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▪P1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像是我們學校一樣,密是研究所、是博士班。

  我們什麼程度呢?

  小學程度都沒有;他居然叫我們念博士班,博士學位給我們。這假的不是真的嘛!你欺騙別人可以,欺騙我,騙不了啊!

  這一段就是說這些事情。今天這個社會,許許多多迷惑人的事情,有即身成佛;你能成得了佛嗎?

  說實在話,即身墮地獄啊!不是即身成佛。

  要知道,密是什麼?

  密是《金剛經》上那個標准他做到了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衆生相、無壽者相。這有資格學啊!這個可以不要斷煩惱。

  爲什麼不斷煩惱?

  煩惱沒有嘛?

  爲什麼不要呢?

  菩提也沒有嘛?

  煩惱、菩提俱不可得,入這個境界。這哪裏是我們凡夫境界!

  所以,你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確實統統斷掉了,你才有資格學密。如果你還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你顯教裏頭的利益都得不到,那密就更不必說了。

  密宗裏常講,不學密不能成佛。這一句話對不對?

  對,一點沒錯。每一個人都要學密,你才能成佛。

  什麼時候學密呢?

  八地菩薩。你將來證到八地了,佛就教給你這個法門了。那你現在是哪一地的菩薩呢?八地菩薩叫不動地,所以千萬不要被人騙了。

  我的老師好啊!章嘉大師啊!我跟他叁年,他沒有傳我密,我不夠資格啊!我才開始學。

  他教我學什麼呢?

  教我在戒律上打基礎。密法是建立在顯教的基礎上啊!顯教是建立在戒律的基礎上。所以這是真正好老師,他教給我基礎。現在無智之人,被蒙騙、迷惑的不曉得有多少?所以這段經文在此地,太好太好了。

  彌勒菩薩這一提出來,你看下面世尊怎樣教導我們。

  佛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。彌勒。我今問汝。隨汝意答。

  佛反過來問彌勒菩薩,告訴他:“隨你的意思答覆。”

  若有說言。菩薩爲欲圓滿成就菩提分故。攝取生死。又複說言。以諸煩惱爲利益事。

  這個佛法裏確實有這個講法,但是底下的話重要了。

  如是說者。爲與利益相應。非利益相應。爲與法相應。非法相應。

  佛這兩句話問得很好!這兩句話:

  與利益相不相應?

  與法相不相應?

  相應的是佛說的,不相應的非佛所說。

  彌勒菩薩。白佛言。世尊。若正說者。則與義利相應。

  就是與利相應。“義利”是正當的利益。

  與法相應。能令菩薩菩提分法得圓滿故。

  這個沒錯,這是法身大士啊!對他們來講這是正說。

  

  佛言彌勒。若說菩薩爲欲圓滿菩提分故攝取生死。

  像《地藏經》上地藏菩薩所說的:“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。”地藏菩薩,行!我們聽了這個話也發起大慈悲心,跟地藏菩薩一起入地獄。好了,那就完全錯了。所以那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事情,不是凡夫有這種能力。

  說諸煩惱能爲菩薩利益之事。如是辯才。諸佛如來之所宣說。何以故。彌勒。此諸菩薩得法自在。

  你看,佛說這種法,是對得法自在這種菩薩說的。如果于法還不自在的,佛決定不說這個法。

  得法自在的是什麼菩薩呢?

  法身大士。也就是剛才講了,入不二法門;這種人是最低限度,已經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了。佛對他們所講的,跟對我們初學人講的不一樣,不是一個講法。你看看他們——

  所起煩惱。無有過失。

  他們表現的煩惱,煩惱還沒有過失;爲什麼?

  他的心清淨、心很自在啊!

  換句話說,這一些法身大士是煩惱即菩提,他煩惱是度衆生的一種方式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五十叁參裏面看到,甘露火王用瞋恚度衆生。瞋恚是大煩惱啊!他有瞋恚之相,他心地清涼自在,一片慈悲。這話我們很難很難理解!你想一想,父母教訓他的兒女,有的時候有打、有罵,也是一副很難看的面孔;爲什麼?愛護他啦!成就他啦!不是真的恨他。他對自己兒女用這個手段,對別人爲什麼不用這個手段呢?愛護。別人的兒女對自己不相幹,所以笑臉常開啊!此地所說的,你跟《華嚴經》對照一下,很有趣味。所以他們“所起煩惱無有過失”。

  是爲菩薩善巧方便。非諸聲聞緣覺境界。

  聲聞、阿羅漢、辟支佛不是他們的境界,他們做不到啊!他們尚且做不到,我們凡夫怎麼能做到呢!這個一定要知道。高級的佛法,我們應該知道、明了,但是決定不能學習,我們沒到那個境界。

  彌勒。若有煩惱。不能爲他作利益事。亦不能滿菩提分法。而發起者。不與義利相應。不與法相應。但爲下劣善根因者。菩薩于中甯舍身命。亦不隨彼煩惱而行。

  這一段開示非常要緊!

  我們今天如果聽到有人來給我們說這些話,我們不能夠隨順啊!你要是隨順的話,換一句話說,你是隨順做惡,你是隨順墮叁途啊!如果是逼不得已,自己心裏頭要明白,要真正忏悔。善的我們要隨順,惡的決定不能隨順,你要隨順的時候,那就是“但爲下劣善根因者”,“下劣”是叁途惡道啊!一個真正佛弟子、真正修菩薩道的,甯舍身命也不能夠隨順煩惱行。

  何以故。彌勒。有異菩薩得智力故。于諸煩惱現有攀緣。

  這是講法身大士,他們是示現的。這個“異菩薩”就是已經得清淨心的菩薩,像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“清淨平等覺”。他真的得清淨心、平等心,一切境緣當中覺而不迷,這個菩薩有智慧,他的般若智慧現前了。“于諸煩惱現有攀緣”,那是利益衆生,他是用這個做手段,所以他沒有過失啊!他能幹啊,我們不能啊!

  諸位在曆史上,也許在現在的電視劇,你們看濟公傳;濟公喜歡喝酒,他有沒有因酒誤事?有沒有喝醉過呢?沒有啊!近代的,我們曉得有一位金山活佛,民國初年,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,他的行爲跟濟公差不多,沒有什麼兩樣,也是邋裏邋遢的。他的飲食、生活起居非常隨便,沒有一點拘束,這是我們學佛的人不能學的。你看他吃飯,吃二、叁十碗沒事,幾天不吃飯也沒事。在臺灣有一位法師跟他很熟,跟他在一起住過——樂觀法師,他寫了一本金山活佛的傳記。有一天他拉到樂觀法師吃飯,一碗一碗給他裝,樂觀法師不知不覺的吃了十碗,那是他加持的。

  樂觀法師曾經問他:“吃這麼多難道不脹嗎?”

  他說:“你沒有聽說佛法裏面不增不減嘛!”

  人家有不增不減的本事啊!這是我們不能學的,我們像他那樣一定會生病啊!他能夠到不增不減——吃再多都不增,不吃他又不減;他有這個能力,這是我們普通人不能學的啊!下面一句說:

  有異菩薩。無智力故。

  沒有智慧,沒有這種神通道力,也就是說這一類的菩薩,他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

  

  于諸煩惱。增上執著。

  你要這樣學的時候,那個煩惱更增加了。這一段開示太重要了,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,無論在哪個地方都見到這些現象,自己一定要明白、要了解。

  (七)慧行菩薩與初業菩薩不同之相

  再看底下這一段,說明法身大士與初學的菩薩不一樣啊!

  爾時。彌勒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說義。若諸菩薩。于後末世五百歲中。

  這就是指我們現代這一些學佛的人,無論在家出家的。

  樂欲離諸業障纏縛。

  底下講了五樁事情,第一個就是“希望”。這個“樂”是愛好,是希望。我們希望離開業障纏縛。第二、

  自無損害而得解脫。

  能夠在這一生修學過程當中,沒有損害而能夠得解除煩惱,脫離生死輪回。

  

  是人當于菩薩行中深生信解。

  如果你希望在這一生當中達到這兩個目標,這兩個目標是非常純正的。第一個目標用現代話來說,就是消業障啊!我說消業障,大家都懂,這一句話就是“樂欲離諸業障纏縛”。第二句就是了脫生死輪回。如果你要是學佛了,以這個爲目標,下面菩薩就說出,你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修行。“是人當于菩薩行中深生信解”,這一部經所講的就是菩薩行,你對于這一部經上所講的,要深深的信解——要相信、要明了啊!而世尊在這一部經上第一句話教給我們的“不求他過,不舉人罪”,擺在第一條啊!彌勒菩薩在這裏也重複:

  于他過失不生分別。

  你說學佛從哪裏學起呢?

  從這裏學起。不要找別人的過失,不要看別人的過失,不要說別人的過失,從這個地方下手。我們想想這一句話,他的意思太深了。因爲現在人最大的毛病,就是說人家過失,張家長,李家短,不碰頭就罷了,一碰頭總是說別人過失,都沒有說自己過失。你說佛所以把這個列在第一條,這治你這個重病,你這一條病治不好,其他的病沒救了。

  所以你們今天就明白了,我們今天學佛從哪裏學起啊?

  不要說人家過失,從這裏學起。這個毛病習氣太重了,天天注意看人家的過失,你是什麼心啊?你的心怎麼會清淨?心不清淨,念佛也不能往生,所以這一條是大病啊?我們都疏忽了,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事情,今天讀這部經,仔細想一想,這才有道理啊!再想六祖大師講的“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”;你看跟佛在此地講的完全相應。

  志求如來真實功德。

  我們自己的目標在哪裏?

  就是求如來真實功德。

  如來是誰呢?

  真如本性。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凡是講“如來”都是從自性上說的,講“諸佛”是從形相上說的,所以不說志求“諸佛”真實功德。如果說“諸佛”是從外表,相上講的;講“如來”是從性上講的,心性,自性的真實功德啊!這個開示就重要了。

  

  佛言如是如是。

  彌勒菩薩這個說法,世尊給他印證,印證就是佛說的。佛講彌勒菩薩所講的完全正確。

  彌勒。是故當于諸菩薩等方便行中。深生信解。

  佛給他做證,也特別強調一下,就是當于菩薩行中“深生信解”。前面彌勒說了,後面世尊又說,讓我們斷疑生信。

  何以故。慧行菩薩方便之行。難信解故。

  “慧行”就是法身大士。佛對他們講的“煩惱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”,不是對別人說的。他們方便之行是太深了,這個意思太深了,不是聲聞、緣覺、凡夫所能夠理解的。我們看起來,這經上常講不可思議,他們的行徑不可思議。

  彌勒。譬如…

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淨空法師訪問記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