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了凡四訓講記 (積善之方)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能得自由。現在有些車禍也是如此,他不是自殺的,是偶發事件,是橫死的,也都要有替身。橫死是很不吉祥的。所以我們要留意一下,某個地方常常容易出車禍,那個地方有冤鬼,他在那裏等待找替身。

  這是一個吊死鬼找替身,他預先就曉得了。他說某個人家,先生在外面做生意,很久沒有回來。家人不知道他死活,逼著他太太改嫁。太太不甘心,想尋短見,明天要在這裏上吊。這個吊死鬼說我有機會,她明天可以來代替我了。這話被應先生聽見了。

  公潛賣田。得銀四兩。即僞作其夫之書。寄銀還家。其父母見書。以手迹不類疑之。既而曰。書可假。銀不可假。想兒無恙。婦遂不嫁。其子後歸。夫婦相保如初。

  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。他也是個窮秀才,那來的錢呢?趕緊回去賣田,得四兩銀子,造一封假的書信,送到婦人家裏去。

  [其父母見書,以手迹不類,疑之]。這封信不是他兒子親筆寫的,一看就曉得。[既而曰:書可假,銀不可假]。那有人送錢來呢?這個錢不是假的,所以說[想兒無恙]。[婦遂不嫁,其子後歸,夫婦相保如初]。沒多久,他兒子果然回來了。

  這是保全一個家庭的完整,這個功德很大。應先生當時做這件事情,也不是想去做功德,只是同情、憐憫人家。他是發了真心去幫助他,救她一命,保全這個家庭,沒有想到什麼功德不功德,繼續到廟裏去念書。

  公又聞鬼語曰。我當得代。奈此秀才壞吾事。傍一鬼曰。爾何不禍之。曰上帝以此人心好。命作陰德尚書矣。吾何得而禍之。

  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替死鬼,我可以有人來代我了,這個秀才把我的事情搞壞了。[旁一鬼曰:爾何不禍之]。旁邊有一個鬼就說了,你爲什麼不去報複他?

  [曰上帝以此人心好,命作陰德尚書矣,吾何得而禍之”。從此地我們就知道,鬼神所以作祟,能害人,也是他罪有應得。他要沒有罪業,鬼神想害他也害不了,無可奈何。俗話說:[人有叁分怕鬼,鬼有七分怕人]。我們怕鬼,那是很冤枉的,鬼怕人比我們怕他還要嚴重。所以只有自己做了虧心事,才怕鬼,鬼才會欺負你。如果你心地光明磊落,這些妖魔鬼怪絕對不會作祟的。這些事情像紀曉岚的[閱微草堂筆記],蒲松齡的[聊齋志異],還有中國正史[二十五史]裏面也記載得很多,在民國初年出版的[曆史感應統紀],都是講二十五史所記載的因果報應之事。鬼神是真正有的。

  “上帝以此人心好,命作陰德尚書”。[上帝]是指天帝,[以此人心好],看到這個人心好。[命作陰德尚書],已經委派給他做陰德尚書,尚書就是現代的部長,他以後果然做到尚書。他聽到鬼神講話,自己預知前途。

  應公因此益自努勵。善日加修。德日加厚。遇歲饑。辄捐谷以賬之。遇親戚有急。辄委曲維持。遇有橫逆。辄反躬自責。怡然順受。子孫登科第者。今累累也。

  [橫逆]就是別人對他非禮,侵犯他,侮辱他,他都能反省。[怡然順受],[怡然]是心平氣和,沒有一點浮躁,不與人計較,決定沒有報複的心理,能夠容忍。

  [子孫登科第者,今累累也]。不但自己做到部長這麼高的地位,子子孫孫都非常之賢善。這是救急全節,保護一個家庭的完美,所獲得的果報。

  常熟徐鳳竹栻。其父素富。偶遇年荒。先捐租以爲同邑之倡。又分谷以赈貧乏。

  常熟縣在江蘇省。[徐鳳竹栻],[鳳竹]是他的字,古人都稱字,[栻]是他的名。前面說過,名只有父母老師可以稱,但是寫傳記時,他的名諱寫在字下面,稱徐鳳竹。

  [其父素富],他的父親相當富有。[偶遇年荒],地方上有災難,荒年就是收成不好。[先捐租以爲同邑之倡],[倡]就是提倡,希望富有的人家都能跟進。可見他們田地很多,田地給農民種,地主收租。荒年收成不好,他捐租,就是今年的稻租他不要了,使農民的生活能過得下去。地主不要租金,農夫還能勉強維持得下去,這是很難得的一樁善事。[又分谷以赈貧乏]。大陸上富有的人家,都有倉庫,是蓄存裝稻米的。他把自己家裏,倉庫打開來,把糧食分給貧困的人家。救濟急難。

  夜聞鬼唱于門曰。千不诓。萬不诓。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。相續而呼。連夜不斷。是歲鳳竹果舉于鄉。

  住在鄉村裏,這些鬼怪的事情時有所聞,有的時候還可以見到,鬼說的話有時也聽得很清楚。[千不诓,萬不诓,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],鬼在外面唱。[相續而呼,連夜不斷。是歲,鳳竹果舉于鄉]。這一年鳳竹果然中了舉人,果然應驗了。鬼在外面唱,說他家的兒子今年可以中舉人。今年去考,果然沒錯,中了舉人。

  其父因而益積德。孳孳不怠。修橋修路。齋僧接衆。凡有利益。無不盡心。後又聞鬼唱于門曰。千不诓。萬不诓。徐家舉人。直做到都堂。鳳竹官終兩浙巡撫。

  善有善報,確有效驗,明白人更努力去修善。[後又聞鬼唱于門曰:千不诓,萬不诓;徐家舉人,直做到都堂。鳳竹官終兩浙巡撫]。[都堂]就是都察院,是掌理刑事的,好比現在的高等法院大法官這樣的地位。[鳳竹官終兩浙巡撫],最後他的官階做到兩浙巡撫,[巡撫]就是現在的省主席。這是真心赈濟貧困,災難中發心赈濟貧困的果報。

  嘉興屠康僖公。初爲刑部主事。宿獄中。細詢諸囚情狀。得無辜者若幹人。公不自以爲功。密疏其事。以白堂官。後朝審。堂官摘其語。以訊諸囚。無不服者。釋冤抑十余人。一時辇下鹹頌尚書之明。

  幫助別人平反冤獄,這是很難得的。審判案子,再小心再謹慎,冤枉人是難免的。由此可知,做法官、做律師,很難很難。冤枉人縱然不是有意的,仍是有很大的過失。

  屠康僖先生爲人非常難得。他要使囚犯裏減少冤獄,他自己跑到監獄裏面,跟囚犯混在一起,了解他們真實的情況。有些人在大堂審訊之下真是喪魂失魄,真實的情況不敢說出來。從前大堂裏的威嚴跟現在比起來那真是不一樣。

  從前審案多半在清晨天沒有亮的時候,法堂裏面陰森森的,真像閻羅王審案一樣的味道,氣氛看了叫人害怕。所以把囚犯在那時拉到大堂裏,像去見閻羅王一樣,跟現在完全不相同。

  [刑部]就像現在的法務部,高等法院。[主事]相當于現代的科長,地位並不很高。他到監獄裏面去打聽囚犯的真實狀況,自己不居功,把情況寫出來給堂官。[堂官]就是刑部的尚書。功勞都歸他的長官,長官當然很歡喜。長官在早晨審案時,就預先知道實際情況,再一樁一樁的審問,果然平反了十幾個人。

  皇帝乘坐的轎子叫[辇]。[辇下]就是京師,從前叫做京城,現代稱做首都。[鹹頌尚書之明],沒有一個不贊歎刑部的尚書公正廉明。

  公複禀曰。辇毂之下。尚多冤民。四海之廣。兆民之衆。豈無枉者。宜五年差一減刑官。核實而平反之。尚書爲奏。允其議。時公亦差減刑之列。

  京師是皇帝所在之處,首善之區。這個地方政治清明,應該是全國的模範,所以叫京師,[師]就是師範的意思,做其他都市的模範。[四海之廣,兆民之衆,豈無枉者]。京城還有這麼多冤枉的人,何況其他的地方呢?京師以外其他的城市,冤枉的人一定不少。[宜五年差一減刑官,核實而平反之]。這是他的建議,以爲至少每隔五年,朝廷裏委派一位官員,重新把老案子審察一下,[核實平反],平反冤獄。這個建議非常之好。“尚書爲奏,允其議”。刑部尚書就把這個意見禀告皇帝,皇帝就批准了。[時公亦差減刑之列]。刑部尚書對他非常之好,知道他是非常廉明公正,存心仁厚之人,這個製度建立之後,就是國家有了減刑官了,刑部也派屠康僖爲減刑官的一員。每個人分配幾個縣市去審理案件。

  夢一神告之曰。汝命無子。今減刑之議。深合天心。上帝賜汝叁子。皆衣紫腰金。是夕夫人有娠。後生應埙。應坤。應堎。皆顯官。

  他命裏沒有兒子,像袁了凡先生一樣。命裏沒有兒子,袁先生是求子得子的,屠先生是積功累德得子的。

  嘉興包憑。字信之。其父爲池陽太守。生七子。憑最少。贅平湖袁氏。與吾父往來甚厚。博學高才。累舉不第。留心二氏之學。

  [池陽]就是現在安徽池州。[太守]是地方行政首長。[生七子,憑最少,贅平湖袁氏]。[平湖]也是地名。包憑入贅在袁家,[與吾父往來甚厚,博學高才,累舉不第,留心二氏之學]。[二氏]就是佛教、道教。包憑去考舉人,每次都沒有考取,就顯得消極,學佛、學道,天天跟出家人道士一塊交遊。跟袁了凡算是世交,他們平時都有往來。

  一日東遊泖湖。偶至一村寺中。見觀音像。淋漓露立。即解橐中得十金。授主僧。令修屋宇。僧告以功大銀少。不能竣事。複取松布四疋。檢箧中衣七件與之。內纻褶。系新置。其仆請已之。憑曰。但得聖像無恙。吾雖裸裎何傷。

  這一件事是出于真誠,施金修建寺廟。他屢次參加考試都沒有考取,對于仕途心灰意冷。家境也很不錯,能過得去,所以學佛、學道去了。偶然在一個鄉下村莊見到一個寺廟。看到觀音像被雨淋。由此可知,這座寺廟年久失修,下雨才會漏,觀音像才會被雨淋到。他看到這情形,想要修廟。把自己身上帶的錢,[橐]就是錢袋,把錢袋打開,裏面還有十兩銀子全給廟主│就是寺裏的住持。請他把觀音殿修一修。主僧告訴他:修殿十兩銀子不夠。十兩銀子,在從前數字是相當大了。由此可知,大概是古廟,有相當的規模。他聽了這個話,再把身上所帶的四疋布捐出來,還有行李裏面,[箧]就是竹子編的藤箱子,有幾件好的衣服拿去賣,賣了的錢拿來修廟。衣服裏面有一件袷衣,“纻褶”就是新的袷衣,而且料子非常好,當然價錢也相當高。他的仆人就跟他講:這一件還是留下來吧!他說:只要廟能修好,觀音聖像不被雨淋,我自己就是裸露,赤膊也無所謂。

  僧垂淚曰。舍銀及衣布。猶非難事。

  舍財施濟,在有錢的人家,不是難事。

  只此一點心。如何易得。

  他的真誠心,…

《了凡四訓講記 (積善之方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