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們今天希望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喚醒。善根有,那就是已經相信了,已經發願了,已經在念佛了。善根無,這是講你善根有障礙,你要深深的培養你的善根;用什麼方法培養呢?知識分子從讀經下手;讀誦大乘,漸漸就明白這一個事實的真相了,就了解了,自自然然能夠回歸到淨土。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善根的人,我看看大家,我對你們很佩服,你們是善根有,我是善根無。我接觸佛法,不相信淨土法門,老師雖然勸我,我不好意思跟他頂嘴,心裏頭不服,所以這個就是沒有善根。這個善根是這一生當中培起來的,從那裏培的呢?我是從華嚴、從楞嚴、大乘起信論、法華經,從這些大經大論裏面明白這一個事實。從這個地方回過頭來的,所以這是培善根的一個方法,我是這個大經大論,特別是華嚴經;所以古德講,華嚴、法華是無量壽經的導引,這一句話我聽了非常受用,爲什麼呢?因爲我就是華嚴、法華把我引到無量壽經裏面來的,引到念佛法門來的。可是我這個路子走了叁、四十年,才回頭、才真正發現、才真正肯定,不懷疑了,完全接受了,不容易啊!如果我要是有善根,當時一學佛,李老師一講,我就接受,我就專修專弘;我過去在講席裏頭講過,那我的成就就不可思議啦!今天大家看到我,一定合掌喊我阿彌陀佛啦!這是真的。所以就是自己的精力、時間耗費在這個大經大論,用的時間太長,用的精力太多、所以我今天勸你們專修專弘,你們還有不福氣的,怎麼不福氣呢?我私下聽到,法師他讀多少經論,教我們不要學,這是愚民政策,說我在這裏騙人;其實不知道我的真心,對你們的奉獻,我是真誠的奉獻,不是欺騙諸位;我是吃了虧、上了當,這才找到這個法門。希望你們把這個大好的光陰在這個法門上真正下功夫,你們的成就必定在我之上,這一定道理。所以說要知道培善根,要知道培福德。
末後這一條,「汝須自知好歹,修行要各盡其分,潛修默契方可!急急改過攝心念佛!」弘一大師在關房裏面摘錄諸經、祖師大德的警句,警覺自己的這一些句子。用印光大師這一句話作總結,意味非常深長。祖師這就是對我們自己說的,「汝」,不管他是指什麼人,我們今天看到了,就是自己要私下承當過來,就是對我說的。須要自己知道好歹。修行要各盡其分,不能有一絲毫勉強。根性利的人固然可以學經教,可以參禅,總不如念佛來的穩當;中下根性如果學教參禅,實實在在說,得的利益非常有限,不如老實念佛。大師這一句話裏面,意思非常的深遠。這個盡分是盡我們的本份,出家人的本份是什麼呢?過去玄奘大師講的好,緣紹如來,淨光大法。這兩句話把出家人的本份說盡了。緣紹是我們繼承,從釋迦牟尼佛祖祖相傳,我們繼承佛法,把佛法發揚光大。在家人的本份也是弘法利生,不能作到弘法利生,一定要護持佛法;在家是外護,出家是內護。個人盡各人的本份,這個僧團就和合了;僧團真正做到六和敬,諸佛如來贊歎,天龍護法擁護,你是真實的道場。如果不和合呢?那妖魔鬼怪都來了,他來擾亂;你不是個道場,這裏頭沒有佛菩薩,沒有護法神,供的像沒用處的,妖魔鬼怪會來冒充的。所以都在修行人,修行人心地真誠,感應的是佛菩薩降臨;心地不誠,裏面藏的有貪瞋癡慢,勾心鬥角,那麼就妖魔鬼怪附在佛像上,你拜的不是佛,這個要知道。這一些統統都是事實。所以這個盡分,這一句話用得非常的重,用得非常的好。
修行的態度,潛修默契方可。自己修行無須要表現,所謂是默默耕耘,功夫自然成就;無須要跟別人去校量,去爭勝,那就錯了。前面一再說過,學愚、學不能;我真正學的能不如人,不如一切人,你的德行才真正能成就,業習才真正能消除。道場裏面有許多繁重的工作,我們盡心盡力去作,這是消業障、培福德的好因緣。在這一段時期,我們這個道場,諸位同修都看見的,林居士他就是潛修默契,沒有人去叫他作,也沒有督促他去作,自動自發,小心謹慎,這在佛法裏面講,這道器啊!這個基礎就能成大器,雖然他沒有出家,他確實是修行人的榜樣。過去我們道場也有一個,悟本,悟本工作非常勤奮,但是悟本比不上林居士;悟本是知見不真,就是說他修福,不修慧;林居士是福慧雙修,福慧雙修那就真的有成就了。修慧不修福,修福不修慧,都偏在一邊,都有缺陷。福慧雙修是潛修默契,要福慧雙修這樣才行。在功夫上講,急急改過,這個比什麼都重要,比什麼都著急,他急著要改過。攝心念佛,這個攝心念佛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,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這個是攝心念佛。
《晚晴集》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就圓滿了,這個下面還有二十五分鍾的時間,今天有個歸依是不是?好,我們用這個時間來作歸依,在沒有作歸依之前,大家坐在這裏不要動,我們先把叁歸依的大意簡單跟諸位作個介紹,然後再舉行儀式,儀式簡單隆重。
學佛,我們以佛爲師;歸依就是拜老師,從今以後就要跟著老師學習,老師是釋迦牟尼佛;釋迦牟尼佛又爲我們介紹了一個老師,阿彌陀佛。所以我講經之前,我禮佛叁拜;講完之後,我也禮佛叁拜。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拜的?我第一拜是拜本師釋迦牟尼佛。第二拜是本師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,都是本師;彌陀經裏六方佛贊歎,六方佛勸導,統統都是老師。第叁拜是拜本師阿彌陀如來。我這個叁拜是這樣拜法的,這是我專修淨土之後;在從前,我拜的時候不是這個拜法,我第一拜,拜本師釋迦牟尼佛;第二拜,拜毗盧遮那如來;第叁拜,拜阿彌陀如來。現在專修淨土,這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是本師,他們都弘揚這個法門,都修學這個法門,都勸人學習這個法門,所以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是本師。我們歸依佛是這個歸依法。全都有了,而這個一切本師,是以阿彌陀如來爲中心;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;我們專念阿彌陀,專想阿彌陀佛。
歸依法,法是法寶,是經典。我們在一切經裏面,知道那一部經是第一經。黃老居士在無量壽經批注裏面,引用古大德校量的結果:古德認爲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華嚴經是第一,這大家公認的。華嚴經跟無量壽經作個比較,無量壽經第一。無量壽經有九種版本,夏蓮居居士會集本第一。我們就依這一本無量壽經就行了,這法寶找到了。
僧寶在那裏呢?無量壽經上給我們介紹的,大士神光這一品裏頭介紹的是觀世音、大勢至,在序分裏面給我們說的有文殊、普賢。所以僧寶的代表,觀音勢至、文殊普賢、彌勒菩薩,這是我們歸依的僧寶,一定要知道,不能搞錯了。所以這是歸依叁寶,當然這個叁寶最重要的是自性叁寶。自性叁寶,自性覺這是佛寶、自性正是法寶、自性清淨是僧寶。換一句話說,這個叁寶都在無量壽經的經題上,這妙不可言呀!清淨平等覺,清淨是僧寶、平等是法寶、覺是佛寶。同時,這個清淨平等覺又是戒定慧叁學,清淨是戒學、平等是定學、覺是慧學。所以又是戒定慧叁學,又是自性叁寶,你看統統具足在這一部經中;而我們所希求的是大乘無量壽莊嚴,修清淨平等覺就能夠得無量壽莊嚴,因果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都在這一部經上。
所以我們歸依之後,家裏面供養叁寶,我們供養的佛像,這個佛像是西方叁聖,就是佛寶、僧寶具足了;我們每一天依照無量壽,或者依照阿彌陀經來修學,這法寶具足了。這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,叁歸依詳細的說明,我們有一個錄音帶,這個錄音帶會送給諸位同修。叁歸依一生只有一次,這個諸位要知道,這個才叫如法的。如果見一個法師就歸依一次,那叫莫名其妙啊!我說的是真實的。這個歸依就是回頭、回歸,依就是依靠。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,依自性覺,覺而不迷,這個叫歸依佛,這歸依佛是這麼講法,是這麼個意思,要搞清楚。
從一切錯誤的思想、見解回過頭來,依正知正見,這叫歸依法;剛才我跟大家介紹的,無量壽經,這是決定正確的,決定沒有錯誤,是我們真正歸依處。我們從過去,從這些雜修、亂修裏頭回過頭來,我們今天專修,依照正法來專修。
第叁從一切汙染,我們思想的汙染、見解的汙染、心地的汙染、精神的汙染,從這些汙染回過頭來,依清淨心,淨而不染,這是歸依僧。
一定要知道這個叁歸依是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;怎麼去作呢?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這個叁歸依,就是覺正淨,你統統都修了。這一句佛號,圓修圓證哪!圓滿的回歸、真實的依靠,這個就對了。那麼我把這個叁歸依傳授給諸位,這是代表僧團,不是歸依我的啊!你是歸依那個法師的?說這個話都是外行話,都是不通的話,都是莫名其妙的話。應該怎麼說呢?你是那一位善知識傳授叁歸依給你的,那就對了,而不是歸依某一個法師。所以發給歸依證,我歸依證上寫的清楚,叁歸依證明阿阇黎;我是給你證明的,不是歸依我的。你們如果說我歸依淨空法師了,將來你墮地獄,我不會跟著去的,爲什麼呢?我把話說清楚了,說明白了,我不受你的牽累。你們自己要覺悟,所以這個歸依只有一次,這個是如法的。那麼任何一個法師給你歸依,都是代表整個僧團的,而不是一個人的,希望同學們特別要注意這個大問題。許許多多不歸依沒有事,歸依將來會墮地獄,爲什麼呢?什麼罪呢?他分化僧團,消滅僧團,他在分黨分派啊!這個是我的師父,那個不是我的師父;這是我們的道場,那個不是我們的。在那裏勾心鬥角,本來整個僧團是個六和敬的僧團,被他分化掉了,被他破壞掉了,這個叫破和合僧;破和合僧,果報在阿鼻地獄。所以你不歸依還沒有事,這一歸依就歸到阿鼻地獄去了,這都冤枉啊?所以希望同學們警覺,已經受過歸依了,就不必了;沒有受過歸依的,今天我在這裏給你作儀式。已經授過了,但是那個授叁歸依的師父沒有講清楚,你聽到我講就行了,就一樣的了,所以這個要知道,這是一樣的。那麼再有呢?你把這個錄音帶帶回去的時候,有其它曾經授過叁歸依,而不懂得叁歸依,搞錯了的,叫他多聽聽,把這個觀念修正過來,那就是真正的叁寶弟子,這個是龍天擁護,諸佛贊歎,功德不可思議。好,我們下面就舉行儀式。
第 八 卷 完 畢
《晚晴集之研習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