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了。
以持名念佛,三根普被,凡圣齐收,上上根全体承当,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。下至五逆十恶,临终念佛,亦必随愿得生。横出三界,圆登四土,顿与观音势至并肩。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,善应群机也。
这一段是总说。三根就是上根、中根、下根。“上上根全体承当”。上上根是那些人?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、弥勒菩萨是上上根人。他们都是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这是讲到最上根器者,而下下根人也可一样得度,也能以这部经得度,能成就。这比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,六祖、神秀,又圆得多了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,六祖、神秀,还有很多不能度的中下根器的人,而这一部经、这法门,下下根人都能得度。“下至五逆十恶”一样能得度。五逆十恶是极重之罪,立刻就要堕无间地狱。“五逆”是杀父亲、杀母亲、出佛身血、杀阿罗汉、破和合僧的五重罪。这样的众生在其他大乘经里是没救的,一切法门都救不了他,唯独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能救他。你就晓得这法门力量有多大。
犯五逆十恶的人如何能得度?“临终念佛”,十念、一念都能往生。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,“十念必生”之大愿,就是指五逆十恶到临终的时候,有机缘遇到善知识教导他,劝他念佛求生净土;他能信受,真心忏悔,念一声到念十声佛号,都能往生。在一切经、一切法门里是找不到的。所以,这个法门是对这种根器人讲的,确实在一切经中最殊胜。它是独胜,第一殊胜,无比的殊胜。
诸位同修必须牢牢记住,我们不能以投机取巧的心,看到犯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念佛还可以往生,现在我多造一点罪业没关系,临终还有救。你要是存这种心,到临终时堕地狱,就不能怪我,也不能怪此经不灵,要自己负责。经上讲的没错,五逆十恶临终得度,要具足三个条件。想想这三个条件,你到临命终时能不能具足?
第一、临命终时,头脑很清楚。大家不妨到医院看看重病的人、快要走的人,有几个人临终的时候头脑很清楚?如果临终的时候迷惑颠倒了,人家帮你助念,你都不会念,甚至于听到佛号还生烦恼,那就不能往生了。所以,第一个条件就很难,临终的时候,头脑必须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才行。
第二、在这关键时刻,有缘遇善知识提醒你念佛。你能不能有把握,到临终的那一刻有人来提醒你?
第三、是善知识一提醒,你立刻就能觉悟,立刻就忏悔,深信切愿念佛往生。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行。以上这三个条件在理上讲得通,事上也是真实的,决不是假的。我们临命终时,能不能具备这三个条件?要是没有把握的话,现在就要加紧努力,决不存侥幸之心,一定要老实念佛求生净土。
所以往生西方有两种方式:第一、是平素看破放下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诵经念佛,力求净念相继。用这方法,劝人念佛,求生净土,就是往生的一条正路。第二、是临命终时才遇到佛法,十念忏悔往生。这两种方法中,以“净念相继,积功累德”是正常的。临终十念是很不容易,这样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中,生生世世念佛,他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,而在这一生迷失了本性,造作一切罪业;临终遇到善知识,一唤就把他唤醒。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,我们千万不能存侥幸之心。如果存侥幸之心,这一生自己一定会犯下大错,错过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作佛机缘。所以,要依教奉行,走这条光明的正道。
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管你是什么品位,即使是五逆十恶之人,临终一念往生的人,到西方极乐世界,也是“横出三界,圆登四土”。念佛往生的成就不可思议,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。同修们已将《无量寿经》念过很多遍,想必大家都知道了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没有一样不平等的。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,你就是什么样子,你长得跟阿弥陀佛一样高,体质肤色也跟阿弥陀佛一样,一切受用也一样,这是平等法界。十方诸佛法界都不平等,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。这些道理和事实都记载在这部经上,要详细向诸位报告。
“顿与观音势至并肩”。观音、势至是等觉菩萨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跟菩萨都平等了。现在在这个世界看到观音、势至的像,就拜他求他,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老兄老弟,学长学弟了。如果我们要用通常的方法来修行,诸位想想,要修到那一年才能跟他们平等?而念佛一法,往生就成功,就能跟他们修成平等。所以,在一切法门里没有比这更殊胜,“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”。一切大乘法都是方便法,但不究竟。连《华严》也不能称究竟方便,它不能度中下根器的众生,就不能算是究竟方便。唯独此经、此法是究竟方便,净念相继,没有一个不即身得度。除非你不信,不愿意见阿弥陀佛,那就没法子了。你若能相信,肯见阿弥陀佛,愿生净土,没有一个不得度的,这才是究竟方便。
九、净宗之妙,在于“不离佛法,而行世法;不废世法,而证佛法”。
若是讲到净宗法门的妙处,就妙在“不离佛法,而行世法”。佛法是觉法,觉而不迷;佛法是正法,正而不邪;佛法是净法,净而不染。佛法就是觉、正、净。在信、愿、行三个字中,字字都具足“觉正净”。信里具足觉、正、净;愿里具足觉、正、净;在这句阿弥陀佛名号里,更是具足觉、正、净。
“不离佛法”,心里常常有这一句阿弥陀佛,心里常常想著阿弥陀佛。供养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议。你们喜欢那一尊佛像,就供养那一尊佛像。我到处讲经都劝大家,最好自己供养一尊佛像,随时随地都带著这尊佛像。这尊佛像对自己非常亲切,到临命终时,佛就化现这尊佛像来接引你,决定不会错的。因为自己一生就想他这样子,他就是这样子。所以,佛像不必供养太多,不要常常换。到临命终时,到底是那一尊佛像来接引我?佛来了,就怀疑这尊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。你一念疑心,机会就失掉,就错过了。所以,决定供一尊佛,必使日夜思念之阿弥陀佛面像很熟,到临终时来接引就决定错不了。
我们图书馆供奉的阿弥陀佛像,虽然小了一点,我们已供养了十年。最近才摄影印刷出来,印得很好,把佛像放大了,非常庄严。我很喜欢这尊佛像,所以我就供养这尊佛像。现在有不少同修发心,把它印成小张,方便随身带著,这非常好。时时刻刻看到就是这尊佛像,不看第二尊佛像,念佛法门要求“一心不乱”。天天跟这尊佛像在一起,跟阿弥陀佛在一起,即是“不离佛法”。家里人不相信,或者是反对佛教,我们就供养小佛像。我们念经、拜佛的时候,就把佛像请出来;不念经,不拜佛的时候,我们把佛像收起来,跟家人不相妨碍。家里人不愿意念佛,我在心里念,不要念出声,也不妨碍家庭。
家人一定要和睦,这就是佛法。学佛学到一家不太平,是错的。家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,这里一定有道理,是你自己学错了,你并没有依照佛法去做。净宗修学要从“三福”修起,第一是孝养父母。你能孝养父母,父母怎么会反对你学佛。如果你学了佛就不孝父母,不听父母的话,看到学佛的同修比什么人都亲切,疏远了未学佛的家人,认为父母家人作恶;其实是自己在造罪业,你就跟父母家人对立了,家庭怎么能和睦!这是自己错了。将来你能不能往生?说老实话,不能往生,念佛念得再好,都不能往生。所以学佛的同修,第一要家庭和睦。六和敬里,先是家和合。你应当把对待佛陀、师父、同参道友的那种恭敬心,在家里恭敬你的父母和家人,一家人就快乐了。这是对的,佛法就是这么修的。这就是“而行世法”,把佛法里所修的,应用在你的家庭之中,应用在你的生活之中,才得真实的受用。
“不废世法,而证佛法”,这一句话说得更透彻。世法里样样做得圆满,就是佛法,不是离开世法才修佛法的,世法佛法是一桩事。净宗讲出世间法,是讲你的心念。心被染污就是世间法,心地清净就是出世间法。“心净则土净”,如何把心净化?这句“阿弥陀佛”就是净化心地。一切妄想、执著、烦恼现前的时候,立刻回归到一句“阿弥陀佛”,什么事都没有了。一切念头都归到阿弥陀佛,只想阿弥陀佛,不要再想其他的念头。其他的念头,都是搞六道轮回,唯有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证佛法。“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”,这就是证佛法。佛法就是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。
这个法门因为是从果上修,不是从因上修的,因果同时,修证同时。在一切世法里都是佛法,没有一法不是佛法。穿衣吃饭、言语造作、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,全都是觉正净。
最为方便,随时随地可修,不误世间工作,依旧顿脱生死。
这是它殊胜方便之处,因为念佛法门著重在心地起修。心同佛,念同佛,解同佛,行同佛,果位那有不同的道理!心同佛,念同佛,因就相同了。佛是清净心,佛心里没有一个妄念。我们的心清净,也没有一个妄念,心就同佛了。
怎样做到没有妄念?同修们一定要认真学习《了凡四训》,你的妄念就没有了。《了凡四训》的道理、事实真相念通了,真正体认到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”,还有什么好想的?想也想不到!命里没有的,是想不到的;命里有的,不想也来了。既然一饮一啄皆是前定,袁了凡肯定这是事实,他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,不起一个念头,那并不是什么功夫。他没有得到念佛三昧,但他相信因果报应,所以不打妄想。从前章嘉大师教我们,“学佛的人要把一生,一切的境缘,都交给佛菩萨去安排。我们不要操心,让佛菩萨去操心”。我们一饮一啄,佛菩萨操心,我不操心,我心就定了,就自在了。我们自己还去操心,想这个,想那个,这就错了,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。
一切随缘而不攀缘,决定不妄想。想得愈多,失望愈多;失望愈多,痛苦愈多。这又何苦来哉!自己跟自己过不去。为什么不修清净心?清…
《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前言 概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