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▪P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呢?舍掉要有學問, 要有功夫。學問是“看破”,功夫是“放下”。

  相信中國學佛的人都念過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的宗旨就是破執著。經上說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”。我們執著的“我”──我相是虛妄;“我所有”──我所有的這些相也是虛妄的。也許有人問,我所有是身外之物,說是虛妄,還可以通,“我”怎麼也是虛妄的呢?《金剛經》裏講:“一切有爲法,如夢幻泡影。”什麼叫有爲法,你展開《百法明門》來看看。“有爲法”裏邊講:八個心王是有爲法,五十一個心所是有爲法,二十四個不相應是有爲法,十一個色法也是有爲法。“一切有爲法,如夢幻泡影”,它怎麼不虛妄呢?心法、色法統統是虛妄,你真能看破了,就會放下。我們現在爲什麼對這個心、心所放不下?就是沒有看破,不曉得這些東西是虛妄,在這裏面産生妄想執著,這是生死輪回的根本!如果不是佛給我們點破,我們自己要想覺悟,那相當不容易。這是佛對我們的大慈大悲,把這個事實真相一語道破。我們真正能夠把一切法舍棄掉,舍棄就自在。

  現在的世間人不敢舍棄,他不敢舍棄的原因在那裏呢?不知道事實的真相,所以他不肯舍。比如財富,財富舍掉了,明天吃飯怎麼辦?一想到明天、明年、後半輩子,他就不敢舍了,堅固地執著了。世間人都認爲這個想法、做法是正確的,對佛叫我們舍、叫我們要放下、要看破的話,産生懷疑。懷疑是五大煩惱──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──之一。所以我常勸同修念《了凡四訓》。把《了凡四訓》從頭到尾念上叁百遍、五百遍(念叁、五遍沒有用),你的心裏就會放光,會覺悟,就有膽子真正把它舍掉。其實是不是真的舍掉了?舍不掉!福報丟都丟不掉,你沒有福報想也想不到。你有福報,譬如說你有一千萬的財富,今天統統布施掉了,過兩天財富又來了,來的時候總會多一點,好像利息一樣。

  中國人自古以來供的財神是範蠡,他是春秋時越王勾踐的大夫,非常有智慧,也很能幹。他幫助越王複國以後,就改名陶朱公,棄官經商去了。沒幾年就發了大財。發財後他就把全部財富統統布施給了窮人,然後再從頭做起,沒幾年又發了,發了又散了,叁聚叁散。他不講究個人享受,而讓大衆共用其福報。這是商人的模範,有財富的人都應向陶朱公學習。他的做法跟《了凡四訓》完全相同,跟佛法的教訓也完全符合。那時佛法還沒傳到中國來,中國的聖賢已經做到了。所以,命裏有財怎麼丟也丟不掉,命裏沒財怎麼保也保不住。你命裏沒有財,那些東西不過是給你看看而已。看看也算財富的話,那麼我說我的財富是世界第一啦。世間人就這麼迷惑、顛倒、固執,點都點不醒啊!所以,不讀佛經確實不開智慧啊!開了智慧就不一樣,就能真正斷煩惱(熱惱就是煩惱),清涼自在如漏盡(煩惱永遠斷幹淨)比丘。可見,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是非常美好的!

  “我作佛時,生我國者,善根無量。皆得金剛那羅延身,堅固之力,身頂皆有光明照耀。成就一切智慧。獲得無邊辯才。善談諸法秘要。說經行道,語如鍾聲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”

  這一段包括叁願。一、金剛不壞身。金剛不壞身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得到。其他任何世界縱然壽命長,也有終了的時候。唯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壽命才是真正的不生不滅,他的身體是永遠存在、永遠不會壞滅的金剛那羅延(梵語,意即天上的金剛力士)身。

  下面一願就是身有光明,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的光明都跟佛差不多。智慧辯才無邊,個個都會講經、說法。“說經行道”,“說經”是言教,“行道”是身教,自己爲一切衆生作一個榜樣。

  這幾天,我特別提醒同修們,無論出家在家,最重要的是修清淨心,一切時、一切處,不迷惑、不染汙,遠離邪知邪見──這樣的人,人生才真正的快樂,真正的幸福。幸福、快樂不是說在世間財富多,地位高。我們看到很多有財富、有地位的人,並不快樂,很痛苦。諸位讀曆史,曆代帝王可說是“貴爲天子,富有四海”,真正很快樂很幸福的找不到叁兩個。

  真正快樂的人,他心裏沒有憂慮,沒有牽挂,沒有煩惱,沒有妄想,沒有執著,讀自己喜歡讀的書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一生自由自在,這才叫真正幸福!佛教導我們,在這個世界裏,一切法我們隨緣,不要攀緣,你就快樂,你就幸福。尤其是出家的同修們,更應該牢記佛祖的教訓,決定不攀緣,不要自尋煩惱,常常守住清淨心。清淨心就是道啊!清淨行就是菩薩行,覺而不迷,這是真正的幸福。我們真能這樣做,就是代佛弘法利生。因爲,別人一看到你那麼悠閑、安祥,活活潑潑、快快樂樂。這麼快樂,這麼幸福,他也得來學佛,這就是代佛接引衆生。如果我們出家人到處愁眉苦臉,一天到晚痛苦不堪,別人一看就不想學佛了。這就不是弘法利生,而是障礙佛法流通。這個罪過就大了。我們四衆弟子應該想一想:我們究竟是在天天興佛法,還是在天天滅佛法呢?這是值得我們認真去反省的。真、善、美、慧,在我們這個世界裏沒有,只有在佛法裏才能找到。

  “我作佛時,所有衆生,生我國者,究竟必至一生補處。”

  這個語氣非常肯定。“一生補處”就是候補佛。像我們娑婆世界的彌勒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候補佛。他什麼時候到我們這個世界來實現作佛呢?《彌勒下生經》告訴我們,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。這個時間很長,爲什麼這麼長呢?他老人家現在在兜率天,兜率天是我們欲界的第四層天,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的四百年,他的壽命是四千歲,諸位算一算就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左右,他才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作佛。釋迦牟尼佛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,一萬二千年以後,這個世界就沒有佛法了,人們將非常痛苦,沒有得度的因緣。一直到彌勒佛降生,我們這個世界再有佛法。現在有人說,彌勒菩薩已經成佛,甚至說彌勒菩薩掌全盤,這是謠言惑衆,沒有根據的,經典裏找不到,不能相信。

  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切衆生,一生當中都能證到候補佛。這底下問題又來了。阿彌陀佛的候補佛是觀世音菩薩,觀世音菩薩將來成佛後的候補佛是大勢至菩薩,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無量無邊,我們要去了,到哪一輩子才能輪到我們呢?好像很渺茫,無希望了,尤其是佛的壽命又這麼長。諸位要知道,這個候補佛不一定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做。十方無量無邊恒河沙世界,哪個地方有緣你就到那裏做佛去。所以,我們初學佛的時候,每尊佛度衆生的人數不相同,佛不度無緣之人,跟他沒有緣不能度,一定要有緣。

  一提到結緣,有些人就講,我沒有錢怎麼跟人家結緣?說實在的,結緣不一定要有錢,你有這個心就結緣了。初出家沒有人供養,很苦啊,我們就用心願跟大家結緣。後來供養多了,我學印光大師,不蓋寺廟,不修道場,我把錢統統拿去印經,跟全世界每一個地方去結緣,所以這個緣結的就廣了。我今天可以不在身上放一分錢遊曆世界,你看多自在!雖然口袋裏空空如也,一分錢也沒有,我一樣也不缺!這是聽佛的話了,照佛的教訓做,與一切衆生結法緣。出了家,得了信徒的供養,我們要給信徒修福。修福,最殊勝的修福,就是印經布施。這個一點都不浪費,決定沒有過失。

  “除其本願爲衆生故,被弘誓铠,救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。修菩提行,行普賢道,雖生他方世界,永離惡趣。或樂說法,或樂聽法,或現神足。隨意修習,無不圓滿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”

  這一願主要是隨意教化。有很多人慈悲心特別強,自己未成佛,就想去幫助別人成佛,正如地藏王菩薩一樣。他有地藏的大願,地藏大願也要到西方極樂世界,才能圓滿。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開放的社會,阿彌陀佛是一個民主的教師,我們到那個地方去,隨心所欲,教師會幫助我們,成全我們,十方一切諸佛刹土,想到那裏去就到那裏去,想用什麼身份去幫助衆生就用什麼身份。從西方極樂世界回來,再入這個娑婆世界,會不會退轉?阿彌陀佛本願裏說,決定不退轉。你若不到西方極樂世界打個轉再回到娑婆世界,菩薩也有退轉,這個事情麻煩大了。這一願主要是給我們說明這一點的。

  這些菩薩教化衆生,有個特色。一、“教化一切有情,皆發信心。”他對大乘佛法,特別是淨土法門能生起信心。二、“修菩提行”。菩提行是覺悟,念念覺而不迷。叁、“行普賢道”,普賢道就是修淨土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這些菩薩們或是說法幫助衆生,或是聽法作影響衆,隨意修習,無不圓滿。

  “我作佛時,生我國者,所須飲食,衣服,種種供具,隨意即至。無不滿願。十方諸佛,應念受其供養。若不爾者,不取正覺。”

  這一段有兩願:“衣食自至”,“應念受供”。人生到這個世界來幹什麼?來造業,來受業報。從前造的業,現在來受報;受報的時候再來造業,來世受報,比這一世還要苦。忙忙碌碌,空過一生。你說這多麼冤枉啊!所以一定要覺悟。忙碌最大的理由就是衣食住行。在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事情阿彌陀佛替我們解決了。阿彌陀佛從前遊曆、參訪、考察、觀光時,看到許多世界的衆生爲了衣食一天到晚在忙碌,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衣食住行從此不要操心了。想吃什麼來什麼,吃完了,不要了,就沒有了,不要去洗碗洗碟子,收拾等等,統統不要。想要,天上就飛來了;不要,就飛走了。你看這個多自在啊。想穿什麼衣服,衣服已經在身上了。不要去買料子,不要去裁縫。這麼好的地方,你要不要去呢?還有人喜歡珠寶,帶在身上珠光寶氣。西方極樂世界,一動念頭,珠光寶氣都在身上了。而且那個寶才叫真正的寶。我們這個世界的金銀珠寶在西方極樂世界沒人要。你看黃金,大家認爲不得了啦,西方極樂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的,誰拿鋪馬路的東西戴在身上,那多難爲情啊!寶石、翡翠、瑪瑙等等,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建築材料。那裏…

《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