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五 所被根机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、能发愿?不可能的,只因他过去生中有非常深厚的善根,现在十方诸佛如来冥冥之中加持。一般菩萨、声闻,当然不能相比。他确实是上根,确实不是凡人。要不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,我们要是听人家讲,怎能相信。这是难信之法,所以诸位能信、能愿,我们就晓得,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;比阿阇王子等五百个人的善根还要深厚。他们往昔生中只供养四百亿佛。无量无边跟四百亿是不能比的。你的善根深厚超过阿阇王子五百个人。若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,你怎么可能生信、发愿。所以,念佛法门在所有一切法门中称为第一法门,那有那么简单。第一法门,你就相信,就接受了;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都不能接受,都不能相信。你怎么会相信,怎么会接受?所以我刚才举了三个例子:何东夫人、李济华居士、周广大先生都是此经所讲,无量劫来供养过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他们在这一生中成佛的缘熟了。

  “初谓业障众生。”

  礼忏消灾灭罪,是对初机的人。初机是“业障众生”。什么是“业”,什么是“障”,要搞清楚。同修们都觉得自己业障很重,想什么方法去消业障。如果什么叫业、什么叫障、什么叫业障,这三个问题没搞清楚,你怎样消法!礼忏真的能把业障消除了吗?我在旁边看得很清楚,不但没消除,业障是愈拜愈多。业障在增加,没消除。业是什么?业是造作。起心动念就是造业。

  起心动念是意业,口里言语是口业,身体动作是身业。身、口、意三业,都在造恶。造恶就障碍了清净心。若以本经的经题来讲,即是障碍了“无量寿”,障碍了“庄严”,障碍了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。这是障。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满口废话,业障如何能消除?我这次在北京与黄老居士谈了六、七个小时,在座的还有二位居士。谈完了,老居士感慨的说,我们谈的都是废话。什么话不是废话?他老人家说,只有一句“阿弥陀佛”是真话。除一句“阿弥陀佛”之外,都是废话。我们心里想“阿弥陀佛”是正念。除阿弥陀佛之外,都是妄想,都是业障。这话不是真正过来人是说不出来的。修净土要怎么修?二六时中,一天到晚起心动念,心里想阿弥陀佛,口里念阿弥陀佛,身体礼阿弥陀佛,这叫三业修行。这样才能消业障。决不是我造的业很多,请几位法师拜几天《梁皇忏》就消掉了。那有那么便宜的事?

  “中谓凡夫二乘,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。”

  中根是些什么人?是业障很轻的凡夫,不是普通凡夫。“二乘”是声闻、缘觉,包括权教菩萨。这些是各宗各派真正的修行人,因为他们不求往生净土,说他们是中根。若他们求往生净土,他们就变成上根了。

  只要发心求生净土,我们就是大乘菩萨,确实超过声闻、缘觉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经上讲“皆是阿鞞跋致”。“皆是”就都是。没有说上品的是,中品的不是;实报庄严土生的是,凡圣同居土的不是。“皆是”就是从上上品到下下品,从实报土到同居土都是。这就不可思议。

  现在我们虽然没去,但发愿心决定要去,我不是菩萨,谁是菩萨!这一点要认识清楚。今天我已经发愿,已经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了,自己拍拍胸膛,决定靠得住,决定有信心,这一生决定能往生。这就是菩萨,这就是上等根机。

  有很多念佛人来问我:“法师,我能不能往生?”我听了这话就说:“你决定不能往生。因为你没有信心,怎能往生?”你要是拍拍胸膛,“我决定往生”,来问我,我说:“你决定往生!”因为你自己有信心。对念佛法门“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”,就决定有成就。若你有怀疑,或者夹杂,或者间断,就靠不住了。如果真正把这九个字做到了,就确确实实有把握。

  我们第一次印的,第一次讲的大本经后面,将倓虚法师的《念佛论》附在经文后面。倓虚法师是念佛往生的。他老人家讲,他一生看到念佛往生,坐著走的、站著走的,不生病、预知时至的,有二十几位;听说的还不算。他在《念佛论》里举三个例子:一位出家人,一位在家居士,一位女居士。

  女居士是青岛的张氏,先生是拉黄包车的车夫。一家四口,生活非常清苦。一天不去拉车,一天就没有生活。这位女居士参加湛山寺的念佛会不少年。湛山寺是倓老在青岛的道场,每星期念佛;她去念佛会帮忙厨房洗碗。

  她往生时预知时至。往生那一天她跟先生讲,她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叫他先生好好照顾小孩。小孩还小,大的才十岁,小的才六、七岁。她先生把她臭骂一顿,说:“我们家穷得这样,你还说风凉话。”一生气就拉车去了,她的小孩也出去玩了。她在家里洗洗澡,没有新衣服,换件干净衣服,在床上打坐走了。到中午,小孩肚子饿了要吃饭,回家发现妈妈坐在床上死了。小孩报告邻居,邻居把她先生找回来,大家措手不及。再到湛山寺报信,湛山寺同修来帮她处理后事。她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也不懂什么经教。凭什么往生呢?“老实念佛”。这在《念佛论》里,诸位都可以看到的。这是菩萨。她没有往生之前,谁瞧得起她?没人瞧得起她。这一往生之后,那一个人比得上她?讲经说法的法师,名刹的方丈,能比得上她吗?比不上。人家多潇洒,说走就走,多自在;也没有生病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
  要晓得,真正发愿求生净土,一心专念,这个人就是大乘菩萨。这个法门是大乘菩萨所修,上根就是指这些人。凡是往生净土的,皆是上根。

  “专接上根,旁及中下”。中下根不是专修净土的,或许到临命终时才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,那是中下根机,但是人家有能力。像那些人?我们举个例子,像倓虚法师,他是中下的,因为他不是专修净土的。他是修天台宗的,到临命终时才发愿求生净土。或者是参禅、或者是学密、或者是学其他法门,到最后发现所修的法门不得力,才回转头来专心念佛,求生净土,这是中下。一听到念佛法门就相信,就接受,这是上根人。上根是专修的,中下根是兼修的。兼修的,一万个人中才有三、五个人往生。专修的,万修万人去,这是上根,是莲池大师说的。

  又《要解》谓持名“法门深妙,破尽一切戏论,斩尽一切意见。”

  蕅益大师这句话,赞叹得非常的圆满。念佛法门甚深,等觉菩萨都不完全了解。念佛法门奇妙,罪业深重的凡夫,乃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都能往生。理太深了,唯佛与佛才能究竟。

  “破尽一切戏论”。“戏论”指讲经说法,就是包括教下在内。“斩尽一切意见”,指宗门—禅宗。这两句话是指念佛超越宗门教下,可见得是太深妙了。要不深妙,怎么能超越宗门教下?

  超过宗门教下就是超过一切法门,无量无边的法门超越了。一切法门度不了的,念佛法门决定能度。问题是你接受不接受?你肯不肯照做?要肯照做,绝对能度。修学其他的法门不一定得度。修学念佛法门一定得度,所以才称“深妙”。

  “唯马鸣、龙树、智者、永明之流,彻底担荷得去。”

  “担荷”就是承当,就是接受。什么人能接受?就是马鸣菩萨、龙树菩萨、智者大师、永明禅师这些人有资格承当,有能力接受。因为他们深信,没有怀疑。这里讲的四大师,一切法门他们都通达无碍,所以他们深信,绝不怀疑。

  为什么自古以来,许多高僧大德怀疑而不肯修学?就是对于宗门教下没有钻研透彻。一旦彻底透过来,才知道如来教化众生的本怀,千经万论,无量法门的终极目标,就是诱导你归向净土。像《华严经》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。《华严经》要不归到西方净土,就不圆满。

  我们初学的人,如果善根深厚,得诸佛菩萨本愿威神加持,要能与马鸣、龙树、智者、永明一样的没有怀疑,断疑真信,依照此经的方法、理论去修学,此生决定得生净土。这是举两位大师对本经当机说。这个说法跟善导大师的讲法完全相同。下面解释“深妙”之意。

  因持名一法,乃至圆至顿,无上法门,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,故曰深妙。

  念佛法门的修学,说实在话,很不容易,难在诸位不能相信。我们在讲席常说,现代人听骗不听劝,信假不信真。跟你讲真的,你不相信;骗你,反而相信。这是愚痴,是颠倒。佛在经上讲“可怜愍者”,那有什么法子,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。

  净宗的修学,著重在读诵。一下手就要求解,能理解吗?不能理解。凡夫所理解的,多是邪知邪见。邪知邪见就是业障。这话不是我说的,我不敢这样讲,是清凉大师在《华严经疏钞》里说的,他讲:“有解无行,增长邪见。有行无解,增长无明。”我们看看过去往生的人,有些没有著重在求解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就能往生。

  灵岩山印光大师的道场,念佛堂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。他的道场特色,没有讲经,没有法会,只有简单的开示,提醒大家警觉。这个道场现在还存在。我今年有缘,特别到灵岩山参拜印光大师舍利塔。这是我们的祖师。我的老师李炳南居士,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。

  修学净宗,我劝大家先读经,首先把《无量寿经》念三千遍,然后再求解。这是佛门祖祖相传的老方法,特色是根据四弘誓愿的教训建立的。四弘誓愿首先教我们发愿度众生,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。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。我要帮助一切众生,我要成就一切众生,要帮助一切众生断烦恼,出三界,往生成佛。这是无上菩提心,所以四弘誓愿第一誓愿是大愿。

  第二、“烦恼无尽誓愿断”是行,先断烦恼。用什么方法断烦恼?今天教你“念经”,就是断烦恼。烦恼是什么?就是你的妄想、习气。“念经”就不打妄想,不念经就打妄想。为什么不念佛?因为一面念佛,一面还在打妄想。念佛对初学的人比较不能得力。初学的人念经比较得力。一打妄想,经念错了,从头再念,而不是念错了接下去再念。一定要这一部经,从头到尾念下来不打一个妄想。目的就是把你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念掉。这是断烦恼,所以…

《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五 所被根机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