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晚晴集之研习▪P2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他能够保持初心,古人讲成佛有余,奈何初心保持不住,随着时间它就变质了,随着环境它就动摇了。不肯认真专修净业,这一句话说的是尤其深刻,值得我们时时刻刻警惕。要究其根本的原因,那就总由宿世善根浅薄。什么叫善根?世间善根,佛说有三种,无贪、无瞋、无痴,叫三善根,这世间的三善根翻过来,贪瞋痴叫三毒;把三毒转过来,叫三善根。世间善根少,贪瞋痴三毒烦恼常常起作用。如果三毒不起作用,怎么可能好高骛远呢?好高骛远就是贪瞋痴在作祟。出世间的善根就是精进,只有一条。这个好高骛远的人就是懈怠懒惰,岂不是宿世善根浅薄呢?佛法的善根、世法的善根,都浅薄。今生未遇通人,这一生机缘不好,没有遇到一个真正善知识来指导,这个是缘。这个师生是缘,缘可遇不可求,到那里去找一个好老师教导我们呢?所以在今日末法时期找不到真正善知识,我们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**佛。

  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,我跟同学们讲过,李老师是很了不起的人,用这一段经文来观察他老人家,他老人家的善根深厚。世法里面,他没有贪瞋痴;佛法里面,他精进不懈。自己非常谦虚;他教我们,把我们看作同学伴侣,不以为自己是老师,把我们看作同学伴侣,劝导我们以印光法师为师,学印光法师;那印光法师又不在了,文钞在,每一天读文钞,依照他老人家的教训去作,这就是他的学生,他就是我的老师。那么李老是印光法师的学生,他是教我们也以印光大师为老师,谦虚啊!这值得我们尊敬的,所以不敢以师心自居。

  这个地方的通人是通达,对于事实真相真正通达明了;真正通达明了的人,没有不念佛求生净土的。在中国历史上,无论是禅宗、无论是教下,早年没有通达,广学多闻,到晚年通达了,统统都放下了,一心念佛。像我刚才讲的钟景德老居士,晚年一切放下了,一心念佛,这个对啊!这才叫真正通人。能够遇到这样的善知识,这是善缘;用现在的话来讲,机会好,给你碰上了;没有机会的话,这找也找不到。机会遇到了,不能错过,要抓得牢牢的,才有成就。

  九十三,「当今之时,其世道局势,有如安卧积薪之上,其下已发烈火;尚犹悠忽度日,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?其知见之浅近甚矣!」印光大师是民国三十几年圆寂的,是在抗战期间当中,三十几年圆寂的,他老人家八十岁才走,他是八十岁圆寂的,那个时候正是二次大战的时候,今天我们的世道局势跟那个时候相比,不见得比那个时候好,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。现代要发生战争,其惨烈就不是那个时候战争可以相比的了。今天世道人心上来说,不如那个时候,这差不多是五十年前;那个时候的人心跟现在一比,相差很远,人都纯朴,忠实,老沉,贪瞋痴慢这个心、这个念头薄弱,不像现在。现在表面看起来好象是承平的,其实所存在的危机远远的超过五十年前。下面这个比喻一个人睡在积薪之上,这个薪是柴火。这个比喻现在人也很难懂,因为现在在家烧饭不用柴火;在中国大陆,现在农村里面还是烧柴火。柴火堆积起来的,堆得很高,堆得很多;人睡在那个上面,下面火已经烧燃了,你说这个多危险,这用这个比喻。表面上虽然承平,实际上危机四伏;一下爆发之后,逃避都来不及。怎么可以悠悠度日呢?一天一天的混日子,这个不得了啊!所以教我们要专志求救,什么方法真能帮助我们,什么方法真正能够救度我们,就这一句佛号。

  李炳老在往生的前一天,下午带着几个学生散步,就已经把消息透露给同学了,他要走了,不想再住了,告诉同学说时局已经乱了,即使诸佛菩萨、神仙下凡,都救不了;唯一的一条生路,自己念佛求生净土,这是李老师最后交待的话。我在台北,那边的同学传给我。老师去逝七年了,我们观察时局跟他所讲的完全相应,所以要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。如果不是认真这么做的,那就是前面所说的善根浅薄,没有见识啊!说到这个地方,我们观察眼前的世界,诸位从电视上、从报纸都能看到现在整个世界不景气,都在衰退。人口愈来愈多,失业率愈来愈多,这是社会非常严重的一个大问题;这个问题真的就是李老师讲的,诸佛如来、神仙下凡都解决不了的。所以有这么一个小小地方、有这么一个念佛的环境,在这个地方要不用功,要不认真去办道,就是念佛,不认真念佛,太可惜了。有些人想念佛,找不到场所;此地一切设备齐全,真念佛的人不多啊!我们现在这个场地够啦!念佛堂地下还是硬的好,软的地毯不理想,我这一次看到我们吴一无那个大厅上铺上的地砖,很满意,还是这种场所好;那一边楼上念佛堂虽然铺的地毯是办公室用的,那个也很好;我们这个地方将来地毯用脏了、用坏了之后,要换的话,看看最好换地砖、铺地砖;要不铺地砖的话,铺这个办公室的这种地毯,这个绕佛经行好,这个太软了。所以时间光景一定要把握,这个世界你看穿了、看清楚了、看明白了,就好了,没事啦!不必再了,可以走啦!这个没有看过觉得很希奇,看完之后不希奇了,应当要走,这就是我们认真努力念佛求生净土的时候了。

  下面一条九十五条,「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,持斋念佛,改恶修善,知因识果,植福培德;以企现生消除业障,临终正念往生;庶不虚此一生,及亲为如来弟子耳。」这一段是教给我们要以净宗祖师作榜样,严格的遵守净宗的家风,就是老实念佛。这个地方的持斋是讲的素食,不是日中一食,本来这个斋的意思是日中一食,所以此地当作素食来说,就是与一切有情众生断绝了恶缘,培养自己的慈悲心,老实念佛。改恶修善,要从内心里面去改,了凡四训、安世全书、感应录汇篇都是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的。他底下这个三句都在这三本书里面,怎样改恶修善,知道因果报应,善有善果,恶有恶报,怎么样去植福?怎么样去培德?在这上下功夫,能够消除现生的业障,能够帮助我们将来往生的时候神智清楚;这个正念就是神智清楚,一点都不迷惑,走的时候自在。我们在台湾看到许许多多站着走的,坐着走的,他们能办得到,我们为什么办不到?他们这个三句做到了,业障消除了,换一句话说,临走不自在,我们现生的业障没有消除干净,临终的障碍啊!真正照这个教诲去作,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了,这一生那就真正的有意义,真正的有价值。这才是如来弟子,才是三宝弟子。

  第 七 卷 完 毕

  

  《晚晴集》之研习 第八卷 达拉斯 檔名:B20-6-8

  请看讲义第九十四段,这个下面都是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节录出来的,「心跳恶梦,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;然现境虽有善恶,转变在乎自己;恶业现而专心念佛,则恶因缘为善因缘。」这种事情许多人都有经验。学佛的人要有这个现象一定要觉悟到,这个是过去的恶业种子在梦中现行,才有这些现象。那么这些现象如果我们明白了,不必介意;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不但梦中的相是虚妄的,即使我们眼前这个森罗万象也不是真实的。觉悟跟不觉悟的人差别在那里呢?觉悟的人晓得是自己业习种子现行。那么善的种子就现善境界,恶的种子就现恶境界,善恶境界都不能够脱轮回。佛祖教给我们,像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说的,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。佛跟我们凡夫不一样,佛有能力转境界,我们凡夫被境界所转。转境界,是好事,唯有大菩萨他们有这个能力,我们怎么转法?印祖在此地教给我们,专心念佛。人对于善的境界往往就疏忽掉了,恶境界生起恐怖的心;其实,善恶境界都要转,统统都要转;这个专心念佛就转境界了。这个样子就是恶的因缘变成善因缘,因为唯有这个恶因缘,我们想不起来念佛;因为这个因缘常常现前,我们念佛的警觉性就提高了。这是在梦中,每一天晚上都作梦;不管这个梦境是善是恶,要想到念佛转境界。白天没有作梦,虽没有作梦,也有这一些善恶因缘的缠绕;遇到顺境了,遇到逆境了,这个心里****了、心里头不自在了,也要想到念佛;专心念佛就能够转这个境界。

  九十五昨天讲过了,我们接着讲九十六,「但当志心念佛,以消旧业;断不可起烦燥心,怨天尤人。」世出世间一切法是无量因缘所生,佛在华严里面给我们讲得非常清楚。法相里面讲四缘是归纳,把无量的因缘归纳成四大类,这四大类是亲因缘、所缘缘、无间缘、增上缘,这是归纳为这四大类;这个四大类一展开,无量无边。所以世间一切法没有偶然而生的,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。这就是印祖为什么教我们熟读了凡四训,道理就在此地,让我们真正认识因果,知道因果非常复杂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所接触的,说实在话,就不外乎因缘果报,就是这些琐碎事情。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,受了一点委曲,就怨天尤人,不知道这是自作自受。自己过去造的因,或者是前世造的因,现在遇到缘起现行了,果报现前了,那当然要承受。造善因,受的是善果;造恶因,受的是恶报,不能避免的。我们过去造的恶多善少,所以我们在一生当中称心的事情少,不称心的事情多,这就是过去造的恶业多,这叫做业障。障什么呢?障碍了清净心,障碍了真如本性。如何把这个业障消除,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。

  清朝初年,慈云灌顶大师给我们说的,世间最重的业障,所有一切经法都忏除不了的,还有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把它消除,所以念佛的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议,许许多多人不知道。也有同修说,这个念佛既然这么好,效果这样殊胜,我念了不少年了,为什么业障消不掉呢?这不但怨天尤人,连佛菩萨也见怪起来了,这是我们自己念的不如法。怎么不如法呢?第一个心不真诚,第二个念佛里头有夹杂;古德给我们说,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,所以这非常非常重要。真正作到以真诚心、恭敬心、不怀疑、不夹杂,这个佛号念的就有力量了,所谓是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。」他就念的相应了,这个相应就一定能够…

《晚晴集之研习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