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十九卷
淨空法師講述
請看經文“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”
這個土,念去聲字;念國ㄉㄨ、。那麼這一段經文,是說明,念佛功夫到一心不亂,臨終見佛之人,上生佛國。“是人”這兩個字要特別地注意;那麼究竟是誰呢?其他的人,他的往生,他成就了,與我們畢竟還是沒有交涉。重要的是自己,可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具足像前面經文所說的那一些條件?條件裏面最重要的就是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”那麼換一句話說,是要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緣;而這個叁多在一心不亂,就全都具足了。所以我們要想修這個叁多,你就修一心不亂,那麼此地這個“是人”就是一心不亂,具足叁多之人,他在壽命終了的時候,那麼諸位要曉得,我們每一個人壽命是屬于業報的,過去的業力,感得今生的壽命;當然包括了我們的健康狀態。可是學佛的人,壽命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上。這一點我們不可以不知道。佛法裏面所謂的乘願再來,凡是乘願再來的人,他的壽命是願力支持的,不是業力;業力的支持這個生命,不自在;到你這個業力盡的時候,這個身體,也就要死亡了。願力,那是自在的,願力的自在是與衆生的福德因緣又有密切的關系。譬如說,十方諸佛菩薩,那一個不願常住世間,度化衆生呢?這是諸佛菩薩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。何以今天諸佛菩薩不住世?其實諸佛菩薩就在我們的眼前,奈何我們不認識,他自己也不宣布,我們也不曉得啊!衆生的善根福德成熟了,這一些再來人就以佛菩薩、羅漢的身份,出現在世間,度化衆生。如果衆生善根福德因緣沒有成熟,也就是說,業障重,個時候,諸佛菩薩還是來,所現的身與我們凡夫身一樣,在這個世間也好像表面上看來也造善、也造惡,與我們衆生和光同塵;在這個裏面,以種種善巧方便,爲一切衆生,種諸善根,這是佛菩薩;那麼他的生死是自在。可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自己。這個壽命是我們自己最關心的一樁大事。如何能將自己業報的生命轉變爲願力的生命,這個在學佛的人來講,是重要的一個課題。如果這一點做到了,你在佛法裏面,必定增長了信心、堅定了信心。所以乘願再來,並不是一定講我們在這個世間死了,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由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再回來投胎,當然這個也是可能的,也是的確是有這個事情。那麼最理想的就是我們現在這個身體,我們是業報之身,我們學了佛了,在佛法裏面修學有成就了。我們知道叁界六道生死的業因,那個因緣是什麼?前面跟諸位講過。那麼底下還要跟諸位來說明這一個事實。我們把叁界六道,生死的業因斷盡了,西方淨業修成了。這個時候,我們現前這個身,就由業力一變而爲願力。這樣的人自古以來可以說是不勝枚舉;像現在臺中的李老師,他就是現前的一個榜樣,他今年九十四歲了,還在那裏講經說法。他的壽命是願力,他這個業力的命早已經盡了;現在他這個壽命是願力,所以他自在啊!那麼現在有許許多多的人關心時局,特別關心的是第叁次世界大戰,核子戰爭爆發之後,我們這個地方究竟有沒有危險?如果你要相信李老師的話,你的心就定了。李老師在去年向大家宣布他要把華嚴經講圓滿,然後再講一部阿彌陀經,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,臺中的同修到這兒來問我,說老師要把這個經講完大概還要多少時候?我給他老人家算了一算,至少還要叁十年,那麼換一句話說,我們臺灣最低限度還有叁十年太平的日子。縱然是大戰爆發,咱們是有驚無險,只要大家心地真正安定下來,好好地來修學佛法。這是願力啊!那麼再過叁十年,他今年九十四歲了,他的壽命比虛雲老和尚住世還要長久。我再給諸位說一遍,他能夠做得到,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得到。那麼做不做呢?這個問題是在你啊!是在你自己,誰都沒有能力來障礙你、來阻止你。換一句話說,誰也沒有能力來幫助你,這個事情是自己修的。俗話所謂的“公修公得、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”。只要你有信心,努力地去修學,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業力轉變成願力。那麼我自己學佛也是由業力轉變爲願力;確實轉變了,所以信心才十足,所以諸位只要認真地去修學。
那麼在此地,我們要把佛在經典裏面告訴我們;就是一般人死了之後他到那一道去受身?他有個迹象,只要你會看啊!大致上可以能夠判斷得到的。那麼請看這是古德有幾句話說,請看這個字幕上。這個裏面有一首偈,古德雲:說“佛頂”這個佛,我們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人如果真正往生了,他在臨命終的時候,神識我們俗話講靈魂,從頭頂上出去,怎麼曉得呢?諸位要知道,人死了之後他這個身體都冰涼,你就看他那一個地方最後涼,就是全身都冷了,他頭頂是熱的,頭頂最後涼,那麼就證明他的神識從頭頂出去。從頭頂出去一定是往生佛國。如果是從眼睛,眼睛最後涼的,這是生天。如果是心,這個心是心髒,就是心髒的部份;心藏部份是最後涼的,那麼他到人道。要是在肚子這個地方,腹部、肚臍的地方,腹部最後涼的,這個是餓鬼道,他墮到餓鬼道去了。如果是膝蓋,兩個膝蓋最後涼,全身都涼了,膝蓋還有一點熱的;最後這個膝蓋冷了之後,全身涼透了;那麼這是生畜生道。如果他在腳板心,這個腳心最後涼,這個是最不好的,這是地獄道。這是佛在經裏頭,給我們勘驗,一個人臨命終時,你去摸摸他那一個地方最後涼透,這是證明神識從那一個地方走,這個幾句可以多記記,這是一般常識,確確實實可以能夠勘驗得出來的。那麼這個神識它有暖相,就是他有溫度;最後的那個溫度在什麼地方?這是決定他往那裏去。
這個淨業行人,就是講念佛的人,修淨土的人,我們在這一部經,在這一次講座當中,特別跟諸位觀照的就是一心不亂,你要念到一心不亂,那麼在你臨命終的時候,那個相“如入禅定”這個相太好了。“正念分明”,正念是什麼呢?就是阿彌陀佛,就是最後一念還是阿彌陀佛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心不顛倒。什麼叫顛倒呢?如果最後這一念,他想到別的事情去,這叫顛倒。把一句阿彌陀佛忘掉了,那個就麻煩了,那就又到六道去輪回了。所以說,頂要緊的是臨命終時沒有雜念,真正是一心不亂,有阿彌陀佛這叫心不顛倒。但是這一種功夫,要平時來修;如果說我到臨命終的時候,我到害病的時候,再修來不及了。這是一樁相當不簡單的事情,希望大家趁著我們現在身體健康的時候,要認真的去努力。經文裏面講,即得往生。“即”是立刻,此地舍報,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講的感應道交。所以他不經中陰,什麼叫中陰呢?中陰,我們一般講靈魂,就是人死了之後他這個靈魂離開這個身體,但是他沒有去投胎,做遊魂,我們孔老夫子在易經裏頭,易系辭大傳裏頭說:“遊魂爲變”,那就是中陰,佛法裏面叫中陰,孔老夫子稱之爲遊魂。這遊魂是很有道理,形容它,形容到的確恰到好處。那麼中陰身投胎,經典裏面一般講四十九天,地藏經講得很清楚,所以我們一般世間人死了以後做七,做七的道理就是超度中陰。因爲中陰每七天他有一個變易生死;這個變易生死對他來講是相當痛苦的。那麼你給他念經超度,可以能夠減少他的痛苦。所以這個做七就是這麼來的。那麼只有兩種情形,沒有中陰。一個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沒有中陰。另外一種就是罪太重了,墮在這個阿鼻地獄裏面,沒有中陰,所以這個不經過中陰。那麼在其余的幾道裏面,大多數都要經過中陰,而不是立刻去投胎的。那麼這樣的情形我們也要了解。那麼不經中陰,西方佛國土,我們在經典裏面,看起來好像有十萬億個佛國土,這個距離相當遠,實際上它是一彈指間,就到達了。所以說是,于一念頃,就是一個念頭起來,這麼極短的時間,他就已經到達西方國土了。于一念間,往生彼國。彼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如果你要不相,!實在的話,那你這一生又空過了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,說個實在話,也相當複雜,它那個複雜不是人事上的複雜,沒有煩惱,就是說它有四土。前面跟諸位講過,有凡聖同居土、有方便有余土、有實報莊嚴土,有常寂光土,而且每一土裏面都有叁輩九品。這種這麼多的階層,是怎麼來的呢?
這是隨著念佛人功夫高下而有差別。在此地簡單跟諸位介紹這個叁輩,就是上、中、下,叁輩,這是給諸位有一個概念。就是往生的人,隨著他的功夫、他的修行的淺深,分輩品之高下。那麼上輩,這就是上品生的,上輩就是上叁品;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叫做上輩。中輩就是中上品、中中品、中下品。下輩是下上品、下中品、下下品。今天只跟諸位簡單地介紹這叁輩。在此地諸位看一看:
上輩—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雙明事理二念,方得生也。
中輩—發菩提心,功德智慧,次于前上輩,事念有余,理念不足。
下輩—發菩提心,未作功德,僅得事念,未谙理念者,生此。
你看,發菩提心(上輩),發菩提心(中輩),發菩提心(下輩)。這是要記住啊!前面跟諸位講的五種菩提心的發心菩提,非常非常重要。你看看,下品也沒有離開發菩提心啊!我們再看這一邊。上品“發菩提心修諸功德,雙明事理二念,方得生也。”那麼中輩的呢?發菩提心,功德智慧,次于前上輩;這個功德智慧啊!比上輩要差,比不上它。“事念有余,理念不足。”你看前面是雙明事理,此地是事有余,理不足;事是講的定,就是念佛叁昧;理是講的慧。下品呢?“未做功德,僅得事念,未谙理念者,生此。”就是這個下叁品裏頭,只有事,沒有理;中品的,則是雖有理,但是理不足;事理具足那是上品上生。所以這個地方,要請大家多多地留意。那麼我們自己當然念佛功夫必定是從這個地方起。那麼由此可知,功德要修,不能不修功德,不能不求智慧。像江…
《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九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