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界招生的,把衆生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的,所以不一樣,味道完全不相同。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,沒有一尊佛不勸衆生求生淨土。因爲在釋迦牟尼佛自己的教區,想修行成佛,要經曆叁大阿僧祇劫,要無量劫,時間太長!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,很快就成就,我們在這裏看出來。所以,佛的光明無量,“絕勝諸佛”,“勝”是超勝,“勝于日月之明,千萬億倍”。
底下兩句是比喻,我們這個世間光明最大的是太陽、月亮,這是形容彌陀的智慧光明,遠遠的超過日月之明,千萬億倍。
第十四願說“若有衆生,見我光明”,就是見光。彌陀的光明,這樣的殊勝偉大,我們爲什麼見不到?其實不是佛光不照我們,佛光注照從來沒有間斷,我們見不到是因爲自己有障礙。譬如,白天陽光普照,我們偏偏打著傘不讓它照,有什麼法子!我們自己有障礙,不是它不照。我們要問,爲什麼我們自己有障礙,障礙是什麼?這一定要弄清楚,真正把障礙找出來,再把障礙消除,我們就接觸到,就見到佛光。這些事實,我在講席中常常提示,真正留意聽經的人,我一提起,你們就應該明了。如果自己還是不明白,換句話說,這麼多年的經都白聽了。
佛光確實普照十方,不僅是眼能接觸到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都接觸到,六根六塵六識沒有一樣接觸不到。如果我們講西方世界,六塵說法,情與無情同宣妙法,這個大家有印象,能有幾分體會。如果講我們現前的世界,情與無情跟西方世界一樣同宣妙法,你懂不懂?你承不承認?同樣的,確實沒有兩樣。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能覺察得到,我們覺察不到?原因還是他們那邊的人,人心遠離分別,諸根寂靜,就能見得到,像《楞嚴經》講的“淨極光通達”。人心在清淨之極的時候,極微細的音聲都聽得見,極微弱的光明都看得見。我們講微弱,很難形容,因爲有許多光波,我們肉眼見不到。肉眼的能力很有限,只能見到眼前這些波長,比這個波長的見不到,比這個波短的也見不到。我們現在利用科學的儀器,探測到部分不同光波的光線,發現x光,紫外線。其實比這個光波長的、短的,有無量無邊,我們科學儀器還沒有辦法探測到。假如我們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,我們的能力恢複,無量無邊不同波長的光波都見到,這個世界就不是這個樣子,立刻就變了。
佛門常說,六道裏人鬼雜居,人道跟鬼道住在一起,人見不到鬼,鬼也見不到人。爲什麼見不到?就是波度不相同,音波、光波頻率不相同(時空的維次也是這個現象),他們見不到我們,我們見不到他們,實際上是住在一起,彼此互相重疊,各個不相妨礙。這也證明物質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《金剛經》上講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”。如果是真實的,決定不能重疊。是假的,不是真實的,所以不互相妨礙(事事無礙)。從這些科學發現的層面來觀察,佛經講的不無道理。如果再講得粗淺一點,經典所在之處,經典放光,我們見不到,它確實放光!讀誦的時候,我們能聽到,就是這個光波的現象比較接近我們的頻率。講解就更接近,我們聽了之後,啓發心地光明。
由此可知,此地所講的光不僅僅是肉眼見到的,六根所接觸的都用這一個字來作代表。換句話說,凡是啓發我們心智的,都稱爲佛光。眼所看的、耳所聽的、身所接觸的、意所想的,觸動宿根,破迷開悟,都是光波。所以,禅宗參禅的人看到飛花落葉,他能開悟,就是佛光(光波)觸動他的宿緣。聽人唱歌也能開悟,那是耳接觸佛光(音波)。希望諸位從這些地方去體會,這就是“見我光明,照觸其身”。在本經,實在是好講得多了,克實而論,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光明,願願都幫助衆生破迷開悟,幫助衆生快速成佛。
“莫不安樂,慈心作善”,此是接觸佛光現前所得的利益。所以,人家問學佛有什麼好處?你們說不出來,怎麼能勸人學佛。學佛的好處在那裏?將來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將來的事情,他沒見到,誰相信!他想你們是迷信。若現在就得好處,他就得向你請教。現在得什麼好處?快樂!他們生活得很苦,我們生活得很快樂,這就不一樣。學佛就是離苦得樂。沒有學佛,心不安;學佛之後,心安了。
禅宗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,慧可禅師就是學佛學了多年,心尚不安。聽說印度來了一位高僧,就去向他請教。冬天下雪,他站在雪地致敬,看到大師不理會他,最後拿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了一只下來,去供養達摩祖師。達摩看到這個樣子就問,“你何苦來?”你爲什麼這樣做?他說,“我心不安,求大師爲我安心。”心不安很苦!雖然很苦,凡夫還沒有覺察到,還不想求安心。慧可很了不起,慧可知道心不安很苦,他去求怎麼安心。這一點就比我們高明。我們心不安,還不知道怎麼求安心。達摩祖師一伸手,“你把心拿來,我替你安!”現在很多地方塑造達摩祖師像,眼睛瞪著,手伸著,就是叫慧可“你拿心來,我替你安”,這就是佛光普照。
慧可大師聞說回光返照,覓心了不可得。達摩祖師說:“與汝安心竟!”我替你安心安好了。他在這一句話中大澈大悟,心安了。心在那裏都找不到,還有什麼安不安?可見天天覺得心不安,那是妄想執著。這一下覓心了不可得,妄想斷了,心就安了。所以,學佛求的是心安。道理明白,心就安,“心安理得,理得心安”。
“理”是什麼?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人生是自己的生活,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,就是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搞清楚了,不再胡思亂想,心定、心安。安了就快樂!所以“安樂”,安是因,樂就是果。你心不安,那來的快樂?可是我們得要追究一下,我們希望得到快樂,曉得樂是從安得來的,安從那裏得來的?我們今天確實不安,怎麼樣才能得到安?“安”之因是“平”,平安!此心不平,不平怎麼能安?怎樣才心平?“平”之因是“和”,和平!大家不和怎麼會平?現在人天天打架,沒有法子。不和就不平,不平就不安,不安就沒樂。上一個字是因,下一個字是果。
佛教我們修六和敬,修六和,心就平。平,才能得身心安樂。這是學佛的好處,真實的受用,特別是在《無量壽經》中。《無量壽經》的好處是性、相、事、理,面面都講到,簡單扼要,經文把真相都說透了。從此之後,他的生活,處世、待人、接物、工作,一定是“慈心作善”,他的心清淨、平等、慈悲,思想、見解、作爲一定是利益衆生的,這是善。
佛法講的善惡,凡是利益自己的都是惡,利益別人才是善。爲什麼說利益自己是惡?衆生之所以不能作佛,有兩大障礙,障礙你不能成佛,障礙你不能明心見性,甚至于障礙你不能開悟。再說得粗淺一點,障礙你的正覺,一天到晚迷惑顛倒。第一個大障礙“我執”;第二個大障礙“法執”。起心動念都想著自己的利益,我執天天增長,怎麼能成就?不但成佛沒有分,證阿羅漢也沒分。爲什麼稱“阿羅漢”?就是我執斷了,才證阿羅漢果。法執斷了,就成佛。所以,佛法沒有別的,破執著而已!因此佛教我們的方法是起心動念想別人,不要想自己,不知不覺自己就沒有了,我執就破了,這就是覺,就是善。念念都想到自己,我執增長。說老實話,不但阿羅漢沒有辦法證得,須陀洹果都沒法子得到,因爲須陀洹要破“身見”。
叁界八十八品見惑,第一個就是身見。念念執著身是自己,身見破不了,所以小乘初果都不能證得,多可憐!回過頭來想想自己,我們決不是這一生才修行。依照《無量壽經》所說,每一位同修過去生中,生生世世都修行,都是修行人。生生世世修行,爲什麼修到今天還變成這個樣子?說老實話,病根就在起心動念都想著「我”。我執沒有破,雖然生生世世修行,從來沒有證到過小乘初果。也就是說,天天念書,好像很勤奮,考試從來都沒有及格過。我們的成績不過如此而已。這一生又遇到佛法,假如這一生我執、身見不能斷的話,能不能成就?還是不能成就!
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,不要爲自己想!爲自己想的是愚人,替自己想的是迷惑顛倒,這是決定真實。要念念爲衆生!我們修淨土的,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師。他發四十八願,那一願是爲自己?他的心量大,念念爲法界一切衆生。一切衆生,上自等覺菩薩,下至地獄衆生,彌陀的心願是圓滿的。
我們學阿彌陀佛,要在這個地方學,學他的心量,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包。見到衆生的善,就是我的善;見到衆生的惡,就是我的惡,這就對了。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。自己要斷惡修善,要幫助一切衆生斷惡修善,自他不二!這才真正學佛。“慈心作善”,這一句是講現前的利益。
我們在娑婆世界,現在得人身,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總有死的一天。絕對不是說,死了就完了。如果死了就完了,我們也不需要學佛,學佛有什麼意思。死了還是沒完沒了,這個事情麻煩。《地藏本願經》上講,四十九天之後又去搞輪回。所以,願望是“來生我國”。
我常在講席中告訴諸位,除了往生極樂世界,都免不了生死。如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就恭喜你,你跟那些證得如來報身的差不多,有生無滅。我們這一生真的有生,有沒有死?沒有死,生死了了。爲什麼說沒死?因爲你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的。下下品往生的人,也是活著去的。雖然有些病得很重,佛來接引,他見到,想跟你們說,但沒有力氣說不出來。嘴巴在動,沒有聲音,不曉得他說什麼。也許他說,看到佛了,佛來接引我,我跟他去了。他向大家辭行,但是說不出音聲來。
中國人講“五福”。五福裏最重要的,就是好死,死的時候清楚、明白,不迷惑、不顛倒。好死必定是好生!一個人臨終神智清楚,你想他會去到叁惡道變畜生、變餓鬼,墮地獄?決不可能!凡是投胎到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,都是糊裏糊塗去的,迷惑顛倒去的。頭腦清楚的人決定不去。所以,修福很重要…
《無量壽經講記 發大誓願 第六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