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味农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讲的;江味农居士是修的念佛法门;他的口号是:“教宗般若,”就是这个教理,他是以般若法门为主。“行在弥陀。”他的修行是以弥陀经为主。所以这是我们应当要记住的,就是智慧很重要,必须要到事理二念双明,都能够了了分明,我们把自己境界提高。
那么再说到经里面常讲十念之法,就是十念往生。这个真正是难信,可是不可不信啊!但是亦不可以误信,这是请诸位要特别注意到的。怎么叫误信呢?你要是果然是信了这个法门了,那不要紧,我一生造罪业,没有关系,到我临命终时,我再念十念,我还可以往生,这就是叫误信。十念是对谁说的呢?是对那个世间尘缘特别厚的人,他无可奈何,他在这一生当中,他不自在,他的工作非常地忙碌,他没有时间念佛。那么十念之法,前面跟诸位介绍过。一种是以十声佛号为十念,另外一种是尽十口气为十念。但是一生当中,早晚十念决定不缺。到时候他能够提得起来,所谓提得起来,就是说不用思索。你譬如说,早晨一起来了,就自自然然他就会念,不要说,我想著去念,不用想,自然就会念佛。在晚上睡觉之前,他也自然就会念佛。那么这叫功夫成熟,这是要常年的薰习,才能够有这个成熟。那么这个熟啊!到临命终时,他自然就会念起来了,所以佛也来接引。因此,不可以误信。如果我们有时间,我们要多念,实在没有时间呢?那我们就用这个十念法。
那么在那先经里面,有一个比喻说,它说有一个国王,那先是一个比丘,就问那先比丘,他说:一个人如果说他在生的时候,从前造作很多的罪恶,他临命终时念佛往生佛国,这个我不相信。那么诸位想一想,这个国王不相信,我们能相信吗?一生造作罪恶的人,临命终时念佛往生。但是真有例子,你看唐朝的张善和,那就是个例子。一生杀牛,临命终时念佛往生,往生传里有记载。宋朝的茔珂比丘,那是出家人,虽然出家了,不守清规、不守戒律,在僧团里面,人人都瞧不起他;他念佛往生。这个都是造罪业的。茔珂这个故事,他是他自己晓得自己造罪业太重,心里一想,我这种行为,必定堕地狱,堕地狱太可怕了,所以他就请教别的一些同参,问问他,有没有办法救他?别人就劝他,唯有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!于是乎他就发了一个愿,决定念佛求生。他在他自己的房间,把门关起来,一个人在房间里念,他也不吃饭、也不睡觉,念了三天三夜,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阿弥陀佛现身,现在他的面前告诉他,他说:你的寿命,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你这个十年当中,好好地念佛,到临命终时,我来接引你。茔珂就向阿弥陀佛要求,他说我最好是现在就往生,我十年的寿命不要了;他说,因为我自己没有把握,我经不起诱惑,那我要再有十年又不晓得造多少罪业啊!外头一引我,我又要去造罪业了。他说我算了,我还是现在就去吧!那阿弥陀佛很慈悲答应他了,他说:这样很好,三天以后我来接你去。他开心了,他把房门打开告诉庙里大众,三天以后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,庙里头没有一个人相信。你这种造罪业的,罪业多端,不守戒律的,三天你就能往生?可是,听他说这个语气,又不像骗人的,所以大家半信半疑。好!到第三天看你往生不往生?那么到第三天早晨做早课的时候,他洗了澡,换了衣服,做早课的时候,要求大家替他助念,都念阿弥陀佛。阿弥陀经念完了,才起佛号,茔珂就告诉大家,阿弥陀佛已经来接引我,我已经看到他了,向大家告假,他就往生了。又没有害病,这是一个破戒造业的出家人,这就是国王所讲的不相信啊!不相信?他事实真有啊!可见得佛门广大,无所不容,这是真正忏悔。那先比丘,答覆这国王说,他举一个比喻给他讲,他说,你看到那大石头没有?哦!我看到大石头了,大石头丢到水里面去,会不会沉到底下去?会啊!他说你相不相信,我这大石头放到水里不沈?那我不相信。那先说,我把大石头放在船上,他沈不沈呢?啊!我相信!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的愿力,与你自己的忏悔力,就是船啊!所以你无量劫造的罪业,只要有这一条大愿船,你就不会堕落,你就能往生佛国。那先经里头有这么一个比喻,所以说,一定也能够往生。
后面这一段是我在此地特地劝勉大家啊!劝勉诸位同修,说“人”,“人生在世,若能够减省一分,便即超脱一分。”就能够超脱一分。故曰:老子所说的“为道日损也。”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?譬如说:我们的交友很广、很广泛,如果我们能够把交友减省一点,那么我们这个心就会比较清净一些了;我们的言语省一点,我们就会免了很多过失;我们这个思虑省一点,我们的精神就能够饱满,妄想就能够少了。所以说:为道日损啊!一个人真正要修道来讲,是事情愈少愈好。那么我们今天即使做弘法利生的这个事业,也要晓得一个大原则,做而无做、无做而做。这才省精神啊!如果一定是有意去做、有求去做、有目的去做,那与道就相违背了。所以必须要学诸佛菩萨应世,我们才能够得大自在。
请看下面一节经文,底下这是总结了;正宗分的总结了。
“舍利弗,我见是利。”这个“我”是释迦牟尼佛自称;我见到是利,这是指前面所讲的功德利益;
“故说此言。”佛给我们讲的,他真正见到了。“若有众生,闻是说者,应当发愿,生彼国土。”这是我特别用红笔圈在这个地方。这是佛的苦口婆心,劝勉我们发愿,应当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国土,因为这个功德利益实实在在太大太大了。那么这一段经文是总结正宗分的三大段。那么这个三大段都已经讲完了。第一大段是“详陈依正庄严以启信”;第二大段是特别地劝勉我们“应求往生,以发愿”;第三个大段是“正示持名号,以立行。”这是本经正宗分里头三大段;而佛以这一段经文来作总结。说“于众生无利益之语,佛不会讲的。”佛所讲的话都是于我们有利益的:这一部经里面讲的利益,是最为殊胜、是最大的利益。此经法门乃大乘最胜功德利益;是大乘法里头最殊胜的功德利益,不可当面错过啊!你要是不相信或者信了之后不能够去发心,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,当面错过了,那真正是太可惜了。
那么到这里是本经的正宗分讲完了。在此地我也是特地劝勉诸位,这个法门的确是难信之法,可是不相信那就是当面错过了。我们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:往年我在台中也曾经跟李老师谈到过,如果从经论里面来说,华严我们相信,法华我们也相信,大经里面文殊普贤都往生,我们能比得了文殊普贤吗?佛灭度之后,传承大乘佛法的祖师—马鸣、龙树,也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能比得了马鸣、龙树吗?我们再看近一点的,莲池、蕅益,过去方东美先生所讲的,他批评日本的佛教,我们中国古来的祖师大德,日本人当中一个都比不上;就是以莲池大师、蕅益大师这样的人,在日本都很难找到,也是念佛往生。再看近代的印光大师、圆瑛法师,我们能比得上人家吗?居士里面有学问、有道德的人太多太多了,杨仁山居士、梅光羲居士,像唐大圆居士。现在在我们台湾,像李炳南居士,无论是在国学上、是在佛学上,还是在德行上,都是我们的表率,这些人也都是求愿往生。如果说这个法门是佛用说的方便法,来哄哄我们的,这些人都被哄了,我们又算什么呢?我们也让他哄一次好了嘛!诸位要能存这个心,净土法门就有份了。但是最好是要在大乘经论里头多下功夫。为什么呢?把你的疑根断尽,生清净信心,才能到一心不乱。唯有到一心不乱,才有决定性的往生,百分之百的可靠。临命终时,生死自在,也用不著别人来助念。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,生死事大啦!为什么呢?大家晓得一般凡夫,我们讲死了、断气了,断气之后这身上冷了,刚才讲了,你没去细细检查,你要是去细细地去检查,他还有一部份没凉,没有凉透啊!那就讲他神识还没有完全离开,经典上说,人断气之后要八个小时之后神识才离开。那么在这个八个小时当中,你要是移动他,很容易生嗔恨。那一生嗔恨,麻烦可就大了。但是现在一般人,这个病重了,都在医院里,医院一断气了,十分钟之内,把你送到太平间,再给你急救,翻来覆去,给你揉一下,你那时一生气,一发火的时候,那不就糟了,跑到饿鬼道去了。这是最可怕的现象。去年暑假,江味农居士的女儿,从美国到我们图书馆来拜访我,她今年七十多岁了,就谈到这个问题,她说在美国医院的时候,十分钟就要送太平间,这个怎么办?我说美国如是,台湾也不例外。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是预知时至,念到一心不乱,一口气断了马上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。剩下这个是随他怎么糟塌去,没有关系,你已经到佛国了。这才叫真正可靠。无论是在什么境界里头,都没有畏惧了,没有恐怖了。这一种功夫要在我们平素养成,这是真正在这一生当中,求念佛往生的,不可以不注意。
下面我们要讲到本经的第三大段,流通分。请看经文。先把流通的意思简单地说一说。“流”这个字是“流传万古,而不绝。”“通”,就是说“通达十方,而不滞。”就是没有障碍。前面也给诸位说了,这种流通真是唯佛与佛乃能。我们尽心尽力去做,我们这个录音带、这一部经录得比较特别,那就是我们的经文注解全在字幕上,诸位听这ㄧ部经,可以不必用经本了,因为这经文都在这上面了。这是特别便利于大家,也是希望这一部经能够广为流通啊!此经以信、愿、持名,这个就是本经的正宗分的三大部份;也就是讲的三资粮—信愿行;持名之行“横超三界,直出轮回,是为难信之法,无人能问。”在这个经里,大家看到“谁堪流通?惟佛与佛,乃能耳。”下面我们看,十方诸佛来流通这一部经典。我们要发心流通,你想一想,十方诸佛,欢不欢喜?十方诸佛赞不赞叹呢?这个是一定的道理。底下是经文。经文第一段劝信流通。请看经文。
“舍利弗,如…
《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九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