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一 教起因缘▪P1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力。念佛的道理在用一句佛号取代一切妄想杂念。刚才说过,凡夫决定是有念、有生。念头生起来不怕,念头一生起,马上把它转变成阿弥陀佛;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,还是用这妄心。这就方便多了,所以称作方便法门,的确简单、容易、方便、直捷、稳当。

  “指方立相”,“方”是西方,“相”是有形有相。极乐世界,有阿弥陀佛。所以,希望同修们,念念不要忘了阿弥陀佛,心里什么都不要牵挂,就牵挂一个阿弥陀佛,这就对了。如果你还要牵挂别的,把阿弥陀佛忘掉了,你就错了,这是大错,因为你还要搞六道轮回。无始劫以来搞六道轮回,没能出得去,就是念阿弥陀佛时夹杂、间断了。念阿弥陀佛时,又想到别的事情,临命终时如果把阿弥陀佛忘了,去想别的,去想家亲眷属,这一次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又耽误了。所以,功夫要在平时不断,才能得力,到临终时才用得上力。平时不用功,到紧要关头往往就用不上,就耽误了。我们要把这桩事当作这一生中第一桩大事来看待,决定不能马虎。如果叫你再想人我是非、世间境缘,你要有警觉,这是魔来找麻烦。这一觉,魔就不得其便,你的念头立即恢复到阿弥陀佛,不会随著妄念牵去。这要知道。所以说,除了想念阿弥陀佛决定往生见佛,若想其他的都是六道轮回。

  说真实话,不出六道轮回,必定是在三善道的机会少,在三恶道的机会多。我等何必去造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业!十法界依正庄严,是我们心念所变造的,念什么就变造什么。那个念头强,强者先牵,牵著你去投胎,牵著你去轮回。临命终时,随著强的念头先去受报。这是事实真相。

  贪、嗔、痴的念头决不能有,一定要把世出世间法看淡。临终时若起贪心,就到饿鬼道去作饿鬼了。若一念嗔恨心起来,就到地狱道。一念愚痴(愚痴就是迷惑颠倒)就到畜生道。你看多可怕。所以平常劝你念佛,念经上所讲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;想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众生的智慧福德;想阿弥陀佛的种种庄严,这样存心即是在造极乐世界,即是庄严佛净土,这一天没空过。你这一天在干什么?我今天在造极乐世界,我今天在作佛。念佛即是作佛;念念念佛,就是念念作佛。搞别的,就错了。

  诸位一定要牢牢的把莲池大师的这句教训记在心,“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”,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。我要作佛,念念念阿弥陀佛,就作佛了。念三藏十二部,修什么?修大乘、小乘,那不是作佛,修不好还堕三恶道,就很冤枉。因此,连三藏十二部也要放下,何况世间法。只要一个阿弥陀佛,这样的人才是名符其实,才真正发心念佛,才真正是老实念佛。

  世出世间法一样,“老实人”一定有成就,不老实的人就不会有成就的。一定要学作“老实人”。所以,要晓得念佛的理论,念佛的秘诀,就是念一佛名,忏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。这样念佛功夫就得力了,这样念佛就真正的在作佛。如果我们口里念佛,心里想别的,这不是念佛。口念不重要,心想重要。因为作佛是心作佛,不是口作佛;口作不了佛,是心念在作佛。口里说别的,心里念佛,行,这是正确的。口念佛,心想别的,那就错了。所以,一定要把妄想、杂念念掉。

  念得纯熟,乃忘能所。

  念佛的功夫分三等,功夫真正得力,妄想杂念不起现行,称作“功夫成片”。你念佛就成功了,决定往生,有把握往生凡圣同居土。你的佛号确确实实能伏住妄想、杂念。妄想杂念不起现行,你用佛号代替了,真正能往生。真正往生就是永脱轮回,真正了生死出三界。我们常听说,往生的人预知时至,不生病,说走就走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想什么时候走,就什么时候走。再问一问,到底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?念到功夫成片就行了。成片也有九品,大概在中上品就可以做到生死自在。所以,我们看到世间真正老实念佛的人,念三年五年,他就走了。

  说到三年五年就走了,很多同学听了就害怕。不得了,三、五年就要死了,这不能念,这怎么可以念!这就说明,口里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心里还怕死。贪生怕死,舍不得现前的恶浊处境,还是不愿意去。你想想,这种念头怎能相应?不会相应的。真正念佛人,一定放得下,一切没有障碍,这才行。

  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,每一个人都做得到。如果要“一心不乱”,的确不一定人人能做得到。“功夫成片”是人人可以做到。这是下等功夫,三辈九品里,中上品就可以做到。中辈功夫,是“事一心不乱”,功夫成熟了。

  “念得纯熟,乃忘能所”。能念、所念的念头没有了,这时候得事一心不乱。功夫成片与事一心不乱,都叫做“念佛三昧”。“功夫成片”三昧浅。“事一心不乱”三昧深,这是甚深的念佛三昧,见思烦恼断了。

  也许同学要问,怎么晓得念到事一心不乱?告诉诸位同学,念到事一心不乱的时候,六种神通自然发现,不是你要求的。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足通、漏尽通都现前了。为什么?见思烦恼断了,断证的功夫跟阿罗汉、辟支佛相等。但是智慧、福德、善根超过他们太多了,是阿罗汉、辟支佛望尘莫及的;只是在断烦恼上跟他相等。所以,念到事一心不乱,六种神通自然都现前,绝对不是求的,自自然然就现前了(六种神通是本能,见思烦恼障碍了本能,烦恼断了,本能自然现前)。你坐在那个地方,自自然然墙壁没有障碍,墙外能看得清清楚楚,没有障碍。别人心里起心动念,你都知道。这样功夫的人,他自然一心念佛,心地清净,愈修愈老实,他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有神通。只有自己知道,绝对不会告诉别人,因为告诉别人,他的麻烦就来了。他要是有神通,别人有什么事情都会去找他,他就不胜其烦,所以他绝对不会对人说的。这是中等功夫。

  念佛念到上等功夫,就是“理一心不乱”。不但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也断了,而且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就是圆教初住菩萨,别教初地菩萨。这是讲所证的果位跟他们等类,但是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还是超过他们太多了。念佛功德之大,绝对不是普通圆初住、别初地的菩萨能跟他相比的。为什么不能比?就是因为他得到弥陀本愿摄受,威神加持,他跟阿弥陀佛连上线了。

  别人纵然断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证到圆初住位,但没有能跟阿弥陀佛融成一片。弥陀的智慧神通道力,跟他有障碍。所以,仅仅可以说断证相等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不相等。这才发现念佛法门的殊胜,不是其他法门能相比的,禅也比不上。这是上乘功夫,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。但是西方四土是圆融在一起的,是一生一切生。

  心无所住,佛号分明,便契无住生心之妙谛。

  佛号念到“一心不乱”,在“事一心不乱”的时候得相似的境界(与佛果地境界相似),念到“理一心”是真实的佛果境界。

  “心无所住”,心里一个妄念都没有。虽然没有妄念,佛号清清楚楚,念念分明。这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。“无所住”是讲“心”。心清净,一念不生,一个妄念都没有,这就是“无住”。生心就是生起念一句阿弥陀佛,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这就是生心。

  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用念佛法门来修,格外容易。在禅宗用“参究”来修,用“观心”的方法来修,这很不容易得到。用念佛的方法来修反而容易得到。说老实话,念佛法门只要念到功夫成片,就决定往生。若要念到无住生心,那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。这些事实一定要知道,然后才真正认识念佛法门的殊胜,我们在一切法门里自然就知道如何选择了。

  3、持名念佛,入有得空,潜通佛智,暗合道妙,巧入无念,即凡成圣。至哉妙用,不可思议。

  “入”是入门。“入有”是从“有”而入门的,就是前面讲的“即此妄心,持佛名号,念一佛名,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”。这就是入有。“得空”就是“念得纯熟,乃忘能所,心无所住,便契无生”。这就是得空。即念离念。即念就是有念,这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离念就是没有一切妄想杂念,这是得空。

  “潜通佛智”,就是跟阿弥陀佛连上线了。跟阿弥陀佛打成一片,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。自佛、他佛是一,不是二;自他不二,性相圆融。

  “暗合道妙,巧入无念”。“道妙”就是无念无生,也就是佛门里常讲,无上正等正觉,大菩提涅槃。这都是讲“道”。圆满的佛果,与这完全相应。如果不相应,为什么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?可见得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,就是“暗合道妙”。这些事实真相只有地上菩萨才知道。

  他们选择念佛法门,我们今天也选择这个法门,我们的智慧、见解跟地上菩萨无二无别。文殊、普贤选念佛法门,我也选这法门,也跟文殊、普贤差不多。比他差就不会选这个法门。所以,不是第一等的智慧,不会念阿弥陀佛。念阿弥陀佛,是真实智慧。“暗合道妙,巧入无念”,这方法巧。一句阿弥陀佛多巧妙,从有得空,从有念得无念。

  “即凡成圣”。现在我们是凡夫,功夫用得得力,方法用得正确,三年五载就成为圣人了。若念到“功夫成片”就是圣人。因为只要念到“功夫成片”就决定往生,怎么不是圣人。所以,诸佛护念,菩萨拥护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因为你是圣人,不但是圣人,而且是超级的圣人。怎么说是超级的圣人?《无量寿经》上讲“行超普贤”,前面是等同普贤,后面是超过普贤了。这行超也是真的超越。

  黄念祖居士《注解》里,好像过分夸大称赞;其实句句皆是真实、道道地地超过普贤。因为普贤修无量劫才找到这个法门,我们现在一点也没修,可是也找到这个法门,这就超过他了。所以,是真的超过,超凡入圣,而且超圣入圣,不晓得超过多少圣贤。

  “至哉妙用,不可思议”。“至”是到了极处。念佛法门,只有用真诚心清净心,才能了解它的真实义,用思惟想像决定没有办法达到…

《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一 教起因缘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