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也印了大藏經,印它幹什麼呢?讓給別人悟的。我自己呢?就這一部經,就這一句阿彌陀佛。八萬四千行,我也不要。你們誰要願意修那部經,你自己去修去,誰願修什麼法門,你自己去修去。我不幹預。我是專念《無量壽經》,專念阿彌陀佛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。我很有把握往生淨土。“臨壽終時,我與諸菩薩衆迎現其前,經須臾間,即生我刹,作阿惟越致菩薩,不得是願,不取正覺”。這裏最要注意的一句話是“阿惟越致菩薩”。阿惟越致是梵文,翻成中文,意即“不退轉”。我們凡夫,下品下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跟七地以上的菩薩相等,這個不可思議,這真是難信之法。通常一個人要修到七地,要兩個叁大阿僧祇劫,我們在短短幾年當中超越了兩個叁大阿僧祇劫,這還得了嘛!一切大菩薩見到你去往生,沒有一個不佩服的。可是諸位要曉得,舍棄這個法門,你就得跟其他菩薩一樣,還得修幾個叁大阿僧祇劫,無量阿僧祇劫,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就不希奇了。
“我作佛時,十方衆生,聞我名號。系念我國。發菩提心,堅固不退。植衆德本。”
“植”是培植,也就是培養。“德本”是世出世間,萬德之本,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。一心系念,一心稱念阿彌陀佛,就是“植衆德本。”因爲,十方叁世、一切諸佛,都是念佛成佛的。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淨宗法門不是從修因證果,這是它特別之處,它一開始所修就是從果上下手,不是從因上下手。八萬四千法門是從因上下手,修因證果。念佛法門,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本覺,就是果。能念之心是始覺,所念之佛號是本覺。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。相應是始覺和本覺,始本不二,就叫做究竟覺。這是它與其他所有法門不相同的處所。這個諸位要理解,理解以後,你對這個法門就不會有迷惑,就會死心塌地去修行。這一生當中不但有成就,我相信品位一定也相當的高。
“至心回向。欲生極樂,無不遂者。若有宿惡,聞我名字,即自悔過。爲道作善。便持經戒。”
依照這個方法、理論去修學,沒有一個不稱心如意,人人得生。“若有宿惡”,宿惡是過去生中或現在世我們造的很多惡業。“聞我名字,即自悔過”。知道自己造作了惡業要悔改,要改過自新。這一段著重在忏悔往生。“爲道作善,便持經戒。”這一句就是教給我們忏悔的具體作法。我們怎麼忏罪,怎麼改過?你要爲道,你要做善。爲道是求慧,作善是修福。換句話說,我從今以後,念念之中,時時刻刻,我要求慧、求福,修慧、修福。福慧怎麼修呢?佛告訴我們“便持經戒”。你要受持經典,嚴持戒律。受持經典是修慧,嚴持戒律是修福。福慧雙修,佛用四個字就把方法告訴我們了。如果你要更詳細了解,請看本經第33章到第37章,這是世尊詳細爲我們解說這句話。
“願生我刹。命終不複更叁惡道,即生我國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”
這樣的人果然忏悔,修慧修福,那麼,他臨命終時絕對不會因爲惡業相牽而墮叁惡道,絕對不會的!那時佛來接引,他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“我作佛時,國無婦女。”
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,這個世界非常莊嚴。那麼女人往生怎麼辦?答案是:
“若有女人,聞我名字,得清淨信,發菩提心。厭患女身,願生我國,命終即化男子,來我刹土。”
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統統是男身,不但是男身,而且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。這裏我特別提醒同修,現在我們這個社會,假的佛法很多。我在香港講經,常懷法師給了我一個小冊子,我還沒有看。他跟我說,有一個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遊曆,寫了個西方極樂世界遊記,說西方極樂世界有女人。我說我不要看了,這是假的。爲什麼呢?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,他居然看到女人,這個世界絕對不是極樂世界。縱然他去遊曆,也是搞錯了,誤認爲是西方極樂世界。可是居然還有人替他鼓吹,甚至有人花錢來印,幫助他流通。這個因果責任要自己負。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“十方世界諸衆生類。生我國者,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”
這一願很重要。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華化生。我們要問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化生,生出來有多大呢?是不是生出來是小孩,然後慢慢長大呢?諸位要知道,如果有長成,就有生死。西方極樂世界一化生,就跟阿彌陀佛身相一樣大。如果像小孩慢慢長成,如果有那個過程,也不是西方極樂世界,西方極樂世界是變化生,不是胎生。是蓮華化生。
“我作佛時,十方衆生,聞我名字,歡喜信樂,禮拜歸命。以清淨心,修菩薩行。諸天世人,莫不致敬。”
這是“天人禮敬願”。
“若聞我名,壽終之後,生尊貴家。諸根無缺。”
這是“聞名得福願”。
“常修殊勝梵行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”
這是“修殊勝行願”。
這叁願都是說聞阿彌陀佛名號所得到的殊勝功德利益。一切衆生根性不同,通俗的講,就是眼光、理想、願望不一樣:有些人願生西方極樂世界;還有些人認爲這個世界還不錯,還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這樣的人實在講還是大有人在。佛雖然度生本願是希望一切衆生都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,一生圓成無上佛道,但是有些人不願去,佛對他絕不勉強。你喜歡得人身,得人間的富貴,諸佛菩薩可以幫助你得到。你願升天,佛菩薩也能幫助你升天。換句話說,“佛事門中有求必應”,上至成佛,下至人天果報,沒有一樣求不到。從這叁願我們就能看得很清楚,很明白,“佛事門中有求必應”這句話是真實的。但是,也有些人在佛門裏求願沒有感應,這是什麼緣故呢?凡是所求,一定要如理如法。就是平常所說的合情、合理、合法地去求,才有感應。如果不如法、不如理,這種求就不可能有感應。這是同修們一定要知道的。
如果說到感應的原理,根本的原理就是自性能生萬法。所以,世出世間一切法到那裏去求呢?到自性當中去求。這是它的根本原理。確確實實,有求必應。如果我們的求謀違背心性,當然不會有感應。所以講如理如法,就是順心性而不違背心性,這種祈求是會得到的。第二種就是修福。像袁了凡居士家庭四訓所說的,也像易經裏所說的“積善之家必有余慶”。我們積德行善,一定有好的果報,也能滿足我們的祈求,有求必應。但是這種求得只限于人間的福報,不能超越叁界。超越叁界是要從自性當中求。西方極樂世界不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裏面,因此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從自性當中去求。希望各位要明了,要記住。
這一段包括叁願。第一願:一個念佛人,一心一意念佛,雖然他無意于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他獲得的果報是人天福德,一定會受到人天的尊重和禮敬。第二願,不願往生,來生所得的果報決定超過這一生。第叁願,他有殊勝的因緣,這個因緣就是修行。現在有些富貴人家,很可惜這一生中遇不到佛法,這就是前生雖然修福,但是沒念阿彌陀佛,雖然這一生大富大貴,但是他聞不到佛法。聞不到佛法,這個損失非常非常之大,至于究竟大到什麼程度,時間關系,不能細講,各位可看看佛經。遇不到這個法門,損失是沒有法子想像的,太大太大啦!
“我作佛時,國中無不善名。所有衆生,生我國者,皆同一心。住于定聚,永離熱惱,心得清涼。所受快樂。猶如漏盡比丘。若起想念,貪計身者,不取正覺。”
這一段有四願,相當明顯。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叁惡道,連惡道的名字都沒有。《阿陀佛經》裏可以常常讀到,四十八願也是這麼講的。可見得這是真實的,絕不是想像,不是虛構的。
“所有衆生,生我國者,皆同一心,住于定聚。”這兩句話很重要。十方世界,無量無邊衆生,包括菩薩(因爲除了佛以外,九界都稱爲衆生。)九界衆生用什麼方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?可以說統統都是用信、願、持名,這是淨土叁資糧的叁個條件,這叁個條件缺一不可。這是講的修因。到西方極樂世界,“住于定聚”,定聚是講的果,意思是決定成佛,決定得善果。佛通常把一切衆生分成叁類:定聚、邪定聚、不定聚。邪定聚就是說的盲修瞎練,不如理,不如法的修行。這種修行,縱然修很多苦行,經過很長時間的修行,後來得不到結果,這就叫邪定聚。像經典裏講的古印度的許多外道,他們能修到非想非非想天,這是我們娑婆世界二十八層天最高的一層,壽命八萬大劫。八萬大劫到了,他還要墮落,還要搞輪回,沒有結果。他修的是四禅八定,不是沒有定,佛說他這種定是邪定聚,得不到正果,不能超越叁界。另一種叫不定聚,這種人很多,那就看他的緣分了。他遇到正定聚人,他就學正定聚;他遇到邪定聚的人,就跟人家學邪定聚。叁聚把一切衆生都包括了。西方極樂世界全是正定聚,決定成無上菩提。認真修學這個法門,確確實實能達到上述利益。
“永離熱惱、心得清涼。”這兩句我們讀起來非常歡喜,我們也想得到。究竟怎樣才能得到呢?簡單的說四個字:老實念佛。可是老實二字很不容易,我們學佛人所謂的功夫不得力,毛病就出在不老實。不老實問題就嚴重了,所以一定要老實。若想真正得到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,古大德給我們做了許多很好的榜樣,可惜我們不留意;也許知道了,沒有認真地去效仿、認真地去做到。所以,我們的修學盡管很勤苦,用了很長的時間,仍然得不到預期的效果。病根究竟在那裏?佛在一切大乘經典裏告訴我們,一切衆生所以不能得定聚,根源就在“我執”。我們起心動念,念頭一起來就想到“我”,從“我”這個念頭一發展就到了“我所有”──我所有的財富,我所有的金錢,我所有的地位,我所有的眷屬,這一大堆統統都來了。佛告訴我們:我執斷了才能出叁界,才能證得阿羅漢果;法執破了,才能破無明,證得法身,成爲法身大士。我、法二執是我們的病根啊!。怎樣才能把這個舍掉…
《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