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六卷)
淨空法師講述
中國深圳鳳凰衛視
諸位同學,大家好!上一次講到了凡先生,孔先生算他五十叁歲有災難,這一年他平安的度過了。對他兒子講,總結:凡是禍福自己求的,這是聖賢人的教誨;如果講禍福是命中注定的,這是一般世俗之論,是不可靠的。接著告訴他的兒子:
【汝之命未知若何】
你的命不知道究竟如何?
【即命當榮顯,常作落寞想。】
即使你命中有富貴榮華,但是自己要常常當作不得意的想法。
【即時當順利,常作拂逆想。】
就是做事情很順利,還是當作不稱心的想法。
【即眼前足食,常作貧寠想。即人相愛敬,常作恐懼想。即家世望重,常作卑下想。即學問頗優,常作淺陋想。】
這些教他兒子要學謙虛。《易經》裏面說的,六爻皆吉只有一個“謙”卦。《書經》裏面說得更好,“滿招損,謙受益。”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,好的環境也好,不好的環境也好,都要謙虛,萬萬不可以傲慢。這一段話意義非常深刻。然後教他:
【遠思揚祖宗之德,近思蓋父母之愆。上思報國之恩,下思造家之福。外思濟人之急,內思閑己之邪。】
這六個“思”就是“想”,你要常常這樣想法,這六條確實就是佛法裏面講的“正思惟”。人不能沒有正確的思想,正確的思想,這六條是標准。第一個,要常常想到光大祖宗之德,這一條是根本。我們的祖宗是誰?我們民族的祖宗,曆史上所記載的,從黃帝,堯、舜、禹、湯,文、武、周公,這是我們民族的祖宗。我們每一個家庭的祖宗,都是承襲古聖先賢道統而來的;這一句話,要用現代話來說,要常常想到發揚光大中華文化。這個文化曆史非常悠久,這個文化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,人與大自然、人與天地鬼神都應當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互助合作。要常常想念著,如何把祖宗之德落實在現代社會生活當中,能夠利益現前的社會大衆。
“近思蓋父母之愆”,這是說到近處。中國古聖先賢常常教導我們:“家醜不可外揚”。爲什麼?家裏面有一些不善的事情,這也是難免的,如果常常說給外人聽,外面人對你這個家庭自然就輕視,甚至于引起他不善的企圖,來破壞你家庭和睦,諺語所謂“禍從口出”。家庭如是,社會也如此。今天社會爲什麼會這樣的混亂?這個原因到底在哪裏?我們細細思惟,我們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。古人所謂“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”,我們眼前吃了大虧!“老人言”是什麼?老人教給我們對社會、對人群應當“隱惡揚善”。看到別人不善的地方不說,絕不宣揚,也不把它放在心上;看到別人的好處,我們應當要贊揚。這種作法,使不善之人會感覺到自己慚愧,“我做惡事,人家都能夠包容,都能原諒我;我做一點小小的善事,人家表揚我、贊歎我”。能夠激發大衆的廉恥心,激發大衆的慚愧心,這個社會才會有安定,世界才會有和平。
現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,在中國、在外國,看到的恰恰相反。現在這個社會是隱善揚惡,惡的事情特別加以報導,善的事情往往提都不提。這種作法,讓行善的人灰心,對那作惡的人是莫大的鼓勵;社會動亂、世局不安,其來有自。這是講到家庭,父母、兄弟有過失都要遮蓋。一味的遮蓋,也是錯誤的,必須要勸導,勸導父母、兄弟改惡向善。這個勸導只是在家裏頭,決不是在有外人在的這個場合當中;只要有外人在,我們決定是隱惡揚善。記住古人的教誨,這樣做就對了。
“上思報國之恩”,要常常想到報恩。佛教導學生“上報四重恩,下濟叁途苦”,佛弟子天天念這個回向偈,雖然口念,但是沒有落實。所以我常說,不能把佛的教誨落實,我們用什麼回向?只是口頭上回向,沒有實質的德行做回向,這是自欺欺人,這是錯誤的。“四重恩”:第一個是父母之恩,第二個是老師之恩,第叁個是國家之恩,第四個是衆生之恩。我們生活在世間,衣食住行都要仰賴大衆,人不能脫離人群獨立生活。人與人之間都有恩德,我們要常常懷念。怎麼報答?奉獻自己的智慧,奉獻自己的德能,爲國家、爲社會服務,這就是具體報恩的行爲。
“下思造家之福”,這就是儒家教人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。“造家之福”,這是齊家,家裏頭要整整齊齊。整齊的標准是什麼?標准是“倫理”,倫理是一種天然的秩序。我們知道,社會有秩序,這個社會安定;國家有秩序,國家強盛;家庭有秩序,這個家庭一定興旺。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義婦聽,這是齊家天然的秩序,決不是孔老夫子製定的、古聖先賢製定的,那就錯了。人家製定的,我爲什麼要跟著別人走,一般人講“被人家牽著鼻子走”?不是!孔老夫子絕不牽人鼻子走,釋迦牟尼佛也絕不爲難人,他們所說的是自然之道。用佛家術語來說,就是自性裏頭,你的真心、你的本性本具的德能,本有的秩序,是天然的,是自然的,決不是人爲的。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然後才真正肯隨順聖賢的教誨。他之所以稱爲大聖大賢,原因在哪裏?他並不是教我們永遠聽他的教誨,不是的。聽他教誨是初學的一個階段,到你學到一定的程度,你的境界提升了,“原來跟他一樣!”所以佛說:“一切衆生皆當作佛”,他們是平等的。《圓覺》、《華嚴》裏面說得更透徹,它說“一切衆生本來成佛”,比“應當成佛”更要親切!所以佛法是平等的;儒家講的,也是平等的;道家講的,還是平等的。古今中外大聖大賢所垂訓的教誨,無一不是清淨平等的,這個道理我們要細心去體會,要深入,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。
下面兩句,“外思濟人之急”,對外要常常想到衆生苦難的人多,特別是在這個時代,常常想到一些苦難之人,我們如何去幫助他。自己在生活方面一定要懂得節儉,“我能夠省一塊錢,我就能夠多幫助別人一塊錢;我在一天生活當中能夠省兩塊錢,我就能幫助別人兩塊錢”,要有這個心,要有這個願。遇到別人有困難、有急需的時候,就應當全心全力去援助。
“內思閑己之邪”,對自己、對內,“閑”是防範,就是一定要懂得防範邪知邪見。特別是在這個時代,這個時代大家都崇尚民主自由開放,這是世界潮流,無可厚非。過去,說這個話大概也有十年前了,我到新加坡講經,那個時候我還沒有長住新加坡,每年去一次,在那邊講一個月。演培法師,這是我的老朋友,有一天請我吃飯,問我,他說:“淨空法師,你是贊成君主獨裁,還是贊成民主?”我說:“我贊成君主。”他說:“你落伍了。”我說:“我並不落伍。”他問我爲什麼。我說:“君主時代,皇帝,你說他有私心也可以,我們就不辯這個,有私心也好,他希望他的子子孫孫都作皇帝,一代一代傳下去,因此,他對于繼承人的教育就非常嚴格。這是好事情。如果他的繼承人,要是把事情做錯了,人民起義反抗,他的政權就被推翻了。所以我們在中國曆史上看到,開國的帝王培養繼承人是用最大的心血,去禮聘國家最優秀的人才,這個有學問、有德行的人輔導太子,希望將來成爲一個聖王、賢王。他有責任在,他想得長久。民主政治不負責任,他在位,選上了,叁、四年,下臺,他就沒事了,他想得沒有這麼長遠。所以古時候帝王常常想自己的過失,如何改過自新,如何聽取大臣們的建議,很可愛!我讀了這些書,非常尊敬。所以我一生贊成君主專製,我不贊成民主。
中國的革命,我非常佩服孫中山先生,他的思想確實是集東西方的精華。他雖然推翻了專製,他主張一黨專政,這就是結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。他知道君主的長處,也知道君主的缺點,他懂得西方民主的優點,也知道民主的缺點,所以想出來一黨專政,這是非常高明的一個見解。因爲過去皇帝是一家人,政權是在一個家族,這是君主製度的一個缺點。一黨專政,這個黨就不是一個家族了,集合全國的精華,有道德、有學問的人組成一個政黨來管理這個國家;黨內就有民主,專製就負責任。
負責任裏頭最重要的一條,就是要提倡正知正見,防範邪知邪見。一定要提倡倫理道德的教育,才能夠防範邪知邪見;如果沒有正知正見,邪知邪見決定不能防範。今天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,邪知邪見充斥社會,這個不得了,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,災禍的根源。我最近這叁年住在新加坡,我對新加坡政府很佩服,他們對于人民是個負責任的政府。我最初到新加坡講經,受嚴格的監督。我們去講的經本要報備,所講的內容也要報備,經過審查,他許可了,我們才能夠開講。聽說我們講經的時候,每一堂課政府都有便衣人員在監聽。如果說的是邪知邪見,破壞社會的團結,破壞種族的團結,造謠生事,立刻就禁止。這好事情!現在一般講民主的,“這個言論不自由,出版不自由。”諸位要曉得,言論自由、出版自由決定造成社會動亂,那就是邪知邪見沒有人防範。中國這個民族能夠綿延到今天,還沒有被滅亡,我覺得這是曆代帝王保護人民的正知正見,這個功德大!“防範邪知邪見在社會上流行”,這一點現在能見到的人愈來愈少了。所以我分析給演培法師聽,演培法師聽到最後,也不得不點頭。這裏提出六個思惟的綱領,這是正知正見的思惟。下面了凡先生接著說:
【務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過。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。一日無過可改,即一日無步可進。】
這個話對我們來講,比什麼都重要!佛門裏面常常講“開悟”,有人問我:“什麼叫開悟?”我告訴他:“你知道你自己的過失,你就開悟了。你能把你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,這叫真修行。”“務要”是務必要,非要不可。天天去檢點、去反省,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。學佛的同學們最重要的是早晚功課,早晚功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,不著重形式。早課的用意在提醒自己,希望這一天處事待人接物,不要忘記佛陀的教誨,早課用意在此地。晚課是反省,反省我今天一天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有哪些做的是對的、正確的,…
《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六卷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