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歌歎佛德 第二七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能得度。要真正念佛,求生淨土。

  真正修行,在家決不比出家差。諸位看大陸寬律法師寫的《近代往生隨聞錄》;臺灣林看治居士寫的《念佛感應見聞記》,記載最近四十年來往生的同修,其中在家的比出家的多得多。在家的瑞相比出家的好,在家有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出家的還沒有。預知時至,臨終沒有病苦,說走就走,在家人當中大有人在。諸位同修一定要珍惜這個法門。

  蓋之小者。滿十由旬。如是轉倍。乃至遍覆叁千大千世界。

  西方世界的華蓋,確實就像我們世間的雲彩一樣,愈變愈大。怎麼愈變愈大,這個義趣,諸位能不能體會?像前面講的,我們到了西方,第一個想到的是本師佛。再看過去生中,我們親近的諸佛,想到一尊佛,又想到一尊佛,逐漸逐漸想到過去無量無邊劫,這個華蓋就愈來愈大。怎麼變現的?隨著報恩的心變現。想一切諸佛對我都有恩德,生生世世,我們都是他的弟子。不只是一尊佛,諸佛都有恩。不但諸佛有恩,諸菩薩也都有恩。菩薩是我們的學長、同學,時時刻刻照顧我們。不但菩薩有恩,衆生也有恩。衆生供養我們衣、食、住、行,一切需求都要靠衆生,恩德無有窮盡!從此處思惟,才知道“四重恩”之深、之廣,無有窮盡。

  供養具從此顯示出來。什麼人知恩?諸佛菩薩知恩。什麼人報恩?諸佛菩薩報恩。凡夫愚癡,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不知道恩義,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“可憐愍者”。忘恩負義,連父母之恩都不知道,何況其他的。凡是忘恩負義,雖得人身,失掉人身之後不免墮落叁途,而出叁途太難。這些可憐愍者,誰能幫他忙?諸佛如來都不能幫忙。自己造的業因,必定要承受果報。由此可知,教育非常重要。教育就是長時間教化熏修,喚醒他的迷惑,希望他能改過遷善,能從叁惡道回頭。什麼人回頭?能把基礎修穩固的人就回頭。

  我在講《地藏經》時,特別向同修們說明,“叁福”中的第一條四句做到了,就不墮叁惡道。第二福做到了,就有修小乘聖賢的條件。叁福十一句都做到,就有資格念佛往生不退成佛。

  我在這一會跟大家講真話,佛在經上講的“善男子、善女人”,“善”的標准,就是這麼高。這部使一切衆生一生平等成佛的經,不是一般人能修的,先要把基礎打好,有了這個基礎,就有資格修學念佛法門。爲什麼人家常說“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”;李老師常說“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得生的,也不過叁、五個而已”?因爲那叁、五個基礎做好了,功夫得力,那有不往生的道理。其他不能往生的,雖然天天念佛、天天誦經,而基礎沒做好,所以不能成就。這個基礎就是《觀經》的叁福。

  我們成立淨宗學會,在“緣起”上就把修學的宗旨、方法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理論的依據就是淨土五經一論。方法就是叁福、六和、叁學、六度、十大願王等五種科目。很簡單、很好記,一點都不麻煩。在日常生活中,不外乎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果能遵守經訓五科目,作爲自己思想行爲的准則,這是“修行”,這是“修淨土”。真正把路找到,就心安理得。理明白,心也安,剩下來的就是認真做。路找到了,沒有絲毫迷惑,所以知恩要報恩,于是“華蓋”就像雲彩,愈轉愈大,表顯這個意義。

  隨其前後。以次化沒。

  我們獻花供養,供養後回來,第二個人又去供養。我們的花謝了之後,他們供養的新花又出現,“以次化沒”。

  若不更以新華重散。前所散華終不複落。

  我們供養佛菩薩回來之後,若沒有人再去供養,則此花蓋不散。若有新的人去供養,舊的花蓋自然就沒有了。如果後面沒有人接著供養,前面的花永遠存在。諸位要真正知道,“華蓋”表法的義趣是“六度萬行”,護持我們的身心,一塵不染,是取這個意義。這樣的花才美,世間的花怎麼能比?世間的人心都有染汙,西方世界沒有染汙,所以花也是無法媲美的。

  于虛空中,共奏天樂。以微妙音歌歎佛德。

  前面以光、色、香表法,再以音樂贊歎。如果以凡夫來講,真是感情的圓滿流露,贊歎佛德,報恩到了極處。真正供養佛,不在這些光、色、香、音樂,而是幫助佛接引衆生、教化衆生,才是報恩。

  光、色、香接引上上根人。上上根人,見色、見光就開悟。譬如讀這部經,利根的人一看,就曉得它表法的意思,他看得出來。中下根人看此經文,只看到華這麼美、這麼多,不曉得它的含義所在,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。因此對中下根人,須向他解說清楚,音樂歌歎即是跟他說明。不說明,他不懂。故有音聲說法才顯大圓滿,上、中、下叁根普皆得到大利益。幫助佛教化衆生、幫助佛接引衆生,才是真正報恩濟苦。

  諸位讀了這一段經文之後,想想每天在佛像前供養香花,也觀想香花結成雲蓋,如此能不能報佛恩?還是不能。要怎樣才報佛恩?必須勸導一切衆生學佛。和我們接觸的人,不管認識或者不認識,要以種種善巧方便,誘導他入佛門,就是這段經文的意思。

  誘導十方一切衆生入佛門,光、色、香很重要。我們學佛,若學得瘦巴巴的,給人家的印象,好像幾天沒吃飯一樣,讓人以爲學佛吃素吃成這個樣子,沒有營養。自己的光也不好、色也不好、香也不好,讓人一看就嚇跑了。這怎麼行?如果我們的光明表現在精神上,十分光彩,色相比誰都好,人家就很羨慕,會來問你,“你怎麼這樣快樂,怎麼這樣幸福,身體怎麼這樣好?”我就告訴他們,“念佛,吃素,就有這些好處”,于是大家都來學佛。爲衆生說明念佛的好處,就是“歌歎佛德”。

  講一部經是歌歎佛德;講一句偈也是歌歎佛德;勸人念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歌歎佛德。這樣學佛在生活中都用得上,這是事實,不是虛妄的。“一切法從心想生”,我們身體健康、強壯,色相殊好,沒有疾病,都是心想來的。心裏健康、清淨,色身就清淨。心裏沒有妄想,身體就舒暢。身心自在,也不容易衰老,這是接引衆生的“招牌”。招牌不好不行,招牌要自己修,何況還得叁寶的加持、彌陀本願力的加持,這個招牌就更好。不是爲自己,是爲了接引衆生。招牌是手段,勸一切衆生學佛是目的,而不是爲自己享受。自己享受就變成我執法執,那就錯了,你的身心又被貪、嗔、癡、慢染汙。所以,佛的相最好,人中色相沒有比佛更好的。知道這個道理,這部經就沒有白念。

  經須臾間。還其本國。

  這就是《阿彌陀經》上“即以食時,還到本國”。他們已經遊遍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,上供諸佛,下度衆生。這樣繞一圈回來才“須臾間”,顯示他們的神通能力不可思議。這是“神足通”,自在飛行變化不可思議,無量無邊世界繞一圈,沒有多久,又回到極樂世界。《阿彌陀經》上講“飯食經行”,回來之後還在外面繞幾圈散散步。大概散步後就敲鍾,表示阿彌陀佛講經說法,大衆又上課了。

  都悉集會七寶講堂。無量壽佛。則爲廣宣大教。

  這是阿彌陀佛召集大衆上課,講經說法。

  演暢妙法。莫不歡喜。心解得道。

  這些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每天生活的狀況。每天上課聞佛演暢妙法,才能轉煩惱習氣爲無上菩提。由此可知,如果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在這個世界修行,轉煩惱了生死真正是難。

  佛說凡夫修行成佛要“叁大阿僧祇劫”,從那一天算起?是從證得須陀洹果那一天算起,沒有證得須陀洹果之前不算。因爲還搞六道輪回,怎麼能算。證得須陀洹果之後,人間天上七次往返,一定證阿羅漢果。所以,證得須陀洹果稱“位不退”,絕不退墮叁惡道。證得位不退,然後慢慢再進步是“行不退”、“念不退”。叁個阿僧祇劫才成佛,成什麼佛?不是究竟圓滿佛,是“藏教佛”。成藏教佛要叁大阿僧祇劫。要是成圓教佛,《華嚴經》說要“無量劫”,不只叁大阿僧祇劫。

  讀這段經文得到證明,西方菩薩們每天供養無量無邊諸佛的福報有多大。每一尊佛爲你說法,只說一句,每天就聽無量無邊的佛法,業障還消不了,還要阿彌陀佛天天給你說法。每天去供養,每天去聽諸佛說法,才能在西方世界一生成就。每天法喜充滿,因爲每天都進步,每天都消業障,每天都開智慧,快樂無比!業障天天消,消盡了就圓滿成佛,智慧才能達到究竟圓滿。所以,這幾句經文跟佛在其他大經裏所說的一對照,才知道爲什麼一切諸佛如來贊歎念佛法門,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。再細心想想,如果不學這個法門,有什麼本事斷煩惱?不要說斷煩惱,有什麼本事不造業?這個事情麻煩!天天造業,念念造業,正是《地藏經》所講的“閻浮提衆生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”。這怎麼得了。

  遇到這個法門,真是不簡單、不容易。從這一小段,領會到佛說修行證果的真相,實在很難。到了西方世界,斷煩惱快,開智慧也快,諸佛幫助你,阿彌陀佛幫助你。除了有情的菩薩之外,無情的環境也幫助你。所以,在西方世界的成就是其他世界不能比的。

  即時香風吹七寶樹。出五音聲。

  樹是無情,風也是無情。“五音”是中國古代音樂的音符:宮、商、角、征、羽。現代音樂的樂符有七個音,古代也是七個音,有兩個是半音。五音交配,就是無盡美妙的交響樂。風吹著樹,樹在那兒演奏交響樂。因爲西方世界的樹都是寶樹,風吹就像風鈴一樣,音色美妙無比。

  無量妙華。隨風四散。

  天華自然由空中下降,隨風四散,在空中飄舞,像“散花”一樣,美不勝收。

  自然供養。如是不絕。

  無情衆生,聽到彌陀說法也感動,也來供養,何況這些無情的音樂說法。在《阿彌陀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經文前後也講到,演奏的是法音,不是凡夫的音樂;是教我們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教我們念叁寶。佛、法、僧,也就是覺、正、淨。彼土萬物皆悉香光說法,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。在西方淨土,此類法供養相續不斷。

  一切諸天。皆赍百千華香。萬種伎樂…

《無量壽經講記 歌歎佛德 第二七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