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▪P1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代,烦恼习气特重,持戒不能成就,参禅连得定都得不到。佛告诉我们,这一个时期,“净土成就”。你能够老实念佛,带业往生,这个成就超越前面两种之上啊!前面两种只能脱离六道轮回,还不能脱离十法界;净土成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超越十法界了,所以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。我们自己没有智慧、没有能力选择,听佛的话,佛替我们选择净土法门,我们就依教奉行,这就可以了。这个就是与大涅槃相应,绝对不是与生死轮回相应。

  弥勒。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。

  这以上这四种辩才,是诸佛菩萨所宣说的正法。

  弥勒。若比丘。比丘尼。优婆塞。优婆夷。

  这把出家、在家两种菩萨都说了。

  

  欲说法者。

  你们要发愿弘法利生,为别人讲经说法,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,佛在此地特别嘱咐,说:

  应当安住如是辩才。

  你要牢牢记住佛讲的这四个原则,一定要遵守啊!

  若善男子。善女人等。有信顺心。当于是人。而生佛想。作教师想。亦于是人。听受其法。

  这是说听众。

  听众应当什么样态度呢?

  讲经说法的人,要依据前面四个原则;而作听众的,佛在此地也说了,应当相信、应当要顺从,对于说法的人要尊敬,要把他当作佛来看待,因为升座说法,就是代佛讲经啊!一分恭敬心,得一分利益。十分恭敬,得十分利益啦!所以恭敬,实在讲并不是恭敬讲经的这个人,而是因这一个人把自己的恭敬心引发出来了。“恭敬”是性德,是真如本性里面的良知良能,用这个来引发起来啊!“作教师想”把他看作老师。“亦于是人听受其法”,向他学习。

  

  何以故。是人所说。当知皆是。一切如来。之所宣说。一切诸佛。诚实之语。

  这个人依照经教来宣讲,没讲错嘛!句句话都没有离开经义,经文的意义是如来真诚之语,他没有讲错。这是教给我们,在这一个时代说法、听法的态度,连心态都说出来了。我们能够如法修学,就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。

  弥勒。若有诽谤。此四辩才。

  这是从反面上来说。的确,在这个时代,常常会发生这些事情——有人诽谤这四种说法:与利益相应、与法相应、与烦恼灭尽相应、与涅槃功德相应。

  哪些人诽谤呢?

  当然是魔嘛!说这四种原则非佛说。

  言非佛说。不生尊重。恭敬之心。是人以怨憎故。

  “怨”是埋怨,“憎”是憎恨。

  于彼一切诸佛如来。所说辩才。皆生诽谤。诽谤法已。作坏法业。

  坏法业,破坏佛法。

  

  作坏法已。当堕恶道。

  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,必定堕阿鼻地狱。这些事情,就跟这部经一开端,佛讲的公案没有两样。

  是故弥勒。若有净信。诸善男子。为欲解脱。诽谤正法业因缘者。不以憎嫉人故。而憎嫉于法。不以人过失故。而于法生过。不以于人怨故。而于法亦怨。

  这一段开示太好了。这是说已往我们没有闻到正法,造了诽谤三宝的罪业;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呢?如果有,今天读到这部经,听到这个佛法了,自己省悟过来了,要忏悔自己的业障,有没有方法呢?佛在此地教给我们,就是教这个。如果我们有意、无意诽谤了佛法(谤法罪业很重很重啊!),能够觉悟过来、能够回头,还是善男子、还是善女人啊!毕竟你还有很深厚的善根。所以说“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”,过去曾经诽谤正法,现在想把这个罪业解脱、解除,免堕地狱;佛在此地教给我们,“不以憎嫉人故,而憎嫉于法”。不但佛这样教我们,在中国古老的时候,古圣先贤也是这样教我们,所谓“不迁怒”啊!佛在此地教我们不迁怒啊!不贰过啊!我们讨厌这个人,但是这个人说的法是正法,不是邪法,不能因为讨厌这个人,我也讨厌这个法了;不因这一个人有过失,我们认为他的法也有过失,那这样做就错了。所以“人”,我们讨厌他,他有过失、有缺点,我们还要仔细听听他说的法有没有过失;他的法如果是正法,我们可以跟他学,不必学他的做人,我们听他说法,我们跟他学法啦!所以“不以于人怨故,而于法亦怨”,这是因怨憎这个人,而诽谤法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这是佛教给我们,如果过去曾经有意、无意诽谤三宝,我们把这个观念改过来,这就是忏悔的第一步啊!

  ⒌有四辩才(世智辩聪)·一切诸佛之所遮止

  弥勒。云何名为。四种辩才。一切诸佛。之所遮止。

  这是佛所不许可的,佛决定不赞成的这四种辩才,这四种辩才不是诸佛菩萨所用的,他这四种跟前面四种恰恰相反。

  所谓非利益相应。不与利益相应。

  第一、他所讲的绝对没有利益。

  没有利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?

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跟他学?

  这就是我刚才讲,他这个利益是很浅、很短(时间上讲是很短暂);是很小的利益,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,来生决定不得利益,那后生就更不必说了。这个就是不与利益相应,而与非利益相应。第二、

  非法相应。不与法相应。

  他跟佛所讲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一定是相违背的,这就是跟佛说的不一样了。第三、

  烦恼相应。不与烦恼灭尽相应。

  如果你对佛法没有深刻的研究,你不知道他讲的如法不如法,但是这个地方你很容易检查得出来。你跟他修学多烦恼,这个是“烦恼相应”。他们提倡的是增长贪、瞋、痴、慢,而不是断贪、瞋、痴、慢。也许他话说得很好听:我们是在烦恼中断烦恼。你能断得了吗?这个话下面弥勒菩萨有问。所以佛教这些法身大士大菩萨的那一些言语,都被他们学去了。学去之后仿冒佛法,欺骗众生,你跟他学决定是烦恼天天增长,你心不会得清净啊!所以他“不与烦恼灭尽相应”。第四、

  生死相应。不与涅槃功德相应。

  他跟你生死相应,来生还要继续不断搞轮回。这些不是佛说的。这个要记住啊!

  不但有法师这样教信徒,法师自己也发这个愿——他不求了生死、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  他求的是什么?

  我要生生世世当法师。

  他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啊!这世间众生太苦了,他来生转世还要来当法师。

  话是蛮好听的,你来生能不能得人身呢?

  如果不得人身;那好了,就算你当法师吧!畜生道当法师、饿鬼道当法师;地狱道里头没有法师,你究竟到哪一道去?

  这个决定不是佛说。起这个心、动这个念,决定不是佛弟子,与佛教诲完全相违背。

  弥勒。是为一切诸佛。之所遮止。四种辩才。

  上面讲的四种,是佛完全禁止的,绝不是佛说的,也绝不是佛弟子所说的。

  下面弥勒菩萨代我们提出一个疑问,我们要仔细的来听。

  尔时弥勒菩萨。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说。若有辩才增长生死。非诸如来之所宣说。

  你看佛讲了四句,他只取这一句来,因为这一句最明显、最容易检查。

  云何世尊。说诸烦恼。能为菩萨利益之事。又复称赞摄取生死。而能圆满菩提分法。如是等辩。岂非如来之所说耶。

  这话问得很好,好像跟佛前面所讲的话完全有矛盾啊!这个话的意思是我们平日常常听到的:“烦恼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。”“烦恼即菩提”,所以不要断烦恼,烦恼就是菩提啊!生死就是涅槃,也不必了生死啊!

  这个话是不是佛说的呢?

  的确,佛说过。

  可是诸位要晓得,这个不是佛对初学人说的。

  佛这个话是对谁说的呢?

  对法身大士说的。

  那么试问你是不是法身大士?

  法身大士见思烦恼断了、尘沙烦恼断了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了;那样的人,佛才跟他讲“生死即涅槃,烦恼即菩提”。

  你们也许听说过“入不二法门”。

  这不是初学人的境界。

  什么人的境界呢?

  起码也要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那样的人,佛才给他说这个法,这叫“不二法”。如果我们拿《坛经》六祖惠能大师对印宗的答覆,用那个模式来套,你就很清楚了。他们两个第一次见面,就是在现在的广州光孝寺,拈出风动、幡动,印宗知道他是五祖大师的传人,对他非常恭敬、礼遇,向他请教:

  你在黄梅常常听五祖开示,五祖有没有讲禅定、解脱啊?他怎么讲的啊?

  惠能大师没有直接答覆他,他只说:禅定、解脱是二法,佛法是不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那么你要什么?

  生死跟涅槃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;烦恼跟菩提也是二法,二法就不是佛法了。佛法是不二法。这是对法身大士说的,不是对普通人说的。我们是烦恼业障深重的凡夫,怎么能学那些人呢!佛说的没有错,我们不懂佛的意思、不解佛的意思。弥勒菩萨在此地提出这个问题来,非常重要啊!免得我们在末法时期,被这些邪师所迷惑。

  我在当年学佛的时候,出家两年才受戒。受戒之后我住在大溪香云寺,那个时候的香云寺是破破烂烂的,不像现在,现在修得很漂亮啊!没有人管理的一个破庙,我们住在那里,生活非常艰苦。我在大溪关帝庙讲经,一个星期讲两次,收一点供养维持生活,那时候庙里住了五个人。大溪有个斋明寺,阙上师在那里传密法,派人来通知我们,希望我们五个人去拜他作老师,跟他学密,他提出条件:每一个人津贴我们三百块钱伙食费。我们那个住持老和尚(他不在了、走了。)听到这个话很高兴——我们一个月有一千五百块钱的收入。那个时候一千五,值钱哪!差不多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情。就召集我们几个人来开会,说是上师有这个好意,想收留我们。我听了这话之后,原本对上师很尊敬的,上师这一个举动,我对他那个尊敬心没有了。所以我就给我们庙里几个人说:假如我们去拜他作老师,想跟他学法,他一脚把我们踢出来,我佩服他,他真的是上师。现在我们没找他,他还来利诱、诱惑我们去,我们这个人就只值三百块吗?三百块就卖身投靠了!以后这些人都不敢讲话。要知道密是最上乘的佛法,我们有没有资格学密呢?我们自己问自己——没有资格。

  我学佛第一个指导我的老师——章嘉大师,他是密宗的大德,所以密里面的情形,我知道的很多。佛法好…

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净空法师访问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