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唯为此法之由序。”
根据前面的认定,“华严之典”就是《华严经》;“法华之教”是《妙法莲华经》。这是一切经里最殊胜的两部,一是佛始成觉的时候所说,一是佛在涅槃之前所说,则此始终二经,代表全部的佛法。
“亦唯为此法之由序”,这一句真正不容易说得出来。要不是过来人,真正的认识,透彻的认识,这一句话是说不出来的,也没有人敢说。就像经开三分: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是世尊大教的序分,本经才是正宗分,分明把这部经提升到第一经的地位。
盖谓《华严》,《法华》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,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。《华严》末后十大愿王,导归极乐,是其明证。
这几句话是黄念祖居士说的。他特别引用《华严经》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来证明道隐法师的看法不错,的确是有道理。不但确实有道理,也是真正的事实。真正事实就是这样的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确实是本经的导引。看到道隐法师与黄念祖居士的说法,我完全同意,这也正是我的意思。他们替我说出来了,这真正不容易。为什么?我也是从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楞严经》上认识了净土法门,《华严》真的是导引,导引我入念佛法门。我就是如同他们说的这么成就的,所以我看了之后,非常欢喜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
4、《楞严》云:“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”“净念相继”、“自得心开。”
这是《楞严经》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里面的经文。这一章经文,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,比《心经》还少(《心经》有二百六十个字)。这二百四十四个字可以说是净宗心经,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心经。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华严》奥藏,《法华》秘髓。那么《大势至圆通章》就是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之心经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又是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精髓,《大势至圆通章》岂不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心经。它超过《般若心经》,这是真的,一点都没错。《般若心经》只是般若部的心经,而《大势至圆通章》是整个佛法的心经,不是那一部的。所以,印光大师把这一章经文特别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之后,成为净土五经。这是很了不起的作法。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,我们相信,若不是等觉菩萨的法眼,是作不出来的。净土经论到了五经,可以说是圆满具足,不需要再加,已经完备了。
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的经文不长,可是里面的义理非常圆满,丝毫欠缺都没有。首先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,他与五十二位同伦。“伦”就是同类。“同伦”是兄弟,同志。实指菩萨五十二阶位: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五十二位。换句话说,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道,就是用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这真不可思议,不需要再换别的方法,所以称《念佛圆通章》。它的理论方法,就是节录在此处的五句经文。
“忆佛念佛”是修行的方法。方法在忆念,这里面含有非常深广的理论。佛在了义经典里告诉我们,十方法界依正庄严皆从众生心想生起。你想什么,它就变现什么。谁在变现?真如自性在变,自性能现一切相。自性是万法的本体,就是自己的真心,就是自己的佛性。禅家称之为“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”。十法界皆是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,所以佛教我们修行,“观想”非常重要。八万四千法门,不管那个法门,都离不开“观想”的原理。不仅是《十六观经》特别强调观想,持名念佛也不例外。
“忆佛”是想佛。常常想佛,不知不觉就成了佛。想就是在变。现代的新名词“改造体质”,常见有用气功来改造,用针灸来改造,用药物来改造。我告诉诸位,改造体质是佛陀提倡的,我们现在才发觉要改造体质。其实现前所用的方法改不了。方法错了,理论错了,改不了的,且只能改局部的,而且还不是重要的部分。主要的部分,现在人都还没发现,佛法里早就有了。佛教用什么方法来改造?用“观想”来改造。你看世间算命看相的都会说,“相随心转”。我们要改造体质,改变我们的相貌,用什么方法?用心。心善,相就善;心清净,体质就清净。心想佛就变成佛,心想菩萨就变成菩萨。心里想贪、嗔、痴,就变饿鬼、地狱、畜生。贪心是饿鬼,嗔恚是地狱,愚痴是畜生。看自己心里一天到晚想的是什么。大势至菩萨教我们想佛。十法界里无比殊胜的是佛道,教我们想佛,教我们念佛,把其他的念头都放下,不要再念了,因为除忆念佛外,所想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。
这个世界,我们六根所见的境界都不是真的。大家看看黄念祖居士《无量寿经注解》最后附的一篇文字。他是学科学的人,他用现代科学来看宇宙人生。过去西方学者还认为有物质存在,现代的科学家把这个说法推勫了。物质是什么?物质根本就不存在,只不过是场、是波动而已。科学家讲,“宇宙物质各系统,一般可归纳为物质、能、电荷等等,一概都是归于零(空)”。佛法讲得更彻底,讲“心动”。《唯识》就是这么说的:“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”。“无明”是动象。真心不动,本性是不动的。无明则是不定的妄动,所以叫做“识”。《唯识》经论里讲,“唯识能变,境为所变”。《华严》讲得很好,“一切法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”,所以“物质”是心振动变现的一种幻象,不是真的。若认为真有物质存在,这是迷。迷失了实相,迷失了本性。大势至菩萨提出最殊胜、最微妙的修学方法,是根据这个原理建立的。
我们的心向那一方向动?向佛的方向动,所以我们常常观佛,看佛的形像,想佛念佛,这很重要。好的佛像塑造得非常庄严,看了心里生欢喜心。常常看这一尊佛像,常常想念这一尊佛像,不知不觉过了几年,我们的相貌就变成佛像一样。“相随心转”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想佛的身心清净,几年之后,自己的身心不知不觉也清净了。身心清净,百病不生,长生不老,确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常常看佛像,佛像很年轻,所以不老。诸位同修千万不要常想自己年岁大了、老了。天天想老,就很快的老化了。想身体多病,本来没有病,想病,病就来了。最后想我快要死了,死也被他想到了。无论想什么,都会被你想到,这就是佛说的“一切法由心想生”的事实。我们何必去想这些虚妄不实的事,为什么不把念头转过来想佛!这才重要。这是真正究竟,彻底圆满的改变体质。不须用医药,也不会受别人欺骗,这些都在佛法里。这是究竟改造,彻底改造,的确是超凡入圣,其原理方法,就是“忆佛念佛”。
理、事明白了,才晓得忆佛念佛有多大的好处。知道它的功德利益,你就不必念其他的经、拜其他的忏,你都不会再念了。为什么?这是一步登天,一下就圆满了。其他的还拐弯抹角,到最后还得“忆佛念佛”。
一般人修行,以《华严经》为例子,很不容易修到十地菩萨。通常讲,需要三大阿僧祇劫。第一个阿僧祇劫修满三贤位(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)。第二个阿僧祇劫,从初地修到七地,七个果位。第三个阿僧祇劫,只有三个果位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。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。所以“忆佛念佛”是谁修的?十地菩萨修的。
也就是说,若修其他的法门,将来证到十地菩萨果位,到了华藏世界遇到文殊、普贤,才教他修念佛法门。你看我们今天一开头就修念佛法门,十地菩萨看到我们,也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他们修了两个阿僧祇劫才找到念佛法门,我们怎么那么幸运,一开头就找到了。因同果也相同,十地菩萨修这法门,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。我们今天虽是博地凡夫,我们修的法门,依据的原理相同,用的方法相同,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果位跟他们也相同。绝对不会因他是地上菩萨去往生的,我们是凡夫,到西方极乐世界,大概不平等,他会比我高,没这道理。因同,果也同,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法界,是用平等的理,平等的方法。经题上就有“清净、平等、觉”。因平等,果平等,理平等,方法平等,这真是不可思议。
“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。“现前”是现在。所以我告诉同修们,认真修学,三年五载,你的相貌就像佛,这是现前见佛。“见”这个字,在古时候跟“现”是相通的。你也是佛,也现佛的样子。其实佛菩萨就是一切众生的最好榜样。“当来”是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那不必说了。现前当来,“必定”,你看这字下得多么肯定,“必定见佛”。
这一章经文里,最重要就是这几句。底下的两句,“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”,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坚定信念。往往有些人看到参禅的,认为人家的功夫了不起,唯有参禅才能明心见性。“自得心开”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我们看到密宗持咒非常的灵验,即身成佛。跟他们一接触,心动摇了,好像那个法门不错很殊胜,我们学的不如它,那你就错了。这两句话就是对治你的疑虑,坚定念佛的信心。
“净念相继”是净宗修行的方法。最重要的就是“净”、“继”。修学这个法门,我们常常提醒同修,务要不怀疑,不夹杂,不间断。“净念”不但是不怀疑、不夹杂,也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“无住生心”。“净”就是无住,“念”就是生心。“相继”就是不间断。
“自得心开”就是明心见性,一心不乱。这是把这法门修行证果的要诀告诉我们,所以这一句名号要念得得力,要念得相应。怎么样才得力?怎么样才相应?“得力、相应”,就是达到前面所讲的效果,“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”。怎样才能达到这效果?一定要“净念相继”,就是二六时中念这句佛号不能有一丝毫的怀疑,不能有一丝毫的夹杂,不可以间断。你只要把这做到了,功德利益不可思议。
奇妙疾捷,莫过于是。
这是真奇妙,等觉菩萨都想不通的。“疾捷”是快速。别人修行要修三大阿僧祇劫,要修无量劫。你依此法门只要修几天、几年,就往生不退成佛,超…
《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一 教起因缘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