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▪P3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界招生的,把众生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的,所以不一样,味道完全不相同。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,没有一尊佛不劝众生求生净土。因为在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教区,想修行成佛,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,要无量劫,时间太长!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,很快就成就,我们在这里看出来。所以,佛的光明无量,“绝胜诸佛”,“胜”是超胜,“胜于日月之明,千万亿倍”。

  底下两句是比喻,我们这个世间光明最大的是太阳、月亮,这是形容弥陀的智慧光明,远远的超过日月之明,千万亿倍。

  第十四愿说“若有众生,见我光明”,就是见光。弥陀的光明,这样的殊胜伟大,我们为什么见不到?其实不是佛光不照我们,佛光注照从来没有间断,我们见不到是因为自己有障碍。譬如,白天阳光普照,我们偏偏打著伞不让它照,有什么法子!我们自己有障碍,不是它不照。我们要问,为什么我们自己有障碍,障碍是什么?这一定要弄清楚,真正把障碍找出来,再把障碍消除,我们就接触到,就见到佛光。这些事实,我在讲席中常常提示,真正留意听经的人,我一提起,你们就应该明了。如果自己还是不明白,换句话说,这么多年的经都白听了。

  佛光确实普照十方,不仅是眼能接触到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都接触到,六根六尘六识没有一样接触不到。如果我们讲西方世界,六尘说法,情与无情同宣妙法,这个大家有印象,能有几分体会。如果讲我们现前的世界,情与无情跟西方世界一样同宣妙法,你懂不懂?你承不承认?同样的,确实没有两样。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觉察得到,我们觉察不到?原因还是他们那边的人,人心远离分别,诸根寂静,就能见得到,像《楞严经》讲的“净极光通达”。人心在清净之极的时候,极微细的音声都听得见,极微弱的光明都看得见。我们讲微弱,很难形容,因为有许多光波,我们肉眼见不到。肉眼的能力很有限,只能见到眼前这些波长,比这个波长的见不到,比这个波短的也见不到。我们现在利用科学的仪器,探测到部分不同光波的光线,发现x光,紫外线。其实比这个光波长的、短的,有无量无边,我们科学仪器还没有办法探测到。假如我们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,我们的能力恢复,无量无边不同波长的光波都见到,这个世界就不是这个样子,立刻就变了。

  佛门常说,六道里人鬼杂居,人道跟鬼道住在一起,人见不到鬼,鬼也见不到人。为什么见不到?就是波度不相同,音波、光波频率不相同(时空的维次也是这个现象),他们见不到我们,我们见不到他们,实际上是住在一起,彼此互相重叠,各个不相妨碍。这也证明物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《金刚经》上讲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。如果是真实的,决定不能重叠。是假的,不是真实的,所以不互相妨碍(事事无碍)。从这些科学发现的层面来观察,佛经讲的不无道理。如果再讲得粗浅一点,经典所在之处,经典放光,我们见不到,它确实放光!读诵的时候,我们能听到,就是这个光波的现象比较接近我们的频率。讲解就更接近,我们听了之后,启发心地光明。

  由此可知,此地所讲的光不仅仅是肉眼见到的,六根所接触的都用这一个字来作代表。换句话说,凡是启发我们心智的,都称为佛光。眼所看的、耳所听的、身所接触的、意所想的,触动宿根,破迷开悟,都是光波。所以,禅宗参禅的人看到飞花落叶,他能开悟,就是佛光(光波)触动他的宿缘。听人唱歌也能开悟,那是耳接触佛光(音波)。希望诸位从这些地方去体会,这就是“见我光明,照触其身”。在本经,实在是好讲得多了,克实而论,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光明,愿愿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帮助众生快速成佛。

  “莫不安乐,慈心作善”,此是接触佛光现前所得的利益。所以,人家问学佛有什么好处?你们说不出来,怎么能劝人学佛。学佛的好处在那里?将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将来的事情,他没见到,谁相信!他想你们是迷信。若现在就得好处,他就得向你请教。现在得什么好处?快乐!他们生活得很苦,我们生活得很快乐,这就不一样。学佛就是离苦得乐。没有学佛,心不安;学佛之后,心安了。

  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,慧可禅师就是学佛学了多年,心尚不安。听说印度来了一位高僧,就去向他请教。冬天下雪,他站在雪地致敬,看到大师不理会他,最后拿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了一只下来,去供养达摩祖师。达摩看到这个样子就问,“你何苦来?”你为什么这样做?他说,“我心不安,求大师为我安心。”心不安很苦!虽然很苦,凡夫还没有觉察到,还不想求安心。慧可很了不起,慧可知道心不安很苦,他去求怎么安心。这一点就比我们高明。我们心不安,还不知道怎么求安心。达摩祖师一伸手,“你把心拿来,我替你安!”现在很多地方塑造达摩祖师像,眼睛瞪著,手伸著,就是叫慧可“你拿心来,我替你安”,这就是佛光普照。

  慧可大师闻说回光返照,觅心了不可得。达摩祖师说:“与汝安心竟!”我替你安心安好了。他在这一句话中大澈大悟,心安了。心在那里都找不到,还有什么安不安?可见天天觉得心不安,那是妄想执著。这一下觅心了不可得,妄想断了,心就安了。所以,学佛求的是心安。道理明白,心就安,“心安理得,理得心安”。

  “理”是什么?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人生是自己的生活,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,就是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搞清楚了,不再胡思乱想,心定、心安。安了就快乐!所以“安乐”,安是因,乐就是果。你心不安,那来的快乐?可是我们得要追究一下,我们希望得到快乐,晓得乐是从安得来的,安从那里得来的?我们今天确实不安,怎么样才能得到安?“安”之因是“平”,平安!此心不平,不平怎么能安?怎样才心平?“平”之因是“和”,和平!大家不和怎么会平?现在人天天打架,没有法子。不和就不平,不平就不安,不安就没乐。上一个字是因,下一个字是果。

  佛教我们修六和敬,修六和,心就平。平,才能得身心安乐。这是学佛的好处,真实的受用,特别是在《无量寿经》中。《无量寿经》的好处是性、相、事、理,面面都讲到,简单扼要,经文把真相都说透了。从此之后,他的生活,处世、待人、接物、工作,一定是“慈心作善”,他的心清净、平等、慈悲,思想、见解、作为一定是利益众生的,这是善。

  佛法讲的善恶,凡是利益自己的都是恶,利益别人才是善。为什么说利益自己是恶?众生之所以不能作佛,有两大障碍,障碍你不能成佛,障碍你不能明心见性,甚至于障碍你不能开悟。再说得粗浅一点,障碍你的正觉,一天到晚迷惑颠倒。第一个大障碍“我执”;第二个大障碍“法执”。起心动念都想著自己的利益,我执天天增长,怎么能成就?不但成佛没有分,证阿罗汉也没分。为什么称“阿罗汉”?就是我执断了,才证阿罗汉果。法执断了,就成佛。所以,佛法没有别的,破执著而已!因此佛教我们的方法是起心动念想别人,不要想自己,不知不觉自己就没有了,我执就破了,这就是觉,就是善。念念都想到自己,我执增长。说老实话,不但阿罗汉没有办法证得,须陀洹果都没法子得到,因为须陀洹要破“身见”。

  三界八十八品见惑,第一个就是身见。念念执著身是自己,身见破不了,所以小乘初果都不能证得,多可怜!回过头来想想自己,我们决不是这一生才修行。依照《无量寿经》所说,每一位同修过去生中,生生世世都修行,都是修行人。生生世世修行,为什么修到今天还变成这个样子?说老实话,病根就在起心动念都想著「我”。我执没有破,虽然生生世世修行,从来没有证到过小乘初果。也就是说,天天念书,好像很勤奋,考试从来都没有及格过。我们的成绩不过如此而已。这一生又遇到佛法,假如这一生我执、身见不能断的话,能不能成就?还是不能成就!

  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,不要为自己想!为自己想的是愚人,替自己想的是迷惑颠倒,这是决定真实。要念念为众生!我们修净土的,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。他发四十八愿,那一愿是为自己?他的心量大,念念为法界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,上自等觉菩萨,下至地狱众生,弥陀的心愿是圆满的。

  我们学阿弥陀佛,要在这个地方学,学他的心量,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。见到众生的善,就是我的善;见到众生的恶,就是我的恶,这就对了。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。自己要断恶修善,要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,自他不二!这才真正学佛。“慈心作善”,这一句是讲现前的利益。

  我们在娑婆世界,现在得人身,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总有死的一天。绝对不是说,死了就完了。如果死了就完了,我们也不需要学佛,学佛有什么意思。死了还是没完没了,这个事情麻烦。《地藏本愿经》上讲,四十九天之后又去搞轮回。所以,愿望是“来生我国”。

  我常在讲席中告诉诸位,除了往生极乐世界,都免不了生死。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就恭喜你,你跟那些证得如来报身的差不多,有生无灭。我们这一生真的有生,有没有死?没有死,生死了了。为什么说没死?因为你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去的。下下品往生的人,也是活著去的。虽然有些病得很重,佛来接引,他见到,想跟你们说,但没有力气说不出来。嘴巴在动,没有声音,不晓得他说什么。也许他说,看到佛了,佛来接引我,我跟他去了。他向大家辞行,但是说不出音声来。

  中国人讲“五福”。五福里最重要的,就是好死,死的时候清楚、明白,不迷惑、不颠倒。好死必定是好生!一个人临终神智清楚,你想他会去到三恶道变畜生、变饿鬼,堕地狱?决不可能!凡是投胎到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,都是糊里糊涂去的,迷惑颠倒去的。头脑清楚的人决定不去。所以,修福很重要…

《无量寿经讲记 发大誓愿 第六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