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境隨心轉,境是我們生活環境。你明白這個意思,你就曉得,現代許多人常常說的改變體質。
改變體質這一個口號多少人上了當!
上了哪些人當呢?
因爲你有這個欲望,他造種種藥物。哦!這個藥物對什麼有幫助,那個藥物對什麼有幫助,其實都是毒藥。
你們用了他這些藥物,幾個人體質改變了呢?
我沒有看到幾個有效果的;可見得都是被騙了、上當了。
佛告訴我們,最有效的方法——心地清淨、真誠、慈悲,你的體質就改變了。
清淨心能把你身體裏面所有肮髒的東西化除掉,你的心、你的身體(生理)就幹淨,沒有汙染了。
現在吃的東西,飲食都是有毒啊!
用什麼東西來消毒呢?
慈悲心消毒。
所以你的心地果然清淨、慈悲,哪有不健康的道理呢?你說你身上有病痛,換句話說,你沒有慈悲心,你心不清淨。你說你慈悲、清淨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佛不騙人,佛沒有藥物給我們,佛教我們自己調整自己的身心,不爲名、聞、利、養、果、報,這些東西要把它舍得幹幹淨淨的,這樣
常爲衆生。廣宣正法。當得成就。二十種利。
這二十種利是自然的,不是求的。
不求就得到啊!求,反而得不到。
爲什麼呢?因爲你求的這個念頭是染汙的、是不清淨的,所以你得不到。你不求呢,不求都得到了。
雲何名爲。二十種利。
下面都給我們說出來了。
所謂正念成就。
這是第一個。正念是無念啊!又怕你什麼念頭都沒有了,那就變成無想定,又壞了,那果報在四禅天的無想天,那學佛就學成外道了。所以告訴我們無念是無邪念,這稱之爲正念。正念就是佛菩薩之念,與佛法相應。第二、
智慧具足。
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,染汙的心起作用就是煩惱;他身心清淨,智慧就增長了。第叁、
有堅持力。
堅持力從哪裏生的?
從智慧生的。他對于一切事理通達明了,毫不迷惑,所以他做事情能夠貫徹始終。第四、
住清淨行。
心清淨、口清淨、意清淨,他的行爲清淨。第五、
生覺悟心。
念念覺而不迷。第六、
得出世智。
怎樣能夠超越六道輪回?怎樣修能夠超越十法界?他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不爲衆魔之所得便。
用現在的話說,決定不給這些妖魔鬼怪把柄。“得所便”就是把柄被人家抓住啊!那個妖魔鬼怪就控製你了,你能夠了解這個道理,你的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妖魔鬼怪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。
哪些是妖魔鬼怪的把柄呢?
就是名、聞、利、養、果、報,你要有這個念頭,就被他抓住了,他就能控製你了。
我們同修當中有沒有看過《西遊記》的?
《西遊記》裏有個孫悟空,神通廣大,但是他有把柄被觀音菩薩抓到了,一生被他控製,出不了他的掌心。他什麼把柄呢?喜歡戴高帽子啊!孫悟空喜歡人奉承、喜歡人誇獎他,那就是他的把柄,所以觀世音菩薩就給他高帽子戴,戴上去之後,就念金箍咒啊!就被控製了。所以你好名、好利、好供養、好果報,就有把柄落在人家手上,就容易被人控製。如果你一無所好,他對你沒辦法了,對你就無可奈何了。只要你有這些妄想、有這些念頭、有這些欲望,你就被魔控製住了。細細的去想,這個裏頭的意思無限的深廣。第八、九、十、
少于貪欲。無有瞋恚。亦不愚癡。
這叁句就是成就叁善根。叁善根是無貪、無瞋、無癡。可見得如果要貪著名、聞、利、養、果、報,叁善根就沒有了。那你天天增長的是貪、瞋、癡啊!上面是指叁善根現前啊!第十一、
諸佛世尊之所憶念。
這是得諸佛護念。
爲什麼呢?
與諸佛心心相應,所以感得諸佛的護念。
非人守護。
非人是指鬼神,鬼神也保佑你。
無量諸天。加其威德。
這一句是指天龍八部護法神,護法神保佑你啊!第十四是、
眷屬親友。無能沮壞。
你一個人修得好,你一家人也都沾光,你的家人眷屬都得到你的利益、都享你的福報啊!
有所言說。人必信受。不爲冤家。伺求其便。
無始劫來跟一切衆生結的怨很多,所以菩提道中有許許多多的障礙,是魔障啊!這些冤家債主不會饒過你的,但是你已經不著名、聞、利、養、果、報了,這冤家債主對你也無可奈何,也沒有辦法阻撓你了。第十七、
得無所畏。第十八、
多諸快樂。
這是我們常講,法喜充滿!第十九、
爲諸智人之所稱歎。
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你,對你贊歎。二十、
善能說法。衆人敬仰。
你說的話,雖然是諸佛菩薩或者祖師大德所說的,但是你的心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,借著別人的經本,這個自性往外流露,這叫“善說法”。叫聽的人能夠感動,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,而不是所謂“照本宣科”,那一種說法不能令人得利益。
佛給我們說出二十條,這是自自然然得到的利益,絕不是有所希求的。
彌勒。是爲菩薩。當得成就。二十種利。不著名聞。利養。果報。行饒益事。而爲上首。常爲衆生。以無希望心。清淨說法。
這一句是一再囑咐、一再叮咛。佛說了二十種利,後面又給我們說二十種,可見得無希望心爲衆生說法,功德利益是無量無邊啊!我們再看底下一段:
複次彌勒。若菩薩以無希望心。行法施時。不著名聞。利養。果報。以饒益事。而爲上首。常爲衆生。廣宣正法。又能成就。二十種利。
這二十種利,多半是一些說法之人念念所希求的。求要懂得理論、方法,所謂“如理如法”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啊!怎樣如理如法呢?不求名聞、利養、果報,這就如理,就如法了。以清淨心爲衆生說法,就是無希望心清淨說法。
雲何名爲。二十種利。所謂未生辯才。而能得生。
這是第一個利益。許許多多人都希望得到辯才無礙。
辯才無礙從哪裏來的?
佛在此地告訴我們,無礙的辯才是我們自己的性德——本性裏頭本來具足的。
現在這個辯才怎麼沒有了呢?
這沒有了就有障礙。業障啊!這個過去、今生造作口業造得太多了,所以辯才沒有了。心不清淨!心清淨,辯才就恢複了。第二、
已生辯才。終不忘失。
你得到的這個辯才不會失掉。第叁、
常勤修習。得陀羅尼。
“陀羅尼”是梵語,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綱領。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,你很容易把綱領、大綱抓住,你修學的時候,你就很得受用。第四、
以少功用。善能利益。無量衆生。
不必用很多的時間,也不必用很多的精神,就能夠利益許許多多的衆生。可見得這就是高度智慧善巧的表現啊!第五、
以少功用。令諸衆生。起增上心。恭敬尊重。
這個“恭敬、尊重”是對叁寶說的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一分尊重得一分利益。如果沒有恭敬、尊重,諸佛菩薩說法再善巧,聽的人也得不到利益,所以這一條很重要啊!第六、
得身口意。清淨律儀。
這是叁業清淨。第七、
超過一切。惡道怖畏。
這是當然之理。因爲自己縱然有惡業的種子,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把惡的緣斷掉了,惡的種子沒有緣不會結果。不但叁惡道的緣斷掉了,六道的緣也斷掉了;不僅是六道的緣斷掉了,十法界的緣也舍棄掉了,這個人一生當中必定證一真法界。那要怎麼做法呢?老實念佛就做到了。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十法界裏面,往生的人都超越十法界。第八、
于命終時。心得歡喜。
一般人命終時是最痛苦的、最憂愁的、最無可奈何的事情。但是修道的人,他曉得命終到哪裏去了,所以他很歡喜、很快樂——真的脫離苦海了。他要到最極清淨、最極殊勝的地方去生活了。第九、
顯揚正法。摧伏異論。
他說法的能力,跟諸佛菩薩幾乎相彷彿了。第十、
一切豪貴。威德。尊嚴。猶自不能有所窺望。何況下劣少福衆生。
這一句是對他的成就的贊歎。前面是講富貴,“下劣少福”是講貧賤。世間富貴貧賤之人,對他莫測高深,這是說他的境界。第十一、
諸根成就。第十二、
無能映蔽。
他的智慧能力都很明顯的表現無遺,沒有人能夠障礙他。第十叁、
具足攝受。殊勝意樂。
這一句說他的生活的享受,他得到的是圓滿的幸福快樂。這個幸福快樂是從內心裏面往外透露出來的,不是從外面得的,這才叫殊勝的意樂。凡夫生活的意樂是從外面來的刺激——五欲、六塵的享受,覺得這是快樂。諸佛菩薩不是,他是從內心。心性裏面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才藝、無量的德能,從這個地方升起的快樂。這是真的。第十四、十五、
得奢摩他。毗婆舍那。
這兩句都是梵語,“奢摩他”是止、是定,“毗婆舍那”是觀。我們講通俗一點的,大家好懂。“奢摩他”是從一切放下得到定;你能夠放下萬緣得到定,叫奢摩他。“毗婆舍那”是從看破而得定。都是得定,從放下得定就叫奢摩他,從看破得定就叫做毗婆舍那。第十六、
難行之行。皆得圓滿。
世法有難行之法,出世法也有難行之法,你都能夠很順利、很圓滿。爲什麼呢?因爲你有智慧、你有善巧。第十七、十八、
發起精進。普護正法。
“精進”非常難得,進是進步,永無退轉。進步裏頭要求精,精純專一而不夾雜,這個就叫精進。“普護正法”就非常重要了,只要是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法,都以真誠心來擁護。絕不是我修淨土,我護淨土法,那個人參禅,我就要去貶他,那就錯了,那你就不護持他了。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之法要用平等心、真誠心去護持,這個才是對的。正如《華嚴經》上,善財童子五十叁參,你看看五十叁位善知識,他們自己雖然只修一個法門,但是對所有法門他們都贊歎,決定沒有誹謗,這是“普護正法”。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第十九、
速疾能超不退轉地。
“速疾”是快速,你能快速的超越、證得不退轉地。這一句是專指念佛求生淨土。如果不求生淨土,要想得不退轉地,太難!太難了!唯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即刻就得叁不退。第二十句是:
一切行中。…
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