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们今天希望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唤醒。善根有,那就是已经相信了,已经发愿了,已经在念佛了。善根无,这是讲你善根有障碍,你要深深的培养你的善根;用什么方法培养呢?知识分子从读经下手;读诵大乘,渐渐就明白这一个事实的真相了,就了解了,自自然然能够回归到净土。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善根的人,我看看大家,我对你们很佩服,你们是善根有,我是善根无。我接触佛法,不相信净土法门,老师虽然劝我,我不好意思跟他顶嘴,心里头不服,所以这个就是没有善根。这个善根是这一生当中培起来的,从那里培的呢?我是从华严、从楞严、大乘起信论、法华经,从这些大经大论里面明白这一个事实。从这个地方回过头来的,所以这是培善根的一个方法,我是这个大经大论,特别是华严经;所以古德讲,华严、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导引,这一句话我听了非常受用,为什么呢?因为我就是华严、法华把我引到无量寿经里面来的,引到念佛法门来的。可是我这个路子走了三、四十年,才回头、才真正发现、才真正肯定,不怀疑了,完全接受了,不容易啊!如果我要是有善根,当时一学佛,李老师一讲,我就接受,我就专修专弘;我过去在讲席里头讲过,那我的成就就不可思议啦!今天大家看到我,一定合掌喊我阿弥陀佛啦!这是真的。所以就是自己的精力、时间耗费在这个大经大论,用的时间太长,用的精力太多、所以我今天劝你们专修专弘,你们还有不福气的,怎么不福气呢?我私下听到,法师他读多少经论,教我们不要学,这是愚民政策,说我在这里骗人;其实不知道我的真心,对你们的奉献,我是真诚的奉献,不是欺骗诸位;我是吃了亏、上了当,这才找到这个法门。希望你们把这个大好的光阴在这个法门上真正下功夫,你们的成就必定在我之上,这一定道理。所以说要知道培善根,要知道培福德。
末后这一条,「汝须自知好歹,修行要各尽其分,潜修默契方可!急急改过摄心念佛!」弘一大师在关房里面摘录诸经、祖师大德的警句,警觉自己的这一些句子。用印光大师这一句话作总结,意味非常深长。祖师这就是对我们自己说的,「汝」,不管他是指什么人,我们今天看到了,就是自己要私下承当过来,就是对我说的。须要自己知道好歹。修行要各尽其分,不能有一丝毫勉强。根性利的人固然可以学经教,可以参禅,总不如念佛来的稳当;中下根性如果学教参禅,实实在在说,得的利益非常有限,不如老实念佛。大师这一句话里面,意思非常的深远。这个尽分是尽我们的本份,出家人的本份是什么呢?过去玄奘大师讲的好,缘绍如来,净光大法。这两句话把出家人的本份说尽了。缘绍是我们继承,从释迦牟尼佛祖祖相传,我们继承佛法,把佛法发扬光大。在家人的本份也是弘法利生,不能作到弘法利生,一定要护持佛法;在家是外护,出家是内护。个人尽各人的本份,这个僧团就和合了;僧团真正做到六和敬,诸佛如来赞叹,天龙护法拥护,你是真实的道场。如果不和合呢?那妖魔鬼怪都来了,他来扰乱;你不是个道场,这里头没有佛菩萨,没有护法神,供的像没用处的,妖魔鬼怪会来冒充的。所以都在修行人,修行人心地真诚,感应的是佛菩萨降临;心地不诚,里面藏的有贪瞋痴慢,勾心斗角,那么就妖魔鬼怪附在佛像上,你拜的不是佛,这个要知道。这一些统统都是事实。所以这个尽分,这一句话用得非常的重,用得非常的好。
修行的态度,潜修默契方可。自己修行无须要表现,所谓是默默耕耘,功夫自然成就;无须要跟别人去校量,去争胜,那就错了。前面一再说过,学愚、学不能;我真正学的能不如人,不如一切人,你的德行才真正能成就,业习才真正能消除。道场里面有许多繁重的工作,我们尽心尽力去作,这是消业障、培福德的好因缘。在这一段时期,我们这个道场,诸位同修都看见的,林居士他就是潜修默契,没有人去叫他作,也没有督促他去作,自动自发,小心谨慎,这在佛法里面讲,这道器啊!这个基础就能成大器,虽然他没有出家,他确实是修行人的榜样。过去我们道场也有一个,悟本,悟本工作非常勤奋,但是悟本比不上林居士;悟本是知见不真,就是说他修福,不修慧;林居士是福慧双修,福慧双修那就真的有成就了。修慧不修福,修福不修慧,都偏在一边,都有缺陷。福慧双修是潜修默契,要福慧双修这样才行。在功夫上讲,急急改过,这个比什么都重要,比什么都着急,他急着要改过。摄心念佛,这个摄心念佛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这个是摄心念佛。
《晚晴集》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就圆满了,这个下面还有二十五分钟的时间,今天有个归依是不是?好,我们用这个时间来作归依,在没有作归依之前,大家坐在这里不要动,我们先把三归依的大意简单跟诸位作个介绍,然后再举行仪式,仪式简单隆重。
学佛,我们以佛为师;归依就是拜老师,从今以后就要跟着老师学习,老师是释迦牟尼佛;释迦牟尼佛又为我们介绍了一个老师,阿弥陀佛。所以我讲经之前,我礼佛三拜;讲完之后,我也礼佛三拜。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拜的?我第一拜是拜本师释迦牟尼佛。第二拜是本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,都是本师;弥陀经里六方佛赞叹,六方佛劝导,统统都是老师。第三拜是拜本师阿弥陀如来。我这个三拜是这样拜法的,这是我专修净土之后;在从前,我拜的时候不是这个拜法,我第一拜,拜本师释迦牟尼佛;第二拜,拜毗卢遮那如来;第三拜,拜阿弥陀如来。现在专修净土,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统统是本师,他们都弘扬这个法门,都修学这个法门,都劝人学习这个法门,所以一切诸佛如来统统是本师。我们归依佛是这个归依法。全都有了,而这个一切本师,是以阿弥陀如来为中心;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;我们专念阿弥陀,专想阿弥陀佛。
归依法,法是法宝,是经典。我们在一切经里面,知道那一部经是第一经。黄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批注里面,引用古大德校量的结果:古德认为,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华严经是第一,这大家公认的。华严经跟无量寿经作个比较,无量寿经第一。无量寿经有九种版本,夏莲居居士会集本第一。我们就依这一本无量寿经就行了,这法宝找到了。
僧宝在那里呢?无量寿经上给我们介绍的,大士神光这一品里头介绍的是观世音、大势至,在序分里面给我们说的有文殊、普贤。所以僧宝的代表,观音势至、文殊普贤、弥勒菩萨,这是我们归依的僧宝,一定要知道,不能搞错了。所以这是归依三宝,当然这个三宝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宝。自性三宝,自性觉这是佛宝、自性正是法宝、自性清净是僧宝。换一句话说,这个三宝都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,这妙不可言呀!清净平等觉,清净是僧宝、平等是法宝、觉是佛宝。同时,这个清净平等觉又是戒定慧三学,清净是戒学、平等是定学、觉是慧学。所以又是戒定慧三学,又是自性三宝,你看统统具足在这一部经中;而我们所希求的是大乘无量寿庄严,修清净平等觉就能够得无量寿庄严,因果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都在这一部经上。
所以我们归依之后,家里面供养三宝,我们供养的佛像,这个佛像是西方三圣,就是佛宝、僧宝具足了;我们每一天依照无量寿,或者依照阿弥陀经来修学,这法宝具足了。这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,三归依详细的说明,我们有一个录音带,这个录音带会送给诸位同修。三归依一生只有一次,这个诸位要知道,这个才叫如法的。如果见一个法师就归依一次,那叫莫名其妙啊!我说的是真实的。这个归依就是回头、回归,依就是依靠。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,依自性觉,觉而不迷,这个叫归依佛,这归依佛是这么讲法,是这么个意思,要搞清楚。
从一切错误的思想、见解回过头来,依正知正见,这叫归依法;刚才我跟大家介绍的,无量寿经,这是决定正确的,决定没有错误,是我们真正归依处。我们从过去,从这些杂修、乱修里头回过头来,我们今天专修,依照正法来专修。
第三从一切污染,我们思想的污染、见解的污染、心地的污染、精神的污染,从这些污染回过头来,依清净心,净而不染,这是归依僧。
一定要知道这个三归依是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;怎么去作呢?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这个三归依,就是觉正净,你统统都修了。这一句佛号,圆修圆证哪!圆满的回归、真实的依靠,这个就对了。那么我把这个三归依传授给诸位,这是代表僧团,不是归依我的啊!你是归依那个法师的?说这个话都是外行话,都是不通的话,都是莫名其妙的话。应该怎么说呢?你是那一位善知识传授三归依给你的,那就对了,而不是归依某一个法师。所以发给归依证,我归依证上写的清楚,三归依证明阿阇黎;我是给你证明的,不是归依我的。你们如果说我归依净空法师了,将来你堕地狱,我不会跟着去的,为什么呢?我把话说清楚了,说明白了,我不受你的牵累。你们自己要觉悟,所以这个归依只有一次,这个是如法的。那么任何一个法师给你归依,都是代表整个僧团的,而不是一个人的,希望同学们特别要注意这个大问题。许许多多不归依没有事,归依将来会堕地狱,为什么呢?什么罪呢?他分化僧团,消灭僧团,他在分党分派啊!这个是我的师父,那个不是我的师父;这是我们的道场,那个不是我们的。在那里勾心斗角,本来整个僧团是个六和敬的僧团,被他分化掉了,被他破坏掉了,这个叫破和合僧;破和合僧,果报在阿鼻地狱。所以你不归依还没有事,这一归依就归到阿鼻地狱去了,这都冤枉啊?所以希望同学们警觉,已经受过归依了,就不必了;没有受过归依的,今天我在这里给你作仪式。已经授过了,但是那个授三归依的师父没有讲清楚,你听到我讲就行了,就一样的了,所以这个要知道,这是一样的。那么再有呢?你把这个录音带带回去的时候,有其它曾经授过三归依,而不懂得三归依,搞错了的,叫他多听听,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,那就是真正的三宝弟子,这个是龙天拥护,诸佛赞叹,功德不可思议。好,我们下面就举行仪式。
第 八 卷 完 毕
《晚晴集之研习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