长,对宇宙人生的真相,因果报应的事实,愈来愈清楚,愈来愈明了,所以他快乐。这是说学佛的好处,学佛的利益。反过来,不学佛,违背佛菩萨教诫的:

  恶人行恶。从苦入苦。从冥入冥。

  果报恰恰相反,三业不善,自作聪明,所以他前途愈来愈艰难,在十法界中节节下坠,愈来愈苦,心智愈来愈糊涂,愈来愈颠倒。这些事,我们冷静的观察,不难理解,就摆在我们眼前。特别是上了年岁的人,有多少人神智非常清楚,不迷惑,不颠倒的。读这段经文可以对照一下,就能理解。因此,我们少壮的时候,确实三业要清净。若不清净,到年岁大的时候,就难免“从苦入苦,从冥入冥”。那个时候,后悔就来不及。

  谁能知者。独佛知耳。

  这些事实真相,什么人最明了?佛知道,佛最清楚,佛最明了。这两句是前面“五浊恶世”的总结。所以,佛讲得这么清楚、明白,这不是他的理想,不是他的假设,皆是事实真相。正因为佛见到,所以佛不忍心看大家在这里迷惑,造业,受苦。他以大慈悲心怜悯众生,为了帮助我们脱离苦海,才不辞辛劳来教导我们。

  教语开示。信行者少。

  佛…

《无量寿经讲记 浊世恶苦 第三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