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晚晴集之研习▪P2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消业障。所以在平常有这个现象现前,这个业习业障现前,决定不能烦燥,心要定下来,要静下来,要想到佛号,要认真去念,当然更不可以怨天尤人,怨天尤人又造罪业;这个罪业已经很重了,继续再造,那怎么得了呢?那一天能消除掉呢?这也就是这个业障消除不掉的,虽然一面在消,一面又再造,造的比消的还要多,这个怎么能消除的了呢?所以事理都要明白。

  再看下面这一段,「具缚凡夫,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!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,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?」缚是比喻,绳索捆绑叫缚,这个是比喻烦恼的缠缚、忧虑牵挂的缠缚,就好象许多条绳索捆绑着自己一样,就是烦恼业障深重的凡夫。若无贫穷疾病等苦,这一类凡夫假如他要没有贫穷疾病这些苦恼,这个贫穷疾病是果报,如果没有这些果报,好不好呢?不见得是好事情。为什么说不见得是好事情呢?贫穷疾病他是在受报,就好象在还债一样;过去造的恶业,现在在受报,报尽就好了。如果没有这一些果报在缠绕着,免不了又要造业;这个底下说了,要没有贫穷疾病这些苦恼的事,他又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,我们世间俗话讲,吃喝玩乐,又去搞这些去了,又去造罪业去了。贫穷的人没有力量去造罪业,这些场合都要花钱的。疾病的人他没有体力造业,真的避免了许许多多造恶业的缘,所以这个靡烂的生活很不容易回头,很难觉悟。大师下面说,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,这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候,现在人讲最值得骄傲的时候,现在人说值得骄傲,我们学佛的人知道,这不是一句好话;几个人能在这个时候回头呢?几个人会想到将来堕落沉沦?这个是事实,这个一点都不假。作恶的时候,免不了要损人利己,损人利己就造了很重的罪业;看对于人数多寡、伤害的浅深,后果不堪设想。俗话常讲,乐极生悲,这个悲不但讲人这一生的晚年,真正之悲是在死后,死后堕落三途,那就真正是悲了。

  第九十八段,这一段非常重要,印祖说的,「欲得佛法实益,须向恭敬中求;有一分恭敬,则消一分罪业,增一分福慧。」这一句我们要把它多多的念几遍,最好能把它背熟,常常想到我们学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?佛法里面真正的好处为什么得不到?原因就是这个,你说这个多重要。恭敬中求,我们实实在在缺乏了这两个字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,就是此地恭敬。我们在课诵本里面、在许多忏法里面,这个第一句一心恭敬。实在讲老同修这一句话念的不少遍,每一次拜忏都要念几十遍,一切恭敬,可是只在口头上滑过而已,确确实实没有能体会到恭敬的意义,也没有把恭敬作到一心,那个忏叫白拜了,一点效果也没有。外面恭敬,里面一定就真诚;表里一如,内真诚,外就恭敬。这样一切佛法的真实利益,你就得到了;佛法的真实利益在那里呢?消业障、增福慧,这就是利益。业障消除了,烦恼、忧虑、牵挂、分别、妄想,乃至于身心的疾病都没有了,都消除了,这个就是消业障的现象。增福慧,自己这个人逐渐聪明了、伶俐了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比过去看的清楚,一切作为都做得很恰当,这是慧;福报也现前了,什么叫福报呢?这有求必应就是福报。现在这个社会上流行一句话,心想事成,这是福报;没有福报,怎么想,事也不能成就;这心一想,事就成了,那是大福报现前,不是普通的福报。这些是不是真的?真的。佛氏门中有求必应,没有求不到的;求不到,是你自己决定有障碍。你只要把障碍消除,就有求必应;求富贵,得富贵;求长寿,得长寿;求往生,得往生;求成佛,得成佛。没有一样求不到。那么这一桩事情,诸位多多念念了凡四训,了凡四训这个四篇可以说就是印祖这两句的详细解释,诸位想想看对不对呢?就这两句的解释,他解释得很详细。我们真正想消罪业,真正想增福慧,依照这个原则去修学,你一定会得到。

  下面九十九,「念佛,要时常作将死,堕地狱想;」它这个将是贯下去的。「则不恳切亦自恳切,不相应亦自相应;」我们这个念佛就是念得不恳切,念得不相应,什么原因呢?不是真心想念。这个心为什么不真诚呢?心里头还掺杂着胡思乱想。人到将死要堕地狱了,这个时候他真正的恐怖心现前了。

 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,唐朝的张善和。张善和是个屠夫,杀牛为业的,卖牛肉的,这一生不晓得杀了多少头的牛;临命终时,可以说这个人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非常深厚,在这一生没有遇到善缘,作了一个屠夫,一生造了很重的恶业;临终的时候,他见到许多的牛头人来跟它讨命,这个是果报现前,也是地狱相现前;我们说他过去生中念佛这个善根深厚,从什么地方说的呢?他临终的时候神智清楚,他不迷惑,他大叫,许多牛头人给我讨命了,这叫救命,他能够叫得出救命,能够把这个现象看的清楚说出来;他的缘也好,这个因缘也好,刚好有一个出家人从他门口经过,听到里面喊救命,喊好多牛头人出现了;这个出家人心里明白了,给他点了一把香,一把不是一支,点了一把香,点燃了,赶紧拿给他,叫他手拿到,念阿弥陀佛,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;他接到香之后,就大声叫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;念了几声之后,他说牛头人不见了,阿弥陀佛来了,他跟阿弥陀佛走了。这样的往生就是无量寿经第十八愿,临终十念往生,临终十念、一念都能往生。这个时候他的心真诚,因为他将死了,他看到这个牛头人要命了,所以他这个心恳切,他这个心真诚。

  我们平常人念佛,一天念十万声,抵不过他那个一声。我想我们同修细细揣摹揣摹能够想象到一点,我们这个心太散漫了,精神一直不能集中,念的虽然多,没有效果;人家是全副精神集中在那里,那一句就是一句,真的叫一念相应,一念佛。从这一桩公案,我们也能够证实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愿愿不虚,每一愿都是真实的,所以印祖在此地教给我们这一个方法。所以他老人家自己也用这个方法,我相信他自己用的很得力,把这个方法再介绍给我们;他老人家写的一个「死」字,教我们常常要看到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将这个死字贴在额头上。这一个字我们也把它印出来了,我看到吴一无那边流通处还有不少。这个字前面讲过好的很。老人家还写了一个「生」,生西方,一个生一个死。

  「以怖苦心念佛,即是出苦第一妙法;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。」这个话句句都是真实。极大的恐怖,就有极殊胜的感应。苦,要知道真苦。我们在世间所受一切苦,比不上三途;饿鬼、畜生苦,比不上地狱苦,最苦的是阿鼻地狱;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说的,那些苦处之相,实在说是地狱中九牛一毛、大海一滴,地狱之苦说之不尽。我们要是想到这个地方,如果不能往生西方,阿鼻地狱决定有份;这一生纵然不会堕落,来生后世这个罪业加重了,就有可能。所以实实在在是险道,非常危险的道路;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恐怖,不能不警惕,常常想到这个地方,我们念佛就恳切了。净业成就,那真的就出苦了,真的就消业了。即使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也是圆证三不退,永远不会再搞六道轮回了。佛法大海,唯独这一法能帮助我们一生成就;除这一法之外,我们在这一生要想真正消业障,要想脱离轮回,恐怕是不可能。所以十方世界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劝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。

  再看底下这一段,「末世众生,无论有善根,无善根,皆当决定专修净土;善根有,固宜努力!无,尤当笃培!」祖师这一段话,说出了净土法门的广大,圆满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。末世是指我们现代这个时代,无论我们有善根,或者是无善根,实在说,那个无善根的人也是有善根,只是缘没有遇到。古来祖师大德讲,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;可见这个法门真的是殊胜,真的是平等。如果你遇到的缘很殊胜,你在这一生当中上上品往生啊!遇到的缘差一点,那品位可能就会降下来一点。都在遇缘不同,与其它的没有关联。

  我们今天的缘,实在讲是无比的殊胜;想想过去,就算从初祖慧远大师以来,我们今天遇的缘,超过任何一个时代。如果不能在上三辈往生,那真叫冤枉。为什么呢?这是得力于现代的科技发达,特别印刷术的进步,典籍我们很容易得到,这个净宗重要的典籍,三经。无量寿经译本有五种,自古以来那一个人把这五种都念过呢?太少太少啦!那这就是缘不足。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,最重要的一部经典,我们修学的依靠都在其中。会集的本子有四种,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是最近的,民国二十一年时候发愿来从事于这个工作的,十年才完成,成为定本,是原译五本之集大成;比王龙舒、彭二林、魏源,比他们的本子都好,都圆满。我们今天有机会读到。这个本子流通在世间,大概才五十年,流通的数量很少;在台湾虽然曾经印过几次,总数量大概也只三、四千册的样子,所以许许多多修净土的同修都没有见过。我所知道的在台湾出家法师,标榜专修净土的,道源老法师;道源老法师这个五种原译本就没有完全读过,会集本也没有见过。我们台中李老师,无量寿经总共九种本子,他只见过五种,还有四种没有见过。那么我们现在缘殊胜,把九种本子统统印在一本上,这个净土五经读本,这个缘多殊胜哪!无比的殊胜。对于这个法门事理说得这么清楚、这么透彻,这也是过去未曾有的,所以我们的缘在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为比啊!

  现在我们所欠缺的,就是善根福德;这三桩事情│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我们的因缘太好了。善根是什么呢?真正能信、真正发愿,这是你的善根。什么是福德呢?真肯念佛。这肯念佛的人,就是有福之人;能信、能愿的人,那就是有善根之人。所以过去善根虽然深厚,这一生没有遇到缘,不能起现行,像张善和一样;张善和到临终的时候,遇到善缘,善根发现了,这一发现就成就了。善根、福德、因缘这三个同时发现,这就成就了。

  我…

《晚晴集之研习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