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菩提道場 第十五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心圓滿,願心具足;四十八願展開,即是無量的行願。“明了”。“明”是顯明,任何一個人都很容易看得出來;“了”是明了,這是說與慧相應。“堅固”。我們的信、願、行,也要做到明了、堅固、究竟,還有不往生的道理嗎?所以對于淨宗法門的理事、性相、因果,都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我們的信心就堅固,智慧明達。“究竟”是不退成佛,度盡法界有情,才是究竟。

  見此寶樹,得叁種忍。第叁種,經上講得清清楚楚,是“無生法忍”,地位在七、八、九地。往生者輕而易舉,一下就提升到這麼高的地位,所以古德贊歎念佛法門。大家讀黃老居士的《注解》就知道,隋唐時代大德贊歎此經,是大乘中之大乘(不是普通大乘),是一乘之中的一乘。一乘只有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。這是一乘法,一乘中的一乘,這不是普通法門。修學這法門的,皆是不思議的根器,不是普通根器。

  《阿彌陀經》上說得簡單,意義還是圓滿的,“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得生彼國”,話說得很簡單。什麼是“善根、福德、因緣”?這一部經上講得透徹。經上說,聽到這部經典,聞到佛號,真正生起歡喜心,信受奉行,這個人在過去生中必定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善根、福德太深厚了。沒有這樣的善根、福德,你怎麼勸他,他也不能相信,也不能接受。善根、福德不足。“緣”是你有沒有機會遇到。遇到,緣有勝、有不勝。我們的因緣很殊勝!

  在過去遇到《無量壽經》,古代五種譯本都艱澀難讀。經文不容易讀,緣就不勝。宋以後有王龍舒的會集本,文字通暢多了。但是他的會集,有些地方應該取的,他沒有取;不應該取的,他取了不少。取舍不當,也不殊勝。清朝早年雖然有彭際清的本子,後有魏默深的本子,印光大師批評很多,也不完美。我們今天得到夏蓮居的會集本,緣是無比的殊勝,因緣勝!又得到黃念祖的《注解》,李炳老的《眉注》。《眉注》雖然注得簡單,重點都點示出來,這緣是勝中之勝,無比的殊勝。這樣殊勝的緣遇到,不能接受,不能信受,問題就出在善根、福德少。善根、福德不是一生培植,是多生多劫培植的,這不是件容易事情。

  所以,知道這些事實的真相,我們才能理解《阿彌陀經》上說“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得生彼國”,才知道這樣殊勝的法門,這麼容易、簡單、穩當,一生決定成就,爲什麼有人相信,有人不相信。爲什麼有很多不認識字的人相信;大學問家、大修行人不相信?念了這本經,這些疑惑都消除,答案就在本經。

  真正徹底開悟的人相信,所以蕅益大師舉的例子,如馬鳴、龍樹、智者、永明之流,這些大人物,他們一接觸就相信,此是上智。還有一種下愚人,一上一下都能成就。下愚是多生多劫的善根、福德現前,雖然他很愚笨,他什麼都不懂,他能接受,他能老實念佛,念了叁年、五年,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。那是什麼人?從下愚變到上智,叁年功夫得清淨心,得一心不亂。如果不得一心不亂,不可能預知時至,不可能自在往生。即使預知時至,有的時候害了病,也曉得那一天走。但是不生病,站著走、坐著走的,決定得一心,由下根變成上上根。由下愚,用這一句佛號變成上上智,這一點都不假。

  也許有人問,上上智爲什麼不講經說法?當知講經說法要有緣。佛不度無緣之人。在現前這地區、這時代,這位菩薩與大家沒有緣,他說法沒有人聽,或者他說法沒有人相信,他就走了,走了也是說法。現身說法,讓你們大家看這樣子,就知道不假。

  像倓虛法師的徒弟鄭錫賓居士,本來是做生意的,聽了《阿彌陀經》之後,喜歡得不得了,知道生活很苦,人世很苦,一心求生淨土。他學會講《阿彌陀經》,生意不做了,到處去講經。講了幾年,他預知時至,往生了。《念佛論》記載得很明白。他往生是講完《阿彌陀經》之後,跟幾位朋友講,他要走了。因爲他常常到外面講經,講完他當然要回家。他又讓同修給他找房子,別人奇怪,既然要走,還找房子幹什麼?他說,“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,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怕死在別人家裏不方便,想租個房子”。朋友聽到了,都歡喜、都不忌諱。“你真的能往生,到我家”;那個又說“到我家”。大家都爭搶,要看他怎麼往生。後來他就到他朋友家裏,臨時整理一間房,他在床鋪上盤腿一坐,“你們大家念幾句佛號送送我”。朋友還說,“你真的能往生,也該作首詩,作首偈子留給我們作紀念”。他說,“不必了,你們看我這樣子就是很好的紀念”。念佛不到一刻鍾(十五分鍾),他就走了。活蹦亂跳的人,一點毛病也沒有。這就是上上智慧!

  人家爲什麼會成就,我們爲什麼不能成就,要認真反省,認真檢討。人家專心,學講經專心,念佛專心,求生西方意志專。我們今天念佛胡思亂想,學經還是胡思亂想,一天到晚是非人我,貪嗔癡慢!這樣搞法,你搞一萬年,搞無量劫,還是六道輪回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分。表面上裝模作樣裝得滿像,像個老修行,其實裏面一塌糊塗。我們要反省!

  所以真正修行人,決定不能幹假事,要真幹!念念不違背佛菩薩的教訓。經上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就要認真去做;經上指出我們那些毛病,我們認真反省,有則改之,無則嘉勉,這才是佛弟子。不能含糊籠統,陽奉陰違,口裏說的是一套,心裏想的又是一套,這就壞了。所以要記住,經上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西方世界的大衆,天眼洞視,天耳徹聽,我們這裏起心動念,他們都知道。所以說,你瞞誰?你只能瞞世間的愚人,玩弄世人可以,瞞不過佛菩薩!這一點要提高警覺。諸佛菩薩看到你,清清楚楚,你能不能往生,心清不清淨,他們知道。所以這部經,我勸大家常念,念了會提心吊膽,寒毛直豎。如果念了沒有這種情形,那你就是麻木不仁,念也是白念,念了沒有用處。念了能真正警覺,真正發心改過自新。

  

  

《無量壽經講記 菩提道場 第十五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