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前言 概要▪P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了。

  以持名念佛,叁根普被,凡聖齊收,上上根全體承當,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。下至五逆十惡,臨終念佛,亦必隨願得生。橫出叁界,圓登四土,頓與觀音勢至並肩。可見此法門究竟方便,善應群機也。

  這一段是總說。叁根就是上根、中根、下根。“上上根全體承當”。上上根是那些人?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彌勒菩薩是上上根人。他們都是念阿彌陀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,一點懷疑都沒有。這是講到最上根器者,而下下根人也可一樣得度,也能以這部經得度,能成就。這比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,六祖、神秀,又圓得多了。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,六祖、神秀,還有很多不能度的中下根器的人,而這一部經、這法門,下下根人都能得度。“下至五逆十惡”一樣能得度。五逆十惡是極重之罪,立刻就要墮無間地獄。“五逆”是殺父親、殺母親、出佛身血、殺阿羅漢、破和合僧的五重罪。這樣的衆生在其他大乘經裏是沒救的,一切法門都救不了他,唯獨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能救他。你就曉得這法門力量有多大。

  犯五逆十惡的人如何能得度?“臨終念佛”,十念、一念都能往生。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,“十念必生”之大願,就是指五逆十惡到臨終的時候,有機緣遇到善知識教導他,勸他念佛求生淨土;他能信受,真心忏悔,念一聲到念十聲佛號,都能往生。在一切經、一切法門裏是找不到的。所以,這個法門是對這種根器人講的,確實在一切經中最殊勝。它是獨勝,第一殊勝,無比的殊勝。

  諸位同修必須牢牢記住,我們不能以投機取巧的心,看到犯五逆十惡的人臨終念佛還可以往生,現在我多造一點罪業沒關系,臨終還有救。你要是存這種心,到臨終時墮地獄,就不能怪我,也不能怪此經不靈,要自己負責。經上講的沒錯,五逆十惡臨終得度,要具足叁個條件。想想這叁個條件,你到臨命終時能不能具足?

  第一、臨命終時,頭腦很清楚。大家不妨到醫院看看重病的人、快要走的人,有幾個人臨終的時候頭腦很清楚?如果臨終的時候迷惑顛倒了,人家幫你助念,你都不會念,甚至于聽到佛號還生煩惱,那就不能往生了。所以,第一個條件就很難,臨終的時候,頭腦必須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才行。

  第二、在這關鍵時刻,有緣遇善知識提醒你念佛。你能不能有把握,到臨終的那一刻有人來提醒你?

  第叁、是善知識一提醒,你立刻就能覺悟,立刻就忏悔,深信切願念佛往生。這叁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行。以上這叁個條件在理上講得通,事上也是真實的,決不是假的。我們臨命終時,能不能具備這叁個條件?要是沒有把握的話,現在就要加緊努力,決不存僥幸之心,一定要老實念佛求生淨土。

  所以往生西方有兩種方式:第一、是平素看破放下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誦經念佛,力求淨念相繼。用這方法,勸人念佛,求生淨土,就是往生的一條正路。第二、是臨命終時才遇到佛法,十念忏悔往生。這兩種方法中,以“淨念相繼,積功累德”是正常的。臨終十念是很不容易,這樣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中,生生世世念佛,他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,而在這一生迷失了本性,造作一切罪業;臨終遇到善知識,一喚就把他喚醒。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,我們千萬不能存僥幸之心。如果存僥幸之心,這一生自己一定會犯下大錯,錯過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作佛機緣。所以,要依教奉行,走這條光明的正道。

 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不管你是什麼品位,即使是五逆十惡之人,臨終一念往生的人,到西方極樂世界,也是“橫出叁界,圓登四土”。念佛往生的成就不可思議,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。同修們已將《無量壽經》念過很多遍,想必大家都知道了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一樣不平等的。阿彌陀佛是什麼樣子,你就是什麼樣子,你長得跟阿彌陀佛一樣高,體質膚色也跟阿彌陀佛一樣,一切受用也一樣,這是平等法界。十方諸佛法界都不平等,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。這些道理和事實都記載在這部經上,要詳細向諸位報告。

  “頓與觀音勢至並肩”。觀音、勢至是等覺菩薩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跟菩薩都平等了。現在在這個世界看到觀音、勢至的像,就拜他求他,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老兄老弟,學長學弟了。如果我們要用通常的方法來修行,諸位想想,要修到那一年才能跟他們平等?而念佛一法,往生就成功,就能跟他們修成平等。所以,在一切法門裏沒有比這更殊勝,“可見此法門究竟方便”。一切大乘法都是方便法,但不究竟。連《華嚴》也不能稱究竟方便,它不能度中下根器的衆生,就不能算是究竟方便。唯獨此經、此法是究竟方便,淨念相繼,沒有一個不即身得度。除非你不信,不願意見阿彌陀佛,那就沒法子了。你若能相信,肯見阿彌陀佛,願生淨土,沒有一個不得度的,這才是究竟方便。

  九、淨宗之妙,在于“不離佛法,而行世法;不廢世法,而證佛法”。

  若是講到淨宗法門的妙處,就妙在“不離佛法,而行世法”。佛法是覺法,覺而不迷;佛法是正法,正而不邪;佛法是淨法,淨而不染。佛法就是覺、正、淨。在信、願、行叁個字中,字字都具足“覺正淨”。信裏具足覺、正、淨;願裏具足覺、正、淨;在這句阿彌陀佛名號裏,更是具足覺、正、淨。

  “不離佛法”,心裏常常有這一句阿彌陀佛,心裏常常想著阿彌陀佛。供養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議。你們喜歡那一尊佛像,就供養那一尊佛像。我到處講經都勸大家,最好自己供養一尊佛像,隨時隨地都帶著這尊佛像。這尊佛像對自己非常親切,到臨命終時,佛就化現這尊佛像來接引你,決定不會錯的。因爲自己一生就想他這樣子,他就是這樣子。所以,佛像不必供養太多,不要常常換。到臨命終時,到底是那一尊佛像來接引我?佛來了,就懷疑這尊佛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。你一念疑心,機會就失掉,就錯過了。所以,決定供一尊佛,必使日夜思念之阿彌陀佛面像很熟,到臨終時來接引就決定錯不了。

  我們圖書館供奉的阿彌陀佛像,雖然小了一點,我們已供養了十年。最近才攝影印刷出來,印得很好,把佛像放大了,非常莊嚴。我很喜歡這尊佛像,所以我就供養這尊佛像。現在有不少同修發心,把它印成小張,方便隨身帶著,這非常好。時時刻刻看到就是這尊佛像,不看第二尊佛像,念佛法門要求“一心不亂”。天天跟這尊佛像在一起,跟阿彌陀佛在一起,即是“不離佛法”。家裏人不相信,或者是反對佛教,我們就供養小佛像。我們念經、拜佛的時候,就把佛像請出來;不念經,不拜佛的時候,我們把佛像收起來,跟家人不相妨礙。家裏人不願意念佛,我在心裏念,不要念出聲,也不妨礙家庭。

  家人一定要和睦,這就是佛法。學佛學到一家不太平,是錯的。家人爲什麼反對你學佛,這裏一定有道理,是你自己學錯了,你並沒有依照佛法去做。淨宗修學要從“叁福”修起,第一是孝養父母。你能孝養父母,父母怎麼會反對你學佛。如果你學了佛就不孝父母,不聽父母的話,看到學佛的同修比什麼人都親切,疏遠了未學佛的家人,認爲父母家人作惡;其實是自己在造罪業,你就跟父母家人對立了,家庭怎麼能和睦!這是自己錯了。將來你能不能往生?說老實話,不能往生,念佛念得再好,都不能往生。所以學佛的同修,第一要家庭和睦。六和敬裏,先是家和合。你應當把對待佛陀、師父、同參道友的那種恭敬心,在家裏恭敬你的父母和家人,一家人就快樂了。這是對的,佛法就是這麼修的。這就是“而行世法”,把佛法裏所修的,應用在你的家庭之中,應用在你的生活之中,才得真實的受用。

  “不廢世法,而證佛法”,這一句話說得更透徹。世法裏樣樣做得圓滿,就是佛法,不是離開世法才修佛法的,世法佛法是一樁事。淨宗講出世間法,是講你的心念。心被染汙就是世間法,心地清淨就是出世間法。“心淨則土淨”,如何把心淨化?這句“阿彌陀佛”就是淨化心地。一切妄想、執著、煩惱現前的時候,立刻回歸到一句“阿彌陀佛”,什麼事都沒有了。一切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,只想阿彌陀佛,不要再想其他的念頭。其他的念頭,都是搞六道輪回,唯有這一句阿彌陀佛,就是證佛法。“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”,這就是證佛法。佛法就是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。

  這個法門因爲是從果上修,不是從因上修的,因果同時,修證同時。在一切世法裏都是佛法,沒有一法不是佛法。穿衣吃飯、言語造作、待人接物全都是佛法,全都是覺正淨。

  最爲方便,隨時隨地可修,不誤世間工作,依舊頓脫生死。

  這是它殊勝方便之處,因爲念佛法門著重在心地起修。心同佛,念同佛,解同佛,行同佛,果位那有不同的道理!心同佛,念同佛,因就相同了。佛是清淨心,佛心裏沒有一個妄念。我們的心清淨,也沒有一個妄念,心就同佛了。

  怎樣做到沒有妄念?同修們一定要認真學習《了凡四訓》,你的妄念就沒有了。《了凡四訓》的道理、事實真相念通了,真正體認到“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”,還有什麼好想的?想也想不到!命裏沒有的,是想不到的;命裏有的,不想也來了。既然一飲一啄皆是前定,袁了凡肯定這是事實,他跟雲谷禅師在禅堂裏坐了叁天叁夜,不起一個念頭,那並不是什麼功夫。他沒有得到念佛叁昧,但他相信因果報應,所以不打妄想。從前章嘉大師教我們,“學佛的人要把一生,一切的境緣,都交給佛菩薩去安排。我們不要操心,讓佛菩薩去操心”。我們一飲一啄,佛菩薩操心,我不操心,我心就定了,就自在了。我們自己還去操心,想這個,想那個,這就錯了,我們的心就不清淨了。

  一切隨緣而不攀緣,決定不妄想。想得愈多,失望愈多;失望愈多,痛苦愈多。這又何苦來哉!自己跟自己過不去。爲什麼不修清淨心?清…

《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前言 概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