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我今者,赞叹阿弥陀佛,不可思议功德之利。”
这是讲的“净土法门,一念功成。”诸位要记住,“一”就是一心,一心常念。前面跟诸位讲过,要一心常念,要这个斋戒清净,一心常念,这个一念就是斋戒清净,一心常念,功夫成就,“带业往生,圆满的证得了三种不退,直入如来地,真不可思议也。”真正不可思议,这个几句,诸位多看看,要把它记住。那么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,都是阿弥陀佛愿力、行力。之所成就。所以赞叹阿弥陀佛,这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赞叹,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。
下面经文呢?这就是十方诸佛赞叹,也就是说明十方诸佛帮助释迦牟尼佛来流通这一部经典。但是在本经只有六方,而在唐译!则是十方,那么这也在此地跟诸位介绍过。
“东方亦有阿閦(音同触chù)鞞佛、须弥相佛、大须弥佛、须弥光佛、妙音佛,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。”
这个是东方诸佛的名号;东方诸佛、无量无边,只能够举出几位来做代表,所以末后在结论上讲,有如是等,像阿閦(音同触chù)鞞佛、须弥相佛、大须弥佛、须弥光佛、妙音佛,像这一些佛等,有多少呢?恒河沙数,这个恒河沙数,是比喻无量无边的诸佛。那么在此地我们必须要把佛的名号涵意,要跟诸位简单地介绍。我们念佛名也要提起关照的功夫啊!这个佛的名号与我们自己才能够相应。刚才讲了唐译,这个译本就是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阿弥陀经,他那个经文里面有十方佛。我们现在这个本子,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,经文共有六方,这是省略,文字上的省略。
第一尊是阿閦(音同触chù)鞞佛;阿閦(音同触chù)鞞佛是梵语,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的意思:不动。所以这要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不动佛。这个是代表,像六祖大师坛经里面所讲的:“动中有不动,这才叫做真正不动。”众生生死去来,这是一个动相。可是众生不晓得生灭心中,有无生灭的佛性。也可以这么说,生灭的业报身当中,有不生不灭的法身。佛在楞严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详细,“不动”这是讲的法身,佛与大菩萨们已经证得了。我们一般生死凡夫,虽然没有证得,我们的法身、我们的法性,有没有失掉呢?并没有。所以佛在大经里面才说: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,所以叫不动,这是从理上来讲的。理上来讲人人具足,个个人都是阿閦(音同触chù)鞞佛,理上能这么说。但是在事上呢?那个我们要修学了。佛门理面常说:“八风吹不动。”这个是学佛的人必须要修学的,为什么呢?没有这个功夫,你怎么能够念到一心不乱?不但一心不乱,你不能证得,说个老实不客气的话,你连功夫成片、带业往生,都没有指望。所以这个八风吹不动的功夫,是佛门里面最浅的功夫,不是最深的,不是什么了不起的。八风,指的是什么呢?我们在此地跟诸位写出来了,希望大家要记住,第一个是利,那么我们想一想,我们会不会为利动心呢?这个事情,于我有利了,心马上就动了,就要贪求了,这就追求了。无利呢?我们就要把它避开了,这个无论是你在里头起贪求、或者你要把它远离,你的心都动了。利啊!是个风啊!一吹,你的心就动了;你“定”没有了。与利相反的—衰,贫贱、衰败,你会不会感觉到懊恼呢?如果说,你也在这个地方感觉到有痛苦了,那么你被这个衰所转了。苦,无论是经神上的苦闷、物质上的缺乏,都带给你苦恼,你要有苦受,你的心被这个苦风所转了。如果你在顺境里面一切都很自在,你啊!贪乐,乐的这个境界来了,你也动了心了,你被这个乐的风吹动了。毁是毁谤,誉是荣誉,我们今天讲是荣誉;称是称赞;这个讥是讽刺,讥刺你啊!这个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时时刻刻会遇到的。你会不会被这些境界动心呢?如果这些境界里面你都不动心了,你都如如不动,那就叫八风吹不动。你的功夫,可以到一片了。所以这八个字,诸位要牢牢地记住,要天天去修,修什么呢?修不动心,就在这个境界里修如如不动,这是修不动心啊!几时到你这个心真不动了,你念佛啊!才有把握,换一句话说,你念佛的功夫才得利。如果你的心还会被外境所转动啊!别人赞叹几句就很欢喜;侮辱你、讽刺你几句,你这个心啊!好几天难过都消不了;你几时能到功夫成片啊?你要是真正学佛之人,遇到这个境界,那个赞叹你的人,晓得那是佛菩萨故意来吹个风,考一考我,看我动不动了?我不动。别人来骂你、来毁谤你,那是佛菩萨示现,故意吹这个风,试试看你动不动了?所以像善财童子一样,一切众生,都是我们的善知识,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老师,都是佛菩萨。以一切的顺逆境界,天天来考核我们。我们应当如何去修学呢?像佛在金刚经里头,告诉需须菩提的: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这个八风不动,八种相我不取啊!随你怎么吹法,我都是如如不动,晓得一切境界相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”,这样地念佛,才能够念到一心不乱,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。我们这一生,断烦恼、了生死、超三界、证大菩提,才有份啦!所以外境来诱惑你,你不能够怨天尤人啊!我不成功都是被别人害的。谁害你了?总不能像学校念书学生,唉呀!我不及格、留级,都是老师害的,老师故意出难题来考我;老师考你,要你进步,不是给你为难呀!顺逆境界就是我们的老师,八风是我们的老师啊!天天在考我们、念念当中在考我们;我们在这个里头真修行,修这个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这叫真正修行啊!那么这个佛的德号,在此地跟诸位继续介绍。
须弥相,须弥就是经里面讲的须弥山,须弥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—妙高。那么这是赞佛的智慧、赞佛的德能像须弥山这样的妙高。
大须弥佛,这个意思是相同的。
须弥光佛,意思也相同。因为须弥山是四宝所成,宝有光,不但妙高,而且智慧光明,能够普照一切;这个佛的德号,从这个地方建立的。
第五妙音佛。“佛以一音而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。”所以称之为妙音。
那么,如是等,东方有无量世界,那就有无量的诸佛;“如是”是指前面的五尊佛;“等”是等等一切诸佛,这个恒河沙数是极其言多。
那么下面的经文是:“各于其国,出广长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说诚实言。汝等众生,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,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。”
这经文诸位要把它记住。三千大千世界,在前面给诸位介绍过。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域。广长舌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,这广长舌相,三十二相之一,这个好相;我们ㄧ般人,这个看相的讲贵相。佛经里面告诉我们,他说:我们凡夫如果有三世不妄语,这个舌头就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。你们诸位可以试验一下看看,你把舌头撑出来,看看能不能舔到自己的鼻子?能够舔到自己的鼻子,你就是三世不妄语,你才有这个舌相。那么这个经里面讲的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这里我们要告诉诸位,天台大师判教为:藏、通、别、圆,四教。藏教的佛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,所以他那个舌相可以覆面。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,就示现著这个相。释迦牟尼佛的舌头撑出来可以把自己的脸盖住,有这样的好相。此地所讲的诸佛,他们的舌相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这是证明净土法门,但凭一念横超三界。所谓“生唯心净土,见自性弥陀。”佛以广长舌相来给我们作证明,真正是现身说法来劝我们对于这个法门生起清净信心,不再有一丝毫怀疑。我们相信佛的诚言,佛这种表示就是他的诚言,这是以相来作证,给我们作证明。所以“佛从无量劫来曾无妄语。”不只三大阿僧祇劫,“久积功德,故感广长舌相。”
宋朝,苏东坡游庐山,他作了一首诗,里面有这么两句“溪声便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”诸位可以多想一想,如来的广长舌相。
在华严经离世间品里面,佛给我们讲,菩萨具有十种舌,诸位要晓得,华严经是以“十”来表法的,“十”是代表圆满,换一句话说,也就是代表无量无边的舌相。那么在这个地方,我们也把它抄录下来给诸位看一看。
第一种“开示演说无尽众生行舌”这个“行”,是讲众生的行业,拿我们今天话来讲,就是行为。无量无边的众生种种思想行为,佛都能够演说。换句话说,佛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欺骗诸佛菩萨;诸佛菩萨对于每一个人的心行无所不知。
第二“开示演说无尽法门舌”法门,正好是对治众生的心行。众生心行,他之所以成为众生,行是行业,众生是果报。有业因缘必有果报。法门对治业因,换一句话说,救度一切众生,演说无尽法门。
第三“赞叹诸佛无尽功德舌”唯有这些诸大菩萨,他对于诸佛无尽的功德,才能够体会得真切,才有资格赞叹,这个赞叹是从内心里头发出来的,而不是我们从文字、从言说里面学得来,有口无心,诸佛菩萨那是真诚的赞叹。
第四“说法无尽辩才舌”这一句是著重在无碍的辩才。
第五“演说无尽大乘法门舌”在一切法门里面,大乘是最为可贵;因为在法门当中,大乘是究竟。
第六是“普覆十方虚空舌”,这就是讲本经里面所讲的广长舌相。
第七是“普照一切佛世界舌”,著重在“照”;这就是菩萨以无碍的智慧辩才,说无量的法门,破众生的迷惑,令众生破迷开悟啊!所以这是有“照”的意思。
第八“平等赞叹一切众生舌”从理上讲,一切众生皆是本来佛,所以华严、圆觉里面,佛说: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这个意思就是在此地。所以菩萨的赞叹;赞叹众生与赞叹诸佛没有两样,是平等的。
第九“随顺诸佛令欢喜舌”像这个十大愿王里面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这个就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诸佛欢喜。
第十是“降伏一切诸魔外道,除灭生死烦恼,令至涅槃舌。”诸位这个一看就晓得,这个是弘法利生,令众生了生死、断烦恼、出三界至涅槃。这是华严经里头所说的,菩萨具…
《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九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