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講記 積功累德 第八▪P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求得還要多。多了怎麼辦?多了就更不能著。有福,不要自己享受。福報現前,讓大家來享受,福報就愈來愈大。享福的人數愈增加,福報愈擴大,這是菩薩行。

  不著相的福報大得不得了,沒有法子能計算,沒有法子能形容。你真正不著相,積功累德,大福報就現前。切記將福報擴大,讓法界一切衆生共享。福報裏,第一等的福報是開智慧。爲什麼開智慧是第一等福報?衆生所以沒有福,都是由于沒有智慧,迷惑顛倒,故而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招來叁途苦報。諸佛菩薩布施什麼?法布施,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曰:“一切供養中,法供養爲最”。在從前,布施佛法只有兩種方法,一是寫經。從前沒有印刷術,只有寫經。一個人一生能寫幾部經?很不容易的,如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經文那麼長,一生能寫叁部、五部,就不得了。二是著述講經。講經也要有緣分,不是人人能聽得到的。由此可知,古德修福是很不容易的。

  現代人修福比古時候容易太多,也是這兩個方法。現在不必寫經,印經,一次可印幾千本、幾萬本。古人要是知道,一定非常羨慕,他一生才能寫出幾部,現在只要一、兩個月短短時間,幾十萬本書就出來了,令古人自歎不如。至于講經,你將法師、居士講經的錄音帶轉錄流通,送給別人,就等于是你講經給他聽,這又讓古人自歎不如。所以,布施是以法布施爲第一。

  臺灣是世界上富裕的地區之一,一般老百姓生活都能過得去,物質並不缺乏;所缺乏的是精神生活,是智慧不開,是迷惑不能斷除。對于臺灣,布施佛法是第一功德。對于貧窮落後的地區,我們則以財物去布施。不過財物只能解決一時的困難,不能幫助他一生自立;一生自立需要智慧。貧窮落後的地區,需要財、法兩種布施。

  自己有所貪著,就不可能布施,所以必須“都無所著”,才能達到圓滿的布施。學佛的同修每一個人的願望不相同,有些人可憐貧窮落後地區,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,並且跟我提起,我點點頭,贊道:很好!有人問我,法師好像都在美國、加拿大等富強國家布施。這些事,正如佛說的,世出世法的生起,總在緣分,若緣不具,雖然發心,也不能成就。如今美加緣熟,我盡心法施。如果強國都學佛,必定會去幫助弱小的國家,會給整個世界帶來和平安定。不但弱小的國家需要佛法,強國更是需要佛法,我們應該要認識清楚,要努力去做。

  今天的社會與古代完全不相同,如今科技進步,交通便捷,特別是大衆傳播工具。以前的社會是隔絕的,封閉的。現在這些隔絕、封閉都打破了,使得每一個人每一天所接觸的,幾乎是世界性的。收看無線電廣播、電視,展開報紙、雜志,內容遍及整個世界,這是過去所沒有的。沒有了隔閡,每一個國家、地區的人一時都無法適應而感到心慌,大家至少還要叁十年到五十年,才會慢慢習慣正常。現在確實是世界一家、天下大同的社會,國與國之間就像從前一國的省與省之間。現在要打仗也不太好打。從前打仗,老百姓聽國家元首的,他說什麼,都相信。現在我們世界各國到處去旅遊,若執政的人說的跟外面不一樣、不相同,人們必然懷疑,並質疑之。執政的人想打仗,老百姓眼界開了,未必支持,未必肯打。今天佛法的修學,在理念上、方法上也要突破,不能守著從前的範圍,那已過時,不適用了。布施要放眼整個世界,要看到將來的曆史,也要知道過去,眼光看到未來,整個世界是我們布施的對象與目標。

  我們個人的能力有限,一定要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,大家一起來做,這樣會得很大的好處。我在講席中常說,假如全世界的人都做到佛法六和敬中的見和同解,這個世界就太平,永遠不會有戰爭。如何能做到?布施佛法能達到這個大目標。世界和平,各個地區安定,國皆富強,社會和諧、家庭美滿、個人幸福快樂,就都達到。佛法確實能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。

  佛法的宗派很多,經論很多,法門也很多。其中最殊勝、最切實、最能讓我們立刻得到利益的,無過于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極力的弘揚、推崇與介紹,道理就在此。其他經論,我們並沒有輕視,也沒有舍棄,而是希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紮根。根紮牢,大家得到剛才講的叁種利益之後,有時間再講求博學多聞,再去涉獵其他的大經大論。

  這一次在溫哥華講經,就有幾位同修要求我講《華嚴經》。《華嚴經》要不要講?確實要講,我是答應開心法師的,開心法師要求了很多次。《華嚴經》一定要講,但是這部經太長,一天講四個小時,一星期講六天,要整整兩年才能講圓滿。所以,必須等我定下來,不再到處跑,能在一個地方住兩年,講這部經,那兒都不去,那才行。講《法華經》,若一天四小時,需要半年;每天兩小時,就要整整一年。《楞嚴經》也要一年。有這樣機緣,讓我不必到處跑,行!我很樂意。有很多人羨慕我滿天飛,我卻是羨慕大家,坐在那裏如如不動。這就是說明,我們並沒有輕視大經大論,我們一定要清楚,入門要專。

  過去在講席中,我也跟諸位說過,學佛一定要遵守四弘誓願的次第。第一要發菩提心,“衆生無邊誓願度”,要發舍己爲人的心,能犧牲自己,成就別人。

  “所有國城、聚落、眷屬、珍寶,都無所著”,是舍己。“恒以布施”,是爲人。發菩提心之後,一定要先斷煩惱。學佛,由一門深入開始,用意就是斷煩惱。因爲一門,易于心專,專一容易斷煩惱,容易得清淨心;清淨心就是禅定。得定之後,才開智慧。智慧開了,就進入第二個階段“法門無量誓願學”,這就是博學。智慧開了,廣學多聞,世出世間一切法樣樣通達,樣樣明了,然後再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到精。“專”、“博”,最後是“精”。精是“佛道無上誓願成”,這就成佛了。學佛不能違背這個程序,要循規蹈矩。依照這個方法修學,沒有不成功的。這些都是講布施,要認真去做。

  福德、智慧、健康、長壽,都是由布施的“因”得來的。財布施,得財富,愈舍愈多。法布施,得聰明智慧。無畏布施,得健康長壽。財富人人想要,智慧大家都想,健康長壽更是要求。這叁樣東西都想要,而不肯修因,到那裏去求?求不到的。唯有修因,才能得到果報。希求果報,不肯修因,那是妄想、空想,不切實際,決定得不到的,所以叁種布施都要修。

  今天我們以印經,製作錄音帶、錄影帶來弘揚佛法,使佛法廣爲流通,可以說“財、法、無畏”叁種布施,我們都具足。因爲印經,製作錄音帶、錄影帶要花錢,是財布施。經典、錄音帶、錄影帶是法,是爲法布施。別人聽了佛法,心開意解如法修行,這是無畏布施。所以說,一舉而叁種布施都具足。現今社會,像錄音帶與錄影帶這種佛書,比印刷的佛書效果大。因爲印出來的經書送給人,他未必能讀,尤其是年歲大的、程度低點的看到這些文字,有很多看不懂,因而讀誦的興趣就沒有,不如錄影帶好。

  要度衆生,得先度中國人。這並不是我們偏心,因爲中國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,等于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,影響力太大了。中國的地方很大,種族很多,方言各不相同,所以我們製作的讀誦錄音帶有國語,有臺語,還有客家話的。現在我們正想辦法製作廣東話的錄音帶,因爲廣東、福建的華僑在國外非常多。同修當中,有廣東話說得好的,發發心,一起來將廣東話發音的經文製成錄音帶,這個功德很大。想想看,這錄音帶流通到全世界,將教化多少衆生!

  國語的《無量壽經》錄音帶是悟行師錄的。他領著大家念,全世界包括中國大陸都跟著他念《無量壽經》,無異千百億化身,功德之大,無與倫比!依讀誦速度不同,分有兩小時的,是給初學念得慢的,也有一個半小時的、一小時的,還有四十五分鍾的。四十五分鍾的帶子適合念得很快、很熟的同修。 

  最近我想到,在錄影帶裏加上經文,可以一面跟著念,一面看著經文。一些老人在家沒事做,可以打開電視讀《無量壽經》,避免胡思亂想。我們正在研究製作錄影帶的《無量壽經》,影帶製作出來之後,可以配種種不同的語音,先配國語,以後再配廣東話、臺灣話都可以;我想兩個月應該可以完成。有一個母帶就能拷貝,流通到全世界。這個帶子做成之後,希望再做淨土五經的錄影帶,然後再發展與淨宗相關理論的經論。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流通,使法寶不失。集合大家的力量來做,向全世界推廣,工作就不難。“恒以布施”,我們要有長遠心,有遠大的眼光來做這一樁好事。

  “持戒”。佛法戒律很多,但是一定要曉得戒律的精神是什麼,爲什麼要持戒,怎樣持法。戒律是行持,也就是生活規範、生活的威儀。此規範是屬于性德,是本性裏自然流露出來的,不是外來的,不是學來的。換言之,絕對不是佛菩薩、聖賢人製定了這麼多規矩,要我們遵守。你要是用這種眼光去看,就錯了。諸佛菩薩、一切聖賢,從來沒製定過一條法規讓我們遵守;他講的都是性德本具的,是自己本來面目。現在我們迷失了自性,所以思想亂了,胡思亂想;言語壞了,胡說八道;身體也不規矩,胡作非爲。

  整個佛法的教育,沒有別的,恢複性德而已。身、口、意叁業是性德,不是佛菩薩製定的。佛菩薩明心見性,他的言語、所作所爲皆自然性德流露,沒有一絲毫勉強。迷失自性的人覺得他訂了很多規矩,其實不是的。諸佛菩薩從來不約束人,這是佛法的特色。佛法值得人敬佩,是佛不牽著人的鼻子走,佛教每個人頂天立地,個個都是獨立的。佛法講真正的平等,正如本經經題“清淨、平等、覺”。所以,一定要認識戒律,然後你才喜歡戒律,樂意接受,會真正依教奉行,且行得很快樂,不會感覺很拘束。覺得戒律很難持,很拘束,是不認識戒律,不知道戒律與自己的關系,毛病出在這個地方。

  一切衆戒之中,佛列有幾條根本戒,這是一定要遵守的。那些是根本戒?一般人講到根本戒,就會聯想…

《無量壽經講記 積功累德 第八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