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前言 概要▪P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淨心真的得到了,正如六祖講的“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”,則樣樣都具足了;“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”,一切法自然就現前了。像西方極樂世界,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想什麼,就現什麼出來,這多自在!

  由此可知,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是以修德開顯性德。著重在修性德,就是前面講的“住真實慧”。這叁種真實皆是本性。老實讀誦這部經典,老實念這句阿彌陀佛,要把彌陀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本願,我的願跟佛就相同了。我們對于宇宙人生的看法、見解,都能依照這部經典作標准,把它修正過來,使我們的見解、思想、看法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,這是解同佛。我們的生活,我們的行爲也要依照這部經典的教訓,都把它做到,我們的行也同佛。心同佛,願同佛,解同佛,行同佛。恭喜你!你一定是上品上生。只要你的心、願、解、行與佛相同,老實說,你現在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菩薩,不是凡人。你還沒往生,已經是乘願再來的菩薩,而不是娑婆世界的衆生,你已經超凡入聖了。

  所以說“不誤世間工作,依舊頓脫生死”。“頓”是對現在講,現在就脫離生死輪回了。所以,要學大菩薩的修證,不要學世俗的錯誤觀念。世俗觀念是什麼?我老了,會常常生病。天天想老,怎麼能不老!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。想老人應該生病,則老病應念而來,這是錯誤的觀想。他不想佛,不想菩薩,只是想老,想病,結果都被他想到了。如果把這些世俗念頭都擺脫,專想阿彌陀佛,專想西方極樂世界,把老與病都忘了。跟諸位說,你就不老,也不病。現在醫學講,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,心理是生理的主宰。

  以前有位法師,他從小出家,民國叁十八年,他被抓去當兵。因爲出家人會剃頭,所以他就當剃頭兵。剃頭兵有外快賺,他的生活過得不錯,但是他還是想離開軍隊回來出家。因爲年輕,沒辦法退役,就裝心髒病。心髒病不好檢查,檢查不出來。他裝了叁年,真的得了心髒病;一直到現在,心髒病都不好,常常發作。這是無病想出病來的。

  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中的十六觀,說明觀想是能成就的。觀想佛,便成佛。觀菩薩,便成菩薩。他觀心髒病,果然就得心髒病。所以,希望淨宗的同修,心裏根本沒有“老”、“病”二字,你一生都不老、不害病,不但自利,而且利他。怎樣利他?叫他親眼看見念佛法門的好處,我就是個最好的證明。你看我,我不老、不生病,就是念《無量壽經》,念阿彌陀佛修得的。我把佛法介紹給別人,希望他能生信心,因爲有修學善果的證明。現代人,你要勸他,沒拿出證據來,他是不會相信的;而我本人就是證據,活的證據在他面前,他不能不信。

  在叁轉法錀裏,示轉、勸轉,最後是證轉。由此可知,觀念正確是非常重要。所以,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十法界的因果,我們一定要知道,什麼樣的因,會得什麼樣的果報。我們想得好的果報,就要修好因;要修善因,才能得善果。所以“頓脫生死”,現前確實是可以證得。

  既能自覺覺他,廣度衆生于未來,亦複自他俱利,造福社會于今世。

  這話是真的。我們自己覺得現在沒有替社會造福,但是你要曉得,現在你認真修行,就是造福社會。世間多一個真正修行的人,此處必得諸佛護念,叁寶加持,這地方就有福了。一個地方衆生享福,福從那裏來?此地有真正修行人,地方才有福報。不一定要你去做社會福利事業,去做慈善事業。你心與道相應,就是造福社會。到有成就了,心清淨則國土清淨。對社會福利的事業,如果有緣也應當做;沒有緣也不要攀緣,攀緣則失清淨心。做社會福利事業要有一個原則:“我心不亂,我心不染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”,這就對了。所以決定不能讓自心被汙染。

  佛在經上講,末法(現代社會)是五濁惡世。“濁”就是染汙。現在我們知道地球上生態失去平衡,環境染汙很嚴重,尤其是臺灣的環境染汙,空氣的染汙。我們在臺灣住久了,染汙的環境住久了,抵抗力強。你看在外國住久的人,來到臺灣才一個月,回去就害一場大病。我們在此地呼吸空氣不覺得困難,他們呼吸卻很困難,這都是不能適應環境染汙嚴重的原因。

  有更嚴重的,就是心理染汙、精神染汙。這比物質染汙還要嚴重,真正是濁惡到極處,非常可怕。佛法的叁個門:覺、正、淨,是平等的。走覺門,走正門,現在都來不及了,所以不得不走淨門,先求心清淨,身清淨。身要淨,要注意飲食衛生。吃東西決定不要吃得太多,尤其是修行人,要保持精神飽滿,吃東西要保持不饑不飽。吃太飽,人就昏沈,精神提不起來;饑餓的時候,精神也提不起來。修行人吃六、七分飽就夠了。吃的要幹淨。

  李老師常說,不要到館子去吃。他提出警告,千萬不要到館子吃東西,因爲不幹淨。至于日常生活,愈簡單愈好。大陸貧窮,苦難很多,但是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,就是人都長壽。在前幾年,有外國人到大陸去調查,到底什麼原因使他們長壽?結果發現他們吃的東西簡單,每天吃同樣的食物。我們要是天天吃一樣,就覺得沒有味道,總是每餐講求變化。大陸上沒得變化,天天吃同樣的。他們長壽,這很有道理的,所以吃東西愈簡單愈好。

  由此可知,造福社會或弘法利生,都不可以妨礙自己的清淨心,要提高警覺。萬一清淨心有了障礙,立刻就要回頭。如果心地不清淨,不但不能度衆生,自己這一生也毀了,那就太可惜。這一生不能往生,不知道要到那一生那一劫,才再遇到這樣的機緣。彭際清居士說,這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因緣!不是常常會遇到的。所以,遇到了,一定要把握住。

  十、經雲:“當來之世,經道滅盡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經止住百歲。其有衆生,值斯經者,隨意所願,皆可得度。”

  這是《無量壽經》的經文,同修們都很熟悉。引用這段經文,說明它的契機是無比的殊勝。衆生好比病人,得了許多奇怪的病症。佛法是藥,所有一切法門都治不好的病,用這一帖藥能治。你就曉得這藥才是無價之寶。到末法時期,佛法滅盡了,就是說衆生的病已經無藥可救了,一切法門都失去治療效果,念佛法門還是有效,還可以在一百年中,幫助大家往生成佛。既然能往生成佛,其他小的願求當然不必說了,所以是“隨意所願,皆可得度”。

  “經道滅盡”時,還有這麼大的能力,何況現在!只要冷靜的思考,才能認識這一部經的功德、效果之大,一切經、一切法門都不能相比。在這段經文裏,我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。

  誠此界他方一切有情,離苦得樂,究竟菩提之法要也。

  “此界”是娑婆世界,“他方”是十方諸佛世界。就是盡虛空遍法界,一切諸佛刹土。“一切有情”是說無量無邊的衆生,就是九法界衆生,上自等覺菩薩,下至五逆十惡的衆生。能離一切苦,能得究竟樂,這是無上的法門。法門裏最精要之法門,稱爲“法要”。

  這一段話的用意,就是要我們認識肯定這部經,在整個佛法裏所占的地位和價值。真正認識了,我們會用真誠心、恭敬心來學習;這部經的真實利益,我們才能得到。

  下文是本經的玄義,依據《華嚴大疏》十門開啓;現代人所謂的概要。概要是介紹本經。可見前面說的重點都在認識本經,認識它的價值,認識它的地位。肯定之後,才認真努力的學習。

  貳、概要(十門開啓—玄義)

  以下正式介紹《無量壽經》,采取華嚴宗的“十門開啓”,也稱之爲“玄義”。這是在未講經前,先把經中玄妙的義理提出來報告,也就是全經的“概要”。首先作這報告有兩個用意:

  第一、全經經文太長,對于初學的人,尚未知道這部經究竟說的是什麼,很難提起聽經的興趣。所以在沒講之前,先把全經重要的內容提出簡報,目的是讓大衆對這部經有個概略的認識,可以提起聽講、學習的興趣。

  第二、對于老同修,這是講經人的心得報告。老同修對此非常重視,因爲經文有注解,可以聽可以不聽;但這一部分是講者的修學心得,每個人都不一樣,很有參考價值。有這兩個原因,所以在講經之前都先報告“玄義”。

  黃念祖是夏蓮居大士的傳人。夏蓮居會集此本,曾經多次講演,他每次都與會。夏老講經的資料、手稿,都交給他,並且囑咐他爲這部經寫一本完整的注解。玄義是注解的概要。他的玄義是依據古人的方法,從此文可以見到他修學的心得。因此我們參用老居士的《注解》,它是集古今《無量壽經》注解之大成。讀這部《注解》,也就讀了許多古大德對《無量壽經》的著作。對于我們修學,此注解值得參考的地方很多。

  這部經與《華嚴經》的關系特別深厚,不僅是夏老、黃老有此認識,我們從蓮池大師的《彌陀經疏鈔》,發現裏面引用《華嚴經》的經文特別多。由此可知,淨宗與華嚴的關系非常密切。采取華嚴宗的方式,用“十門開啓”,而不采天臺的“五重玄義”,道理就在此。

  一、教起因緣 二、本經體性 叁、一經宗趣 四、方便力用 五、所被根機

  六、藏教所攝 七、部類差別 八、譯會校釋 九、總釋名題 十、正釋經文

  十門就是介紹全經的綱要,分爲十個項目。次第、名稱都列在此。從第一教起因緣,一直到第九總釋名題,第十就是講經文了。實際上玄義只有九條。

  

《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前言 概要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