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九卷
净空法师讲述
请看经文“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”
这个土,念去声字;念国ㄉㄨ、。那么这一段经文,是说明,念佛功夫到一心不乱,临终见佛之人,上生佛国。“是人”这两个字要特别地注意;那么究竟是谁呢?其他的人,他的往生,他成就了,与我们毕竟还是没有交涉。重要的是自己,可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具足像前面经文所说的那一些条件?条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”那么换一句话说,是要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;而这个三多在一心不乱,就全都具足了。所以我们要想修这个三多,你就修一心不乱,那么此地这个“是人”就是一心不乱,具足三多之人,他在寿命终了的时候,那么诸位要晓得,我们每一个人寿命是属于业报的,过去的业力,感得今生的寿命;当然包括了我们的健康状态。可是学佛的人,寿命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上。这一点我们不可以不知道。佛法里面所谓的乘愿再来,凡是乘愿再来的人,他的寿命是愿力支持的,不是业力;业力的支持这个生命,不自在;到你这个业力尽的时候,这个身体,也就要死亡了。愿力,那是自在的,愿力的自在是与众生的福德因缘又有密切的关系。譬如说,十方诸佛菩萨,那一个不愿常住世间,度化众生呢?这是诸佛菩萨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。何以今天诸佛菩萨不住世?其实诸佛菩萨就在我们的眼前,奈何我们不认识,他自己也不宣布,我们也不晓得啊!众生的善根福德成熟了,这一些再来人就以佛菩萨、罗汉的身份,出现在世间,度化众生。如果众生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成熟,也就是说,业障重,个时候,诸佛菩萨还是来,所现的身与我们凡夫身一样,在这个世间也好像表面上看来也造善、也造恶,与我们众生和光同尘;在这个里面,以种种善巧方便,为一切众生,种诸善根,这是佛菩萨;那么他的生死是自在。可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。这个寿命是我们自己最关心的一桩大事。如何能将自己业报的生命转变为愿力的生命,这个在学佛的人来讲,是重要的一个课题。如果这一点做到了,你在佛法里面,必定增长了信心、坚定了信心。所以乘愿再来,并不是一定讲我们在这个世间死了,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由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再回来投胎,当然这个也是可能的,也是的确是有这个事情。那么最理想的就是我们现在这个身体,我们是业报之身,我们学了佛了,在佛法里面修学有成就了。我们知道三界六道生死的业因,那个因缘是什么?前面跟诸位讲过。那么底下还要跟诸位来说明这一个事实。我们把三界六道,生死的业因断尽了,西方净业修成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现前这个身,就由业力一变而为愿力。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可以说是不胜枚举;像现在台中的李老师,他就是现前的一个榜样,他今年九十四岁了,还在那里讲经说法。他的寿命是愿力,他这个业力的命早已经尽了;现在他这个寿命是愿力,所以他自在啊!那么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关心时局,特别关心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,核子战争爆发之后,我们这个地方究竟有没有危险?如果你要相信李老师的话,你的心就定了。李老师在去年向大家宣布他要把华严经讲圆满,然后再讲一部阿弥陀经,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,台中的同修到这儿来问我,说老师要把这个经讲完大概还要多少时候?我给他老人家算了一算,至少还要三十年,那么换一句话说,我们台湾最低限度还有三十年太平的日子。纵然是大战爆发,咱们是有惊无险,只要大家心地真正安定下来,好好地来修学佛法。这是愿力啊!那么再过三十年,他今年九十四岁了,他的寿命比虚云老和尚住世还要长久。我再给诸位说一遍,他能够做得到,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。那么做不做呢?这个问题是在你啊!是在你自己,谁都没有能力来障碍你、来阻止你。换一句话说,谁也没有能力来帮助你,这个事情是自己修的。俗话所谓的“公修公得、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”。只要你有信心,努力地去修学,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业力转变成愿力。那么我自己学佛也是由业力转变为愿力;确实转变了,所以信心才十足,所以诸位只要认真地去修学。
那么在此地,我们要把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;就是一般人死了之后他到那一道去受身?他有个迹象,只要你会看啊!大致上可以能够判断得到的。那么请看这是古德有几句话说,请看这个字幕上。这个里面有一首偈,古德云:说“佛顶”这个佛,我们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个人如果真正往生了,他在临命终的时候,神识我们俗话讲灵魂,从头顶上出去,怎么晓得呢?诸位要知道,人死了之后他这个身体都冰凉,你就看他那一个地方最后凉,就是全身都冷了,他头顶是热的,头顶最后凉,那么就证明他的神识从头顶出去。从头顶出去一定是往生佛国。如果是从眼睛,眼睛最后凉的,这是生天。如果是心,这个心是心脏,就是心脏的部份;心藏部份是最后凉的,那么他到人道。要是在肚子这个地方,腹部、肚脐的地方,腹部最后凉的,这个是饿鬼道,他堕到饿鬼道去了。如果是膝盖,两个膝盖最后凉,全身都凉了,膝盖还有一点热的;最后这个膝盖冷了之后,全身凉透了;那么这是生畜生道。如果他在脚板心,这个脚心最后凉,这个是最不好的,这是地狱道。这是佛在经里头,给我们勘验,一个人临命终时,你去摸摸他那一个地方最后凉透,这是证明神识从那一个地方走,这个几句可以多记记,这是一般常识,确确实实可以能够勘验得出来的。那么这个神识它有暖相,就是他有温度;最后的那个温度在什么地方?这是决定他往那里去。
这个净业行人,就是讲念佛的人,修净土的人,我们在这一部经,在这一次讲座当中,特别跟诸位观照的就是一心不乱,你要念到一心不乱,那么在你临命终的时候,那个相“如入禅定”这个相太好了。“正念分明”,正念是什么呢?就是阿弥陀佛,就是最后一念还是阿弥陀佛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是心不颠倒。什么叫颠倒呢?如果最后这一念,他想到别的事情去,这叫颠倒。把一句阿弥陀佛忘掉了,那个就麻烦了,那就又到六道去轮回了。所以说,顶要紧的是临命终时没有杂念,真正是一心不乱,有阿弥陀佛这叫心不颠倒。但是这一种功夫,要平时来修;如果说我到临命终的时候,我到害病的时候,再修来不及了。这是一桩相当不简单的事情,希望大家趁著我们现在身体健康的时候,要认真的去努力。经文里面讲,即得往生。“即”是立刻,此地舍报,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讲的感应道交。所以他不经中阴,什么叫中阴呢?中阴,我们一般讲灵魂,就是人死了之后他这个灵魂离开这个身体,但是他没有去投胎,做游魂,我们孔老夫子在易经里头,易系辞大传里头说:“游魂为变”,那就是中阴,佛法里面叫中阴,孔老夫子称之为游魂。这游魂是很有道理,形容它,形容到的确恰到好处。那么中阴身投胎,经典里面一般讲四十九天,地藏经讲得很清楚,所以我们一般世间人死了以后做七,做七的道理就是超度中阴。因为中阴每七天他有一个变易生死;这个变易生死对他来讲是相当痛苦的。那么你给他念经超度,可以能够减少他的痛苦。所以这个做七就是这么来的。那么只有两种情形,没有中阴。一个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没有中阴。另外一种就是罪太重了,堕在这个阿鼻地狱里面,没有中阴,所以这个不经过中阴。那么在其余的几道里面,大多数都要经过中阴,而不是立刻去投胎的。那么这样的情形我们也要了解。那么不经中阴,西方佛国土,我们在经典里面,看起来好像有十万亿个佛国土,这个距离相当远,实际上它是一弹指间,就到达了。所以说是,于一念顷,就是一个念头起来,这么极短的时间,他就已经到达西方国土了。于一念间,往生彼国。彼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。如果你要不相,!实在的话,那你这一生又空过了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,说个实在话,也相当复杂,它那个复杂不是人事上的复杂,没有烦恼,就是说它有四土。前面跟诸位讲过,有凡圣同居土、有方便有余土、有实报庄严土,有常寂光土,而且每一土里面都有三辈九品。这种这么多的阶层,是怎么来的呢?
这是随著念佛人功夫高下而有差别。在此地简单跟诸位介绍这个三辈,就是上、中、下,三辈,这是给诸位有一个概念。就是往生的人,随著他的功夫、他的修行的浅深,分辈品之高下。那么上辈,这就是上品生的,上辈就是上三品;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,叫做上辈。中辈就是中上品、中中品、中下品。下辈是下上品、下中品、下下品。今天只跟诸位简单地介绍这三辈。在此地诸位看一看:
上辈—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双明事理二念,方得生也。
中辈—发菩提心,功德智慧,次于前上辈,事念有余,理念不足。
下辈—发菩提心,未作功德,仅得事念,未谙理念者,生此。
你看,发菩提心(上辈),发菩提心(中辈),发菩提心(下辈)。这是要记住啊!前面跟诸位讲的五种菩提心的发心菩提,非常非常重要。你看看,下品也没有离开发菩提心啊!我们再看这一边。上品“发菩提心修诸功德,双明事理二念,方得生也。”那么中辈的呢?发菩提心,功德智慧,次于前上辈;这个功德智慧啊!比上辈要差,比不上它。“事念有余,理念不足。”你看前面是双明事理,此地是事有余,理不足;事是讲的定,就是念佛三昧;理是讲的慧。下品呢?“未做功德,仅得事念,未谙理念者,生此。”就是这个下三品里头,只有事,没有理;中品的,则是虽有理,但是理不足;事理具足那是上品上生。所以这个地方,要请大家多多地留意。那么我们自己当然念佛功夫必定是从这个地方起。那么由此可知,功德要修,不能不修功德,不能不求智慧。像江…
《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九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