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參 解經玄義 叁、明宗

  叁、明宗

  淨空法師講述

  《解》第叁。明宗。宗是修行要徑。會體樞機。而萬行之綱領也。提綱則衆目張。挈領則襟袖至。故體後應須辨宗。此經以信願持名爲修行之宗要。非信不足啓願。非願不足導行。非持名妙行。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。經中先陳依正以生信。次勸發願以導行。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。信則信自。信他。信因。信果。信事。信理。願則厭離娑婆。欣求極樂。行則執持名號。一心不亂。信自者。信我現前一念之心。本非肉團。亦非緣影。豎無初後。橫絕邊涯。終目隨緣。終日不變。十方虛空微塵國土。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。我雖昏迷倒惑。苟一念回心。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。更無疑慮。是名信自。信他者。信釋迦如來決無诳語。彌陀世尊決無虛願。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。隨順諸佛真實教誨。決志求生。更無疑惑。是名信他。信因者。深信散亂稱名。猶爲成佛種子。況一心不亂。安得不生淨土。是名信因。信果者。深信淨土。諸善聚會。皆從念佛叁昧得生。如種瓜得瓜。種豆得豆。亦如影必隨形。響必應聲。決無虛棄。是名信果。信事者。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。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。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。最極清淨莊嚴。不同莊生寓言。是名信事。信理者。深信十萬億土。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。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。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。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。全事即理。全妄即具。全修即性。全他即自。我心遍故。佛心亦遍。一切衆生心性亦遍。譬如一室千燈。光光互遍。重重交攝。不相妨礙。是名信理。如此信已。則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。而自心穢。理應厭離。極樂即自心所感之淨。而自心淨。理應欣求。厭穢須舍至究竟。方無可舍。欣淨須取至究竟。方無可取。故妙宗雲。取舍若極。與不取舍亦非異轍。設不從事取舍。但尚不取不舍。即是執理廢事。既廢于事。理亦不圓。若達全事即理。則取亦即理。舍亦即理。一取一舍。無非法界。故次信而明願也。言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者。名以召德。德不可思議。故名號亦不可思議。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故使散稱爲佛種。執持登不退也。然諸經示淨土行。萬別千差。如觀像觀想禮拜供養五悔六念等。一一行成。皆生淨土。唯持名一去。收機最廣。下手最易。故釋迦慈尊。無問自說。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。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。了義中無上了義。圓頓中最極圓頓。故雲清珠投于濁水。濁水不得不清。佛號投于亂心。亂心不得不佛也。信願持名。以爲一乘真因。四種淨土。以爲一乘妙果。舉因則果必隨之。故以信願持名爲經正宗。其四種淨土之相。詳在妙宗鈔。及梵網玄義。玆不具述。俟後釋依正文中。當略示耳。

  第叁明宗。宗是修行的宗旨。契入心性理體乃最重要的關鍵,也是萬行的綱領。此經以信願持名爲修行之目標。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應對西方有相當程度的了解,信其真有,想去的心才會生出來。如果沒有強烈的意願,如何肯修?有了意願,必須真心念佛才有效果,行之既久,現前即能得到效驗,煩惱減少,智慧增長。將來臨終,佛來接引,蓮花化生。見到西方景象,方知佛說不虛。

  阿彌陀經經文不長,從義理上說與大方廣佛華嚴經無別,故稱爲“小本華嚴”,乃華嚴經之濃縮。經中分爲叁個段落,先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之狀況,依報是其世界之物質環境,正報是其人事環境。經中把西方形容得極其美好,無有衆苦,但受諸樂,但我們如何能相信?經中說:佛是真語者、不假,實語者、不虛,如語者、與事實完全相符,如其所證而說,不诳語不妄語者、絕不欺騙衆生。佛說:“有世界名爲極樂,其土有佛號阿彌陀。”蕅益大師自號爲西有也是根據這兩個有。前面提過他也確實得到證明。在東晉時廬山慧遠淨宗第一代祖師,在一生中叁次見到極樂世界,其狀況與佛經所講完全相同。叁次見到,從未說過,到往生時才對弟子們說。

  生到西方有四種利益:(一)壽命長、在此世界壽太短,作什麼事都不夠。若想成佛須叁大阿僧祇劫又太長了。若生到西方,壽命無限,雖成佛時間長亦無礙。(二)見佛、佛是最好的老師,也是最好的大善知識。(叁)聞法、西方六塵皆說法,聞法不中斷,所以不會退轉。(四)諸上善人聚會一處,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大勢至是同參道友。有此四種好處,應下定決心發願必去。

  佛告舍利弗: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。”善男子善女人之“善”字,至關重要,它是念佛能不能往生的關鍵。依本宗講法,真信真願,無絲毫虛僞,方謂之善。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依此而行,決定往生。作工夫並不需要很長時間,淨宗有打佛七之舉,限期取證。打七應日夜不斷。我們現在打七有休息時間,例如早晨有兩支香,一支香是一個半小時,中間大約休息半小時,在休息時間張家長李家短,是非人我全來了。這只能稱爲法會,不能算打七。淨土聖賢錄所載宋朝瑩珂法師往生之例,足可作爲借鏡。這位法師平常不很用功,且常破戒造業。但他有善根,相信因果報應,知道將來必墮落,深自悔責。有同參勸其念佛,求生淨土,可免惡報。他深信不疑,自己關在房內,專心念佛,不眠不休叁晝夜,結果阿彌陀佛來了,對他說:“你的陽壽還有十年,好自爲之,臨終時我來接你。”他說:“我業障重,經不起誘惑,再過十年恐怕更造許多罪業,十年壽不要了。”阿彌陀佛說:“好,叁天後我來接你。”他很感謝,打開房間對大家說,叁天後往生,衆皆不信。到了第叁天,大衆正作早課,他請大家念佛送送他,念不到一刻鍾,他就往生了。

  “信自者,信我現前一念之心,本非肉團,亦非緣影。豎無初後,橫絕邊涯。終日隨緣,終日不變。”這幾句話意義很深。現前一念之心即是真心,並不是肉團心。亦非能思維能想像的緣影妄心。從時間上講,心中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,非緣影心。從橫的方面說,沒有邊際,沒有界限,不是緣影的妄心,妄心有叁世,有是非人我界限。真心沒有這些,也等于說,豎窮叁際,橫遍十方,就是我們的真心。我們現在一天到晚隨著世間社會大衆之緣,而真心無絲毫改變。此節在楞嚴經十番顯見中分析最詳。佛舉出一樁事情即見性,見性是真心,超越叁際十方。在凡夫位,終日隨緣,亦無改變。當時波斯匿王聽了很歡喜,知道身有生滅,而在生滅身中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性才是自己。不生不滅是真我,生滅的是假我。十方虛空無量無邊的星球國土,乃是由自己一念真心中所變現出來的。世間科學家、哲學家、宗教家研究探索,太空的星球從那裏來?生物如何演變出來?現在還找不到根據。科學進步,有些事實可以證明與佛經中所說吻合,而其根源,科學家的探討還沒有辦法達到,因科學之研究始終沒有離開分別執著,他們是由意識心中變現出來。意識心的功能很大,能緣虛空法界而緣不到真心。換言之,虛空法界的根源他們沒有辦法緣到。科學的理論用動,而佛法用靜。動靜是一個,動到極處就是靜,靜到極處就是動。如曉得動靜是一個就大徹大悟。佛法用定,科學用動,二法皆對。但科學家必須憑借科技才有所邁進。佛法不需要外界幫忙,只憑內心的定功即能看到事實真相,這種境界乃是“入佛知見”。

  西方世界以及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皆爲自性所變現,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。唯心淨土,自性彌陀。我要往生自己變現的淨土,還有什麼障礙嗎?理論如此,事實上我們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不能達到一念。如果一念回心,決定往生。我們知道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,自心本具極樂。所以念阿彌陀佛,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就是回歸到自性,從一切妄想雜念中回到一念。佛號“南無阿彌陀佛”六個字,前面“南無”二字是“歸依”,亦即一念回心的意思,要回歸到自性。在其他宗派非常難,禅宗講明心見性,要把見思煩惱斷盡,還得破幾品無明,才能回歸自性。淨宗就方便,只念一句佛號,人人能修能證。

  第二個信他。“他”就是釋迦佛與阿彌陀佛,希望他們幫助輔導我們,自己能力不夠,需要佛菩薩加被。淨土叁經句句真實,依經修學,決定成就。彌陀四十八願,願願皆是成就衆生。阿彌陀經原文內說十方佛,華人喜簡,所以羅什大師把十方佛並爲六方佛。六方佛皆出廣長舌相,贊歎此法門,爲釋迦佛作證,證其真實,決無二言。“隨順諸佛真實教誨,決志求生,更無疑惑”,是名信他。這幾句話,分量很重。隨順釋迦佛,隨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隨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的勸誡,死心蹋地的念這一句“阿彌陀佛”是隨順諸佛的教誨。如問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典,那一部經典最真實,答案是阿彌陀經,直捷了當教我們當生成佛的法門。大乘經比小乘經真實,一乘經又比大乘經真實,彌陀經是真實中之真實。

  “信因者,深信散亂稱名,猶爲成佛種子,況一心不亂,安得不生淨土。”佛在法華經上說,一稱南無佛,皆已成佛道。此不過種一個因而已,“不管有心無心,念一句“阿彌陀佛”就是將來生西方的種子。”明白此種事實,即知如何度衆生,無論有意無意,使人念一聲阿彌陀佛,他就得度了,遲早都要往生淨土。

  “一心不亂”的標准很高,有些人擔憂,恐怕不能在這一生往生。夏蓮居老居士將羅什與玄奘兩位大師所譯之阿彌陀經會集成一本。玄奘所譯的阿彌陀經並沒有一心不亂字樣,只有“一心系念”。我們聽到一心系念,似乎覺得可以辦到。無量壽經講的“一向專念阿彌陀佛”,似乎也能作到。但羅什的譯文並未翻錯,因玄奘對羅什的本子很佩服,沒有任何批評,而且他的大弟子最得意的門生窺基大師,唯識宗開山祖師作一部阿彌陀經注解,若照現代人的習慣窺基一定用老師玄奘的譯本,而窺基用羅什的譯本,可見師徒對羅什本子均表贊同。

  一般行者講念佛“工夫成片”就是無量壽經中…

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參 解經玄義 叁、明宗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