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九卷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味農在金剛經講義裏面講的;江味農居士是修的念佛法門;他的口號是:“教宗般若,”就是這個教理,他是以般若法門爲主。“行在彌陀。”他的修行是以彌陀經爲主。所以這是我們應當要記住的,就是智慧很重要,必須要到事理二念雙明,都能夠了了分明,我們把自己境界提高。

  那麼再說到經裏面常講十念之法,就是十念往生。這個真正是難信,可是不可不信啊!但是亦不可以誤信,這是請諸位要特別注意到的。怎麼叫誤信呢?你要是果然是信了這個法門了,那不要緊,我一生造罪業,沒有關系,到我臨命終時,我再念十念,我還可以往生,這就是叫誤信。十念是對誰說的呢?是對那個世間塵緣特別厚的人,他無可奈何,他在這一生當中,他不自在,他的工作非常地忙碌,他沒有時間念佛。那麼十念之法,前面跟諸位介紹過。一種是以十聲佛號爲十念,另外一種是盡十口氣爲十念。但是一生當中,早晚十念決定不缺。到時候他能夠提得起來,所謂提得起來,就是說不用思索。你譬如說,早晨一起來了,就自自然然他就會念,不要說,我想著去念,不用想,自然就會念佛。在晚上睡覺之前,他也自然就會念佛。那麼這叫功夫成熟,這是要常年的薰習,才能夠有這個成熟。那麼這個熟啊!到臨命終時,他自然就會念起來了,所以佛也來接引。因此,不可以誤信。如果我們有時間,我們要多念,實在沒有時間呢?那我們就用這個十念法。

  那麼在那先經裏面,有一個比喻說,它說有一個國王,那先是一個比丘,就問那先比丘,他說:一個人如果說他在生的時候,從前造作很多的罪惡,他臨命終時念佛往生佛國,這個我不相信。那麼諸位想一想,這個國王不相信,我們能相信嗎?一生造作罪惡的人,臨命終時念佛往生。但是真有例子,你看唐朝的張善和,那就是個例子。一生殺牛,臨命終時念佛往生,往生傳裏有記載。宋朝的茔珂比丘,那是出家人,雖然出家了,不守清規、不守戒律,在僧團裏面,人人都瞧不起他;他念佛往生。這個都是造罪業的。茔珂這個故事,他是他自己曉得自己造罪業太重,心裏一想,我這種行爲,必定墮地獄,墮地獄太可怕了,所以他就請教別的一些同參,問問他,有沒有辦法救他?別人就勸他,唯有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!于是乎他就發了一個願,決定念佛求生。他在他自己的房間,把門關起來,一個人在房間裏念,他也不吃飯、也不睡覺,念了叁天叁夜,把阿彌陀佛念來了。阿彌陀佛現身,現在他的面前告訴他,他說:你的壽命,你的陽壽還有十年,你這個十年當中,好好地念佛,到臨命終時,我來接引你。茔珂就向阿彌陀佛要求,他說我最好是現在就往生,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;他說,因爲我自己沒有把握,我經不起誘惑,那我要再有十年又不曉得造多少罪業啊!外頭一引我,我又要去造罪業了。他說我算了,我還是現在就去吧!那阿彌陀佛很慈悲答應他了,他說:這樣很好,叁天以後我來接你去。他開心了,他把房門打開告訴廟裏大衆,叁天以後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,廟裏頭沒有一個人相信。你這種造罪業的,罪業多端,不守戒律的,叁天你就能往生?可是,聽他說這個語氣,又不像騙人的,所以大家半信半疑。好!到第叁天看你往生不往生?那麼到第叁天早晨做早課的時候,他洗了澡,換了衣服,做早課的時候,要求大家替他助念,都念阿彌陀佛。阿彌陀經念完了,才起佛號,茔珂就告訴大家,阿彌陀佛已經來接引我,我已經看到他了,向大家告假,他就往生了。又沒有害病,這是一個破戒造業的出家人,這就是國王所講的不相信啊!不相信?他事實真有啊!可見得佛門廣大,無所不容,這是真正忏悔。那先比丘,答覆這國王說,他舉一個比喻給他講,他說,你看到那大石頭沒有?哦!我看到大石頭了,大石頭丟到水裏面去,會不會沈到底下去?會啊!他說你相不相信,我這大石頭放到水裏不沈?那我不相信。那先說,我把大石頭放在船上,他沈不沈呢?啊!我相信!諸位要曉得阿彌陀佛的願力,與你自己的忏悔力,就是船啊!所以你無量劫造的罪業,只要有這一條大願船,你就不會墮落,你就能往生佛國。那先經裏頭有這麼一個比喻,所以說,一定也能夠往生。

  後面這一段是我在此地特地勸勉大家啊!勸勉諸位同修,說“人”,“人生在世,若能夠減省一分,便即超脫一分。”就能夠超脫一分。故曰:老子所說的“爲道日損也。”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?譬如說:我們的交友很廣、很廣泛,如果我們能夠把交友減省一點,那麼我們這個心就會比較清淨一些了;我們的言語省一點,我們就會免了很多過失;我們這個思慮省一點,我們的精神就能夠飽滿,妄想就能夠少了。所以說:爲道日損啊!一個人真正要修道來講,是事情愈少愈好。那麼我們今天即使做弘法利生的這個事業,也要曉得一個大原則,做而無做、無做而做。這才省精神啊!如果一定是有意去做、有求去做、有目的去做,那與道就相違背了。所以必須要學諸佛菩薩應世,我們才能夠得大自在。

  請看下面一節經文,底下這是總結了;正宗分的總結了。

  “舍利弗,我見是利。”這個“我”是釋迦牟尼佛自稱;我見到是利,這是指前面所講的功德利益;

  “故說此言。”佛給我們講的,他真正見到了。“若有衆生,聞是說者,應當發願,生彼國土。”這是我特別用紅筆圈在這個地方。這是佛的苦口婆心,勸勉我們發願,應當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國土,因爲這個功德利益實實在在太大太大了。那麼這一段經文是總結正宗分的叁大段。那麼這個叁大段都已經講完了。第一大段是“詳陳依正莊嚴以啓信”;第二大段是特別地勸勉我們“應求往生,以發願”;第叁個大段是“正示持名號,以立行。”這是本經正宗分裏頭叁大段;而佛以這一段經文來作總結。說“于衆生無利益之語,佛不會講的。”佛所講的話都是于我們有利益的:這一部經裏面講的利益,是最爲殊勝、是最大的利益。此經法門乃大乘最勝功德利益;是大乘法裏頭最殊勝的功德利益,不可當面錯過啊!你要是不相信或者信了之後不能夠去發心,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,當面錯過了,那真正是太可惜了。

  那麼到這裏是本經的正宗分講完了。在此地我也是特地勸勉諸位,這個法門的確是難信之法,可是不相信那就是當面錯過了。我們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:往年我在臺中也曾經跟李老師談到過,如果從經論裏面來說,華嚴我們相信,法華我們也相信,大經裏面文殊普賢都往生,我們能比得了文殊普賢嗎?佛滅度之後,傳承大乘佛法的祖師—馬鳴、龍樹,也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能比得了馬鳴、龍樹嗎?我們再看近一點的,蓮池、蕅益,過去方東美先生所講的,他批評日本的佛教,我們中國古來的祖師大德,日本人當中一個都比不上;就是以蓮池大師、蕅益大師這樣的人,在日本都很難找到,也是念佛往生。再看近代的印光大師、圓瑛法師,我們能比得上人家嗎?居士裏面有學問、有道德的人太多太多了,楊仁山居士、梅光羲居士,像唐大圓居士。現在在我們臺灣,像李炳南居士,無論是在國學上、是在佛學上,還是在德行上,都是我們的表率,這些人也都是求願往生。如果說這個法門是佛用說的方便法,來哄哄我們的,這些人都被哄了,我們又算什麼呢?我們也讓他哄一次好了嘛!諸位要能存這個心,淨土法門就有份了。但是最好是要在大乘經論裏頭多下功夫。爲什麼呢?把你的疑根斷盡,生清淨信心,才能到一心不亂。唯有到一心不亂,才有決定性的往生,百分之百的可靠。臨命終時,生死自在,也用不著別人來助念。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裏,生死事大啦!爲什麼呢?大家曉得一般凡夫,我們講死了、斷氣了,斷氣之後這身上冷了,剛才講了,你沒去細細檢查,你要是去細細地去檢查,他還有一部份沒涼,沒有涼透啊!那就講他神識還沒有完全離開,經典上說,人斷氣之後要八個小時之後神識才離開。那麼在這個八個小時當中,你要是移動他,很容易生嗔恨。那一生嗔恨,麻煩可就大了。但是現在一般人,這個病重了,都在醫院裏,醫院一斷氣了,十分鍾之內,把你送到太平間,再給你急救,翻來覆去,給你揉一下,你那時一生氣,一發火的時候,那不就糟了,跑到餓鬼道去了。這是最可怕的現象。去年暑假,江味農居士的女兒,從美國到我們圖書館來拜訪我,她今年七十多歲了,就談到這個問題,她說在美國醫院的時候,十分鍾就要送太平間,這個怎麼辦?我說美國如是,臺灣也不例外。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是預知時至,念到一心不亂,一口氣斷了馬上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。剩下這個是隨他怎麼糟塌去,沒有關系,你已經到佛國了。這才叫真正可靠。無論是在什麼境界裏頭,都沒有畏懼了,沒有恐怖了。這一種功夫要在我們平素養成,這是真正在這一生當中,求念佛往生的,不可以不注意。

  下面我們要講到本經的第叁大段,流通分。請看經文。先把流通的意思簡單地說一說。“流”這個字是“流傳萬古,而不絕。”“通”,就是說“通達十方,而不滯。”就是沒有障礙。前面也給諸位說了,這種流通真是唯佛與佛乃能。我們盡心盡力去做,我們這個錄音帶、這一部經錄得比較特別,那就是我們的經文注解全在字幕上,諸位聽這ㄧ部經,可以不必用經本了,因爲這經文都在這上面了。這是特別便利于大家,也是希望這一部經能夠廣爲流通啊!此經以信、願、持名,這個就是本經的正宗分的叁大部份;也就是講的叁資糧—信願行;持名之行“橫超叁界,直出輪回,是爲難信之法,無人能問。”在這個經裏,大家看到“誰堪流通?惟佛與佛,乃能耳。”下面我們看,十方諸佛來流通這一部經典。我們要發心流通,你想一想,十方諸佛,歡不歡喜?十方諸佛贊不贊歎呢?這個是一定的道理。底下是經文。經文第一段勸信流通。請看經文。

  “舍利弗,如…

《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九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