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八卷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五種?這個五種,從發心菩提到無上菩提,是說菩提心淺深層次有五種不同。所以,我們先求的是發心菩提,真正曉得生死事大;真正明了,一句阿彌陀佛,這一句佛號,就能夠了生死出叁界,能夠成佛作祖;這就是發心菩提。這個一念的心,就具足了起信叁心,就具足了觀經叁心;千萬不要等閑視之啊!所以,這個是持名法門最妙的一個修行方法,這是淨土真正之因。那麼,再看底下經文。

  下面這一段要講臨終往生,這是念佛殊勝的果報了。

  “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,與諸聖衆,現在其前。”

  這個地方,兩句話很重要,“臨命終時,現在其前。”這個“其人”就是指這個念佛的人;像前面所講的這個方法,依照這個方法念佛的人,他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就現在其前,現在這個人的前面。那麼這個聖衆就是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乃至西方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。那麼,諸位想一想,這個就是跟你講了,佛來接引了。前面所講的是自力,是你自己的力量。這個地方所講的佛力,自他二力法門。所以,往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但是,必須要具備種種的條件。總總條件裏面可以用兩個部份,都包括了,一個是自力,一個是他力。自力就是自己要具備的;他力是阿彌陀佛的願力;就是此地所講的這個一段。我們在注解裏面跟諸位作一個簡單的介紹。

  持名妙行,大乘法裏頭,最微妙的修行方法,乃是淨土真因,這個要記住。臨終住生,這是念佛最殊勝的果報;在大乘修學裏頭,也是最殊勝的果報;這一段經文,說明感佛現前。衆生有感,佛就有應,感應道交啊!所以,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行,這叫有感;佛,臨終必定有應。

  那麼,這是附帶跟諸位說明的一個事實;凡人命終時,指一般人;一般人在臨終的時候,所有一切善惡境界到這個時候全部都現前,俱時頓現;換一句話說,臨命終時,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,我們必須要明了。這個,善業,就是臨命終時,你完全都是善業,你現的也是善業,那麼,你決定生天上,生人間之相。善業的時候,臨終的時候,臨命終的時候,這個心地很善,完全是善的。古人有一句話說:“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”如果,在他臨終的時候,他一念是善念,他來生可以能夠生到人天。假如,這善惡雜修的,裏頭有善,但是摻雜的有惡,雖然是善心,還有不平,還有貢高我慢的習氣,那麼,他就現修羅之相,在六道裏頭,阿修羅道裏頭去投胎去了。假如在臨命終的時候,他惡,十惡五逆,他有惡念,那個人對不起他,那個人仇還沒報,還有怨恨,他就現地獄相。貪悭嫉妒,這個臨終的時候,有這麼一個念頭,那麼,他所現的就是餓鬼相;的確,一般人講,人死了以後做鬼,那麼,諸位看看這個情形,人死了,那裏會一定做鬼;但是,一般人講這個人死了做鬼,也不能說沒有道理。爲什麼呢?絕大多數的人,臨終的時候,悭貪嫉妒,這個的確,沒放下;他還有求、他還有吝啬、還有舍不得、還有放不下的。你想,從前這個作皇帝,無論是中國、外國,他臨死的時候,他金銀財寶放不下,他還要帶到墳墓裏頭,供給他到鬼道裏頭去享受;可見得,他還沒有到鬼道,他的心已經變成鬼了,他已經向往鬼道了。還要把他的皇後、妃子、宮娥都要陪他—殉葬。要跟他一起去;這個就是說財色名食睡,他一樣都沒放下,悭貪嫉妒之心太重了。這樣的人,這就與惡鬼道相應啊!所以,佛法常教我們要放下。你只要有貪心,你與鬼道相應。那麼再跟諸位說,試問我,我放下了,我也不吝啬,也不貪了;如果你在佛法裏頭有悭貪,還是與惡鬼道相應,這是必須要覺悟的。世出世間法都不吝啬、都沒有貪愛,才能夠不墮餓鬼道。我們今天在大乘佛法裏面,弘法利生,我們有著作,現在還要有一個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;你們想一想,這是什麼心?這是悭貪心;這是學佛人應該做的嗎?所以一本佛書,如果要是後頭還有個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,豈不把人大牙笑掉了,你佛法是要救度一切衆生的,人家翻印得越多越好,歡迎翻印都來不及;人家翻印,你還要找律師來追究,那有這個道理?世間人,他貪心沒斷,他可以這樣做;學佛的人,覺悟的人,怎麼可以這樣做法?所以我們這個錄影帶,我們的錄音帶,沒有版權,歡迎大家去拷貝、流通,我們絕不追究,你翻印得越多越好。你翻印,我知道了,我給你頂禮;你是大菩薩,你是發的大悲心;前面講了,輾轉流通,普度衆生,這是大悲心啦!這是回向發願心啊!十方諸佛都贊歎你。我要是嫉妒、障礙,還要找你來打官司,那我的果報,准在阿鼻地獄。這一點,我們要曉得。經論上,祖師們常常教給我們看破放下,這是一句至理名言,這是一句真正利益我們的話;破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深重煩惱障礙啊!而我們一生當中,才真正能夠圓滿成就佛道,再不會墮落在餓鬼道。末後一條愚癡暗蔽,這是畜生道。爲什麼會墮落在畜生?畜生—愚癡。什麼叫愚癡?簡單的說,是非不辨;所謂是顛倒是非、邪正不分;什麼叫邪?什麼叫正?什麼叫善?什麼叫惡?什麼叫利?什麼叫害?他都搞不清楚,這種人叫愚癡之人。我們舉一個簡單例子來說,認真研修佛法,這是善;盡心盡力,弘揚佛法,勸人念佛,這是善;愚癡之人,怎麼樣呢?障礙,自己不辨真妄,不辨是非,還要去妨礙別人,這是愚癡之人。障礙人行道、障礙人修道、障礙人弘道,你問他爲什麼障礙?愚癡呀!把神當作佛,真正的佛呢?他沒有看在眼裏,愚癡暗蔽;“暗”是無明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糊塗、無知,“蔽”是障礙,把他的清淨心障礙了,把他的智慧障礙了,沒有智慧;糊裏糊塗、愚癡,這個就入在畜生道裏。所以,這個兩道的機會是非常之多。貪悭、嫉妒、愚癡、暗蔽,這種相最多。那麼,換句話說,在臨終的時候,現這種境界的時候也最多,的確是占大多數。如果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,不能夠深入大乘佛法,把這個世出世間的這些道理、事實真相,搞得清清楚楚;我們自己恐怕也免不了要墮落在餓鬼畜生裏面。這是要特別注意的。那麼,當然,學佛之人,這個六道我們要超出;不要說,這些我們不願意墮落;天上人間,我們也不願意再來;再來,要乘願再來;不可說是以業報來投胎,咱們要乘願再來。乘願再來的,你是佛、是菩薩的身份,來幹什麼?來度六道衆生的啊!

  再看,一生念佛,一心不亂,“佛”,阿彌陀佛,“聖”,觀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,自然現前。這是要記住,經裏面所講的,佛是聖言,像金剛經裏面所說,如來的言語,“是真語者、是實語者、是如語者、是不妄語者、是不诳語者。”這個話是佛說的,我們應當相信,不應當懷疑。佛在楞嚴經裏面也有這麼一段話;楞嚴經,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裏面有這麼幾句話:“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。”這是楞嚴經上幾句話。那麼,楞嚴經上這幾句話,這是自力。是說的自力法門;這個地方我們要信,這個地方我們要真正去做。“憶”是心裏面有,念念不忘就叫憶。“念”是什麼呢?你看看,它中國這個字,你們看看這個字。中國的文字,實實在在了不起,爲什麼呢?它有表法的意思在;這是會意;念,上面是今,底下是心;念佛就是什麼?你現在這個心,就是佛。佛就是心,心就是佛,這才叫念啊!念是現在的心啊!所以講,念頭這個關系非常之大;你這個心是佛,就叫做念佛;所以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。假如說,你這個念,要是前面所講的,你這個現前一念,念是什麼?是善,我現在全心就是善,那麼,你是人天;如果說你這個一念,善裏面還有惡,不是純善,那就是修羅;如果你這個一念是惡,那就是地獄;一念貪是餓鬼;這個念是愚癡,這是畜生;決定在這念上。今心啊!現在這個心,所以,大家要特別注意到這一個意思。所以,我們中國文字,你果然是懂得的話,你看了這個字,就會開悟,不需要講解啦!一看就開悟了。這是中國文字的好處,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造這些文字,處處都是教我們開悟、教我們不迷、教我們不執著。這是在全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字所沒有的,換一句話說,他們所達不到的,而在我們中國文字裏統統都有。由此可知,我們不能夠不佩服我們的古聖先賢。

  在大本,法藏比丘他在四十八願裏面給我們所講的,他說我作佛的時候;這是法藏比丘所發的願,也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上所發的願,那麼這一段也很重要。我在此地,把這一段介紹給諸位。說“我作佛的時候,十方無央數世界”這個無央就是無量,無量無邊的世界。“諸天人民,有發菩提心”,這一句太重要了。這現在多少念佛人不能往生,實在講的時候,因爲沒有菩提心。發菩提心,“修諸功德,願生我刹,臨壽終時,我與大衆,”這個大衆,就是聖衆,是觀音勢至。“現其人前。”那麼,這個是佛力;前面講的,那是自力;此地阿彌陀佛這個願,這是佛力。那麼我跟諸位提示的都是特別重要,所以從一切經,這個諸佛開示我們的來講,菩提心是第一樁要緊的大事。

  那麼,說到這個地方,也許有人會懷疑,那麼這不學佛不曉得,學了佛之後才曉得,佛門裏面有很多魔事,著魔了。那我們念佛的人,臨命終的時候,會不會有魔變成佛,來欺騙我們呀?會不會有這種事情?你譬如說參禅的人,有很多魔變成佛菩薩的形相來騙他。學密的人,這個魔境大概比學禅的還要多。我們念佛的人,會不會著魔?給諸位說,這個問題,要是真正談起來,念佛人著魔比參禅、比學密的要少得太多,不能說沒有啊!但是,有一個原則我們要記住。凡是著魔,必有著魔的因素。如果沒有著魔的因素,魔力量再大,對你也無可奈何。著魔因素是什麼呢?就是你的妄心沒斷;換一句話說,你對于世出世間法沒放下,你才會著魔。假如,你把世出世間法一切統統放下,萬緣放下了,魔對你有什麼辦法?沒有辦法了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。那麼,在此地,既然有一些人提出這一個問題,那麼我們也必須來跟諸位解釋一下。或者有人說,臨終見佛,以爲是魔境界,或者說自心業現,實無他佛來者,斯蓋不知,生佛一體,感應道交,自障障他,爲過非淺。

  東晉慧遠大師,這是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,叁睹聖像,這個可以給諸位作一個證明。那麼學佛,修禅、修密,剛才跟諸位講,是很可能著到魔的。但是,修淨土不容易。念佛人如果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觀音菩薩來接引你,大勢至菩薩來接引你,決定不是魔,也不是你自己業力所現的,是真正西方極樂世界叁聖來歡迎你、來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,你放心就是了,不可以懷疑。如果你一生念阿彌跎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;你臨命終時,藥師佛來了!藥師佛來接引你你,唉呀!你到我東方琉璃世界去吧!那必定是魔!爲什麼呢?與你本修行不相應。換一句話說,魔可以冒充別的佛來欺騙你,他不敢冒充本尊。那麼也許你要問了,那到臨命終時,我又不認識阿彌陀佛;那觀世音菩薩來,我又不認識觀音菩薩;我怎麼曉得他是阿彌陀佛呢?這一點,你也放心;諸佛菩薩,他那個像沒有一定的;他是隨你的習慣。你比如說,你是個念佛人,你家裏總會供養阿彌陀佛的像;總會供養觀世音菩薩的像;你所供養的那個像,是你常常看、常常印在你的腦海之中;在佛法講,阿賴耶識裏先有的印象。而佛所現的相,就跟你供養的那個像,一模一樣;那就不會錯了!不會變別的樣子來,他要跟你八識田中的那個相完全一樣;這個就錯不了了。所以從這個地方也可以能夠鑒別這個境界是真是妄?但是你要是純一真心,魔不敢欺騙你;魔是騙什麼人呢?騙那個沒有定性、猶豫不決的人,魔就會騙他。爲什麼呢?那種人好騙,那種人騙了不犯法。如果那個人是誠懇到極點的人,魔不欺騙他,魔騙他犯了很大的罪過。所以騙人的時候,你騙那個常常騙別人的人,你騙他,人家聽了,一笑置之。人是非常虔誠、誠懇、老實人,你騙他,沒有一個人能原諒你;世間法亦如此啊!所以由此可知,魔不敢騙真誠的人、魔不敢騙一心不亂的人。這一句話諸位要記住。你要是叁心二意,要是猶豫不決,那魔欺騙你,是有可能的。你要是這個心裏頭一點疑惑都沒有,虔誠肯定,一心常念阿彌陀佛;什麼樣的魔也不敢欺騙你。魔不但不欺騙你,魔對你非常尊敬;魔還來擁護你、護持你,不敢破壞你。所以人家來破壞,有破壞的道理;換句話說,自己不尊重自己,別人才不尊重你;自己能夠尊重自己,那一個人敢不尊重你呢?學佛,求生淨土,亦複如是。

  

  

《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八卷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