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一 教起因缘

  ◎ 一、教起因缘

  第一、“教起因缘”。此次参考黄居士《注解》,只取其重要条目与诸位介绍。

  一、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。

  “大教”就是佛法。佛法为什么出现在世间?又为什么出现在印度,而不出现在中国?这些都是我们学佛首先要探讨的,这就是它兴起的因缘。

  净宗是佛法的一部分。为什么有净宗的兴起?这对于我们修学,关系更为密切。大致上说,佛法是离不开“因缘”,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。佛出现在世间,必定是这地区、这时代,确实有一些众生根机成熟,佛一定要来帮助他们。这就是常讲的“机感相应”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感应道交有四种:

  一、“显感显应”。显是非常明显。像我们求佛菩萨保佑,这心态都非常明显,佛菩萨很明显真的帮助我们。

  二、“显感冥应”。我们求佛菩萨心态很明显,但佛菩萨暗中保佑我们。我们也许能觉察,但不明显。

  三、“冥感显应”。佛当年出现在世间,就是这一类。众生根机成熟了,但并不晓得要求佛。根机成熟了,虽不求佛,佛知道了,佛示现在世间,是非常明显的感应。所以,众生是冥感,佛是显应,明显的应现在世间。

  四、“冥感冥应”。感、应都不明显,但确实是感应道交。

  佛当年出现在世间,那时中国文化水准确实也相当之高。虽高,但还比不上当时的印度。这是确实的,因为印度人著重修禅定。释迦牟尼佛在世的当时,一般修定的人,有能力进入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。在中国,虽然出现孔子、老子、庄子,还没有能力进入天界。道理虽讲得不少,但事实上还没有达到这境界。由此可知,印度在修持方面,确实是超过中国人,这是佛为什么要降生在印度的原因。

  譬如当时在中国,对于六道轮回的事实还不能完全接受。但是六道轮回的观念在当时的印度,几乎每个人都承认。因为他们在禅定中亲见此事,所以六道的情况,在印度的九十六种外道,他们是清清楚楚。可惜只知其当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虽然是看得清清楚楚,但是六道是怎么形成的,他们不知道。如何脱离六道,他们也不知道。在这情况之下,佛就不得不出现世间,为这些根熟的众生解决进一步问题。

  (一)一切法不离因缘,大教之兴,因缘无量,而无量因缘,唯为一大事因缘故。

  一切法,世间法或出世间法,都离不开因缘。即使佛讲《法华》、《华严》,也离不开因缘。

  “大教之兴,因缘无量”。大教是指佛法。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。它的兴起,绝对不是单纯的,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因缘。那时有缘分见到佛的人,有缘听佛说法的人,乃至于三千年后的今天,我们每位同修还能看到经典(经典虽然是翻译本,但是译本无异于原本,这是我们要相信的),我们每一个人,与诸佛菩萨在过去生中,生生世世都结有缘分。若没有缘,今天怎么会遇到。

  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,依中国的记载,是三千零十七年。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世尊的末法时期还有九千年。九千年中,有人能听到佛法,听到佛的名号,见到佛菩萨的形像,与诸佛如来过去生中都有缘分,没有缘分是决定遇不到的。没有缘,佛也就不可能出现世间。所以,佛出现世间,是无量的因缘。

  无量的因缘就难讲了,必须把无量因缘归纳成几个重要的因缘,这才好讲。佛法常用归纳的方法,把无量因缘归纳成一个总纲领。这总纲领就是“一大事因缘”。这一大事因缘就是《华严经》与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。

  (二)《法华》云:“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,出现于世。”

  由此可知,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,一切诸佛出现在某一个世界里,都离不开“因缘”,都是为这一桩大事。

  《法华经》说,“唯以佛之知见,示悟众生”,简单讲,就是帮助一切众生,悟入佛之知见。佛的知见是纯正、真实,绝对没有错误;广大无边,是全知全能。我们每一个人,本来都是全知全能,可惜我们把自己的本能迷失了。

  佛出现世间的目的,无非是帮助我们恢复本能而已;可是众生必须具有想恢复的意念,佛才能帮助。若众生没有这个意念,不想恢复,佛出现世间也就没有意义了。我们想恢复,可是没动这念头。若动这念头就是“显感”;没动这念头,可是一听到佛法,我们念头就起来了,这是“冥感”。我们有这意念,但是自己还没发觉,其实佛菩萨已知道你的心动了,有求觉的意念,有求正知正见,有求恢复自性的意念。我们是“冥感”,佛是“显感”。如果没有意念,佛也知道,佛就不来了,佛不度无缘之人。

  “一大事”,依照字面上解释。净宗所求的是“一心不乱”。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为我们讲一真法界。一就是真,二就不真。不但是六道凡夫,可以说包括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,都不知“一心”之可贵,日用平常中都是用三心二意。

  “三心二意”就是经论常讲的“八识”。八识归纳起来,就是“心、意、识”,这三个都是心。“心”指第八识,“意”是第七识—末那识,“识”是第六意识。心、意、识,称为“三心”。末那识是意根,第六识是意识,合称“二意”。权教以下都用三心二意,不晓得用一心。一心是真心,一心是佛心,一心就是真如本性。可见这“一”字,是佛门关键的字。如果我们用“一心”,现前的法界就是“一真法界”。

  一心能入、能证。一真是所入、所证。可是要记住,能、所是一,不是二。能证的心,就是所证一真。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整个自己,就是一心。佛教十大宗派无量法门里,唯独净宗持名念佛,直截修“一心不乱”。不像其他法门拐弯抹角,逐渐逐渐才到一心不乱。它比任何一个法门都简单、容易、稳当、快速。快到什么程度,简直不能想像。你看《无量寿经》讲的,十念、一念都能成功,这才快速。可见得佛与众生的差别,就在一念之间。你一念转过来,就成佛道了。为什么这么快?佛说得非常清楚,因为你本来是佛,“念佛成佛”一点都不希奇。你本来是佛,只因你一念迷,就变成众生;一念觉,众生就变成佛。所以众生与佛,就在一念之间。

  从此处,我们认识一心的重要。这一生要成就,从今天开始,生活、工作、处世、待人、接物,都要用一心。一心就是真心,就是真诚心,二心就是虚妄。也许有人会问,今天我诚心诚意待人,在这社会,人家都欺骗我,我不是处处吃亏、处处上当?这话问得好像也有道理,可是你要不肯吃亏,不肯上当,你就不能成佛。现在你问问自己,愿不愿意吃亏上当?吃亏上当也不过是几十年而已,你所得到的利益是永脱轮回。这笔帐要好好算一算,还是很划得来。所以,不要怕吃亏上当,吃亏上当正是消业障。不肯吃亏、不肯上当的人,业障不能清除。不但不能消除,天天还增长,那怎么得了。从这地方,我们很清楚的认识,“一”才是真理。

  “大事”就是生死轮回。世间法的大事,无过于生死轮回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“生死疲劳”,这是世法里最可怜的事。佛要是不到世间来,世间人永远没有办法解决这桩大事。世间人有本事升天,有本事升到非想非非想天,就是没办法出三界。生死大事,要“真正觉悟”才能解决。我们无量劫来,可以说生生世世都与佛有缘,而且这缘非常深厚。生生世世接受佛菩萨的教导,为什么没能出得了三界?就是把生死疏忽了,没有重视它。看看我们这一生能不能觉悟,这一生如果把这两个字还是看轻了,佛法修得再好,还是无法超越。一定要把这桩事认识清楚,世间没有比这事更可怕的。聪明人一看到这字样,他就警觉了。愚痴人要死到临头才害怕,那时害怕也来不及了。趁现在身体还健康,年岁还不大,提高警觉来办这大事,超越生死。

  我们求的是永远不生不死,“超生死,出轮回”,这是大事。“一大事因缘”,确实世间没有人能解决,没有方法能解决。佛有能力、有方法,他义不容辞的来帮助我们解决这问题,所以出现于世。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,应化在我们世间,这也是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意思。

  《华严》云:“如来成等正觉出兴于世,以十种无量无数因缘……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,唯为一大事因缘……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。”

  从这一段经文来看,可见佛说这句话不只一次。《华严》是佛最初成道所说的,《法华》是佛教化众生最后所说的,一前一后,互相照应。佛说因缘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可以肯定,可以相信,两部经所说的是一个意思。《华严》是以十表法,十不代表数量,而是代表无尽。“十种无量无数因缘”,就是代表无量无边的意思。下面是把它归纳起来讲,无量因缘也像《法华经》上所说,唯一的就是希望“一切众生,入佛知见”。“开示”是佛的事,“悟入”是我们的事。佛给我们开示,我们要能悟入。

  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,同佛知见,等成正觉也。

  “知”就是了知,于一切法明了、通达。“见”就是见解。对宇宙人生的观察,正确没有错误,称为“正知见”。我们现前的知见,都是错误的。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,叫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,不要相信自己的见解。可是凡夫偏偏认为自己的看法、想法很正确,很能自信,毛病就出在此。为什么佛不叫我们相信自己的见解?因为我们用的是三心二意,因此对于一切问题看法、想法,那有不错的道理。我们所想的、所见的,全都是错误,这点我们要承认。我们想错了、看错了,紧接著就做错了。一切的造作都错了,错误的结果是造成六道轮回的苦报。我们天天在造六道轮回,造出来自己享受。所以,轮回不是天地之间自然有的,不是阎罗王造的,也不是佛菩萨造的,更不是上帝造的。谁造的?自己造的。天天在造,不间断的在造,自作自受。

  假如是佛知佛见,所造的是一真法界、极乐世界、华藏世界,真正是离苦得乐,得大自在…

《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一 教起因缘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