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確的選擇。自己有能力,要多幫助別人修學淨土。
聽說這一次有一批人到歐洲去觀光,一個人都要花十幾萬元。十幾萬元,印送《無量壽經》,做《無量壽經》的錄音帶結緣,可以做很多,你可以幫助很多很多人,這錢花得有意義。玩得一身煩惱,與阿彌陀佛不相應。
我作佛時。所有衆生。生我國者。遠離分別。諸根寂靜。若不決定成等正覺。證大涅槃者。不取正覺。
四十八願,我們要細心觀察、體會,才知道他確實“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”。這一句話是在大願的前面說的,也是大願的總綱領,說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超勝一切諸佛國土。超勝在什麼地方?這四十八條爲我們指示出來,它跟一切諸佛刹土不相同的地方,確實佛在一切經裏未曾說過。十方諸佛刹土裏,我們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,是真實的不可思議功德莊嚴。明白之後,才真正了解西方世界的殊勝,法門的殊勝。我們信心、願心真正能生得起來,執持名號才能達到相應,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
前面叁段,從第六願到第十一願,都是細說本能的恢複。恢複得這麼快,這麼圓滿,的確叫人無法想像;當然是真實,不是虛妄。這一段是第十二“定成正覺願”。“定”是決定,“定成正覺”也就是決定成佛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。
願文說得很明白,“我作佛時,所有衆生,生我國者”。所有衆生,當然包括我們在內,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並沒有說上品上生,或者是中品以上。沒有這個字樣,換句話說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包括在其中。
“遠離分別”就是唯識家所講的“轉識成智”。識就是分別,八識都有分別的作用,所以稱作“識”。八識有集起的作用,所以又稱作“心”,稱爲“八心王”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立刻就轉八識成四智,不再分別一切事物。不再分別,對于一切萬物事理,怎麼能知道?就像《心經》介紹觀世音菩薩一樣,是“照見”。他不用分別,不用思考,六根接觸境界就通達明了,不要用“思惟”。思惟是第六意識。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都不用,所以是轉八識成四智。通常我們講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。此地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他們就得到,這是超勝!
“諸根寂靜”是很深的禅定,諸根是指六根,六根寂靜。六根包括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“意根”是末那識。這一句話就是說八識都不起作用,這是七地以上的境界。在佛門裏,像《楞嚴經》講的“首楞嚴大定”,《華嚴經》說的“獅子奮迅叁昧”,在念佛法門裏所講的“理一心不亂”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。
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,證大涅槃者,不取正覺”。往生決定成佛,正顯示彌陀本心,彌陀的弘願,唯以一乘大法,廣度無量無邊的衆生,幫助衆生一直契入究竟涅槃,這是指圓教佛果。照天臺家的講法,有四種佛:藏、通、別、圓。這是圓教的佛果,一生成佛。看這一願,我們就肯定,古來祖師大德所講的話沒錯,確實有根據。往生不退成佛,一生中就圓滿,就辦到,根據就在這裏。
我作佛時。光明無量。普照十方。絕勝諸佛。勝于日月之明。千萬億倍。
這是第十叁“光明無量願”。此處可與下文合講。
若有衆生。見我光明。照觸其身。莫不安樂。慈心作善。來生我國。若不爾者。不取正覺。
這是第十四“觸光安樂願”。光明指智慧,也是指願力所及之處。彌陀的智慧、德能、弘願,是盡虛空法界,沒有限量的。世尊在其他經論裏告訴我們,一般講,一尊佛的教化區域是一個大千世界,佛經中常講叁千大千世界。叁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。一個大千世界爲什麼講叁千大千世界?叁千是說這個世界的結構。一個單位世界,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太陽系,過去一般講經的法師都是這樣講。
可是黃念祖老居士,在《無量壽經注解》後面,他提出一個新的說法。他說單位世界不是太陽系,應當是銀河系。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,那就太不可思議。像這樣一千個的單位世界,是一個小千世界。像黃居士所說,就是一千個銀河系,才是佛經上講的小千世界。再以小千世界爲單位,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,是一個中千世界。然後再以中千世界爲單位,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,是一個大千世界。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,也就是這一尊佛的光明所及之處。在我們看來已經不可思議,不要說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,就是一個太陽系也不得了。
一個大千世界有多少個單位世界?有一百億個(注:古人以千萬爲億。照今人以萬萬爲億計算,應爲十億個)。如果以太陽系算一個單位世界,就是一百億個太陽系,這是一般的說法。黃念老對于天文很有研究,他的說法,銀河系才像,那就更大,大到無法想像。我們今天科技很發達,用最高倍天文望遠鏡,還探測不到小千世界的邊緣,中千、大千就更不必說。阿彌陀佛的光明,願力、德能沒有界限,沒有邊際。
“光明無量,普照十方”。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刹土,都是彌陀的教區,我們能信嗎?諸位要知道,除了這部經、這個法門之外,其他法門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區範圍之內的。諸位應該能體會,這部經、這個法門,是釋迦牟尼佛代替阿彌陀佛在此界招生的,把衆生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的,所以不一樣,味道完全不相同。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,沒有一尊佛不勸衆生求生淨土。因爲在釋迦牟尼佛自己的教區,想修行成佛,要經曆叁大阿僧祇劫,要無量劫,時間太長!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,很快就成就,我們在這裏看出來。所以,佛的光明無量,“絕勝諸佛”,“勝”是超勝,“勝于日月之明,千萬億倍”。
底下兩句是比喻,我們這個世間光明最大的是太陽、月亮,這是形容彌陀的智慧光明,遠遠的超過日月之明,千萬億倍。
第十四願說“若有衆生,見我光明”,就是見光。彌陀的光明,這樣的殊勝偉大,我們爲什麼見不到?其實不是佛光不照我們,佛光注照從來沒有間斷,我們見不到是因爲自己有障礙。譬如,白天陽光普照,我們偏偏打著傘不讓它照,有什麼法子!我們自己有障礙,不是它不照。我們要問,爲什麼我們自己有障礙,障礙是什麼?這一定要弄清楚,真正把障礙找出來,再把障礙消除,我們就接觸到,就見到佛光。這些事實,我在講席中常常提示,真正留意聽經的人,我一提起,你們就應該明了。如果自己還是不明白,換句話說,這麼多年的經都白聽了。
佛光確實普照十方,不僅是眼能接觸到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都接觸到,六根六塵六識沒有一樣接觸不到。如果我們講西方世界,六塵說法,情與無情同宣妙法,這個大家有印象,能有幾分體會。如果講我們現前的世界,情與無情跟西方世界一樣同宣妙法,你懂不懂?你承不承認?同樣的,確實沒有兩樣。爲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能覺察得到,我們覺察不到?原因還是他們那邊的人,人心遠離分別,諸根寂靜,就能見得到,像《楞嚴經》講的“淨極光通達”。人心在清淨之極的時候,極微細的音聲都聽得見,極微弱的光明都看得見。我們講微弱,很難形容,因爲有許多光波,我們肉眼見不到。肉眼的能力很有限,只能見到眼前這些波長,比這個波長的見不到,比這個波短的也見不到。我們現在利用科學的儀器,探測到部分不同光波的光線,發現x光,紫外線。其實比這個光波長的、短的,有無量無邊,我們科學儀器還沒有辦法探測到。假如我們心清淨到一定的程度,我們的能力恢複,無量無邊不同波長的光波都見到,這個世界就不是這個樣子,立刻就變了。
佛門常說,六道裏人鬼雜居,人道跟鬼道住在一起,人見不到鬼,鬼也見不到人。爲什麼見不到?就是波度不相同,音波、光波頻率不相同(時空的維次也是這個現象),他們見不到我們,我們見不到他們,實際上是住在一起,彼此互相重疊,各個不相妨礙。這也證明物質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《金剛經》上講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”。如果是真實的,決定不能重疊。是假的,不是真實的,所以不互相妨礙(事事無礙)。從這些科學發現的層面來觀察,佛經講的不無道理。如果再講得粗淺一點,經典所在之處,經典放光,我們見不到,它確實放光!讀誦的時候,我們能聽到,就是這個光波的現象比較接近我們的頻率。講解就更接近,我們聽了之後,啓發心地光明。
由此可知,此地所講的光不僅僅是肉眼見到的,六根所接觸的都用這一個字來作代表。換句話說,凡是啓發我們心智的,都稱爲佛光。眼所看的、耳所聽的、身所接觸的、意所想的,觸動宿根,破迷開悟,都是光波。所以,禅宗參禅的人看到飛花落葉,他能開悟,就是佛光(光波)觸動他的宿緣。聽人唱歌也能開悟,那是耳接觸佛光(音波)。希望諸位從這些地方去體會,這就是“見我光明,照觸其身”。在本經,實在是好講得多了,克實而論,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光明,願願都幫助衆生破迷開悟,幫助衆生快速成佛。
“莫不安樂,慈心作善”,此是接觸佛光現前所得的利益。所以,人家問學佛有什麼好處?你們說不出來,怎麼能勸人學佛。學佛的好處在那裏?將來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將來的事情,他沒見到,誰相信!他想你們是迷信。若現在就得好處,他就得向你請教。現在得什麼好處?快樂!他們生活得很苦,我們生活得很快樂,這就不一樣。學佛就是離苦得樂。沒有學佛,心不安;學佛之後,心安了。
禅宗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,慧可禅師就是學佛學了多年,心尚不安。聽說印度來了一位高僧,就去向他請教。冬天下雪,他站在雪地致敬,看到大師不理會他,最後拿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了一只下來,去供養達摩祖師。達摩看到這個樣子就問,“你何苦來?”你爲什麼這樣做?他說,“我心不安,求大師爲我安心。”心不安很苦!雖然很苦,凡夫還沒有覺察到,還不想求安心。慧可很了不起,慧可知道…
《無量壽經講記 發大誓願 第六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