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、能發願?不可能的,只因他過去生中有非常深厚的善根,現在十方諸佛如來冥冥之中加持。一般菩薩、聲聞,當然不能相比。他確實是上根,確實不是凡人。要不是佛在經上跟我們講,我們要是聽人家講,怎能相信。這是難信之法,所以諸位能信、能願,我們就曉得,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;比阿阇王子等五百個人的善根還要深厚。他們往昔生中只供養四百億佛。無量無邊跟四百億是不能比的。你的善根深厚超過阿阇王子五百個人。若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,你怎麼可能生信、發願。所以,念佛法門在所有一切法門中稱爲第一法門,那有那麼簡單。第一法門,你就相信,就接受了;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都不能接受,都不能相信。你怎麼會相信,怎麼會接受?所以我剛才舉了叁個例子:何東夫人、李濟華居士、周廣大先生都是此經所講,無量劫來供養過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他們在這一生中成佛的緣熟了。
“初謂業障衆生。”
禮忏消災滅罪,是對初機的人。初機是“業障衆生”。什麼是“業”,什麼是“障”,要搞清楚。同修們都覺得自己業障很重,想什麼方法去消業障。如果什麼叫業、什麼叫障、什麼叫業障,這叁個問題沒搞清楚,你怎樣消法!禮忏真的能把業障消除了嗎?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,不但沒消除,業障是愈拜愈多。業障在增加,沒消除。業是什麼?業是造作。起心動念就是造業。
起心動念是意業,口裏言語是口業,身體動作是身業。身、口、意叁業,都在造惡。造惡就障礙了清淨心。若以本經的經題來講,即是障礙了“無量壽”,障礙了“莊嚴”,障礙了“清淨、平等、覺”。這是障。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滿口廢話,業障如何能消除?我這次在北京與黃老居士談了六、七個小時,在座的還有二位居士。談完了,老居士感慨的說,我們談的都是廢話。什麼話不是廢話?他老人家說,只有一句“阿彌陀佛”是真話。除一句“阿彌陀佛”之外,都是廢話。我們心裏想“阿彌陀佛”是正念。除阿彌陀佛之外,都是妄想,都是業障。這話不是真正過來人是說不出來的。修淨土要怎麼修?二六時中,一天到晚起心動念,心裏想阿彌陀佛,口裏念阿彌陀佛,身體禮阿彌陀佛,這叫叁業修行。這樣才能消業障。決不是我造的業很多,請幾位法師拜幾天《梁皇忏》就消掉了。那有那麼便宜的事?
“中謂凡夫二乘,是知淨土是大乘菩薩所修矣。”
中根是些什麼人?是業障很輕的凡夫,不是普通凡夫。“二乘”是聲聞、緣覺,包括權教菩薩。這些是各宗各派真正的修行人,因爲他們不求往生淨土,說他們是中根。若他們求往生淨土,他們就變成上根了。
只要發心求生淨土,我們就是大乘菩薩,確實超過聲聞、緣覺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經上講“皆是阿鞞跋致”。“皆是”就都是。沒有說上品的是,中品的不是;實報莊嚴土生的是,凡聖同居土的不是。“皆是”就是從上上品到下下品,從實報土到同居土都是。這就不可思議。
現在我們雖然沒去,但發願心決定要去,我不是菩薩,誰是菩薩!這一點要認識清楚。今天我已經發願,已經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了,自己拍拍胸膛,決定靠得住,決定有信心,這一生決定能往生。這就是菩薩,這就是上等根機。
有很多念佛人來問我:“法師,我能不能往生?”我聽了這話就說:“你決定不能往生。因爲你沒有信心,怎能往生?”你要是拍拍胸膛,“我決定往生”,來問我,我說:“你決定往生!”因爲你自己有信心。對念佛法門“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”,就決定有成就。若你有懷疑,或者夾雜,或者間斷,就靠不住了。如果真正把這九個字做到了,就確確實實有把握。
我們第一次印的,第一次講的大本經後面,將倓虛法師的《念佛論》附在經文後面。倓虛法師是念佛往生的。他老人家講,他一生看到念佛往生,坐著走的、站著走的,不生病、預知時至的,有二十幾位;聽說的還不算。他在《念佛論》裏舉叁個例子:一位出家人,一位在家居士,一位女居士。
女居士是青島的張氏,先生是拉黃包車的車夫。一家四口,生活非常清苦。一天不去拉車,一天就沒有生活。這位女居士參加湛山寺的念佛會不少年。湛山寺是倓老在青島的道場,每星期念佛;她去念佛會幫忙廚房洗碗。
她往生時預知時至。往生那一天她跟先生講,她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叫他先生好好照顧小孩。小孩還小,大的才十歲,小的才六、七歲。她先生把她臭罵一頓,說:“我們家窮得這樣,你還說風涼話。”一生氣就拉車去了,她的小孩也出去玩了。她在家裏洗洗澡,沒有新衣服,換件幹淨衣服,在床上打坐走了。到中午,小孩肚子餓了要吃飯,回家發現媽媽坐在床上死了。小孩報告鄰居,鄰居把她先生找回來,大家措手不及。再到湛山寺報信,湛山寺同修來幫她處理後事。她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也不懂什麼經教。憑什麼往生呢?“老實念佛”。這在《念佛論》裏,諸位都可以看到的。這是菩薩。她沒有往生之前,誰瞧得起她?沒人瞧得起她。這一往生之後,那一個人比得上她?講經說法的法師,名刹的方丈,能比得上她嗎?比不上。人家多潇灑,說走就走,多自在;也沒有生病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要曉得,真正發願求生淨土,一心專念,這個人就是大乘菩薩。這個法門是大乘菩薩所修,上根就是指這些人。凡是往生淨土的,皆是上根。
“專接上根,旁及中下”。中下根不是專修淨土的,或許到臨命終時才發願求生西方極樂淨土,那是中下根機,但是人家有能力。像那些人?我們舉個例子,像倓虛法師,他是中下的,因爲他不是專修淨土的。他是修天臺宗的,到臨命終時才發願求生淨土。或者是參禅、或者是學密、或者是學其他法門,到最後發現所修的法門不得力,才回轉頭來專心念佛,求生淨土,這是中下。一聽到念佛法門就相信,就接受,這是上根人。上根是專修的,中下根是兼修的。兼修的,一萬個人中才有叁、五個人往生。專修的,萬修萬人去,這是上根,是蓮池大師說的。
又《要解》謂持名“法門深妙,破盡一切戲論,斬盡一切意見。”
蕅益大師這句話,贊歎得非常的圓滿。念佛法門甚深,等覺菩薩都不完全了解。念佛法門奇妙,罪業深重的凡夫,乃至阿鼻地獄的衆生都能往生。理太深了,唯佛與佛才能究竟。
“破盡一切戲論”。“戲論”指講經說法,就是包括教下在內。“斬盡一切意見”,指宗門—禅宗。這兩句話是指念佛超越宗門教下,可見得是太深妙了。要不深妙,怎麼能超越宗門教下?
超過宗門教下就是超過一切法門,無量無邊的法門超越了。一切法門度不了的,念佛法門決定能度。問題是你接受不接受?你肯不肯照做?要肯照做,絕對能度。修學其他的法門不一定得度。修學念佛法門一定得度,所以才稱“深妙”。
“唯馬鳴、龍樹、智者、永明之流,徹底擔荷得去。”
“擔荷”就是承當,就是接受。什麼人能接受?就是馬鳴菩薩、龍樹菩薩、智者大師、永明禅師這些人有資格承當,有能力接受。因爲他們深信,沒有懷疑。這裏講的四大師,一切法門他們都通達無礙,所以他們深信,絕不懷疑。
爲什麼自古以來,許多高僧大德懷疑而不肯修學?就是對于宗門教下沒有鑽研透徹。一旦徹底透過來,才知道如來教化衆生的本懷,千經萬論,無量法門的終極目標,就是誘導你歸向淨土。像《華嚴經》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。《華嚴經》要不歸到西方淨土,就不圓滿。
我們初學的人,如果善根深厚,得諸佛菩薩本願威神加持,要能與馬鳴、龍樹、智者、永明一樣的沒有懷疑,斷疑真信,依照此經的方法、理論去修學,此生決定得生淨土。這是舉兩位大師對本經當機說。這個說法跟善導大師的講法完全相同。下面解釋“深妙”之意。
因持名一法,乃至圓至頓,無上法門,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,故曰深妙。
念佛法門的修學,說實在話,很不容易,難在諸位不能相信。我們在講席常說,現代人聽騙不聽勸,信假不信真。跟你講真的,你不相信;騙你,反而相信。這是愚癡,是顛倒。佛在經上講“可憐愍者”,那有什麼法子,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。
淨宗的修學,著重在讀誦。一下手就要求解,能理解嗎?不能理解。凡夫所理解的,多是邪知邪見。邪知邪見就是業障。這話不是我說的,我不敢這樣講,是清涼大師在《華嚴經疏鈔》裏說的,他講:“有解無行,增長邪見。有行無解,增長無明。”我們看看過去往生的人,有些沒有著重在求解,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就能往生。
靈岩山印光大師的道場,念佛堂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。他的道場特色,沒有講經,沒有法會,只有簡單的開示,提醒大家警覺。這個道場現在還存在。我今年有緣,特別到靈岩山參拜印光大師舍利塔。這是我們的祖師。我的老師李炳南居士,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。
修學淨宗,我勸大家先讀經,首先把《無量壽經》念叁千遍,然後再求解。這是佛門祖祖相傳的老方法,特色是根據四弘誓願的教訓建立的。四弘誓願首先教我們發願度衆生,“衆生無邊誓願度”。發願就是無上菩提心。我要幫助一切衆生,我要成就一切衆生,要幫助一切衆生斷煩惱,出叁界,往生成佛。這是無上菩提心,所以四弘誓願第一誓願是大願。
第二、“煩惱無盡誓願斷”是行,先斷煩惱。用什麼方法斷煩惱?今天教你“念經”,就是斷煩惱。煩惱是什麼?就是你的妄想、習氣。“念經”就不打妄想,不念經就打妄想。爲什麼不念佛?因爲一面念佛,一面還在打妄想。念佛對初學的人比較不能得力。初學的人念經比較得力。一打妄想,經念錯了,從頭再念,而不是念錯了接下去再念。一定要這一部經,從頭到尾念下來不打一個妄想。目的就是把你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念掉。這是斷煩惱,所以…
《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五 所被根機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