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檢點,我今天這一天對人、對事、對物有沒有依教奉行,如果是對的,明天還要繼續保持,如果有做錯了,要趕快改過來,這叫做晚課。這樣做早、晚課就有功德了;你是真的在學佛,真正在修行。早、晚課不是拿著經本念給佛菩薩聽,佛菩薩不喜歡聽這些東西。經是他講的,還要你念給他聽啊!許許多多人把早、晚課的意思搞錯了,認爲早晨念一遍給他聽,晚上再念,天天都不缺,我這是佛的好學生,佛一定保佑我。其實你是造了罪業,自己不曉得。什麼罪業呢?早晨騙佛菩薩一次,晚上又騙一次,一年到頭叁百六十五天,天天不缺,你這個罪過大啦!佛菩薩不是真在那裏,泥塑木雕的這個像你都忍心去欺騙,你想想,你的罪過多重!你不學佛,不做早、晚課沒這個罪過,一學佛,做早、晚課最後到阿鼻地獄去了,還不曉得怎麼去的。學佛不能不明理,不能糊裏糊塗的學,糊裏糊塗的修。這是十叁弘願。
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佛對他們的贊歎。佛看到這些人真正能夠改過自新,回頭是岸,這值得獎勵他的。
爾時。世尊贊諸菩薩。善哉善哉。
贊歎上面講的六十位菩薩。
善男子。善說如是。覺悟之法。
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是覺悟;我們佛門裏面常講開悟了。大家聽到開悟都感覺得很玄。
什麼叫開悟呢?
知道自己的毛病過失,這個人叫開悟了。
把這些毛病過失(錯誤的行爲)改正過來,這個人叫修行。
所以諸位要知道,你每天讀經、念佛、拜佛是不是修行呢?
不一定。
如果你在生活行爲上毫無改變,還是老樣子,你每天念經、念佛、拜佛都不是修行,與修行不相幹。你錯誤的觀念、錯誤的言行沒有改正過來,你沒有修行。千萬不要以爲每天念幾部經就是修行了,還覺得修得不錯。不念經還沒有傲慢心,念了經覺得自己了不起——我《無量壽經》都會背了,你還差得遠了!所以你不念經沒有這個煩惱,不造罪業,你把經背熟了之後,是天天生煩惱,到處造罪業。這都是錯解如來真實義!佛是叫你讀熟了常常記在心裏,起心動念要想到佛的教誨——
我該不該動這個念頭?該不該說這個話?該不該做這些事情?目的在此地。
所以知道自己的過失,這真正覺悟了。“善說如是,覺悟之法”。覺悟之後能回頭。
善發如是。廣大誓願。
這就是指前面這十叁願。十叁願是真正看到他們回頭了,改過自新了。
能以如是。決定之心。安住其中。一切業障。皆悉消滅。無量善根。亦當增長。
末後這兩句話我們很愛聽。我們自己知道業障很重,怎麼樣消業障?你現在會不會消業障?你要學這六十位菩薩,不要去找別人的毛病,要找自己的毛病,找到之後就把毛病改正過來,你的業障就消滅了,你的善根就增長了,這叫工夫。
佛複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。彌勒。若有菩薩。爲欲清淨。諸業障者。當發如是。廣大誓願。
佛對彌勒菩薩說,意思就是對我們大家說;彌勒菩薩在這個法會裏面是我們大衆的代表,代表我們請法,也代表如來對我們宣示的一些教誨。我們要想身心清淨、消除業障,就要像這一些菩薩一樣,要發廣大的誓願。由此可知,我們讀了這十叁大願,不要以爲這十叁大願是他們六十位菩薩的,與我不相幹,那你念了算是白念。他們這十叁大願我們要細心體會,用他這個願把自己的願望引發出來,我們就得受用了。看到他們所犯的過失,想想我們自己犯的跟他同樣的過失,他覺悟,我爲什麼不覺悟?他能改過,我爲什麼不能改過?這樣讀經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。
爾時。彌勒菩薩白佛言。世尊。頗有善男子。善女人等。護持此願。當得圓滿。不退轉耶。
彌勒實在講是代我們問的。“善男子、善女人”就是指我們現前的大衆。如果我們也發這個願,也依照這個方法去做,我們是不是能夠得到圓滿?是不是能夠得到不退轉?這是我們很關心的。
佛告彌勒菩薩言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等。行菩薩道。護持此願。甯舍身命。終不缺減。令其退轉。
這是佛很肯定的說明行菩薩道自行化他。我們自己依照佛的教誨去做,這個“做”說得更清楚、更明白一點,依照佛的教誨去生活,依照佛的教誨去過日子,這叫行菩薩道。佛法與生活是一片的,絕對不是佛法是佛法,生活是生活,是兩樁不相關的事情;那我們學它幹什麼?那就錯了。所以菩薩道就是日常生活;離開生活到哪裏去修行?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。日常生活我們歸納起來不外乎對人、對事、對物這叁方面。凡夫在這叁方面因爲自己迷惑,沒有智慧,知見不正,所以想法、看法、說法、做法都錯了。佛的教誨是把我們這些錯誤修正過來,這個叫修行。所以你懂得修正自己對人、對事、對物的錯誤觀念、想法、看法,你的生活就能得到幸福美滿。
學佛非常現實,工夫得力,佛法殊勝的利益立刻就得到。
有許多學佛的同修,我看到很難過:一見面,看到這個人,相貌一年比一年衰,有些人一年沒見了,見了面比去年瘦了。這個都是學佛工夫不得力;如果你學佛工夫得力,就是你真正得到受用的話,你應當一年比一年好。你的相貌好,容光煥發,身體好,這一定道理啊!這些理論實在講並不難懂。佛在經上常講“相隨心轉”,相貌不好就是你用心不善,你心地要是真誠、清淨、慈悲,你的相貌必定越來越像佛,和佛差不多(你看佛菩薩相貌多圓滿!);你的體質也一定一天比一天健康,一天比一天正常,這是你學佛工夫得力,你得到真正的受用了。清淨心能轉業,轉業的具體表現就是這個身體,我們身體是不是轉過來了,就是現在常講的改變體質,體質真的會改變,這個體質是隨心所轉的。
(叁)彌勒菩薩因問末世菩薩成就幾法·安穩得脫
再看下面第五大段,經文不長,只有一行半。
爾時。彌勒菩薩。複白佛言。世尊。若有菩薩。于後末世。五百歲中。法欲滅時。成就幾法。安隱(穩)無惱。而得解脫。
我想這個問題也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。“于後末世,五百歲中”,這在佛法裏面,是講末法時期最初的五百年叫“五百歲中”。釋迦牟尼佛的法運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。末法一萬年最初的五百年,要是整個說起來,就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二千五百年,所以這一句正是講我們現在這個時代。“法欲滅時”這個滅不是真的滅,是佛法逐漸往下衰退。我們看看現前社會上的佛法,確確實實如佛所說“法欲滅”了。不要看臺灣的佛法好像非常興盛,那個興盛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臺灣的佛法可以說熱鬧而已。過去黃念祖老居士(沒來過臺灣),在北京講經說法公開跟大家說:臺灣的佛法是假的,不是真的,真正的佛法在中國大陸。我到北京,那些聽衆把這個話拿來問我:臺灣的佛法是不是假的?
諸位仔細觀察一下,臺灣佛法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?
真正的佛法是教人了生死、出叁界,假的佛法是教你繼續再搞六道輪回。
臺灣修福的人很多,修道的人很少。
修福的人多,福報修到哪裏去享呢?
問題可大了!
來生能不能再得人身是大有問題。來生要是不得人身,福報還是有的;畜生道裏面很多有福報啊!我們不要自己認爲自己福報很大,實在想一想,我們不如畜生啊!你看外國人養的寵物,多少人侍候它、照顧它。我們到哪裏去,誰來照顧我們!想想看,福報不如啊!你看那小貓、小狗,照顧周到,它的福報從哪裏來的?前生修的。多看看就明白了,應當要警覺。
這個地方講在這個末法時代,我們要成就幾種法才能夠得到“安隱(穩)無惱,而得解脫”,這個解脫就是超越六道輪回,這是第一次的解脫。第二呢?再往上去要超越十法界,那是究竟解脫。所以超越六道輪回並不究竟,一定還要超越十法界。我們這個淨土法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超越十法界了。西方淨土不在十法界之內。
(四)佛答以二種四法而得解脫
⒈不求他過失·亦不舉人罪·離粗語悭吝·是人當解脫
佛告彌勒菩薩言。彌勒。若有菩薩。于後末世。五百歲中。法欲滅時。當成就四法。安隱無惱。而得解脫。
這是佛給我們說了非常重要的原則,必須要遵守。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,如果是違背、犯了這四個原則,你所修學的都不能成就。
何等爲四。第一條,
所謂于諸衆生。不求其過。
不但是對這些大乘菩薩們,對一切衆生都不要去找他的麻煩,都不要去看他的過失。這一句話正是六祖在《壇經》裏面所說的:“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。”真正修道人,他念念當中,他顧自己的正念,哪有時間去看別人的過失。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知道,看別人的過失,就是自己過失現前。你自己心裏頭要清淨沒有煩惱,你怎麼會看到別人過失。外面境界這一接觸到,我們裏面煩惱起現行,這就是見人家的過失。所以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,菩薩看一切衆生都是菩薩,我們業障深重的人,看諸佛菩薩也是業障深重。這就是佛所講的“相隨心轉”。所以你看外面境界是什麼相,你就明白自己是什麼心。你看到一切人都有過失,自己的過失是無量無邊。什麼時候看到一切衆生都沒有過失,那恭喜你,你成佛了。這很要緊啊!所以說“于諸衆生,不求其過”,這是修行人第一條要遵守的。第二,
見諸菩薩。有所違犯。終不舉露。
這個“菩薩”是指弘揚正法的人,無論是在家菩薩,或是出家菩薩;也不管他是真菩薩,是假菩薩,只要他講的是正法,不是邪法,縱然他有過失,也不聞不問,對他還是要生清淨的信心、恭敬心。這個很重要。第叁,
于諸親友。及施主家。不生執著。
自己的親友施主供養法師,不要生執著,不要去障礙。第四,
永斷一切。粗犷之言。
“粗”是粗魯的言語,“犷”是凶惡的言語,不可以有這個態度。佛說這四條。
彌勒。是爲菩薩。于後末世。五百歲中。法欲滅時。成就四法。安隱無惱。而得解脫。
只要守住這四法就行,你的道業就會有成就。
爾…
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