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九 總釋名題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題,全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都是假的。我答覆他的是真言,一切都答覆了,總答覆了,什麼問題都沒有了。妙不可言!“莊嚴衆行”,這是究竟圓滿的答覆。他聽了懂不懂,那是他的問題。就像禅宗的禅機,所以念佛是無上深妙禅。禅不能比,密也不能比。這句名號是無上深妙禅,是無上的咒王,它是一切教學的總綱領。這是莊嚴,要從這個地方學;不能學會嘴皮,那沒用處。

  從前有一個參禅的人去參訪祖師。這位祖師,人稱他一指禅師。有人來參訪,向他請教,祖師一句話也不說,只豎一手指。他于是也學會了,以後別人問他,他也豎一手指。結果碰到一個厲害的人,他一豎手指,人家拿一把小刀把他的手指砍掉了,他就沒法子了。所以,學樣子是沒有用的,要真正從這裏體會。體會到了之後,受用無量無邊,德用無方!經文又說:

  “我已成就莊嚴佛土,清淨之行”,這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。釋迦是我們的本師,我們發心修學淨土,阿彌陀佛也是我們的本師。這句話是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已經圓滿建設成就了。不但真、善、美、慧的世界圓滿成就了,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沒有一個不是修清淨之行。他們的思想、見解、言語、造作,沒有一個不是清淨到了極處。這都是莊嚴之極,美好到極處!西方世界,無論是物質環境、人事環境,沒有絲毫的缺陷。讀了這些經文,還不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,這個人就像李老師所說的“非愚即狂”,不是愚癡,就是狂妄。換句話說,頭腦不正常。正常的人知道這個事實,那有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。

  自古以來的祖師大德們,他們一向所學的法門、宗派不相同,到他們真正了解西方極樂世界,沒有一個不是把他所學的全部舍掉,專心念阿彌陀佛,求生西方淨土。在印度,像馬鳴、龍樹菩薩;在中國,有永明延壽、智者大師,他們從前都不是學這個法門的,知道之後,其他都舍棄,專修!蓮池、蕅益大師也是如此。尤其蓮池大師講,“叁藏十二部,讓給別人悟;八萬四千行,饒與別人行”。他自己晚年專持一部《阿彌陀經》,一句阿彌陀佛,專修專弘,這才是真正徹底的覺悟。

  我們今天,這部經論還想摸摸,那部經還想看看,沒有覺悟,還沒放下。徹底覺悟的人,就徹底放下。在末法時期,尤其我們現前這個階段,諸位如果冷靜觀察,我們今天生活在大災難的邊緣,不一定什麼時候大災難來臨。到那個時候,措手不及,那就不得了!修學其他的法門,說老實話,來不及了。所以,黃念祖居士一再呼籲,要求我們專修專弘。

  即使淨土五經一論,還有六種。六種也只能專修一種,專念彌陀,這才能在最短的期間,收到最殊勝的效果。真正能自利利他,自救救人。修兩個法門,兩部經,都來不及了。真正要覺悟,千萬不要以爲我一生學一部經太少了。自古以來許許多多諸佛菩薩,生生世世就學一部經,弘一部經,他沒有嫌少。若嫌一部經太少,老實說,還是貪心沒斷。不要講見思、塵沙、無明,貪心不斷,見思煩惱都斷不了,他還能有什麼成就?一部經就知足了,貪心斷掉了。一經真的通達,一切經都通達。一切經都通達,還是專修專弘一部經,他不修別的;因爲他知道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何必麻煩!

  講真話,沒人相信,沒人聽。我在這裏勸人家,人家就說:“你自己學得那麼多,教我們學一樣。你自私自利,唯恐我們學好了,超過你。你嫉妒,現在又來障礙我們!”我現在講真的,沒人相信。我講假的,有人相信。我過去爲什麼學那麼多,是我對佛法無知,沒找到學佛的門路。你要走我的老路子,像我那樣,你找一輩子,未必會找到。我很幸運,找到了門路。找到之後,就舍棄一切經教。雖舍棄,還有人逼我,要求我講這個,要求我講那個。實在不得已,滿他們的願,這都叫打閑岔。所以,念佛真實利益,的確是太難太難。佛法的傳承,到那裏去找人,找不到!找不到一個真正肯相信的人。真正深信的人,他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緣不可思議。

  “彼極樂界,無量功德,具足莊嚴”,這是《無量壽經》的經文。世尊親口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的功德利益,究竟圓滿。“具足”是絲毫欠缺都沒有,美好到了極處。一切諸佛刹土裏所有好的,西方極樂世界都有;諸佛刹土裏不好的,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,所以才稱爲極樂世界。極樂不是專門對娑婆世界人講的,是對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土說的。所以,一切諸佛,沒有一尊佛不贊歎阿彌陀佛,沒有一尊佛不贊歎西方極樂世界,沒有一尊佛不勸導衆生去往生的。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講經說法,沒有不講《無量壽經》的。淨土五經是一切諸佛菩薩必定宣講的,其他的經論則未必。遇不到機緣,他不會說。唯獨念佛法門,叁根普被,利鈍全收,因此一切諸佛盡虛空遍法界,一切時、一切處都在宣揚。莊嚴到了極處!

  綜合上面所講的,我們得到一個結論:“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之圓明具德也”。從經上這些話,真正顯示本經所說,與《華嚴經》所說無二無別。《華嚴》的特色就是四無礙法界:“事無礙、理無礙、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”。這才是真正的自在,這是真實的。不僅本經與《華嚴》相同,西方極樂世界與華藏世界無二無別。《華嚴經》修學終極目的是往生華藏世界,親近毗盧遮那如來。毗盧遮那如來是法身佛。西方世界就是華藏世界,好比臺北市就是臺灣省。華藏世界是臺灣省,極樂世界像臺北市,是臺灣省裏最精華的部分。爲什麼華藏世界的菩薩都要到極樂世界去?臺灣這麼大的地方,爲什麼這麼多人還要擠到臺北去?這才知道,臺北市是臺灣首善之區,于是我們就了解,原來西方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的首善之區,所以文殊、普賢,十大願王勸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搞清楚,然後我們的信心、願心才真正發得出來。這句佛號才真正會念到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

  念佛人天天念阿彌陀佛,爲什麼功夫不得力?因爲信不真,願不切,念不一,念不專。這就是他念了多少年,功夫還是不得力。爲什麼要聽經?聽經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。搞清楚之後,我們的信心堅定,信心清淨,求生的意念堅決了。這句佛號,決定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個人就必定往生,必定是一生成佛。現在雖然還沒有到西方去,他現在就成佛了。沒去,怎麼成佛?因爲他決定成佛,一生成就,不要等第二生!決定要去,不過是早晚而已。講經的目的在此。

  前面“大乘、無量壽、莊嚴”叁句是性德,本性裏本來具足的德能。本性的德能無量無邊,略說叁種。下面“清淨、平等、覺”是屬于修德。雖有性德而沒有修德,性德顯露不出來。我們曉得彌陀是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,是自性顯現,不是心外之物。于理于事,都要有正確的認識,才真正能斷疑生信。這一部經就是講性德、修德。性德的重點是“大乘無量壽莊嚴”;修德是“清淨平等覺”。在一切經裏,像這樣圓滿的經題很少見。我們修學的目的、境界、方法,都在這個經題裏。

  (六)清淨:身口意叁業,離一切惡行煩染垢染之謂。經雲:“心淨則佛土淨。”表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。

  本經經題末後這叁句是修學的總綱領,對于修行人來說非常重要。淨宗就是從清淨心下手。“清淨、平等、覺”就是叁寶。我們平常講皈依叁寶,“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”。“佛”是覺悟的意思;“法”是平等的意思;“僧”就是清淨的意思。這叁句就是修行的總綱領。

  淨宗修行是從清淨心下手。清淨心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很難。難在那裏?第一、無始劫以來,煩惱、染汙、習氣非常嚴重,很不容易降伏。《金剛經》上講的“降伏其心”,很不容易做到。第二、我們現前惡緣太多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社會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無一不是嚴重的染汙。由于心地的煩惱染汙,所以一切的造作就是惡行。惡行是十惡業。不學佛的人,天天造十惡,自己也不知道,問題就非常嚴重。即使是學佛的人,也有不少不知道,這也就罷了。我們自己學佛,有沒有在造作,這關系我們的前途太大了。這個“前途”,就是佛在大經上講的“生死大事”。如果搞不清楚,依然輪回六道,這就是迷而不覺,依輪回心作生死業。真正覺悟了,從今以後,修清淨心,求生淨土,永脫輪回。今天正是我們入輪回與超越輪回的關鍵時刻,實在就在我們一念之間。所以,修行修什麼,很重要。修行有沒有功夫,有沒有進步,都不需要問別人,自己認真反省檢點一下就知道了。

  我們的妄念,是不是比過去少了,煩惱是不是比過去輕了?果然妄念少,煩惱輕,這是你自己修學功夫得力。如其不然,雖然讀經、念佛,實在說,功夫用不上力。要認真去檢討!

  佛教我們許多方法、門徑,通常稱爲法門,都是幫助我們遠離一切惡行、煩惱、染汙的。我們運用這些方法,有沒有效果?若沒有效果,換一個方法;還是沒有效果,再換一個方法。這樣才行。正如同生病,請一個大夫來診斷、服藥,服了藥之後,沒有效,我們就會想到另外再去看一個醫生。

  佛法亦複如是。佛陀在世的時候,佛有能力觀機,觀察衆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積習,所以他能對症下藥,告訴我們方法。我們依教修行,果然就能斷煩惱,就能開悟證果。佛以後的祖師大德們,固然有一些是佛菩薩、阿羅漢化身再來的,開出來藥方非常管用,決定沒有問題。如果不是佛菩薩化身再來的凡夫僧,說老實話,他自身都保不了,都無法選擇恰當的法門,盲修瞎練,怎麼能替衆生選擇法門?

  印光大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。如果我們能信,這是佛菩薩來替我們這一代的衆生抉擇法門。他替我們選擇的是念佛求生淨土,他一生提倡《彌陀經要解》。印光大師贊歎《要解》已到極處,他說,就是古佛再來給《阿彌陀經》作注解,也不能超過其上。這話出于大勢至菩薩…

《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九 總釋名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