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净心真的得到了,正如六祖讲的“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”,则样样都具足了;“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”,一切法自然就现前了。像西方极乐世界,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想什么,就现什么出来,这多自在!
由此可知,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是以修德开显性德。著重在修性德,就是前面讲的“住真实慧”。这三种真实皆是本性。老实读诵这部经典,老实念这句阿弥陀佛,要把弥陀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,我的愿跟佛就相同了。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、见解,都能依照这部经典作标准,把它修正过来,使我们的见解、思想、看法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,这是解同佛。我们的生活,我们的行为也要依照这部经典的教训,都把它做到,我们的行也同佛。心同佛,愿同佛,解同佛,行同佛。恭喜你!你一定是上品上生。只要你的心、愿、解、行与佛相同,老实说,你现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,不是凡人。你还没往生,已经是乘愿再来的菩萨,而不是娑婆世界的众生,你已经超凡入圣了。
所以说“不误世间工作,依旧顿脱生死”。“顿”是对现在讲,现在就脱离生死轮回了。所以,要学大菩萨的修证,不要学世俗的错误观念。世俗观念是什么?我老了,会常常生病。天天想老,怎么能不老!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。想老人应该生病,则老病应念而来,这是错误的观想。他不想佛,不想菩萨,只是想老,想病,结果都被他想到了。如果把这些世俗念头都摆脱,专想阿弥陀佛,专想西方极乐世界,把老与病都忘了。跟诸位说,你就不老,也不病。现在医学讲,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,心理是生理的主宰。
以前有位法师,他从小出家,民国三十八年,他被抓去当兵。因为出家人会剃头,所以他就当剃头兵。剃头兵有外快赚,他的生活过得不错,但是他还是想离开军队回来出家。因为年轻,没办法退役,就装心脏病。心脏病不好检查,检查不出来。他装了三年,真的得了心脏病;一直到现在,心脏病都不好,常常发作。这是无病想出病来的。
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中的十六观,说明观想是能成就的。观想佛,便成佛。观菩萨,便成菩萨。他观心脏病,果然就得心脏病。所以,希望净宗的同修,心里根本没有“老”、“病”二字,你一生都不老、不害病,不但自利,而且利他。怎样利他?叫他亲眼看见念佛法门的好处,我就是个最好的证明。你看我,我不老、不生病,就是念《无量寿经》,念阿弥陀佛修得的。我把佛法介绍给别人,希望他能生信心,因为有修学善果的证明。现代人,你要劝他,没拿出证据来,他是不会相信的;而我本人就是证据,活的证据在他面前,他不能不信。
在三转法錀里,示转、劝转,最后是证转。由此可知,观念正确是非常重要。所以,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果,我们一定要知道,什么样的因,会得什么样的果报。我们想得好的果报,就要修好因;要修善因,才能得善果。所以“顿脱生死”,现前确实是可以证得。
既能自觉觉他,广度众生于未来,亦复自他俱利,造福社会于今世。
这话是真的。我们自己觉得现在没有替社会造福,但是你要晓得,现在你认真修行,就是造福社会。世间多一个真正修行的人,此处必得诸佛护念,三宝加持,这地方就有福了。一个地方众生享福,福从那里来?此地有真正修行人,地方才有福报。不一定要你去做社会福利事业,去做慈善事业。你心与道相应,就是造福社会。到有成就了,心清净则国土清净。对社会福利的事业,如果有缘也应当做;没有缘也不要攀缘,攀缘则失清净心。做社会福利事业要有一个原则:“我心不乱,我心不染,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”,这就对了。所以决定不能让自心被污染。
佛在经上讲,末法(现代社会)是五浊恶世。“浊”就是染污。现在我们知道地球上生态失去平衡,环境染污很严重,尤其是台湾的环境染污,空气的染污。我们在台湾住久了,染污的环境住久了,抵抗力强。你看在外国住久的人,来到台湾才一个月,回去就害一场大病。我们在此地呼吸空气不觉得困难,他们呼吸却很困难,这都是不能适应环境染污严重的原因。
有更严重的,就是心理染污、精神染污。这比物质染污还要严重,真正是浊恶到极处,非常可怕。佛法的三个门:觉、正、净,是平等的。走觉门,走正门,现在都来不及了,所以不得不走净门,先求心清净,身清净。身要净,要注意饮食卫生。吃东西决定不要吃得太多,尤其是修行人,要保持精神饱满,吃东西要保持不饥不饱。吃太饱,人就昏沉,精神提不起来;饥饿的时候,精神也提不起来。修行人吃六、七分饱就够了。吃的要干净。
李老师常说,不要到馆子去吃。他提出警告,千万不要到馆子吃东西,因为不干净。至于日常生活,愈简单愈好。大陆贫穷,苦难很多,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就是人都长寿。在前几年,有外国人到大陆去调查,到底什么原因使他们长寿?结果发现他们吃的东西简单,每天吃同样的食物。我们要是天天吃一样,就觉得没有味道,总是每餐讲求变化。大陆上没得变化,天天吃同样的。他们长寿,这很有道理的,所以吃东西愈简单愈好。
由此可知,造福社会或弘法利生,都不可以妨碍自己的清净心,要提高警觉。万一清净心有了障碍,立刻就要回头。如果心地不清净,不但不能度众生,自己这一生也毁了,那就太可惜。这一生不能往生,不知道要到那一生那一劫,才再遇到这样的机缘。彭际清居士说,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!不是常常会遇到的。所以,遇到了,一定要把握住。
十、经云:“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止住百岁。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,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。”
这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经文,同修们都很熟悉。引用这段经文,说明它的契机是无比的殊胜。众生好比病人,得了许多奇怪的病症。佛法是药,所有一切法门都治不好的病,用这一帖药能治。你就晓得这药才是无价之宝。到末法时期,佛法灭尽了,就是说众生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,一切法门都失去治疗效果,念佛法门还是有效,还可以在一百年中,帮助大家往生成佛。既然能往生成佛,其他小的愿求当然不必说了,所以是“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”。
“经道灭尽”时,还有这么大的能力,何况现在!只要冷静的思考,才能认识这一部经的功德、效果之大,一切经、一切法门都不能相比。在这段经文里,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。
诚此界他方一切有情,离苦得乐,究竟菩提之法要也。
“此界”是娑婆世界,“他方”是十方诸佛世界。就是尽虚空遍法界,一切诸佛刹土。“一切有情”是说无量无边的众生,就是九法界众生,上自等觉菩萨,下至五逆十恶的众生。能离一切苦,能得究竟乐,这是无上的法门。法门里最精要之法门,称为“法要”。
这一段话的用意,就是要我们认识肯定这部经,在整个佛法里所占的地位和价值。真正认识了,我们会用真诚心、恭敬心来学习;这部经的真实利益,我们才能得到。
下文是本经的玄义,依据《华严大疏》十门开启;现代人所谓的概要。概要是介绍本经。可见前面说的重点都在认识本经,认识它的价值,认识它的地位。肯定之后,才认真努力的学习。
贰、概要(十门开启—玄义)
以下正式介绍《无量寿经》,采取华严宗的“十门开启”,也称之为“玄义”。这是在未讲经前,先把经中玄妙的义理提出来报告,也就是全经的“概要”。首先作这报告有两个用意:
第一、全经经文太长,对于初学的人,尚未知道这部经究竟说的是什么,很难提起听经的兴趣。所以在没讲之前,先把全经重要的内容提出简报,目的是让大众对这部经有个概略的认识,可以提起听讲、学习的兴趣。
第二、对于老同修,这是讲经人的心得报告。老同修对此非常重视,因为经文有注解,可以听可以不听;但这一部分是讲者的修学心得,每个人都不一样,很有参考价值。有这两个原因,所以在讲经之前都先报告“玄义”。
黄念祖是夏莲居大士的传人。夏莲居会集此本,曾经多次讲演,他每次都与会。夏老讲经的资料、手稿,都交给他,并且嘱咐他为这部经写一本完整的注解。玄义是注解的概要。他的玄义是依据古人的方法,从此文可以见到他修学的心得。因此我们参用老居士的《注解》,它是集古今《无量寿经》注解之大成。读这部《注解》,也就读了许多古大德对《无量寿经》的著作。对于我们修学,此注解值得参考的地方很多。
这部经与《华严经》的关系特别深厚,不仅是夏老、黄老有此认识,我们从莲池大师的《弥陀经疏钞》,发现里面引用《华严经》的经文特别多。由此可知,净宗与华严的关系非常密切。采取华严宗的方式,用“十门开启”,而不采天台的“五重玄义”,道理就在此。
一、教起因缘 二、本经体性 三、一经宗趣 四、方便力用 五、所被根机
六、藏教所摄 七、部类差别 八、译会校释 九、总释名题 十、正释经文
十门就是介绍全经的纲要,分为十个项目。次第、名称都列在此。从第一教起因缘,一直到第九总释名题,第十就是讲经文了。实际上玄义只有九条。
《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前言 概要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