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九卷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我今者,贊歎阿彌陀佛,不可思議功德之利。”

  這是講的“淨土法門,一念功成。”諸位要記住,“一”就是一心,一心常念。前面跟諸位講過,要一心常念,要這個齋戒清淨,一心常念,這個一念就是齋戒清淨,一心常念,功夫成就,“帶業往生,圓滿的證得了叁種不退,直入如來地,真不可思議也。”真正不可思議,這個幾句,諸位多看看,要把它記住。那麼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,都是阿彌陀佛願力、行力。之所成就。所以贊歎阿彌陀佛,這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贊歎,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。

  下面經文呢?這就是十方諸佛贊歎,也就是說明十方諸佛幫助釋迦牟尼佛來流通這一部經典。但是在本經只有六方,而在唐譯!則是十方,那麼這也在此地跟諸位介紹過。

  “東方亦有阿閦(音同觸chù)鞞佛、須彌相佛、大須彌佛、須彌光佛、妙音佛,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。”

  這個是東方諸佛的名號;東方諸佛、無量無邊,只能夠舉出幾位來做代表,所以末後在結論上講,有如是等,像阿閦(音同觸chù)鞞佛、須彌相佛、大須彌佛、須彌光佛、妙音佛,像這一些佛等,有多少呢?恒河沙數,這個恒河沙數,是比喻無量無邊的諸佛。那麼在此地我們必須要把佛的名號涵意,要跟諸位簡單地介紹。我們念佛名也要提起關照的功夫啊!這個佛的名號與我們自己才能夠相應。剛才講了唐譯,這個譯本就是玄奘大師翻譯的這個阿彌陀經,他那個經文裏面有十方佛。我們現在這個本子,是鸠摩羅什大師翻譯的,經文共有六方,這是省略,文字上的省略。

  第一尊是阿閦(音同觸chù)鞞佛;阿閦(音同觸chù)鞞佛是梵語,是印度話,翻成中國的意思:不動。所以這要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不動佛。這個是代表,像六祖大師壇經裏面所講的:“動中有不動,這才叫做真正不動。”衆生生死去來,這是一個動相。可是衆生不曉得生滅心中,有無生滅的佛性。也可以這麼說,生滅的業報身當中,有不生不滅的法身。佛在楞嚴經裏面跟我們講得很詳細,“不動”這是講的法身,佛與大菩薩們已經證得了。我們一般生死凡夫,雖然沒有證得,我們的法身、我們的法性,有沒有失掉呢?並沒有。所以佛在大經裏面才說:“一切衆生本來成佛”,所以叫不動,這是從理上來講的。理上來講人人具足,個個人都是阿閦(音同觸chù)鞞佛,理上能這麼說。但是在事上呢?那個我們要修學了。佛門理面常說:“八風吹不動。”這個是學佛的人必須要修學的,爲什麼呢?沒有這個功夫,你怎麼能夠念到一心不亂?不但一心不亂,你不能證得,說個老實不客氣的話,你連功夫成片、帶業往生,都沒有指望。所以這個八風吹不動的功夫,是佛門裏面最淺的功夫,不是最深的,不是什麼了不起的。八風,指的是什麼呢?我們在此地跟諸位寫出來了,希望大家要記住,第一個是利,那麼我們想一想,我們會不會爲利動心呢?這個事情,于我有利了,心馬上就動了,就要貪求了,這就追求了。無利呢?我們就要把它避開了,這個無論是你在裏頭起貪求、或者你要把它遠離,你的心都動了。利啊!是個風啊!一吹,你的心就動了;你“定”沒有了。與利相反的—衰,貧賤、衰敗,你會不會感覺到懊惱呢?如果說,你也在這個地方感覺到有痛苦了,那麼你被這個衰所轉了。苦,無論是經神上的苦悶、物質上的缺乏,都帶給你苦惱,你要有苦受,你的心被這個苦風所轉了。如果你在順境裏面一切都很自在,你啊!貪樂,樂的這個境界來了,你也動了心了,你被這個樂的風吹動了。毀是毀謗,譽是榮譽,我們今天講是榮譽;稱是稱贊;這個譏是諷刺,譏刺你啊!這個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時時刻刻會遇到的。你會不會被這些境界動心呢?如果這些境界裏面你都不動心了,你都如如不動,那就叫八風吹不動。你的功夫,可以到一片了。所以這八個字,諸位要牢牢地記住,要天天去修,修什麼呢?修不動心,就在這個境界裏修如如不動,這是修不動心啊!幾時到你這個心真不動了,你念佛啊!才有把握,換一句話說,你念佛的功夫才得利。如果你的心還會被外境所轉動啊!別人贊歎幾句就很歡喜;侮辱你、諷刺你幾句,你這個心啊!好幾天難過都消不了;你幾時能到功夫成片啊?你要是真正學佛之人,遇到這個境界,那個贊歎你的人,曉得那是佛菩薩故意來吹個風,考一考我,看我動不動了?我不動。別人來罵你、來毀謗你,那是佛菩薩示現,故意吹這個風,試試看你動不動了?所以像善財童子一樣,一切衆生,都是我們的善知識,一切衆生都是我們的老師,都是佛菩薩。以一切的順逆境界,天天來考核我們。我們應當如何去修學呢?像佛在金剛經裏頭,告訴需須菩提的: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動。”這個八風不動,八種相我不取啊!隨你怎麼吹法,我都是如如不動,曉得一切境界相“凡所有相皆是虛妄”,這樣地念佛,才能夠念到一心不亂,才能夠念到功夫成片。我們這一生,斷煩惱、了生死、超叁界、證大菩提,才有份啦!所以外境來誘惑你,你不能夠怨天尤人啊!我不成功都是被別人害的。誰害你了?總不能像學校念書學生,唉呀!我不及格、留級,都是老師害的,老師故意出難題來考我;老師考你,要你進步,不是給你爲難呀!順逆境界就是我們的老師,八風是我們的老師啊!天天在考我們、念念當中在考我們;我們在這個裏頭真修行,修這個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動。”這叫真正修行啊!那麼這個佛的德號,在此地跟諸位繼續介紹。

  須彌相,須彌就是經裏面講的須彌山,須彌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—妙高。那麼這是贊佛的智慧、贊佛的德能像須彌山這樣的妙高。

  大須彌佛,這個意思是相同的。

  須彌光佛,意思也相同。因爲須彌山是四寶所成,寶有光,不但妙高,而且智慧光明,能夠普照一切;這個佛的德號,從這個地方建立的。

  第五妙音佛。“佛以一音而說法,衆生隨類各得解。”所以稱之爲妙音。

  那麼,如是等,東方有無量世界,那就有無量的諸佛;“如是”是指前面的五尊佛;“等”是等等一切諸佛,這個恒河沙數是極其言多。

  那麼下面的經文是:“各于其國,出廣長舌相,遍覆叁千大千世界,說誠實言。汝等衆生,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,一切諸佛所護念經。”

  這經文諸位要把它記住。叁千大千世界,在前面給諸位介紹過。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域。廣長舌相是佛的叁十二相之一,這廣長舌相,叁十二相之一,這個好相;我們ㄧ般人,這個看相的講貴相。佛經裏面告訴我們,他說:我們凡夫如果有叁世不妄語,這個舌頭就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。你們諸位可以試驗一下看看,你把舌頭撐出來,看看能不能舔到自己的鼻子?能夠舔到自己的鼻子,你就是叁世不妄語,你才有這個舌相。那麼這個經裏面講的是遍覆叁千大千世界,這裏我們要告訴諸位,天臺大師判教爲:藏、通、別、圓,四教。藏教的佛叁大阿僧祇劫不妄語,所以他那個舌相可以覆面。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,就示現著這個相。釋迦牟尼佛的舌頭撐出來可以把自己的臉蓋住,有這樣的好相。此地所講的諸佛,他們的舌相是遍覆叁千大千世界,這是證明淨土法門,但憑一念橫超叁界。所謂“生唯心淨土,見自性彌陀。”佛以廣長舌相來給我們作證明,真正是現身說法來勸我們對于這個法門生起清淨信心,不再有一絲毫懷疑。我們相信佛的誠言,佛這種表示就是他的誠言,這是以相來作證,給我們作證明。所以“佛從無量劫來曾無妄語。”不只叁大阿僧祇劫,“久積功德,故感廣長舌相。”

  宋朝,蘇東坡遊廬山,他作了一首詩,裏面有這麼兩句“溪聲便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。”諸位可以多想一想,如來的廣長舌相。

  在華嚴經離世間品裏面,佛給我們講,菩薩具有十種舌,諸位要曉得,華嚴經是以“十”來表法的,“十”是代表圓滿,換一句話說,也就是代表無量無邊的舌相。那麼在這個地方,我們也把它抄錄下來給諸位看一看。

  第一種“開示演說無盡衆生行舌”這個“行”,是講衆生的行業,拿我們今天話來講,就是行爲。無量無邊的衆生種種思想行爲,佛都能夠演說。換句話說,佛是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。也就是說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欺騙諸佛菩薩;諸佛菩薩對于每一個人的心行無所不知。

  第二“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”法門,正好是對治衆生的心行。衆生心行,他之所以成爲衆生,行是行業,衆生是果報。有業因緣必有果報。法門對治業因,換一句話說,救度一切衆生,演說無盡法門。

  第叁“贊歎諸佛無盡功德舌”唯有這些諸大菩薩,他對于諸佛無盡的功德,才能夠體會得真切,才有資格贊歎,這個贊歎是從內心裏頭發出來的,而不是我們從文字、從言說裏面學得來,有口無心,諸佛菩薩那是真誠的贊歎。

  第四“說法無盡辯才舌”這一句是著重在無礙的辯才。

  第五“演說無盡大乘法門舌”在一切法門裏面,大乘是最爲可貴;因爲在法門當中,大乘是究竟。

  第六是“普覆十方虛空舌”,這就是講本經裏面所講的廣長舌相。

  第七是“普照一切佛世界舌”,著重在“照”;這就是菩薩以無礙的智慧辯才,說無量的法門,破衆生的迷惑,令衆生破迷開悟啊!所以這是有“照”的意思。

  第八“平等贊歎一切衆生舌”從理上講,一切衆生皆是本來佛,所以華嚴、圓覺裏面,佛說:“一切衆生本來成佛”這個意思就是在此地。所以菩薩的贊歎;贊歎衆生與贊歎諸佛沒有兩樣,是平等的。

  第九“隨順諸佛令歡喜舌”像這個十大願王裏面,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,這個就是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,諸佛歡喜。

  第十是“降伏一切諸魔外道,除滅生死煩惱,令至涅槃舌。”諸位這個一看就曉得,這個是弘法利生,令衆生了生死、斷煩惱、出叁界至涅槃。這是華嚴經裏頭所說的,菩薩具…

《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九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