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牽挂、憂慮,就不能往生。一定要把分別、執著、牽挂都舍掉,都放下,符合本經所說“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”,才能往生。往生的功德利益就像前面所說,“奇特殊妙”,真正不可思議。
叁輩中,下輩往生也有九品。往生凡聖同居土的,是最下等功夫。九品中之上叁品往生的,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,預知時至,不生病,走得自在,走得快樂。像香港東林覺苑的何東夫人,她往生時就度了自己一家人。她兒子媳婦都是虔誠的基督徒,只有老太太學佛。她往生時把親戚朋友都召來,開往生大會。她跟大家開示,講完了,說:“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,大家念佛送我。”念不到十五分鍾,她走了!一家人從基督教回過頭來信佛了,因爲親眼看到老太太表演往生。念佛法門真的是萬修萬人去。
在臺北,以前蓮友念佛團的創辦人李濟華老居士,往生的那一天,他跟太太坐叁輪車到念佛團參加共修會。念佛團共修跟打佛七一樣,一支香念佛完後止靜,就講一段開示。開示平常都不超過半小時,由老居士們輪流講。李老居士坐叁輪車去念佛團,在車上跟太太說,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寂寞?他的太太並不知道他那天往生,于是很慷慨的回答他,往生是好事,你能往生,就不必管我。太太同意了。
那天是輪到魏老講開示,他跟魏老說,我們兩人換一換,今天我來講。他老人家上臺講了一個半小時,非常懇切勸勉大家念佛求生淨土。講完後向大家告辭,說要回家了。老居士八十多歲,講一個半鍾點,大家以爲他講累了要回家休息。沒想到,他下臺在客廳沙發上一坐,往生了。他是回西方極樂世界的老家。這是當時參加念佛的同修們親眼看到的。那時我在臺中,臺北的徐醒民居士,在新生報作記者,他也參加了念佛會,隔日寫了一封限時信告訴我,念佛往生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他親眼看到的。現在在美國舊金山的甘老太太,那天也在場。甘老太太那天還敲引磬送他往生。沒有生病!
前年美國華府的周居士,一生沒接觸佛法,病重時才聽到這個法門,非常歡喜,死心塌地叫全家人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。念了叁天叁夜,他看到了西方叁聖,彌陀、觀音、勢至從雲端下降來接引他往生。實在是不可思議,證明了彌陀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真實不虛。
《阿彌陀經》上講:“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叁日”。叁天往生!華府同修打電話給我,太殊勝了。這樣的事情,近百年來在中國沒見到,怎麼會在美國發生?華府同修念佛信心堅定了,親眼看到的。所以,諸位要知道這句話是真的。
“但爲常沒衆生”。“但”是專。專門爲了六道生死凡夫開的法門。
“不幹大小聖也”。大聖是菩薩,小聖是阿羅漢。說明念佛法門是無上法門,佛就是爲六道凡夫而說的。
又雲:“五濁凡夫,但以遇緣有異,致令九品差別。”
這話講得太好了!叁輩九品不平等,是怎麼造成的,不是佛造成的,是每個人學佛所遇的緣不一樣。如果遇到一位好老師,能把淨土法門理論、方法、境界、因果,講得清清楚楚,我們可以求生上品。如果遇不到,能老實念佛,像周廣大先生,什麼都不懂,就憑一句阿彌陀佛,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,往生極樂世界有好處,他就死心塌地的念,往生品位就低。這是遇緣不同。至于念佛不能往生的,也是遇緣不一樣。遇到時也相信,到要緊關頭的時刻不相信,而相信世間鬼神去了,那就糟了。這種事情很多。不要說是到臨終,一般人到緊要關頭,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。
不相信佛,相信風水;不相信經典,信人妄言。這有什麼辦法?這種人念佛能往生嗎?不能往生。爲什麼?到緊要關頭他不相信佛,也不相信經,把叁寶丟掉了,去求神求鬼,相信算命的,決定輪回。這真的是業障現前,我們要懂得。
念佛不能往生的原因,我們找到了;只要把原因消除掉,往生的道路上就沒有障礙了,就會一帆風順。信佛太難了!淨宗第一條件就是“信”。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裏說了六個信:第一、信自己。第二、信佛。第叁、信因。第四、信果。第五、信事。第六、信理。實在講,具足此六信很不容易。有人學一生的佛,都不能具足。學一生的佛,連邪正都不能辨別,那還談什麼呢!學佛要真學,不能把佛法當兒戲。
周宣德老居士對臺灣佛法的弘揚,有很大的貢獻。大專學生學佛是他第一個倡導的。大專第一個佛學社團是臺大晨曦社,就是他協助成立的。他學佛幾十年了。我這次在北京,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,周宣德給他寫信,他連看都不看,更不要說回信。什麼原因?因爲周老在臺灣有慧炬出版社,曾經替某居士出版了一部書,這位居士邪知邪見,周老替他出這部書。周老這麼大年歲,學佛這麼多年,連邪正都分不清楚,還談什麼?我聽了之後,想到黃念老的門檻不亞于當年的弘一大師。
弘一大師的門檻高峻。他跟你約定明天早上八點鍾見面,你早到一分鍾他不開門,遲到一分鍾把門關起來,把你罵回去。一定要准時,說幾點幾分就是幾點幾分,他很嚴格。這是真正修道人,有他的作風。
遇緣不同。“緣”可遇不可求,遇到了很幸運,就要認真修學。緣,就是我們所講的機會。機會遇到要好好抓住,不能放棄。叁輩往生,九品差別是在緣上。我們今天遇的緣,可說是第一殊勝。淨宗最主要的經典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原譯本跟曆代的會集本,共有九種不同的版本。九種本子以這一本最爲“圓備”。圓是圓滿,備是詳備。沒有一絲毫缺點,是最好最善之本,我們遇到了。更難得的,今天我們有李炳老的《眉注》,有黃念祖居士的《注解》。這些人是否有證,我們不敢講,有修有學則是大家所公認的。黃老居士是夏蓮居的學生,跟夏蓮居老居士二十年,是夏老的傳人,這《注解》決不會有差錯。李老的注解精簡,值得我們參考。
這一本經是律航法師從大陸帶到臺灣來的。律航法師俗名黃胪初。黃念祖的跋中提到他,那時他還沒有出家,也是夏蓮居的學生。這本經是他帶來臺灣,後來送給李老師。李老師于民國叁十九年在臺中講過一次,《眉注》就是那時寫的。這是經典流傳臺灣來的因緣。以後黃老居士出家了,就是律航法師。我和他見過幾次面。廣化法師就是律航法師的徒弟。在北部,廣元法師的書法寫得很好,也是律老的徒弟。所以,緣是很重要的。
我們今天這個“緣”是無比的希有殊勝。說老實話,我們學佛,將來往生要是生病,就不好看了。人家站著走,坐著走。我們不能站著走,也應該坐著走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生病的走,這才對得起。你只要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、方法修學,決定做得到。你要不相信經典,還去相信鬼神,搞迷信,那就不行,西方淨土這一生又沒分了。
又雲:“其機者,則一切善惡大小凡愚也。”
這句話是從《觀經四帖疏》裏節錄出來的,可見善導大師講的前後是一致的。什麼人是淨宗的當機呢?一切善人、惡人、大乘、小乘、凡夫、愚癡都有分。念佛法門廣大無比。上從等覺菩薩,文殊、普賢還發願往生。在這部經裏阿難尊者和彌勒菩薩皆是本經的當機者。阿難是禅宗二祖,他現在在那裏?讀過此經的都曉得,阿難尊者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,他在此經發願往生。下而言之,即使是無間地獄的衆生,若有機會遇到這個法門,發願往生,一樣能成就。所以,念佛是平等法門。沒有往生極樂世界,有菩薩、有聲聞、有六道,不平等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一律平等了。大經我們讀得很熟了,西方極樂世界平等殊勝,微妙無比。
大師之說,上契聖心,下洽群機,實大有功于淨土。故中日諸師,多承此說。
“大師”是指善導大師。“聖心”就是佛心。阿彌陀佛的本願,一切諸佛如來的本懷,是聖心。“下洽群機”,九法界衆生個個得度,個個圓成。
“實”是真實。真真實實有功于淨土的弘揚。唐代日本僧人到中國留學的很多,其中不少是跟善導大師學習。日本人對善導大師非常崇敬。在中國很少見到善導大師的像,但日本多處皆可見到善導大師的塑像。臺北的“善導寺”是日本人建的。“善導寺”一定是修淨土的,寺名就是紀念善導大師的。日本僧人在唐宋時修學淨宗的非常多,他們對淨土叁經的注解遠超過我們。善導大師對日本淨宗的影響非常大。
(叁)專接上根,旁及中下。
這又是一種說法。我們乍看很茫然,因爲講的是上根。我們自己不是上根,恐怕沒分。這是誤會,又是“望文生義,叁世佛冤”,叁世諸佛都喊冤枉。什麼人是上根?你自己就是上根。那些人不是上根?很多菩薩、阿羅漢他們不是上根。爲什麼?不信念佛成佛就不是上根;深信求生就是上根。這與善導大師的講法沒有兩樣。
《疏鈔》曰:“《起信因緣分疏》明信位初心,有四種機。以禮忏滅罪被初機,以修習止觀被中機,以求生淨土被上機。”
“明”是說明,“信位”是初發心。初發心的人有四種不同的根機。
“以禮忏滅罪被初機”。在中國、外國,在大陸,拜忏的風氣很盛,拜梁皇忏、拜水忏、拜大悲忏、水陸法會等是,淨宗也有方便。搞這個是下等根機。
“以修習止觀被中機”。修習止觀是教下。賢首、天臺、叁論、法相等宗皆是教下。包括禅宗,因爲止觀也是禅。這是真實修行者,跟一般拜忏的不一樣。真正用功,真正修學,是中等根機。
“以求生淨土被上機”。若聞淨土,深信不疑,一心一意求生西方,即是上等根機。這話乍聽往往聽糊塗了。我們對于經論的理解不深,比不上高僧大德,我們讀的東西也不多,怎麼會在宗門教下之上?諸位如果把《無量壽經》多念幾遍,就明白了。吾人應當要覺悟,接觸這個法門就能信、能願。能願就是發願求生西方。佛在經上說的,這個人不是普通人,他在過去生中,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不是凡人。
凡人怎麼可能一接觸就能信…
《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五 所被根機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