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代,煩惱習氣特重,持戒不能成就,參禅連得定都得不到。佛告訴我們,這一個時期,“淨土成就”。你能夠老實念佛,帶業往生,這個成就超越前面兩種之上啊!前面兩種只能脫離六道輪回,還不能脫離十法界;淨土成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超越十法界了,所以這個法門是無比的殊勝。我們自己沒有智慧、沒有能力選擇,聽佛的話,佛替我們選擇淨土法門,我們就依教奉行,這就可以了。這個就是與大涅槃相應,絕對不是與生死輪回相應。
彌勒。是爲一切諸佛之所宣說四種辯才。
這以上這四種辯才,是諸佛菩薩所宣說的正法。
彌勒。若比丘。比丘尼。優婆塞。優婆夷。
這把出家、在家兩種菩薩都說了。
欲說法者。
你們要發願弘法利生,爲別人講經說法,把佛法介紹給廣大的群衆,佛在此地特別囑咐,說:
應當安住如是辯才。
你要牢牢記住佛講的這四個原則,一定要遵守啊!
若善男子。善女人等。有信順心。當于是人。而生佛想。作教師想。亦于是人。聽受其法。
這是說聽衆。
聽衆應當什麼樣態度呢?
講經說法的人,要依據前面四個原則;而作聽衆的,佛在此地也說了,應當相信、應當要順從,對于說法的人要尊敬,要把他當作佛來看待,因爲升座說法,就是代佛講經啊!一分恭敬心,得一分利益。十分恭敬,得十分利益啦!所以恭敬,實在講並不是恭敬講經的這個人,而是因這一個人把自己的恭敬心引發出來了。“恭敬”是性德,是真如本性裏面的良知良能,用這個來引發起來啊!“作教師想”把他看作老師。“亦于是人聽受其法”,向他學習。
何以故。是人所說。當知皆是。一切如來。之所宣說。一切諸佛。誠實之語。
這個人依照經教來宣講,沒講錯嘛!句句話都沒有離開經義,經文的意義是如來真誠之語,他沒有講錯。這是教給我們,在這一個時代說法、聽法的態度,連心態都說出來了。我們能夠如法修學,就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。
彌勒。若有誹謗。此四辯才。
這是從反面上來說。的確,在這個時代,常常會發生這些事情——有人誹謗這四種說法:與利益相應、與法相應、與煩惱滅盡相應、與涅槃功德相應。
哪些人誹謗呢?
當然是魔嘛!說這四種原則非佛說。
言非佛說。不生尊重。恭敬之心。是人以怨憎故。
“怨”是埋怨,“憎”是憎恨。
于彼一切諸佛如來。所說辯才。皆生誹謗。誹謗法已。作壞法業。
壞法業,破壞佛法。
作壞法已。當墮惡道。
這是經上講得很清楚的,必定墮阿鼻地獄。這些事情,就跟這部經一開端,佛講的公案沒有兩樣。
是故彌勒。若有淨信。諸善男子。爲欲解脫。誹謗正法業因緣者。不以憎嫉人故。而憎嫉于法。不以人過失故。而于法生過。不以于人怨故。而于法亦怨。
這一段開示太好了。這是說已往我們沒有聞到正法,造了誹謗叁寶的罪業;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呢?如果有,今天讀到這部經,聽到這個佛法了,自己省悟過來了,要忏悔自己的業障,有沒有方法呢?佛在此地教給我們,就是教這個。如果我們有意、無意誹謗了佛法(謗法罪業很重很重啊!),能夠覺悟過來、能夠回頭,還是善男子、還是善女人啊!畢竟你還有很深厚的善根。所以說“爲欲解脫誹謗正法業因緣者”,過去曾經誹謗正法,現在想把這個罪業解脫、解除,免墮地獄;佛在此地教給我們,“不以憎嫉人故,而憎嫉于法”。不但佛這樣教我們,在中國古老的時候,古聖先賢也是這樣教我們,所謂“不遷怒”啊!佛在此地教我們不遷怒啊!不貳過啊!我們討厭這個人,但是這個人說的法是正法,不是邪法,不能因爲討厭這個人,我也討厭這個法了;不因這一個人有過失,我們認爲他的法也有過失,那這樣做就錯了。所以“人”,我們討厭他,他有過失、有缺點,我們還要仔細聽聽他說的法有沒有過失;他的法如果是正法,我們可以跟他學,不必學他的做人,我們聽他說法,我們跟他學法啦!所以“不以于人怨故,而于法亦怨”,這是因怨憎這個人,而誹謗法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這是佛教給我們,如果過去曾經有意、無意誹謗叁寶,我們把這個觀念改過來,這就是忏悔的第一步啊!
⒌有四辯才(世智辯聰)·一切諸佛之所遮止
彌勒。雲何名爲。四種辯才。一切諸佛。之所遮止。
這是佛所不許可的,佛決定不贊成的這四種辯才,這四種辯才不是諸佛菩薩所用的,他這四種跟前面四種恰恰相反。
所謂非利益相應。不與利益相應。
第一、他所講的絕對沒有利益。
沒有利益爲什麼有那麼多人相信?
爲什麼有那麼多人跟他學?
這就是我剛才講,他這個利益是很淺、很短(時間上講是很短暫);是很小的利益,還要付出很大的代價,來生決定不得利益,那後生就更不必說了。這個就是不與利益相應,而與非利益相應。第二、
非法相應。不與法相應。
他跟佛所講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一定是相違背的,這就是跟佛說的不一樣了。第叁、
煩惱相應。不與煩惱滅盡相應。
如果你對佛法沒有深刻的研究,你不知道他講的如法不如法,但是這個地方你很容易檢查得出來。你跟他修學多煩惱,這個是“煩惱相應”。他們提倡的是增長貪、瞋、癡、慢,而不是斷貪、瞋、癡、慢。也許他話說得很好聽:我們是在煩惱中斷煩惱。你能斷得了嗎?這個話下面彌勒菩薩有問。所以佛教這些法身大士大菩薩的那一些言語,都被他們學去了。學去之後仿冒佛法,欺騙衆生,你跟他學決定是煩惱天天增長,你心不會得清淨啊!所以他“不與煩惱滅盡相應”。第四、
生死相應。不與涅槃功德相應。
他跟你生死相應,來生還要繼續不斷搞輪回。這些不是佛說的。這個要記住啊!
不但有法師這樣教信徒,法師自己也發這個願——他不求了生死、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他求的是什麼?
我要生生世世當法師。
他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啊!這世間衆生太苦了,他來生轉世還要來當法師。
話是蠻好聽的,你來生能不能得人身呢?
如果不得人身;那好了,就算你當法師吧!畜生道當法師、餓鬼道當法師;地獄道裏頭沒有法師,你究竟到哪一道去?
這個決定不是佛說。起這個心、動這個念,決定不是佛弟子,與佛教誨完全相違背。
彌勒。是爲一切諸佛。之所遮止。四種辯才。
上面講的四種,是佛完全禁止的,絕不是佛說的,也絕不是佛弟子所說的。
下面彌勒菩薩代我們提出一個疑問,我們要仔細的來聽。
爾時彌勒菩薩。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說。若有辯才增長生死。非諸如來之所宣說。
你看佛講了四句,他只取這一句來,因爲這一句最明顯、最容易檢查。
雲何世尊。說諸煩惱。能爲菩薩利益之事。又複稱贊攝取生死。而能圓滿菩提分法。如是等辯。豈非如來之所說耶。
這話問得很好,好像跟佛前面所講的話完全有矛盾啊!這個話的意思是我們平日常常聽到的:“煩惱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。”“煩惱即菩提”,所以不要斷煩惱,煩惱就是菩提啊!生死就是涅槃,也不必了生死啊!
這個話是不是佛說的呢?
的確,佛說過。
可是諸位要曉得,這個不是佛對初學人說的。
佛這個話是對誰說的呢?
對法身大士說的。
那麼試問你是不是法身大士?
法身大士見思煩惱斷了、塵沙煩惱斷了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了;那樣的人,佛才跟他講“生死即涅槃,煩惱即菩提”。
你們也許聽說過“入不二法門”。
這不是初學人的境界。
什麼人的境界呢?
起碼也要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師那樣的人,佛才給他說這個法,這叫“不二法”。如果我們拿《壇經》六祖惠能大師對印宗的答覆,用那個模式來套,你就很清楚了。他們兩個第一次見面,就是在現在的廣州光孝寺,拈出風動、幡動,印宗知道他是五祖大師的傳人,對他非常恭敬、禮遇,向他請教:
你在黃梅常常聽五祖開示,五祖有沒有講禅定、解脫啊?他怎麼講的啊?
惠能大師沒有直接答覆他,他只說:禅定、解脫是二法,佛法是不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那麼你要什麼?
生死跟涅槃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;煩惱跟菩提也是二法,二法就不是佛法了。佛法是不二法。這是對法身大士說的,不是對普通人說的。我們是煩惱業障深重的凡夫,怎麼能學那些人呢!佛說的沒有錯,我們不懂佛的意思、不解佛的意思。彌勒菩薩在此地提出這個問題來,非常重要啊!免得我們在末法時期,被這些邪師所迷惑。
我在當年學佛的時候,出家兩年才受戒。受戒之後我住在大溪香雲寺,那個時候的香雲寺是破破爛爛的,不像現在,現在修得很漂亮啊!沒有人管理的一個破廟,我們住在那裏,生活非常艱苦。我在大溪關帝廟講經,一個星期講兩次,收一點供養維持生活,那時候廟裏住了五個人。大溪有個齋明寺,阙上師在那裏傳密法,派人來通知我們,希望我們五個人去拜他作老師,跟他學密,他提出條件:每一個人津貼我們叁百塊錢夥食費。我們那個住持老和尚(他不在了、走了。)聽到這個話很高興——我們一個月有一千五百塊錢的收入。那個時候一千五,值錢哪!差不多是將近叁十年前的事情。就召集我們幾個人來開會,說是上師有這個好意,想收留我們。我聽了這話之後,原本對上師很尊敬的,上師這一個舉動,我對他那個尊敬心沒有了。所以我就給我們廟裏幾個人說:假如我們去拜他作老師,想跟他學法,他一腳把我們踢出來,我佩服他,他真的是上師。現在我們沒找他,他還來利誘、誘惑我們去,我們這個人就只值叁百塊嗎?叁百塊就賣身投靠了!以後這些人都不敢講話。要知道密是最上乘的佛法,我們有沒有資格學密呢?我們自己問自己——沒有資格。
我學佛第一個指導我的老師——章嘉大師,他是密宗的大德,所以密裏面的情形,我知道的很多。佛法好…
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