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六卷)
净空法师讲述
中国深圳凤凰卫视
诸位同学,大家好!上一次讲到了凡先生,孔先生算他五十三岁有灾难,这一年他平安的度过了。对他儿子讲,总结:凡是祸福自己求的,这是圣贤人的教诲;如果讲祸福是命中注定的,这是一般世俗之论,是不可靠的。接著告诉他的儿子:
【汝之命未知若何】
你的命不知道究竟如何?
【即命当荣显,常作落寞想。】
即使你命中有富贵荣华,但是自己要常常当作不得意的想法。
【即时当顺利,常作拂逆想。】
就是做事情很顺利,还是当作不称心的想法。
【即眼前足食,常作贫寠想。即人相爱敬,常作恐惧想。即家世望重,常作卑下想。即学问颇优,常作浅陋想。】
这些教他儿子要学谦虚。《易经》里面说的,六爻皆吉只有一个“谦”卦。《书经》里面说得更好,“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,好的环境也好,不好的环境也好,都要谦虚,万万不可以傲慢。这一段话意义非常深刻。然后教他:
【远思扬祖宗之德,近思盖父母之愆。上思报国之恩,下思造家之福。外思济人之急,内思闲己之邪。】
这六个“思”就是“想”,你要常常这样想法,这六条确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“正思惟”。人不能没有正确的思想,正确的思想,这六条是标准。第一个,要常常想到光大祖宗之德,这一条是根本。我们的祖宗是谁?我们民族的祖宗,历史上所记载的,从黄帝,尧、舜、禹、汤,文、武、周公,这是我们民族的祖宗。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祖宗,都是承袭古圣先贤道统而来的;这一句话,要用现代话来说,要常常想到发扬光大中华文化。这个文化历史非常悠久,这个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,人与大自然、人与天地鬼神都应当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。要常常想念著,如何把祖宗之德落实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,能够利益现前的社会大众。
“近思盖父母之愆”,这是说到近处。中国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:“家丑不可外扬”。为什么?家里面有一些不善的事情,这也是难免的,如果常常说给外人听,外面人对你这个家庭自然就轻视,甚至于引起他不善的企图,来破坏你家庭和睦,谚语所谓“祸从口出”。家庭如是,社会也如此。今天社会为什么会这样的混乱?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?我们细细思惟,我们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。古人所谓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”,我们眼前吃了大亏!“老人言”是什么?老人教给我们对社会、对人群应当“隐恶扬善”。看到别人不善的地方不说,绝不宣扬,也不把它放在心上;看到别人的好处,我们应当要赞扬。这种作法,使不善之人会感觉到自己惭愧,“我做恶事,人家都能够包容,都能原谅我;我做一点小小的善事,人家表扬我、赞叹我”。能够激发大众的廉耻心,激发大众的惭愧心,这个社会才会有安定,世界才会有和平。
现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,在中国、在外国,看到的恰恰相反。现在这个社会是隐善扬恶,恶的事情特别加以报导,善的事情往往提都不提。这种作法,让行善的人灰心,对那作恶的人是莫大的鼓励;社会动乱、世局不安,其来有自。这是讲到家庭,父母、兄弟有过失都要遮盖。一味的遮盖,也是错误的,必须要劝导,劝导父母、兄弟改恶向善。这个劝导只是在家里头,决不是在有外人在的这个场合当中;只要有外人在,我们决定是隐恶扬善。记住古人的教诲,这样做就对了。
“上思报国之恩”,要常常想到报恩。佛教导学生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,佛弟子天天念这个回向偈,虽然口念,但是没有落实。所以我常说,不能把佛的教诲落实,我们用什么回向?只是口头上回向,没有实质的德行做回向,这是自欺欺人,这是错误的。“四重恩”:第一个是父母之恩,第二个是老师之恩,第三个是国家之恩,第四个是众生之恩。我们生活在世间,衣食住行都要仰赖大众,人不能脱离人群独立生活。人与人之间都有恩德,我们要常常怀念。怎么报答?奉献自己的智慧,奉献自己的德能,为国家、为社会服务,这就是具体报恩的行为。
“下思造家之福”,这就是儒家教人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。“造家之福”,这是齐家,家里头要整整齐齐。整齐的标准是什么?标准是“伦理”,伦理是一种天然的秩序。我们知道,社会有秩序,这个社会安定;国家有秩序,国家强盛;家庭有秩序,这个家庭一定兴旺。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义妇听,这是齐家天然的秩序,决不是孔老夫子制定的、古圣先贤制定的,那就错了。人家制定的,我为什么要跟著别人走,一般人讲“被人家牵著鼻子走”?不是!孔老夫子绝不牵人鼻子走,释迦牟尼佛也绝不为难人,他们所说的是自然之道。用佛家术语来说,就是自性里头,你的真心、你的本性本具的德能,本有的秩序,是天然的,是自然的,决不是人为的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然后才真正肯随顺圣贤的教诲。他之所以称为大圣大贤,原因在哪里?他并不是教我们永远听他的教诲,不是的。听他教诲是初学的一个阶段,到你学到一定的程度,你的境界提升了,“原来跟他一样!”所以佛说:“一切众生皆当作佛”,他们是平等的。《圆觉》、《华严》里面说得更透彻,它说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,比“应当成佛”更要亲切!所以佛法是平等的;儒家讲的,也是平等的;道家讲的,还是平等的。古今中外大圣大贤所垂训的教诲,无一不是清净平等的,这个道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要深入,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。
下面两句,“外思济人之急”,对外要常常想到众生苦难的人多,特别是在这个时代,常常想到一些苦难之人,我们如何去帮助他。自己在生活方面一定要懂得节俭,“我能够省一块钱,我就能够多帮助别人一块钱;我在一天生活当中能够省两块钱,我就能帮助别人两块钱”,要有这个心,要有这个愿。遇到别人有困难、有急需的时候,就应当全心全力去援助。
“内思闲己之邪”,对自己、对内,“闲”是防范,就是一定要懂得防范邪知邪见。特别是在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大家都崇尚民主自由开放,这是世界潮流,无可厚非。过去,说这个话大概也有十年前了,我到新加坡讲经,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长住新加坡,每年去一次,在那边讲一个月。演培法师,这是我的老朋友,有一天请我吃饭,问我,他说:“净空法师,你是赞成君主独裁,还是赞成民主?”我说:“我赞成君主。”他说:“你落伍了。”我说:“我并不落伍。”他问我为什么。我说:“君主时代,皇帝,你说他有私心也可以,我们就不辩这个,有私心也好,他希望他的子子孙孙都作皇帝,一代一代传下去,因此,他对于继承人的教育就非常严格。这是好事情。如果他的继承人,要是把事情做错了,人民起义反抗,他的政权就被推翻了。所以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,开国的帝王培养继承人是用最大的心血,去礼聘国家最优秀的人才,这个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辅导太子,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圣王、贤王。他有责任在,他想得长久。民主政治不负责任,他在位,选上了,三、四年,下台,他就没事了,他想得没有这么长远。所以古时候帝王常常想自己的过失,如何改过自新,如何听取大臣们的建议,很可爱!我读了这些书,非常尊敬。所以我一生赞成君主专制,我不赞成民主。
中国的革命,我非常佩服孙中山先生,他的思想确实是集东西方的精华。他虽然推翻了专制,他主张一党专政,这就是结合东西方文化的精华。他知道君主的长处,也知道君主的缺点,他懂得西方民主的优点,也知道民主的缺点,所以想出来一党专政,这是非常高明的一个见解。因为过去皇帝是一家人,政权是在一个家族,这是君主制度的一个缺点。一党专政,这个党就不是一个家族了,集合全国的精华,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组成一个政党来管理这个国家;党内就有民主,专制就负责任。
负责任里头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提倡正知正见,防范邪知邪见。一定要提倡伦理道德的教育,才能够防范邪知邪见;如果没有正知正见,邪知邪见决定不能防范。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,邪知邪见充斥社会,这个不得了,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,灾祸的根源。我最近这三年住在新加坡,我对新加坡政府很佩服,他们对于人民是个负责任的政府。我最初到新加坡讲经,受严格的监督。我们去讲的经本要报备,所讲的内容也要报备,经过审查,他许可了,我们才能够开讲。听说我们讲经的时候,每一堂课政府都有便衣人员在监听。如果说的是邪知邪见,破坏社会的团结,破坏种族的团结,造谣生事,立刻就禁止。这好事情!现在一般讲民主的,“这个言论不自由,出版不自由。”诸位要晓得,言论自由、出版自由决定造成社会动乱,那就是邪知邪见没有人防范。中国这个民族能够绵延到今天,还没有被灭亡,我觉得这是历代帝王保护人民的正知正见,这个功德大!“防范邪知邪见在社会上流行”,这一点现在能见到的人愈来愈少了。所以我分析给演培法师听,演培法师听到最后,也不得不点头。这里提出六个思惟的纲领,这是正知正见的思惟。下面了凡先生接著说:
【务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。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。一日无过可改,即一日无步可进。】
这个话对我们来讲,比什么都重要!佛门里面常常讲“开悟”,有人问我:“什么叫开悟?”我告诉他:“你知道你自己的过失,你就开悟了。你能把你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,这叫真修行。”“务要”是务必要,非要不可。天天去检点、去反省,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。学佛的同学们最重要的是早晚功课,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,不著重形式。早课的用意在提醒自己,希望这一天处事待人接物,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,早课用意在此地。晚课是反省,反省我今天一天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有哪些做的是对的、正确的,…
《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六卷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