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腻少啊!这四弘誓愿那一个不会念?那一个人记不得呢?四弘誓愿不但是大菩提心,连修学的程序都给我们说出来了,佛法从那里学?从发愿学。首先你要发大愿,众生无边誓愿度,这就跟佛同心同愿,佛的心愿就是普度众生,你要发真正的愿。发愿之后从那里修起呢?烦恼无尽誓愿断,从这修起。所以祖师讲你业识未消,你烦恼没断;三昧未成,这个心不清净嘛!烦恼没断、心不清净,不能学法门。先断烦恼,烦恼断尽了,三昧成就了,这个时候再法门无量誓愿学,这佛不是在世的时候就讲得很清楚吗?我们不听话,前面两个不要了,度众生也不要,断烦恼也不要,就从法门无量誓愿学,从这下手;好象盖楼房,一楼、二楼我不要,我只要盖第三层,你能盖得出来吗?这大错特错,所以光阴都虚度了,精力都浪费了,这我们一定要真正明了,确实戒除。最后是佛道无上誓愿成。所以我们在此地,我们这个四弘誓愿,我教同学们,我们这一生在娑婆世界修前面两条;到了西方极乐世界,见了阿弥陀佛,我修后面两条。这稳稳当当,一点都不会错误。所以在这个世界要把所有的时间、精力都用在执持名号上,念得成熟,烦恼就没有了,都变成佛号了,念佛三昧也成就了,这是我们在娑婆世界迫切要办的大事。
下一句跟前面这个有连带的关系,「入理深谈,且缓数年!」就是广学多闻再迟几年,不碍事,先把佛号念好。实在说,这一句佛号真念好了,那些法门请你去学,你都不太愿去学了,为什么呢?一切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。所以念到一心不乱,无量无边的法门自然就通达了,这个方法真的是不可思议。
再看底下这一段,这一段很重要。「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只要念得熟,成佛尚有余裕!」还有多余的啊!「不学他法,又有何憾?」其它的法门纵然统统没有学,有什么遗憾?没有啊!这话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。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把这一个事实,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菩萨在圆通章里面,一开端就说,「我与五十二同伦」,这一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?大乘菩萨位次五十个,从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五十个;再往上加上等觉,五十一;妙觉成佛,五十二。大势至菩萨说,他与这五十二个位次的人从初发心,一直到成佛;同伦就是志同道合,用什么方法成就呢?一句佛号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这圆满成佛啦!一句佛号,圆满成佛啦!这个是世间一等聪明人一定采取,简单容易。聪明人不会找自己的麻烦,聪明人不会绕圈子,不会拐弯抹角,一直就到达,这是最有智能、最聪明的人。所以世尊介绍这个法门,也是要找智能第一的人跟他说。像弥陀经上,找的舍利弗说,他不找别人说;唯独智能第一,他听了马上就接受,他就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。这是劝勉我们死心塌地一门深入,对于修学其它法门的人,我们见到恭敬赞叹,这就对了。他要说我是无知无识,是下根劣智,我们统统承认;我样样都不如你,你可以学那个高等的佛法,我呢?只配念阿弥陀佛,这就没有争执了,不要跟他争;他不明了,我们清楚啊!
「汝虽于净土法门,颇生信心;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,未能放下,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!」前面讲过学愚,愚好啊!笨着好啊!聪明伶俐不好;这个聪明伶俐表现在外面时间不长久,这个愚人含藏的深,能久能远,能广能大,这个真正是浅识的人见不到。祖师在这里,我们看这个文句,这也是有人向他请教的。所以他说汝,「汝」是你;虽然对净土法门也有信心,可是习气很重,好高骛远,这个习气大多数的人都有,一定要放下,真正发心学佛将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。遇到人,像刚才说的我不如人,这个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,是真不如人。现在这些人,或者是我有智能、有聪明、有才艺,在社会上出人头地,他人不如我;假如我们能想到那些往生的人,我们比得上那一个呢?要能比得上他,我们不也往生了吗?比不上啊!一想到这个地方,那个贡高我慢的心自然就没有了。不要跟世间这些人比,跟那些往生的人比,这就对了。所以一定要学愚夫愚妇,他们念佛真能成就;你要问问他为什么能成就呢?他就是我什么都不如人,就成就了。你说这个我也行,那个我也行,人都不如我,你来世还搞六道轮回。所以这个不如人这一念,这是与真诚恭敬相应;我不如你,我对你自然真诚、自然恭敬;我觉得我很行,傲慢心就起来了。所以要学一个处处不如人,事事不如人,样样不如人,一天到晚老实念佛,那就对了。
「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,视净土若秽物,恐其污己者;临终多是手忙脚乱,呼爷叫娘。」这也是事实。佛门当中,无论是出家、在家的居士长老,真的很多。通宗是参禅的;通教是对于教理、经教有很深很广泛研究的这些人,这些人不念佛。讲到净土法门,这是不屑一顾,轻视,没有看在眼里。我们劝人念佛,如果遇到这些人就知道,他之不能接受念佛法门,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我们的态度呢?你学你的,我学我的;我不干涉你的,你也不能干涉我的,个人学各人的就好。他如果劝我们去学经教、去学他的法门,我们可以很坦诚的告诉他,我没有你那样的智能、没有你那么样的聪明、没有你那样学术的修养,对他捧捧,赞叹赞叹,我不如你啊!如果他再要劝你呢?我怕麻烦,这话不就解决了吗?我喜欢简单,我怕麻烦。这一句阿弥陀佛多简单,学个经教不容易,太繁琐了。这也是实在的,到后来的结果,所学的那个宗门教下临命终时,统统用不上,这个时候麻烦。
我过去,这是民国五十七年在佛光山,佛光山是刚刚开山,只有一栋佛学院,一片荒山;这星云法师找我去当他的教务主任,那个时候教书的几位老师,有很多都不在了,庞一玄居士、方伦居士都不在了,钟景德老居士现在还在,这一位老居士大概快九十岁了,年岁大我很多,学佛的时间当然比我长,虽然是在家居士,他佛法很有成就,参过禅,学过教也还学密,他样样都学,叫大通家。大概是五年前,我到屏东去讲经,我在屏东冬山山寺,天计法师请我去讲演,我讲好象三天的样子,他来看我,那个时候他是八十五、六岁了,这差不多五年了,应该他有九十岁了,现在还在。他见到我之后,拉着我的手,他说法师,我现在念阿弥陀佛了,我说好啊!恭喜你,为什么念佛呢?年岁大了,禅跟教,学的那些法门,密啊!都不得力啦!我现在老实念佛,统统放下啦!好,这个觉悟,肯回头。他念佛,一天念三万声佛号,走三万步,在屏东乡下,他在那个铁路寺,铁路寺等于屏东****,他就在乡下每天走路,所以他身体很健康,八十五、六岁红光满面,音声宏亮,手脚很零活。念佛心清净,他走三万步,这是运动,非常好的运动;这个就是经行念佛,所以这功夫很得力。
如果坚决排斥念佛法门,临命终时确确实实手忙脚乱,这真的,像这个地方我们都应当要提高警觉。印祖接引大众,确确实实是一门深入,无论你是什么人,你见他,他总是诚诚恳恳的劝你念佛。通宗通教的人见他的面,他也是诚恳老实劝你念佛,这个就是真真实实的过来人。他对于事实真相清楚明了,这通宗通教都在那里摸索,事实真相没搞清楚。
第九十一,「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,不知息心念佛;所谓向外驰求,不知返照回光。」这一些向大师请教的人真的是自利利他,是他自己的毛病,这个毛病是很多人都有的;大师教导他,也就教导了许许多多的大众。妄想就是念头,我们念头太多了;遍天遍地是说你妄想多,妄想广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。不知道息心念佛,这个息心,息妄想心,不知道啊!这个就是宗门所讲的,禅宗所讲的向外驰求,这个打妄想是向外驰求,为什么呢?清净心里头没有妄想。六祖说得好,本来无一物;本来无一物,是讲本心,自己的真心,真心本来一个妄想都没有。神秀大师所谓的尘埃,就是比喻妄想。妄想怎样把它除掉呢?怎样才能作到息心念佛呢?大师教给我们返照回光,这是息妄想的一个好方法。
返是回头,跟后面那个回是一个意思。楞严会上观世音菩萨说出了他自己修持的方法,就是这个办法,返闻闻自性,**成无上道。观音菩萨肯回头,我们不肯回头。所以佛门里头常说回头是岸,世间圣人。我们中国古时候,古圣先贤他们也真的是有功夫,不是简单人物;他教给我们,回首如意;回头你就如意了,就自在了。所以古人手上常常拿着一把如意,拿这个是什么呢?那个如意的头上是回过来的,扭转过来的;看到这个样子,快快回头啊!回头就如意,就是取的这个意思。手上这一个如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尤其是富贵人家,到了巅峰的时候要回头,再不回头,祸害就来了。所以这个大富大贵的人家手上常常拿着如意,客堂卧室陈设着如意,看到这个提醒自己,知道回头。
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,这个回头意思非常的深刻,因为我们的目标、志向跟世间人不相同,世间人求富贵,求功名利禄,他求的是这个,也要知足,所以劝他要回头。我们这个法门目标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因此我们回头的比他那个要深,我们要从一切妄念里面回头,要恢复自己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,清净平等觉,这个叫返照回光。光是智能,往内照,不要往外。
下面九十二,「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,多是好高骛远,不肯认真专修净业;总由宿世善根浅薄,今生未遇通人。」这是大师痛切感慨之言,看到出家的男众、女众,在家男众、女众,这叫四众。初入佛门都是发的好心,好心出家,好心来学佛;可是这个发心的时候是好,很难保持。佛门有一句俗话说,学佛一年,佛在眼前;这个初学佛的人非常恭敬,非常认真,实在是难得。学佛二年呢?佛就在西天了,这时间久了,故态复萌,也不把佛当作一回事了。说学佛三年,佛化云烟了,没了,就变成老油条了。这是我们佛门一个老话,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。假如…
《晚晴集之研习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