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這十一句?世尊告訴我們,叁福是“叁世諸佛淨業正因”。這十一句話就很清楚明白的告訴我們,這是成佛的基礎。修淨土還是以它作基礎;離開這個基礎,淨業也不能成就。我講《地藏經》的目的在此。我的講法跟古人的講法不一樣,和別人的注解都不同。我是講《觀經》叁福,用《地藏經》來解釋。所以,大家千萬不要發生誤會。從這個基礎上成就自己的淨業,這是我們念佛往生的正路。
把“叁福”修好,不但往生真正有把握,現在就能離苦得樂。社會亂,我不亂;它苦,我不苦。現前是花報,往生以後是果報。花報殊勝,將來果報必然更殊勝。如植物一樣,花開得好,就能預知其結果一定圓滿。不但自己的修持,幫助別人也是這一條路,一個方法。無論講的是什麼經論,都歸到淨土,都是輔助我們成就的,我們的目標在極樂世界。
這一品經文要特別注意,因爲我們不能辨別善惡,不曉得自己一身的毛病。仔細念念這段經文,好好反省反省,就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,對于是非善惡就會有概念。因此,這品經文特別重要。
我今于此作佛。
“我”是釋迦牟尼佛自稱。釋迦牟尼佛在叁千年前降生這個世間,示現成佛。目的何在?
教化群生。
諸位切記這一句,才真正體會到“佛教是教育”。“教”是教學;“化”是化導。“教”是功;“化”是德。衆生接受佛的教誨,就能變化氣質,就能化凡成聖,化惡成善。所以,“化”是變化,從惡道變到善道,從善道變成佛菩薩。“群生”指一切衆生。佛教我們什麼?在這部經裏不談玄說妙,句句經文都落實,沒有一句廢話。
令舍五惡。
五惡裏就包括十惡。“五惡”是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。“十惡”是身—殺、盜、淫;口—妄語、兩舌、绮語、惡口;意—貪、嗔、癡。這種教學多踏實,念佛法門是無上法門,是一切諸佛如來教化衆生的頂法。“頂”是至高無上,沒有比它更高的。“五戒十善”是人天所修的基礎。念佛頂法是有地基的,教我們一層一層往上,決定能達到目的。這才認識念佛法門的殊勝。“禅”是頂法、“般若”是頂法,怎麼上去的?不曉得。念佛法門的頂法是從五戒十善上去的,故不能不修五戒十善,要認真修學。
去五痛。離五燒。
“痛”是現前在世間所受的痛苦,所遭遇的苦難。
“燒”指地獄之苦報。佛門講,地獄現象是一片火光,無論是何等地獄,都是烈火。基督教雖沒有說六道,但至少講了叁道,“天道、人道、地獄道”。基督教畫的地獄變相圖也是一片火光。這是“燒”,是死了以後的報應。佛的教學是教我們斷惡因,現在這一生就不受苦難,將來也不會墮惡道。“五燒”即是指惡道。
降化其意。
“降”是什麼?《金剛經》上講“雲何降伏其心”。“降”就是指降伏這個心。“心”就是念頭、欲望。如何能把我們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克服住?儒家講“克己”,佛法講“降化”,意思非常接近,就是要克服自己的妄念,克服自己的欲望,要變化氣質,化煩惱成菩提,化嗔恚爲般若。嗔是火,般若光明也是火。要會變,嗔恚火就變成無量智慧光。只要在嗔恚裏把妄想、執著斷掉,嗔火就變成般若光明。貪愛裏把分別、執著斷掉,貪愛就變成菩提。方法妙極了,這樣“降化其意”。
“降化其意”是佛家教學的目標。“意”就是心意。我們的心意純真、純善、清淨、安樂。心地的安樂,表現在外面是身心快樂。身清淨,就不生病,永離病苦。最重要的還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。行門中最重要的是斷惡修善,沒有比這個更重要了。
令持五善。獲其福德。
“舍五惡,去五痛,離五燒”,這是消極的斷惡。斷惡之後,要積極的修善。認真從“五戒十善”做起,一定能得福德。福裏有德,才是真正的福報。福要是沒有德,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“福氣”,有氣受;福愈大,受氣也愈大。福氣裏沒有德,福中一定要有德,有德的福報是真正的福報。
前面就把佛教化衆生的宗旨、目的、方法,用文字爲我們介紹得這麼清楚,這樣明白,下文還要具體說明,世尊唯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曉得從那裏下手。我們讀了這品經文,對世尊的慈悲教誨不能不感激。
何等爲五。其一者。世間諸衆生類。欲爲衆惡。強者伏弱。轉相克賊。殘害殺傷。疊相吞啖。
第一段是講“殺生”的惡。“世間諸衆生類”指一切衆生,也包括一切動物。所謂“弱肉強食”。“欲”是欲望。人比動物還要殘忍。動物造惡業,要殺別的動物,是因爲它餓了,它才殺別的小動物。它是爲了食欲,別無惡意。它要是吃飽了,像老虎、獅子吃飽,小動物在它面前走過,它睡大覺,理都不理會,它不會無故傷害小動物。而且愈是大的肉食動物,大概叁天吃一餐,不是一天吃叁餐。叁天才殺一只,而且是許多同伴一起來吃。由此可知,它們殺害動物是逼不得已。人雖不吃人,但要殺人,而且殺得非常殘酷,殺得非常多。
人造惡業比畜生造業,不知道要加上多少倍!六道輪回,叁惡道的罪業從那裏來的?決不是在畜生道造的,畜生一生殺生也沒有那麼重的罪業;總是在人道時造的。爲人作惡,惡念就更多。不只是飲食,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,是沒有止境的。即使統一全世界,還要想征服太空,這怎麼得了!還要侵犯別的星球。欲望永無止境,不知道事實真相。佛爲我們說出事實真相是“轉相克賊”,即是業因果報,循環不止。佛在經上常講“人死爲羊,羊死爲人”,六道是循環的,你今天殺它,就欠它一條命債;來世它作人,你變畜生的時候,它又要殺你。如果沒有這個因緣,你縱然想吃羊肉,也不會殺羊。爲什麼偏偏殺它,過去世中跟你一定是冤冤相報。羊那麼多頭,爲什麼只殺這一頭,不殺那一頭?這個因果一點都錯不了。世間人不知道,善因善果,惡因惡報,絲毫不爽。
第一次相遇的人,我們素昧平生,也不認識,見面點點頭笑一笑,這是善因善果。那一個人,也是從來沒見過,見面的時候就瞪著眼睛看不順眼,想必過去世總有惡緣。于是才真正了解“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”。是誰定的?自己定的。自己造作,自己受報,不是別人,不是閻羅王、上帝、神仙。他們沒有權,都是自己造,自己受。
知道事實真相,我們的造作,起心動念就會慎重。縱然這一生吃虧上當,自己曉得大概過去世我欺負他,障礙他,所以他今天來障礙我。一報還一報,帳結到這裏,一筆勾消,心開意解。帳了以後,債沒有了。如果不了,還是懷恨在心,將來要報複。生生世世報來報去,永遠沒完沒了,而且報複是一次比一次嚴重,非常恐怖,非常可怕,我們要曉得事實真相。
“殘害殺傷,疊相吞啖”。“疊相吞啖”指弱肉強食。人是動物中的強者,也是有因緣,有果報的。世間決沒有無緣無故的,都有因果。這是把殺生的因緣果報,事實真相說出來。“殺”是傷害衆生最嚴重的。除了殺之外,就是“害”。害的程度有深淺不同。不但不可以殺,也不可以傷害衆生,成就自己真正的善業德行。當知這一生在世間實在短暫,對于事實真相一定要認識清楚。
古人講“人生在世,有如過客”,像是來旅行的,從這裏經過就要走的。這樣看法是真的。既然是來旅遊,不是在這裏常住,有什麼值得計較,有什麼值得認真。認真、計較就是“執著”,執著就是錯誤。有什麼好打妄想的,想過去、想現在、想未來,都是妄想。自知是過客,就快快樂樂、自自在在的觀光旅遊,這多舒服。何必打妄想,何必樣樣執著,跟自己過不去,造作罪業,多不值得。“轉相克賊”是講果報的循環,殺害的循環。你這一生殺害他,他來生殺害你,果報是循環的。沒有占便宜的,也沒有吃虧的。冤冤相報才是六道輪回的事實真相。
“殘害殺傷”是說人人皆造惡業,不知道改過修善。
不知爲善。後受殃罰。
衆生不曉得斷惡修善,因爲不知道六道事實的真相。不知道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。釋迦牟尼佛、孔夫子、孟夫子教導我們什麼?就是教我們認清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。佛法講“諸法實相”,就是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。認識清楚,思想純正,心地清淨,自然斷惡,自然行善。曉得善的果報是自己念念希求的,自己希求的要自己造,才能得到;自己不造,只打妄想是想不到的。一切惡緣惡境,我不想遇到,就不要造。若偏偏造作,造了又想遠離,這是辦不到的,造了就得受。所以,佛教育沒有別的,無非是教我們認識生活環境的真相而已。教育對我們來講,真正是第一切身的利益,怎麼能不學,怎麼能不要?以世間所有一切教育來說,沒有比這個教育更重要。要曉得事實真相才肯修善。不知道,就不曉得爲什麼要斷惡,爲什麼要修善。由于愚癡才造惡業,造了惡業,後來一定有惡報。
“後受殃罰”。誰罰你?沒有別人懲罰你,是自己受的惡報。地獄從那裏來的?《地藏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無毒鬼王跟婆羅門女說,如果不是受罪的人、不是菩薩,決定到不了地獄。這個說法,我們還是不太清楚,還是含糊。
朱老居士著的《八大人覺經講記》裏,他舉老嶽丈的一樁故事:他的嶽丈是章太炎先生。章太炎在世的時候,曾經得罪袁世凱。怎麼得罪的?原因是他不肯罵袁世凱,他認爲不值得他罵。袁世凱知道了非常生氣,把他抓起來關到監牢裏。關了一個月之後,章先生心清淨,竟然通靈了,跟鬼王打上交道。中國大陸上有五嶽,閻羅王就好比鬼道中的皇帝一樣,五嶽的鬼王就好像清朝的總督一樣。前清曾國藩作過總督,唯有他一個人曾經管轄四個省,一般總督只管兩個省。五嶽是鬼王,就像總督一樣管好幾個省分。“東嶽大帝”管五個省,地位比閻羅王小,比一般的鬼王大。東嶽大帝聘請章太炎作“判官”,就是現在講的秘書長,東嶽大帝的秘書長,地位很高。他是活人作東嶽大帝的判官。人活在世間,每天晚上…
《無量壽經講記 濁世惡苦 第叁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