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濁世惡苦 第叁五▪P1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過去、現在,中國、外國,這些年來我們看到的,都不是假的。這些往生的人只憑一句佛號,臨終能這樣潇灑,舍離六道輪回。業障要是不消,怎麼去得了。

  由此可知,消業障靠一句佛號,往生不退成佛也是這一句佛號,這一句佛號,功德不可思議。這些老實人,一句佛號就成就,往往比那些通宗通教、大開圓解的,臨命終時還要示現一點病苦的善知識,看來總不如老實念佛的人那麼自在。這些祖師大德弘法利生,這麼大功德,難道是比不上老太婆嗎?真的比不上。在教化衆生方面,老太太不如法師;在消除業障方面,法師比不上老太太。因爲老太太一天到晚除了念阿彌陀佛,心裏一個妄念都沒有,業障都消除了。法師講經說法,腦子裏還有知見,還有胡思亂想,還要應付廣大群衆,所以他的清淨心實在比不上老太太。道理在此。

  這兩條路,願意走那一條都行,由自己選擇。憑什麼選擇?憑因緣選擇。這是正確的。如果不顧因緣,只圖自己趕快走,走得潇灑,這是自私自利,與阿彌陀佛廣度大願不相應。古人講,有緣就廣度衆生,無緣就獨善其身。儒家也是這麼說,有機會兼善天下,幫助別人,自己、他人都得利益;沒有這個機緣,就專門度自己,這最重要。自古以來,往往在家人的成就比出家人殊勝,原因何在?在家單純。單純到什麼程度?簡單的說,接觸面小,知道的事情少,接觸的人少;因此他煩惱少、是非少,容易成就。出家人層面大,接觸面大,知道的事情多,是非也多。譬如,我們不看電視,也不看報紙,還是有很多事情都知道。怎麼知道?這個人來說,那個人來說,也不能不聽。來說的人太多了,好心專程來看你,你也不能不許他說。知道的事情多,煩惱就多;認識的人多,是非就多。現在出家修行環境不如在家衆。

  古代的道場大多建在深山裏。現在我們到大陸觀光,交通便利,汽車可以開到寺門口,從前都要走路。到寺院裏燒香拜佛要走叁、四天,遠道的要走十天半個月。我是安徽人,從我們家鄉步行到九華山要走一個星期。我家住在江北,朝九華拜地藏菩薩,已成民間重要的活動,但是往返需要許多時日。所以,到寺院燒香拜佛,一年至多不過一、兩次而已,不會常常去。因此,寺院非常清淨,沒有人來,只有在法會期間才有各方人來,這樣修行比在家容易。現在寺院的遊客,一天到晚川流不息,出家修行反而不如在家人了。

  今天有兩位居士發心想出家。我問他,爲什麼要出家,出家不容易。若爲了修行而出家,則在家比出家好。甚至想爲弘法而出家,現代以居士身分弘法,也不比出家人差。現在出家的道場難求,一個清淨、真正修行的道場,不容易遇到。今天的道場都要靠法會,靠信徒供養,這就很苦。中國古代的道場皆有寺産、有山、有田地,租給農夫耕種,每年收租,以租金作道糧。因此,出家人生活不依賴信徒,不需要作佛事,也不要作法會,那就好修行。現在時代改變了,已經沒有這個環境,沒有這個條件。所以,一定要把事實真相認清楚,特別是念佛法門,是佛爲在家同修們說的。

  此經開端,我們看到“賢護等十六正士”,這十六位大德都是在家的等覺菩薩。由此可知,這個法門殊勝無比。一念回心,即是至善;一念回心,就是念阿彌陀佛。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,“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”;念佛的秘訣是“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”。有人問我:“六根怎樣都攝?”你的心裏只有一個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外,什麼都沒有,即六根都攝。一句阿彌陀佛就已經“都攝六根”。不要再問,不要再打妄想;一打妄想,則一根也沒攝。老實念佛,一個妄念也沒有,六根就都攝,此念就是“淨念”。“相繼”是淨念不中斷。谛閑法師說得好,“念累了,你就休息;休息好了,就再念”。大家有工作,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,不要念佛,把佛號放下;工作做完了,佛號立刻提起來。如是佛念好了,工作也做好了,這就是修善。“淨念相繼”是正修,專修西方淨土法門。

  “叁福”是教我們在沒有到西方世界之前,我們這個身體還在世間,既然在世間,就不能離開社會,不能脫離人群,佛弟子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對人、對事、對物。我們從這部經典裏學會,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修行。處世、待人、接物,沒有一樣不是修淨業,這樣淨業才能圓滿成就。所以,回頭要快,要知道怎麼修善。什麼是善,要辨別得清清楚楚。造作惡業的,普通人有,學佛的人也有。有些學佛的人盲修瞎練,特別在近代,無論中國、外國,妖魔鬼怪很多,到處都聽說有神通的,有再來的……,這些人都自以爲是,不能信受正法;等到臨命終時,地獄相現前,那時後悔已經來不及。

  這一段是講果報。末後一段,佛真正是苦口婆心教誡世人。這些年來,我從此經稍能體會。

  天地之間。五道分明。

  天地之間就是世間。“五道”即是六道,指天道、人道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通常將阿修羅省略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天上有阿修羅,人間有阿修羅,畜生有阿修羅,餓鬼道也有,只有地獄沒有。阿修羅在那一道就算那一道,所以五道就很圓滿。通常經上講“六道”,是單獨把天阿修羅算一道。人阿修羅歸人道,畜生阿修羅歸畜生,餓鬼阿修羅歸餓鬼,這樣就變成六道。講五道、五趣,就把天阿修羅歸入天道。所以,五道與六道意思完全相同。

  “分明”就是清清楚楚。五道是怎麼來的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佛在大乘經上常說“一切法從心想生”,五道是從心想生的。五道之外還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我們稱法界,加上天阿修羅,就是十法界。十法界也是從心想生,只要你動念,有想,就落在十法界。必須到心想都無,才能超越十法界,而入一真法界。換句話說,只要有念、有想,都不出十法界。

  十法界的因行,簡單的說,佛心平等。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對一切平等,完全沒有分別執著,這是“佛”。一有分別執著,就不是佛。“菩薩”是六度心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。菩薩自利利他,能舍己爲人。“緣覺”心是十二因緣。“聲聞”心是四谛,苦、集、滅、道。他知苦,斷集,證滅,修道。以上是叁界之外的聖人。再下來就是叁界內的五道。“天人”的心是十善,慈、悲、喜、舍—四無量心。以慈悲喜舍修十善業,生天之業因。“人道”是修五戒十善,得人身。“畜生”心愚癡,是非善惡顛倒。“餓鬼”心是貪欲。“地獄”心是嗔恚。餓鬼、地獄都有很重的嫉妒。知道十界五道業因,想想自己,從早到晚,從年初一到臘月叁十,我們起心動念是什麼心;我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是什麼心態。自己冷靜想一想,就曉得將來會生到那一道。此即“五道分明”。

  善惡報應。禍福相承。身自當之。無誰代者。

  六道之中,佛講的事實真相是自作自受,沒有人能代替的,也沒有人有能力赦免的。在理上決定是自作自受,因此不能不小心,不能不謹慎。造惡因,必定有惡報;造善因,一定有善果,果報分明。“禍福相承”。中國人造字,禍、福這兩個字的樣子差不多,意義是邪正、是非、善惡很不容易分辨。禍、福就在一念用心。一念善,就是福報;一念惡,就是災禍。福裏有禍害,享福的時候忘了造福,而容易造罪業;福享盡,災禍就現前。在受苦受難的時候,禍害現前,往往在此時生起忏悔之心,能生一念善念;等到惡報受完,這一念善報就現前。由此可知,“禍福相承”即是善、惡念頭的轉變,禍、福果報的轉換。

  “身自當之,無誰代者”。世間有一些孝子孝女,不曉得父母過世有沒有往生淨土,著急得不得了。急有什麼用?你著急,他就能往生嗎?那有這種道理。能不能往生,佛也幫不上忙,我們凡夫怎能幫上忙。真正能幫上忙,就要像地藏菩薩一樣。《地藏經》上,婆羅門女、光目女是個好榜樣。我們能學他,做到那種功夫境界,對亡人能幫多大的忙?也只幫他往生忉利天;夜摩天以上,就幫不上忙。因爲夜摩天以上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,不是單靠修福德能幫的。我們自己修行真實的福德,幫父母祖先的亡靈,只能幫他生忉利天。生到忉利天,自然不是究竟,將來還是免不了輪回。要想究竟幫他忙,唯一的辦法是自己往生淨土。家親眷屬若生到忉利天,天人壽命很長,你可化身到天上去跟他講經說法,勸他念佛往生,這才是真的幫助他們。這是真實的功德利益。

  善人行善。從樂入樂。從明入明。

  “善人”是真正覺悟的人,身口意皆善,所以他的心行善。“從樂入樂”是說在十法界節節提升。佛法教學目標確實在此,教我們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快樂,一天比一天自在。這是我們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。“明”是開智慧。智慧天天增長,對宇宙人生的真相,因果報應的事實,愈來愈清楚,愈來愈明了,所以他快樂。這是說學佛的好處,學佛的利益。反過來,不學佛,違背佛菩薩教誡的:

  惡人行惡。從苦入苦。從冥入冥。

  果報恰恰相反,叁業不善,自作聰明,所以他前途愈來愈艱難,在十法界中節節下墜,愈來愈苦,心智愈來愈糊塗,愈來愈顛倒。這些事,我們冷靜的觀察,不難理解,就擺在我們眼前。特別是上了年歲的人,有多少人神智非常清楚,不迷惑,不顛倒的。讀這段經文可以對照一下,就能理解。因此,我們少壯的時候,確實叁業要清淨。若不清淨,到年歲大的時候,就難免“從苦入苦,從冥入冥”。那個時候,後悔就來不及。

  誰能知者。獨佛知耳。

  這些事實真相,什麼人最明了?佛知道,佛最清楚,佛最明了。這兩句是前面“五濁惡世”的總結。所以,佛講得這麼清楚、明白,這不是他的理想,不是他的假設,皆是事實真相。正因爲佛見到,所以佛不忍心看大家在這裏迷惑,造業,受苦。他以大慈悲心憐憫衆生,爲了幫助我們脫離苦海,才不辭辛勞來教導我們。

  教語開示。信行者少。

  佛…

《無量壽經講記 濁世惡苦 第叁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