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歌歎佛德 第二七

  歌歎佛德第二七

  這一品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贊歎十方諸佛如來。爲什麼極樂世界的這些人要贊歎諸佛?其中的意味無有窮盡。在一切經裏,衆生能在一生圓滿成佛,只有一條道路,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因此,每一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不忘本。他怎麼曉得有西方極樂世界?怎麼會往生到那裏去?是以前他的老師(佛)教他的。現在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得到這麼多好處,對于最初爲他介紹的老師,總是念念不忘,所以時時刻刻都贊歎。不但贊歎,而且常常要回去看看。

  如同我們今天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,選擇修學這個法門,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。我們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也會時時刻刻想念釋迦牟尼佛的恩德,也想回來承事供養,來看看佛、供養佛。佛在這世間,在地球上,滅度已經叁千年,到那裏去找他?佛在我們世間示現滅度,在別的星球上他又出現了。

  過去我們總認爲娑婆世界是一個大的銀河系,是一個大千世界。但是黃念祖居士說,銀河系只是一個單位世界而已。如果他的話是真的,釋迦牟尼佛的教區(一個大千世界),至少有一百億個銀河系。天文學家現在還沒有發現,還沒有看到太虛空中有一百億個銀河系。科學發展到今天的能力,還是非常有限,連這個大千世界的邊緣都還沒有找到。何況佛講,太虛空中像這樣的大千世界無量無邊。

  因此,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上滅度,其他星球上的衆生緣若成熟,他就在那裏示現,教化衆生,還沒有出離娑婆世界。我們想找他老人家,並不難,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有能力找到釋迦牟尼佛,向他致謝。因爲他的教訓,我們才能得到這樣殊勝的利益。

  從他方世界往生的那些人,跟我們的心情沒有兩樣,沒有一個不懷念本師佛的。這才真正符合《觀經》叁福裏所講的“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”,對于師長的恩德,確實念念不忘。

  佛語阿難。彼國菩薩。承佛威神。于一食頃。複往十方無邊淨刹。供養諸佛。

  此文是世尊告訴阿難尊者,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事狀況。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都是菩薩。西方世界是菩薩法界,沒有其他的聲聞、緣覺、六道,全是菩薩。從下下品往生一直到等覺,全是菩薩。見了性的大菩薩,我們不懷疑他有這個能力。沒有見性的菩薩,要想回到自己以前的世界去供佛、去度生,實際上是沒有如此能力。

  世尊告訴我們“承佛威神”,“佛”是指阿彌陀佛。到了西方世界,“本師”就是阿彌陀佛。承受本師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,即使下下品帶業往生,一品煩惱都沒有斷,也具足這樣的能力。跟《阿彌陀經》上講的一樣:“其土衆生,常以清旦”。“清旦”就是早晨。每天都是這樣,“各以衣□”,“衣□”是盛花的工具,“盛衆妙華,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即以食時,還到本國,飯食,經行”。你看,“于一食頃,複往十方無邊淨刹”,從《阿彌陀經》的這一段經文,可見極樂世界的菩薩們,生活多麼悠哉遊哉,自在安樂。

  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恩德很大,今天聽了釋迦牟尼佛的開導,我們深信,接受,發願,念佛求生淨土。爲什麼有許多人聽到了,不相信,不接受,還要修學其他的法門?佛在此經說得很清楚,因爲我們過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才有這樣深厚的善根;今天聽佛說法,才會相信。釋迦是我本師,我們感謝他的指點;過去幫助我們種善根的那些諸佛,也不能忘記。因此,供佛就不只供一尊。除釋迦本師之外,生生世世教導我們,幫我們種善根的諸佛如來,我們現在雖然記不起來,忘得一幹二淨,但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能力都會恢複。這是得阿彌陀佛威德的加持,使自性能恢複通達無礙,知道過去生生世世的事。過去那些對我們有恩德的指導老師,當然也同釋迦牟尼佛一樣,我們也要供養,也要親近、承事,所以喜歡到十方無邊淨刹,“供養諸佛”。

  如果這尊佛與我們沒有關系,沒有緣分,則見都見不到。前面經文讀到,阿阇王子等人,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,還是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。他們聽到釋迦牟尼佛講此經,還不肯發願求生淨土,就可以想像“供養四百億佛”的善根還是太少。才知道淨土法門的殊勝,真正能信受奉行,這個人連佛菩薩都尊敬。因爲他已經是無量劫來所培養的深厚善根,今天聞佛說法,即起現行,就注定他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,諸佛那有不敬重他的,護法神那有不保佑他的。所以,此處經文裏講的,十方無邊淨刹一切諸佛如來,都是過去生生世世的本師佛,這種關系非常密切。

  華香幢幡。供養之具。應念即至。皆現手中。珍妙殊特。非世所有。

  這是說供養具。我們拜訪老師不能空手去,總要帶點禮物。“供具”就是禮物,送給佛的。佛的福報是圓滿的,他什麼也不缺。不管他缺不缺,我們作學生的對老師,禮貌總要周到。這些供具,如何經營?不需要操心,西方極樂世界是大圓滿的法界,沒有一樣不圓滿,想去供佛,想帶什麼東西去供養,只要念頭一動,供養的東西已經在手上,這多自在!所有一切供具,決不是世間所有的。大經中常說,盡虛空遍法界,一切法都是“從心想生”。西方世界也是從心想生。世間人的心肮髒、汙穢,所以變現出來的東西就不莊嚴、不殊勝。西方世界的人心地清淨,因此他們變現出來的供具清淨、莊嚴。何況還有阿彌陀佛神力的加持,不但我們世間不能比,就是十方諸佛世界,恐怕也很難相比。

  以奉諸佛。及菩薩衆。

  帶了這些禮物去供養佛。佛還有許多弟子,單單供佛,不跟佛弟子們結緣也說不過去,所以供佛還得供諸菩薩。西方世界的人,有能力供得起,不像我們想供養卻供不起。我們真的沒有這個能力;他們有能力,一切隨心所欲變化所作。下面舉一個例子,可見其供具的莊嚴。

  其所散華。即于空中。合爲一華。

  許多供養具當中,以華爲例。他們散的華在空中。“華”表菩薩無量的因門,無量的法門,即菩薩所修的八萬四千法門。四弘誓願裏講的“法門無量誓願學”。“散華”表示無量的法門。“合爲一華”就是表萬法歸一。這一門就是淨土法門,是廣大的法門,所以殊途同歸,最後合成一個法門。這個法門不但自己成就,也令無量無邊衆生都平等成就,華表這個意義。

  華皆向下。端圓周匝。化成華蓋。

  散華在空中,要是向上就看不到,所以一定要向下,才能完全看到華,才看到它美不勝視。華聚成一個,變成“華蓋”。“蓋”又有表法的意義,“蓋”的作用有防曬、防雨、遮灰塵等。臺灣不如外國,汙染非常嚴重。古時候道路都是石子鋪的,到處是泥沙、石頭。主要交通工具是靠騾、馬。馬在道路上跑就有灰塵,所以灰塵很重。從前用的蓋跟傘相仿佛,但它是帶穗子邊的,是遮灰塵用的。曉得它的意思,就知道它表法的義趣是“防止身心的汙染”。什麼東西能防止身心的汙染?就是大乘菩薩法。菩薩法門,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起來是“六度”。六度就是“華蓋”,保護我們心地不受環境的汙染。

  佛法意在言外,其味無窮,具高度藝術,須細心體會。“布施”防悭貪的汙染。貪心、悭吝是嚴重的心理汙染,是一切汙染的根源,用布施的傘蓋來防止。“持戒”是防止惡業的汙染。“忍辱”是防止嗔恚的汙染。“精進”是防止懈怠的汙染。“禅定”是防止散亂的汙染。“智慧”是防止愚癡的汙染。華蓋表這些意義。六度是綱領,展開來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。

  百千光色。色色異香。香氣普薰。

  這叁句是講華蓋的色與香。不但有色而且放光,無量的色就是無量的光明。世間的七寶有色、有光,是反射的光,不是自己發的光,而且沒有香氣。西方世界即使變化之物也具足香光。我們在經上看到的“香光莊嚴”,即指西方極樂世界光明遍照,香氣普薰。這樣的世界,人人有分,問題是自己願不願意去,想去沒有一個去不成的。古德說“萬修萬人去”,問題在你修不修。你要真修,從那裏修起?一定要知道這個法門怎麼修法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講的比本經詳細。此經是把西方極樂世界,完完整整的介紹給我們。《觀經》是專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攝受衆生的理論、方法、因果叁樁事。《阿彌陀經》是勸信、勸願、勸行。叁經確實各有不同的宗趣。《觀經》跟我們講的是方法,特別要記住。

  修行之前的預備功夫,韋提希夫人發現西方極樂世界,一心想往生淨土,于是要求釋迦牟尼佛教她求往生的方法。佛在沒有講方法之前,先跟她講“淨業叁福”。叁福是“叁世諸佛淨業正因”,明白說出從那裏學起。不管你修學那個法門,成佛之道決定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。“叁福”好像蓋房子打地基,不管蓋什麼房子,中國式的、外國式的,蓋高樓、蓋平房,總而言之,基礎是一樣的。這才曉得“叁福”的重要。

  我這一次回來講《地藏經》。其實去年在美國的每一個地方,我都講《地藏經》,因爲去年在美國有兩個道場成立。新道場成立一定要講《地藏經》,就是打地基。《地藏經》講的就是《觀經》的叁福。《觀經》叁福的詳細說明就是一部《地藏經》,不管什麼法門,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。它一開始就講“孝親尊師”。佛法是“師道”。不孝親、不尊師,無論修學什麼法門都落空,都不會有成就。充其量只能修世間有漏的福報,不可能有成就。這非常重要。

  從“叁福”修起,這是同修們不可以不知道的。真正知道用功,下手從那裏做起?本經在“叁輩往生”說過,“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”,這就是孝親,就是尊師。不“發菩提心”,就是不孝,就是不敬。不能“一向專念”,不能老實念佛,就是不孝,就是不敬。父母希望我們成爲聖賢,俗話說得好,“一子成佛,九祖升天”,祖先都沾光。縱然造惡業,墮在地獄,也沾光,也能升天。所以說,度家親眷屬用什麼方法最好?沒有比這個方法更好。出家不求往生,未必能行,未必…

《無量壽經講記 歌歎佛德 第二七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